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家孩子的老师不行,我都把孩子交给学校了,怎么老师还动不动就找家长呢?”“我最怕接到老师的电话,不是没交作业,就是又惹事了”,“我孩子一直很聪明,可老师太差,搞得现在成绩越来越差!”,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同样听到不少同事的感叹:“这孩子从来不做作业,家长竟然从不过问”,“看这父母当的,连孩子的班主任都不认识”,其实正是这些抱怨与感叹,暴露出我们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误区
1.1家庭教育的误区.据北京零点调查全国70%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30%的家庭对孩子经常打骂;以忙为理由对孩子放任自流的也占30%;溺爱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而功利性太强以自己意愿或随意地教育孩子的家庭也为数极多。
概括起来看,表现在家庭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只养不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1)过份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宠孩子为小皇帝,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不仅不批评教育,还遮遮掩掩 。(2)过高期望。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3)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都成了等价交换,结果造成孩子的任性和斤斤计较。(4)过多干涉。在孩子学习时,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处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
1.2学校教育的误区.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由于很多学校,在评价、奖励学生时,把智育成绩摆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直接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有资料显示,在上海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 ,但问到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时,许多家长均以“不清楚”、“不太了解”、“没有注意”等回答。
其次,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单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其形式往往是群体指导,而且具有学校单向输出信息的特征,比如召开家长会。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家访、与家长个别谈话等个别指导形式日趋减少。
最后,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如告状式家访;命令式约见家长;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抱怨指责等。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涵
2.1什么是家庭教育.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活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针对子女的行为,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针对子女的行为包括家长对孩子学习、智力活动的管束,游戏与休闲的管束,健康与生活的管束,道德行为的管束,社会交往的管束等;亲子共同的行为指那些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又不是出于家长预定的教育目的的家庭行为,如一般性的饭桌谈话,家庭休闲娱乐、聊天、购物、旅游,走亲访友等;家长自身的行为包括家长之间的交往、议论,休闲,人来客往,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到日常的生活起居等。上述三种家庭行为中,针对子女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特定目的的家庭教育,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则可视为没有预定的教育目的、无意识进行的家庭教育。
2.2什么是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有很多差异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的连续上。教育专家许建国说:“子女是本书,父母是作者,老师是编辑,而社会是有责任的读者”。他的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3.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地方,也是终生的学校”。古语有“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足见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我们知道,新生的婴儿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校期间,学生每天平均有七小时在学校,而在家的时间扣除九小时(事实上现在都很难达到)的睡眠时间,还有八小时的家庭活动时间。不论学校教育在世人眼中有多么重要,学生在家时间远远超出在校时间,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是值得教育者深入挖掘并予以充分利用的。
3.2学校教育是主导.由于家庭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对子女进行什么教育、怎样进行教育,都取决于家长。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也就相差甚远,这就需要由学校出面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世界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其实这也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者更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即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教师可以给家长一些好的建议,让孩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接触日常生活,接受初级社会化,体验家庭的温馨,父母的爱,而且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并掌握学校教育内容,顺利完成中级社会化。 只有充分认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精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有可能相互抵消。所谓的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教育效果为零),虽然有些偏激,不过也反应了这种相互抵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4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如果我们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搭建起互相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不高,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家长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家长应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家长会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要按时听讲,接待好教师的家访。这样家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对学校近期的教育要求、重点有所了解,有助于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4.2家长应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孩子在校思想、学习等表现。多和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多向老师请教,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
4.3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比如学校举行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不要泼冷水。
对学校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了解性家访、针对问题生的目的性家访等。
(2)、建立家长委员会,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合作。
(3)、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保持一致。
(4)、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例如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展览会、学习成绩汇报会、家长——老师恳谈会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和自己的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能达到最大。
(5)、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进行联系,切忌借机“告状”,推卸责任。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带动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 林淑玲(台湾) 国立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编《家庭教育学》
[2]《中学教育学》 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人的家庭教育》 克劳蒂娅(美) 胡慧译,专利文献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5]《小学教育学》 黄济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6]《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何康《浙江教育》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误区
1.1家庭教育的误区.据北京零点调查全国70%家庭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不当、亲子关系紧张等诸多问题。30%的家庭对孩子经常打骂;以忙为理由对孩子放任自流的也占30%;溺爱孩子几乎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通病,而功利性太强以自己意愿或随意地教育孩子的家庭也为数极多。
概括起来看,表现在家庭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只养不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孩子的物质生活、衣食住行自已责无旁贷。只要满足了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就算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只要给孩子交了学费,把孩子送进了学校,就是履行了自己的全部教育义务。二是教不得法。教不得法有四种表现类型:(1)过份溺爱。这种类型的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宠孩子为小皇帝,明知孩子犯了错误,不仅不批评教育,还遮遮掩掩 。(2)过高期望。这种类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不是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要求是每次考试都得100分,而不能低于95分。(3)过度激励。这种类型的家长把许愿作为对孩子的最佳激励措施,许多本该孩子自己干的事情,都成了等价交换,结果造成孩子的任性和斤斤计较。(4)过多干涉。在孩子学习时,不是耐心引导,而是动辄呵斥打骂,使孩子处于紧张状态,自尊心深受伤害。
1.2学校教育的误区.首先表现在学校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由于很多学校,在评价、奖励学生时,把智育成绩摆在首要位置。学校教育的这种片面性直接强化了家庭教育的片面性。有资料显示,在上海的一次抽样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 ,但问到子女的兴趣、道德品质时,许多家长均以“不清楚”、“不太了解”、“没有注意”等回答。
其次,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单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一般可以分为个别指导和群体指导。以应试为基本指导内容的,其形式往往是群体指导,而且具有学校单向输出信息的特征,比如召开家长会。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家访、与家长个别谈话等个别指导形式日趋减少。
最后,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如告状式家访;命令式约见家长;与家长交换意见时抱怨指责等。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内涵
2.1什么是家庭教育.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庭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活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针对子女的行为,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针对子女的行为包括家长对孩子学习、智力活动的管束,游戏与休闲的管束,健康与生活的管束,道德行为的管束,社会交往的管束等;亲子共同的行为指那些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又不是出于家长预定的教育目的的家庭行为,如一般性的饭桌谈话,家庭休闲娱乐、聊天、购物、旅游,走亲访友等;家长自身的行为包括家长之间的交往、议论,休闲,人来客往,对各种生活事件的应对到日常的生活起居等。上述三种家庭行为中,针对子女的行为是有意识进行的有特定目的的家庭教育,亲子共同的行为和家长自身的行为则可视为没有预定的教育目的、无意识进行的家庭教育。
2.2什么是学校教育.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有很多差异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这种连续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上,而且也表现在空间的连续上。教育专家许建国说:“子女是本书,父母是作者,老师是编辑,而社会是有责任的读者”。他的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3.1家庭教育是基础.“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家庭是人生启蒙的地方,也是终生的学校”。古语有“父母耕读子孙贤”、“上梁不正下梁歪”,都足见家庭教育的巨大作用。我们知道,新生的婴儿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校期间,学生每天平均有七小时在学校,而在家的时间扣除九小时(事实上现在都很难达到)的睡眠时间,还有八小时的家庭活动时间。不论学校教育在世人眼中有多么重要,学生在家时间远远超出在校时间,因此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是值得教育者深入挖掘并予以充分利用的。
3.2学校教育是主导.由于家庭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没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所以对子女进行什么教育、怎样进行教育,都取决于家长。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也就相差甚远,这就需要由学校出面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世界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论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时,有一个简洁而鲜明的观点就是:“学校应当领导家庭”。其实这也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了的。教师作为职业教育者更懂得如何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更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即在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进步。教师可以给家长一些好的建议,让孩子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直观地接触日常生活,接受初级社会化,体验家庭的温馨,父母的爱,而且还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接受并掌握学校教育内容,顺利完成中级社会化。 只有充分认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精诚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反之,则有可能相互抵消。所谓的5+2=0(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教育效果为零),虽然有些偏激,不过也反应了这种相互抵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
4如何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如果我们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搭建起互相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困惑。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困惑。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不高,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家长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家长应主动到学校了解学校对孩子教育的要求。家长会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要按时听讲,接待好教师的家访。这样家长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对学校近期的教育要求、重点有所了解,有助于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4.2家长应主动经常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孩子在校思想、学习等表现。多和老师共同研究孩子的教育方法,多向老师请教,尽量和学校保持一致。
4.3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工作。比如学校举行的一些大型文体活动,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不要泼冷水。
对学校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家访,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了解性家访、针对问题生的目的性家访等。
(2)、建立家长委员会,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加强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合作。
(3)、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保持一致。
(4)、召开不同形式的家长会,例如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展览会、学习成绩汇报会、家长——老师恳谈会等。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和自己的孩子,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能达到最大。
(5)、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形式进行联系,切忌借机“告状”,推卸责任。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学校带动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只有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教育的概念分析》 林淑玲(台湾) 国立家庭教育研究所主编《家庭教育学》
[2]《中学教育学》 班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美国人的家庭教育》 克劳蒂娅(美) 胡慧译,专利文献出版社
[4]《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
[5]《小学教育学》 黄济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6]《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何康《浙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