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纽约时装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与策略等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关系,阐明其对国内高等服装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纽约时装学院 FIT 服装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服装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国外办学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美国纽约时装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以下简称FIT)是国际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服装高等学府之一,曾培养出如Calvin Klein、Norma Kamail、David Chu等国际著名设计师、企业家,其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高等服装教育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诉求:人才培养模式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策略、教学评价等。其中,指导思想是一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F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就是建立在该学院长期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通过提供能够培养创造力、职业核心和国际视野的教育经历,奠定学生在设计、时尚和商务等方面的职业优势。FIT前任院长Marvin Feldman曾这样描述FIT的指导思想:改善教育与职业的兼容性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这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我们要不断消除在课堂与产业工作室、陈列室及市场之间的任何差异。可见,FIT办学指导思想有着明确的职业性取向。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与导向作用[1]。FIT服装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为服装业培养合格的一专多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美国就业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并能持续发展的毕业生将具有很大的就业竞争优势。因此,FIT提出了自己的合格毕业生标准:FIT要为服装业培养成品,而不是半成品。学生必须在学校完成职业训练。在毕业生职业选择上,各个专业也有着清晰的描述。譬如,时装营销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能够从事时装的采买、销售、产品开发、库存管理以及零售管理等。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架构:培养方案是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为完成培养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上[1]。FIT服装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专业领域、相关领域和通识课程三大模块。针对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又进一步细分为与专业方向匹配的二级课程模块以及与知识技能类别匹配的三级课程模块。实现了“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有机结合”[2]。以时装设计专业为例,前四个学期以专业基础课及通识课程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并逐步形成或明晰自己的兴趣,第五学期开始,学校为学生安排了五个专业方向,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组合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专业方向与服装市场的专业细分相对应,分为童装、内衣、针织服装等,划分相当细致。
在高层次应用型这一培养要求上,FIT服装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通识课程模块。例如,时装设计专业,贯穿四年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所占比重约为30%,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的课程逐渐减少,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比重逐步增大。
培养过程与培养策略的立体化实施: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进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培养策略是完成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教学而采取的一系列途径、方法、手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措施及具体的操作要求[1]。精准的培养目标、优化的培养方案,还需要科学的培养策略与培养过程,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FIT的课程教学活动有着全面、科学、规范的特点。
譬如,立体裁剪课程授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规定只能选用棉布类材料设计制作成衣,第二阶段只能选用柔软面料(如素绉缎、雪纺、双绉、塔夫绸等),第三阶段以选用毛料为主。这种以面料的工艺特性由易渐难划分的阶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和不全。
在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FIT也有着鲜明特色。学院在每个短学期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而且低年级大量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为学生参加实习创造了条件,而国内本科专业一般在低年级设置大量通识课。此外,为了使实习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学院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实习中心(Internship Center),负责与企业联系学生实践的有关事项。FIT有着众多的工作室、实验室及专业车间,实践场所丰富。专业教师一般都要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设计工作室授课。学生的所有设计都必须从设计稿开始直到完成成品或模型,制作过程得到重视。
此外,作为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FIT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性社团。比如FIT最大的学生俱乐部——“营销社团”,就属这种性质。这个组织经营位于校园内的流行服饰售卖店,销售学生、教师、校友等的原创作品。通过实战,学生成员能够获得在采购、销售、市场拓展、产品开发、客户管理等方面的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FIT以其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还吸引了美国一些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服装专业学生在高年级赴该学院学习,如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等。对FIT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服装人才培养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可控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5-A11)
中图法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1~2.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索[J].高教探索,2007(2):164~167.
[3]FIT.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2003~2005[Z]
吴春胜,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吴巧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关键词]纽约时装学院 FIT 服装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服装教育在国际化背景下,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国外办学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课题。美国纽约时装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以下简称FIT)是国际上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服装高等学府之一,曾培养出如Calvin Klein、Norma Kamail、David Chu等国际著名设计师、企业家,其富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高等服装教育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诉求:人才培养模式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策略、教学评价等。其中,指导思想是一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和依据。F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就是建立在该学院长期坚持的办学指导思想上:通过提供能够培养创造力、职业核心和国际视野的教育经历,奠定学生在设计、时尚和商务等方面的职业优势。FIT前任院长Marvin Feldman曾这样描述FIT的指导思想:改善教育与职业的兼容性是我们的中心工作,这是我们存在的理由;我们要不断消除在课堂与产业工作室、陈列室及市场之间的任何差异。可见,FIT办学指导思想有着明确的职业性取向。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核心,对人才培养活动具有调控、规范与导向作用[1]。FIT服装类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为服装业培养合格的一专多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美国就业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用人需求并能持续发展的毕业生将具有很大的就业竞争优势。因此,FIT提出了自己的合格毕业生标准:FIT要为服装业培养成品,而不是半成品。学生必须在学校完成职业训练。在毕业生职业选择上,各个专业也有着清晰的描述。譬如,时装营销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将能够从事时装的采买、销售、产品开发、库存管理以及零售管理等。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架构:培养方案是依据一定的指导思想,为完成培养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上[1]。FIT服装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主要分为专业领域、相关领域和通识课程三大模块。针对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又进一步细分为与专业方向匹配的二级课程模块以及与知识技能类别匹配的三级课程模块。实现了“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有机结合”[2]。以时装设计专业为例,前四个学期以专业基础课及通识课程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好基础并逐步形成或明晰自己的兴趣,第五学期开始,学校为学生安排了五个专业方向,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组合供学生自由选择。其专业方向与服装市场的专业细分相对应,分为童装、内衣、针织服装等,划分相当细致。
在高层次应用型这一培养要求上,FIT服装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通识课程模块。例如,时装设计专业,贯穿四年的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所占比重约为30%,而且随着学习的深入,专业领域和相关领域的课程逐渐减少,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的比重逐步增大。
培养过程与培养策略的立体化实施:培养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进程,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培养策略是完成培养目标、落实课程教学而采取的一系列途径、方法、手段,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教学环节、教学管理的各项制度与措施及具体的操作要求[1]。精准的培养目标、优化的培养方案,还需要科学的培养策略与培养过程,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FIT的课程教学活动有着全面、科学、规范的特点。
譬如,立体裁剪课程授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明确规定只能选用棉布类材料设计制作成衣,第二阶段只能选用柔软面料(如素绉缎、雪纺、双绉、塔夫绸等),第三阶段以选用毛料为主。这种以面料的工艺特性由易渐难划分的阶段教学,使得学生能够高效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和不全。
在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FIT也有着鲜明特色。学院在每个短学期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而且低年级大量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为学生参加实习创造了条件,而国内本科专业一般在低年级设置大量通识课。此外,为了使实习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学院还专门设置了一个机构——实习中心(Internship Center),负责与企业联系学生实践的有关事项。FIT有着众多的工作室、实验室及专业车间,实践场所丰富。专业教师一般都要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设计工作室授课。学生的所有设计都必须从设计稿开始直到完成成品或模型,制作过程得到重视。
此外,作为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FIT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性社团。比如FIT最大的学生俱乐部——“营销社团”,就属这种性质。这个组织经营位于校园内的流行服饰售卖店,销售学生、教师、校友等的原创作品。通过实战,学生成员能够获得在采购、销售、市场拓展、产品开发、客户管理等方面的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FIT以其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还吸引了美国一些著名综合性大学的服装专业学生在高年级赴该学院学习,如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等。对FIT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服装人才培养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增强可控性,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浙江科技学院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05-A11)
中图法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参考文献
[1]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5:1~2.
[2]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索[J].高教探索,2007(2):164~167.
[3]FIT.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2003~2005[Z]
吴春胜,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吴巧英,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