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班主任是班级一线管理者,当前很多人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管理侧重点是“管”。所以,在实际教学管理重或者是对学生进行耳提面命的条例式说教,或者是抓住典型,有点及面,扩大批评范围。其实这样的管理方式没能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引起广泛的管理共鸣。其实管理重在“理”而不是管。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理念 心理 体验 教育合力传统的班级管理侧重点在“管”,一般是抓典型,进行耳提面命的说教和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不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所以他们往往产生抗拒心理。而教育心理学认为,管理的侧重点应该在于“理”,也就是因势利导将管理内容融合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学习活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积极接受管理的能动性,才能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班风班貌。
一、转变理念,灵活班会
思维理念决定行为方式,要想做好班级管理,我们首先要改变理念,摒弃忽视班级管理的传统,要能及时结合核心素养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目的进行班级管理改革。小学阶段,孩子们以形象认知为主,对抽象的理论说教和耳提面命的说教往往有抗拒心理,这就要求我們的“主题班会”不能沦为说教课,要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例如,教学过小学的老师可能深有体会,经常有调皮的男同学发生动手摩擦,而女同学又往往喜欢闹别扭、吵架或打小报告。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孩子们都会有心里意见,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和德育实践进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召开过一次“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也将同学们分成五人左右的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内经过合作思考和设计,以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示“友爱团结”的班级主题。这样灵活开放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孩子们深入思考和参与,这就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主观印象。最后通过设计自己组的展现方式,体会到了集体凝聚力的优势,产生潜移默化的班级管理效果。
二、抓住心理,感受体验
班级管理不能离题万里,脱离实际,要能紧密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引导,才能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班主任作为一线班级管理的实施者,要注意以身作则,德高为范,然后才能引导实践,现身说法。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果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一方面自己屡屡犯错,那同学们就不会服心,甚至还会有同学效尤。因此,一线管理和教学老师,都必须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的,自己要能做到更好。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那我们教师就更要提前到校,最后离开;要求学生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我先穿戴整齐,不留长发;指挥学生打扫卫生,我先拿起扫帚……此外我们还要在思想觉悟、道德礼仪、文明行为,心理素质和能力等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给学生做表率,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亲自体会到高尚的品行在自己的班主任身上活生生地显现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信服、仿效,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品行水平得以提高。
2.趣味游戏,心灵体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班级管理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实践式德育活动体验,引导学生生成主观认识。比如,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我们班级联合家长举行过一次“30年后”的游戏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家长化妆成30年以后衰老的样子,然后突然出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突然看到步入老龄的父母,突然会有强烈的情感冲击。这样他们会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的艰辛,从而深刻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应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班级管理要敢于实践,但是不能虚与委蛇脱离实际。通过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用心”来参与和体会,才能真正生成德育效果。
三、家校共理,教育合力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能注意联合家长,互通信息,只有家校同理念、共理顺,才能构建教育合力,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为了和家长及时互动,我们可以建立网络沟通平台,比如微信群、QQ群或者校讯通等方式。这样便于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及时进行互动和沟通,和家长一道,共同为孩子设置健康成长的管理平台。管理过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我们要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这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疏导和约束。如此一来,不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能培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总地来说,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他们对抽象说教往往有抗拒心理,对耳提面命的说“理”也不感兴趣。所以教学管理中我们要能抓住他们的心理,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合理的实践引导和启发活动,最终实现以生为主的科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康永仙.谈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考试周刊,2014,(88).
[2]曲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理念 心理 体验 教育合力传统的班级管理侧重点在“管”,一般是抓典型,进行耳提面命的说教和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势必不能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所以他们往往产生抗拒心理。而教育心理学认为,管理的侧重点应该在于“理”,也就是因势利导将管理内容融合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学习活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积极接受管理的能动性,才能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班风班貌。
一、转变理念,灵活班会
思维理念决定行为方式,要想做好班级管理,我们首先要改变理念,摒弃忽视班级管理的传统,要能及时结合核心素养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为目的进行班级管理改革。小学阶段,孩子们以形象认知为主,对抽象的理论说教和耳提面命的说教往往有抗拒心理,这就要求我們的“主题班会”不能沦为说教课,要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例如,教学过小学的老师可能深有体会,经常有调皮的男同学发生动手摩擦,而女同学又往往喜欢闹别扭、吵架或打小报告。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孩子们都会有心里意见,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和德育实践进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召开过一次“团结友爱”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也将同学们分成五人左右的小组,让同学们在小组内经过合作思考和设计,以开放的、灵活的方式来给大家展示“友爱团结”的班级主题。这样灵活开放的话题,很容易吸引孩子们深入思考和参与,这就给他们带来了深刻的主观印象。最后通过设计自己组的展现方式,体会到了集体凝聚力的优势,产生潜移默化的班级管理效果。
二、抓住心理,感受体验
班级管理不能离题万里,脱离实际,要能紧密切合小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才能以形象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引导,才能产生积极的管理效果。班主任作为一线班级管理的实施者,要注意以身作则,德高为范,然后才能引导实践,现身说法。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果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一方面自己屡屡犯错,那同学们就不会服心,甚至还会有同学效尤。因此,一线管理和教学老师,都必须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的,自己要能做到更好。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那我们教师就更要提前到校,最后离开;要求学生衣着整洁,仪表端庄,我先穿戴整齐,不留长发;指挥学生打扫卫生,我先拿起扫帚……此外我们还要在思想觉悟、道德礼仪、文明行为,心理素质和能力等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给学生做表率,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亲自体会到高尚的品行在自己的班主任身上活生生地显现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信服、仿效,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品行水平得以提高。
2.趣味游戏,心灵体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班级管理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设置实践式德育活动体验,引导学生生成主观认识。比如,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我们班级联合家长举行过一次“30年后”的游戏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家长化妆成30年以后衰老的样子,然后突然出现在学生面前。孩子们突然看到步入老龄的父母,突然会有强烈的情感冲击。这样他们会深刻体会到父母的爱,父母的艰辛,从而深刻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要懂得感恩,应该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班级管理要敢于实践,但是不能虚与委蛇脱离实际。通过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才能吸引学生“用心”来参与和体会,才能真正生成德育效果。
三、家校共理,教育合力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能注意联合家长,互通信息,只有家校同理念、共理顺,才能构建教育合力,收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为了和家长及时互动,我们可以建立网络沟通平台,比如微信群、QQ群或者校讯通等方式。这样便于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及时进行互动和沟通,和家长一道,共同为孩子设置健康成长的管理平台。管理过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我们要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这样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疏导和约束。如此一来,不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能培养老师和学生、家长的感情,拉近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总地来说,小学生以形象认知为主,他们对抽象说教往往有抗拒心理,对耳提面命的说“理”也不感兴趣。所以教学管理中我们要能抓住他们的心理,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合理的实践引导和启发活动,最终实现以生为主的科学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康永仙.谈谈小学班级管理艺术[J].考试周刊,2014,(88).
[2]曲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