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6月25日-26日、EmTechChina世界新兴技术峰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麻省理工学院(MIT)举办的“EmTech世界新兴技术峰会”首次落户中国。此次峰会吸引了国内外工业界、学术界、政府机构、非赢利组织等各届代表200多名科技精英参加。与会嘉宾聆听了来自世界公认“科技创新王国”的一流学校——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世界顶级科技产品的发明者、投资人以及受到市场瞩目的高科技企业家的精彩对话。
创业生态系统论坛
Antoinette C Matthew(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合作论坛主任)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生态系统。目前,我们主要选择一些校友作为志愿者来帮助我们年轻的创业家,为他们提供各种风险投资上的服务,并且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帮助年轻的创业家,帮他们做出一些决策,并且在决策出现危机的时候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我们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企业家创新组织和机构,给他们一些心理上的扶持,这样可以帮助学会如何去形成他们的领导力,思维和决策能力。
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帮新创企业解决一些概念上的问题,以及有关建立市场的团队、建立战略、执行各种战略等等。我们会确保一些新创公司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公司,这个过程也能为其他的创业家提供很好的借鉴,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业生态系统。我们还会在校内举办各种国际交流,帮助创业家了解国际情况,并让他们学会如何去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环境。
对于创业失败的问题,这在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问题。创业过程本身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努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创业家需要学会处理失败,处理失误、挫折,从挫折中站立起来。
童士豪(启明创投合伙人,Vancl、九钻、开心网等的投资人)
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我们愿意对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项目进行投资。从投资队伍来讲,我们确保后备队伍的培训要非常到位,面对巨大的市场,最强大的人最容易取得成功。投资人的策略也非常重要,除了必须拥有资金外,还必须将资金投在适当的项目当中,这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也会去日夜思索,去考量所投资的项目是否符合预期的增长。
同时作为企业家,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需要稳定的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我们也要帮助企业家能够面对一些竞争和挑战,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从这上意义上讲,投资人是创业家取得成功的幕后推手。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一些创业生态系统已经在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其他一些大学的校园里兴起了。
创业人员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置身于商业计划中时,需要思维非常活跃,要做出准确的决策和反应;创业人员须有分享经验的意识,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团队,也就是在与他人分享经验的同时,建立一个能够与之相符合、相配合、相辅助的项目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Cory D.Kidd(Intuitive Automata创始人及CEO)
如今,确实存在着很多创业的机会,但是对那些搞技术出身的人来说,要想创业遇到的问题会有很多。要知道如何让你的公司存活下来,还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学会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团队,如何进行生产等等,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创业生态系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生态系统中找到那些能跟自己合作的人。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希望能与后来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并且也乐于给他们一些建议。
此外,团队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跟一些风险投资人或者企业家进行合作,他们不仅可以带来资金,也能够带来技术。对于一个创业成功的创业者来讲,你必须知道如何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与客户、投资家、未来的企业家进行合作。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合作非常重要。
邓迪(北京云联科技创始人兼CEO)
对创业者来说,内心的驱动和感召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朝闻道,夕死可矣”,即如果一个人早晨达成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就算是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如果有什么可以让创业者变得全身心投入,并且长时间来投入,内心的冲动和激动是第一驱动力。
创业者希望从创业生态系统得到两方面的帮助:一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二是精神方面的,即创业者的思想能得到外界的反馈,不管是正面的或者负面的,比如从生态系统里得到技术、市场及其他方面相关的反馈信息,这对创业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我的感悟是两点:如果要给创业者资金或者是物质的支持,希望政府慷慨一点,不要设太多的门槛,不需要太多显赫的背景。希望大家设计创业生态系统的时候,给创业者更多心理上的支持,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创业者心理上的或者在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支持的时候可以有这样的机构和组织。
要讲究与客户和投资人的合作方式。除了要经常与投资人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以外,还要注意掌握投资人对于项目的期望值,不能做出过高的承诺。
Elaine Wong(Hao Capital合伙人,麻省理工学院北京校友会主席)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想清楚,怎样去说服投资人接纳你的思想、你的资源,如何去接纳,以便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裁判的投资人判断你的计划是否属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计划。
作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讲,其实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合作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在资金上。比如在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企业的人员组成和结构,为企业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甚至在一种理念上的融合方面都可以。
建议创业者尽可能多地自己先去筹集一些资金,或许某些创业者会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筹集资金,这就要很多的时间去体验,最后才会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筹集资金是最好的。作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很强的激情,激励你前进,相信自我,可以让你赢得想要的目标。个人魅力和个人特质也非常重要,要有能力去了解各种事情的发展,愿意让比你更强的人来为你服务,能够更好地为下属授权,而不仅仅是把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新能源汽车论坛
任静(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在传统汽车领域内,我们在技术上还很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就造成了在合作上比如在技术上不匹配性。但对纯电动汽车来说,我认为国内和世界处于同样一个发展机遇,同样的发展水平,而且各有优势。早在4月份的德中电动汽车发布会上,德国专家就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且认为,德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落后于美国、中国和日本的。
在电动车领域,我们提倡企业要专注于发展核心技术,要强调专业化,而不是数量上的攀比。同时,对于市场,我认为,需要大家都来参与,将市场做大做好。
今后电动汽车市场电池的主流归属问题,我觉得要靠市场来鉴定和选择,而不是以我们现在的认识来决定。
松元史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
不管是混合动力车还是电动车,主要优势还是在于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缘故,所以新能源汽车是一定要发展的。而对于降低排放这一目标来讲,我想,主要的途径还在于通过技术的 突破,通过高性能的发动机可以做到,通过新能源技术也可以做到。降低排放,要通过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同取得进步,而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自身。
汽车制造商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与基础设施的装备研发公司进行合作、与政府的合作、与各个研发公司的合作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制造工业所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基础设施的问题。
从政府来讲,制定一些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是必要的,包括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而不仅仅是电动车。未来新能源汽车什么电池占主导地位,还是由市场、由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的。
郑永刚(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
毫无疑问,在新一轮全球低碳经济时代到来之时,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所以新能源汽车迟早都会到来。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如果将动力源从汽油替换为电池,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现在有很多公司也在致力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但我认为这不是主流而是非主流,因为电池的成本对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车)而言,成本依然很高,还需要通过技术的突破和规模降低成本。
从国家的战略来讲,比如国家发改委也好,工信部也好,地方政府都要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方案,这样使得企业在研发当中能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此外,政府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条件。从个人来讲,我想信,锂离子电池将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线。
陈志翔(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新能源交通工具领域专家)
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来讲,在制造新能源汽车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锂电池的能效问题,如果想取得像汽油那样的效率,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也恰恰也是需要我们创新的地方。
研究表明,60%的能源消耗是在城市生活中,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怎么解决能源的效应问题。解决城市生活的不同需求问题,比如远程和短程的交通,科技便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力工具。
现在来看,很多汽车公司的失败源于未能顺应改变了的情况。如今,汽车生产商应该从单纯的生产角色转换为服务的提供商,这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不仅提供产品,而且还要提供服务,提供解决方案。
新能源发展趋势论坛
Stephen R·Cormors(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新区域可替代能源分析组主任)
新能源是一种动态的能源供应,而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新能源也是一种动态的需求,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创新。它能够创造能源新的供应以及资源重新配置,包括对能源的使用。在我看来,新能源并不完全是太阳能或者是其他一种新的能源,我觉得新能源也是各种旧能源的融合,甚至是新技术的融合。关于智能电网问题,我认为它必须在各种能源的使用方式过程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必须与其他技术同等发展,虽然看到媒体很关注,但我们并没有做很多的事情,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希望大家都参与进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而对于政府,它应该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政府应该进行投资,第二就是在新兴技术出现的时候,政府应该发挥这样的角色,鼓励大家都参与进来,让大家都兴致勃勃的研究这技术,同时促进技术的发展。
Robert Stoner(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研中心(MITEI)发展中国家主管)
我们需要将尽可能多的技术融合在一起,来形成新的能源形式,将很多种能源融合到大的框架当中,用非常创新的办法来取得我们需要的能源,而且大规模来利用太阳能。我们已经提高了所有现行的技术水平,将太阳能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太阳能更高的效率、效能,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时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不大一样的,但是也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用有效地使用能源。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进行了一些合作研究,比如和北京的一些大学研究能源问题,其实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找出一些解决方案,适合解决中国特定的问题,比如中国希望能够生产一些低碳的电力等等。所以在我看来,能源的建设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同时带来很多挑战。
我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与企业展开公开的合作,因为这是非常好的合作方式,而且是关乎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
Teruaki Masumoto(日本能源协会主席、世界能源理事会委员会主席、东京电力公司顾问)
在我看来,使用新能源反映了我们的立场,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这一问题。同时这个概念告诉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的一些挑战,即用许多灵活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我认为新能源的发展,应该将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结合起来,在不能看清新技术的情况下,重新用新的方案来评估传统的技术,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途径。
在政府支持方面,我非常赞同以上两位教授的观点,特别是资助一些平台的建立,允许比如有些持股者可以建立自己的一些项目,政府可以提供很多的激励方案,通过各种不同的指导来促进项目的形成。在政府新能源项目的规划当中以及在执行过程当中,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而且必须协调,具有一致性。
Russ Hamilton(保利协鑫新能源集团首席技术官)
利用太阳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项能源技术,所以我们的重点在太阳能领域,致力于利用现有的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并且在其他新能源领域也有所发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比如,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希望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而在能源的传输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能源的效应。其实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比如我们开发出一些能源利用模式,并将其落到实处,从而减少能源的使用。同时,我们也注重利用一些现有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等等,提高这些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益。使用一些新的发明创造进行发电,的确对这个行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希望中国的政府在企业利用硅来发电的问题上,给予企业持续的关注,了解这一行业发展所受到的限制,同时,企业在应该在技术创新和设备利用上有所突破,促进行业的发展。
李大西(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
我认为,新能源领域下一个会带来突破的就是高空风能。实际上,目前,关于高空风能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一能源利用方式,是非常有前景的新能源,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上空,无时无刻存在着风力源,也不用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利用的能源。
政府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所要做的是,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敢于创新,要能够敢于接受失败,政府要有胸怀和胆量来做事情。在技术实现突破的情况下,政府毫无疑问是新能源发展的助推器。
移动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潘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人类动力学项目成员)
移动技术怎么改变我的生活的:第一,移动技术让我们沟通起来更加容易;第二,移动技术更容易让我们了解个人,使用那些手机的人。
用手机搜集人的GPS,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哪里,通过这些信息我们知道每个手机何时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些数据就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说在哪里放广告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交车的间隔多长时间才最好,所以通过采集这些数据,都可以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我想这就是移动技术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人各种各样的情况。
大家可以寸步不离手机,如果手机在哪里,大家都可以知道他在哪里,知道手机的信息,就会知道手机主人的信息。怎么利用手机的独特信息,来分析手机用户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些实际数据的分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出很多有意义的商业决策,给大的企业开拓商机,这是手机商机的前沿。
沈大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病毒式通信项目成员)
并不在意什么是2G、3G,只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更多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组后期在2007年之后更侧重应用的开发。
可能有一种情况,大家去天安门照相,大概有100个人一块照,刚照完一个会有另外一个人来说要照,他拿了相机不停地照。能不能我照了一张之后,周围谁是我的朋友,就把相片分享给他们。或者,当你拿着手机看一个东西的时候,它会自动提醒你,你的钱不够,不要买这个东西。又比如说我要去哪里停车,有没有人要马上走了,我就可以停在那里。
这些在技术上都没有问题,但是别人凭什么给你做这些事情,我们素不相识。所以我想要把这些市场的理念带到知识共享里面,通过价值的理念来共享。这样大家就有激励机制来做这个事情。
赖家勇(中国银联创新产品部)
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天没带手机或者是一小时没在身边都会烦燥不安。手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必然要抓住它在各个方面带来的各类商机,不要说是IT的商机,就是传统的商机也非常多。
电子商务的发展肯定离不开移动支付团队的完善,移动支付在中国走得非常慢,可能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包括标准制定、业务规则,央行的法律规定。中国银联在六个省市开始做移动支付的试点,现在虽然用量还没有起来,但是这一块的标准业务平台甚至产品的准备都已经基本完善,其实我个人认为2010年在历史看来可能会成为移动支付的元年,是真正系统性地开始做一些移动支付的工作,甚至是从国家、央行的层面来做一些工作,可能会比互联网更完善,更易推广。
黄劲(走秀网首席战略官)
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跟传统的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一、商业模式;二、用户界面;三、商品范畴。
商业模式这一块,我觉得很有意思。在传统上,我的数据可能不想告诉其他人,但是移动有一个便捷性,包括一些订阅性的东西很多是愿意分享的商业模式。界面方面,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手机和iPad是用手直接操作。一个立体的商场或者是厨房或者是衣橱,如果用手去点击,跟网上的搜索体验很不一样,界面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用户体验会有很大的改变。从商品来讲,会更强调便捷性,因为手机的桌面跟iPad或电脑不一样,浏览的屏幕小一些,就用户来讲在商品范畴内一定是追求便利性和冲动性的。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开发
邱俊(腾讯研究院无线中心总监)
从历史上看,移动、电信两个行业是分离的,经过两个行业碰撞以后,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产业链整合以后,互联网的集群产生了。集群包含的元素非常多,包括一些内容服务,信息服务的终端商以及芯片的提供商。互联网的核心本身还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开放、协作和分享。而电信运营商本身也想强势去介入,掌握价值链的咽喉,想强势进入移动的营运和业务。我们也看到终端厂商,希望推出像苹果推出的方式一样,通过终端运用介入到移动互联网里面来。未来随着3G的发展,网速的提高,通讯设备成本在下降,资费也在下降,应用服务也层出不穷的时候,盈利的重点还会在用户身上。我自己也是用户,在座的各位也是用户,我们的移动趋势没有改变,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唐一丁(盛大网络创新院产业研究部负责人)
在移动应用上,它是属于中等周期的应用,和其他的一些长期性产品,比如在LBS的一些系统等等开始冒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命周期是没有被市场证明的,这需要一些时间。在用户方面,我们都知道有很多厂商在推动全球市场,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在国内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让国内的投资者集合虚拟货币的联盟,快速地让小公司成长起来,在闲置市场里面得到自己的一杯羹。
关于第三方运营开发商怎么在平台上生存的问题,现在在盛大的平台上面,有好几家公司的规模是翻倍成长的。目前有30~50家企业已经在盛大的平台上合作运营。如果运营开发商比较关注产品的体验、想法,比如大部分产品的应用,或是分布运算,或是扩张变成托管模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带出来的方式更有吸引力。
刘伟翰(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合伙人)
无线技术不是很新的东西,它是有30年的积累,过去一两年以及将来的五年内投资无线的机会还是比较好的。
目前是无线互联网的大年,1998年和1999年是(传统)互联网的元年。现在互联网完全像“战国时代”的情况,现在有苹果等大的设备商,还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非常关注这个市场,会导致任何一个无线操作者的空间都不大,为什么不大呢?第一,平台已经准备好了,你是在人家的平台上玩。第二,门槛比较低。同时我比较看好这个机会,过去几年有人说,美国的无线市场没有什么机会,没有什么创新,大家都在看市场,但是这几年美国是最有无线市场的,大家靠它来带动。我觉得还是需要比较核心的技术,当然这是很难找的,第一个方向是要找准水流方向,第二是要找到合适的公司,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就会更困难。
徐晨(戈壁投资合伙人)
现在从移动互联和移动设备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基础设施要解决好。本身的能力有限,我们现在只是看到一个趋势,因为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趋势,负责抛开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来讲,固定终端的优势更大。还有一点是把原来的一些技术,单独的存在很长时间的技术现在放在一起,通过资本占据终端用户,腾讯就是这样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才有一定的基础来竞争。如果一开始进去做,要做大做全,要是想和苹果竞争,还是很难的。第一你没有很强的技术支持,另外你对终端的控制比较弱。不能说小企业家没有机会,但还是有机会去掌握用户习惯的。有了这些以后,你才可以慢慢变成一个所谓能够累计到一定基础可以开始收钱的机构,从现在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成功的多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
智能城市与云计算
宋安澜(软银中国合伙人)
云计算是个概念性的东西,投资人不会投资一个技术或概念,而会投资一个产品和商品或商业模式。VC对软件投资更感兴趣,很多做软件的中小企业是VC投资的一个重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方面,我们更感兴趣对服务去投资。我们已经投了数据服务的公司,比如做灾难备份的万国数据公司,灾难备份用云计算来做是非常好的。
另外,我认为政府要支持中小企业的研发。对于一项研发,早期的时候VC不会投,也不会融资,等它有起色了才会投资。所以,在早期政府投资很重要。
Joseph Ferreira(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都市信息系统主任) 如果要建立智慧城市,也许需要利用云计算来建立。云计算能够让我们把城市建得更好,可以进行更好地城市规划,可以让服务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城市管理者很多时候需要依赖云计算来管理整个城市。
会处理城市系统,知道这个城市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并且收集了每一个地方的信息,知道某个地方是否发生了一些问题,是否发生了一些车祸,云计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它还可以告诉我们要建立哪些建筑等。
但我们应该有脚踏实地的想法,还不知道云计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核心技术,能够支撑什么样的技术。云计算应该从底层运用起来,应该提供整合的产品信息和产品系统。
郭淳学(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从个人来讲,我看好云计算,但是,我希望云计算把一些的不足去掉,比如商业炒作。云计算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如果没有嵌入系统的话,实际上是落不了地的。搞云计算的大企业说可以给你提供随时随地、周到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种“自助餐”,IT是一个服务平台,所以我觉得云计算要不断发展成“自助厨房”。
云计算要解决核心技术,要用新的技术来克服过去的方式,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运用和推广,我认为要先把基础的信息化培养好,然后才能迎接真正的云。
希望政府能做到搭公众服务平台,把数据的采集、数据的输出(包括开发、调试、认证)到市场化这方面,都拿出来,大家一起做,这样集结资金非常快。
季统凯(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院长)
云计算有很多领域、分计算集成,做成功的也不多。我们的企业不要讲太多的大概念,而是要具体来做。在美国,很多公司做云计算只是其中的一小块,做得非常深入,这是我们在云计算上的差距。今天讲的智慧城市和云计算都是概念,智慧城市肯定是需要的,但是,我们要考虑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哪些核心技术需要掌握,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云计算的发展方面,政府应可以起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光凭企业自己是很难做起来的。云计算到最后是数据集中的年代。IT也是数据为王的年代,但是政府怎么样把数据监管起来,或是把企业的数据存到云里;企业家把数据放在云里,要让企业家放心;如果云有了错误损失,又应该怎么办。这些方面,政府都应该有详细的规章制度,这也是政府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中国政府牵头去做云计算的标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陈宁(SuccessFactors亚太区解决方案总监)
对于云计算的应用我认为它是提供运用服务的方法,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它其实是一种基础架构的共享,从数据共享到应用。
云计算或云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每一个公司有权利选择他们所能承受的成本。这个有点像你去租房子要考虑不同房租的问题,根据个人不同的经济能力来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云计算的应该有两点,一个是电网一个是上网。我们每一个地点能用到电的话,每一个地方就有能力使用云端上的数据。第二是上网,不管是无线的还是有线的。政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可以帮建立一些数据库和数据中心,这样大家可以从中心当中得到解决方案。
政府的补贴,对软件的开发商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政府能做的是什么?能够帮助开发商排除一些障碍,解决一些问题。政府的想法应该是非常开放性的。
视频致辞(节选)
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都深知中国对于我们的现在以及未来的重要性。有32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工出生在中国,而在所有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国际研究生和本科生中,中国学生占据的比重是最大的。他们的智慧、创造力和进取心大大地增强了麻省理工作为一个创造性机构的实力。
如今,商业、教育和创新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为全球化的职业生涯做准备。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们正致力于从事与中国日渐扩大的联系和项目。建立各种聚焦与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技术和挑战的合作——从清洁能源到下一代计算机技术。
推进这些合作项目向前发展是一种共同的创新热情,而这种创新热情是产生新兴技术的驱动——这些将改变我们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新兴技术,也正是此次大会想要探索的主题。
今天,中国在世界创新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在各个领域建立更多的联系:从学术界、政府问、到产业界的紧密联系。
随着“创新”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主要角色,以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为代表的那些思想者和发明家们,将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带领整个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繁荣、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大家知道,中国和美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两个最大的导致气候变暖的排放国,两国在引领世界以寻求气候危机的解决之道上,均肩负着重要使命。科技是解决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挑战的钥匙,这场危机也是人类得以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转变机遇,是加速新科技诞生的机遇。科技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幅降低人类文明对生态圈的影响。
此次2010年世界新兴技术峰会,是一次汇聚科技专家、商业领袖、非政府组织领导、公共事物领导、学界领袖等,共同开创这一新机遇的盛会。我谨祝愿此次会议举办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的智慧将彼此分享,从而推进这一文明转化的进程。
当我致力于气候危机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的是,信息技术革命仍然在加速,生物科技革命也在持续加速,以及众多领域的革命性创新都在并进。
中国和美国,我相信是引领整个世界进入21世纪的相互依赖的力量,能够形成应对挑战的政治意愿,以转变我们当下的落后技术与生产方式,在大幅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能够持续提高生存质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命之路,一个更加人性化和充满公正的社会。
创业生态系统论坛
Antoinette C Matthew(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合作论坛主任)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生态系统。目前,我们主要选择一些校友作为志愿者来帮助我们年轻的创业家,为他们提供各种风险投资上的服务,并且在学校里建立了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帮助年轻的创业家,帮他们做出一些决策,并且在决策出现危机的时候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我们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企业家创新组织和机构,给他们一些心理上的扶持,这样可以帮助学会如何去形成他们的领导力,思维和决策能力。
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帮新创企业解决一些概念上的问题,以及有关建立市场的团队、建立战略、执行各种战略等等。我们会确保一些新创公司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公司,这个过程也能为其他的创业家提供很好的借鉴,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业生态系统。我们还会在校内举办各种国际交流,帮助创业家了解国际情况,并让他们学会如何去适应国际化的市场环境。
对于创业失败的问题,这在创业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问题。创业过程本身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地努力,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创业家需要学会处理失败,处理失误、挫折,从挫折中站立起来。
童士豪(启明创投合伙人,Vancl、九钻、开心网等的投资人)
在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市场,我们愿意对一些具有高附加值的项目进行投资。从投资队伍来讲,我们确保后备队伍的培训要非常到位,面对巨大的市场,最强大的人最容易取得成功。投资人的策略也非常重要,除了必须拥有资金外,还必须将资金投在适当的项目当中,这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也会去日夜思索,去考量所投资的项目是否符合预期的增长。
同时作为企业家,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市场,需要稳定的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我们也要帮助企业家能够面对一些竞争和挑战,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从这上意义上讲,投资人是创业家取得成功的幕后推手。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一些创业生态系统已经在中国的清华大学和其他一些大学的校园里兴起了。
创业人员需要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置身于商业计划中时,需要思维非常活跃,要做出准确的决策和反应;创业人员须有分享经验的意识,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团队,也就是在与他人分享经验的同时,建立一个能够与之相符合、相配合、相辅助的项目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Cory D.Kidd(Intuitive Automata创始人及CEO)
如今,确实存在着很多创业的机会,但是对那些搞技术出身的人来说,要想创业遇到的问题会有很多。要知道如何让你的公司存活下来,还要学习市场营销知识,学会如何去管理自己的团队,如何进行生产等等,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创业生态系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生态系统中找到那些能跟自己合作的人。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希望能与后来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并且也乐于给他们一些建议。
此外,团队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跟一些风险投资人或者企业家进行合作,他们不仅可以带来资金,也能够带来技术。对于一个创业成功的创业者来讲,你必须知道如何与其他的企业进行合作、与客户、投资家、未来的企业家进行合作。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合作非常重要。
邓迪(北京云联科技创始人兼CEO)
对创业者来说,内心的驱动和感召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朝闻道,夕死可矣”,即如果一个人早晨达成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就算是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如果有什么可以让创业者变得全身心投入,并且长时间来投入,内心的冲动和激动是第一驱动力。
创业者希望从创业生态系统得到两方面的帮助:一是资金方面的支持;二是精神方面的,即创业者的思想能得到外界的反馈,不管是正面的或者负面的,比如从生态系统里得到技术、市场及其他方面相关的反馈信息,这对创业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我的感悟是两点:如果要给创业者资金或者是物质的支持,希望政府慷慨一点,不要设太多的门槛,不需要太多显赫的背景。希望大家设计创业生态系统的时候,给创业者更多心理上的支持,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创业者心理上的或者在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支持的时候可以有这样的机构和组织。
要讲究与客户和投资人的合作方式。除了要经常与投资人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以外,还要注意掌握投资人对于项目的期望值,不能做出过高的承诺。
Elaine Wong(Hao Capital合伙人,麻省理工学院北京校友会主席)
作为创业者,你必须想清楚,怎样去说服投资人接纳你的思想、你的资源,如何去接纳,以便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裁判的投资人判断你的计划是否属于可持续性发展的计划。
作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讲,其实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合作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在资金上。比如在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企业的人员组成和结构,为企业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甚至在一种理念上的融合方面都可以。
建议创业者尽可能多地自己先去筹集一些资金,或许某些创业者会有很好的想法,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筹集资金,这就要很多的时间去体验,最后才会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筹集资金是最好的。作为一个企业家需要很强的激情,激励你前进,相信自我,可以让你赢得想要的目标。个人魅力和个人特质也非常重要,要有能力去了解各种事情的发展,愿意让比你更强的人来为你服务,能够更好地为下属授权,而不仅仅是把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中。
新能源汽车论坛
任静(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在传统汽车领域内,我们在技术上还很依赖国外的技术,这就造成了在合作上比如在技术上不匹配性。但对纯电动汽车来说,我认为国内和世界处于同样一个发展机遇,同样的发展水平,而且各有优势。早在4月份的德中电动汽车发布会上,德国专家就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且认为,德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技术已经落后于美国、中国和日本的。
在电动车领域,我们提倡企业要专注于发展核心技术,要强调专业化,而不是数量上的攀比。同时,对于市场,我认为,需要大家都来参与,将市场做大做好。
今后电动汽车市场电池的主流归属问题,我觉得要靠市场来鉴定和选择,而不是以我们现在的认识来决定。
松元史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
不管是混合动力车还是电动车,主要优势还是在于其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的缘故,所以新能源汽车是一定要发展的。而对于降低排放这一目标来讲,我想,主要的途径还在于通过技术的 突破,通过高性能的发动机可以做到,通过新能源技术也可以做到。降低排放,要通过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同取得进步,而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自身。
汽车制造商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与基础设施的装备研发公司进行合作、与政府的合作、与各个研发公司的合作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展汽车行业不仅仅是制造工业所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基础设施的问题。
从政府来讲,制定一些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是必要的,包括各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而不仅仅是电动车。未来新能源汽车什么电池占主导地位,还是由市场、由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的。
郑永刚(杉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董事局主席)
毫无疑问,在新一轮全球低碳经济时代到来之时,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所以新能源汽车迟早都会到来。对于传统汽车而言,如果将动力源从汽油替换为电池,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虽然现在有很多公司也在致力于动力电池的研发与生产,但我认为这不是主流而是非主流,因为电池的成本对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电动车)而言,成本依然很高,还需要通过技术的突破和规模降低成本。
从国家的战略来讲,比如国家发改委也好,工信部也好,地方政府都要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的方案,这样使得企业在研发当中能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此外,政府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创造条件。从个人来讲,我想信,锂离子电池将会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主线。
陈志翔(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新能源交通工具领域专家)
对传统的汽车制造商来讲,在制造新能源汽车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锂电池的能效问题,如果想取得像汽油那样的效率,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也恰恰也是需要我们创新的地方。
研究表明,60%的能源消耗是在城市生活中,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怎么解决能源的效应问题。解决城市生活的不同需求问题,比如远程和短程的交通,科技便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有力工具。
现在来看,很多汽车公司的失败源于未能顺应改变了的情况。如今,汽车生产商应该从单纯的生产角色转换为服务的提供商,这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不仅提供产品,而且还要提供服务,提供解决方案。
新能源发展趋势论坛
Stephen R·Cormors(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新区域可替代能源分析组主任)
新能源是一种动态的能源供应,而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新能源也是一种动态的需求,而且是一个动态的创新。它能够创造能源新的供应以及资源重新配置,包括对能源的使用。在我看来,新能源并不完全是太阳能或者是其他一种新的能源,我觉得新能源也是各种旧能源的融合,甚至是新技术的融合。关于智能电网问题,我认为它必须在各种能源的使用方式过程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必须与其他技术同等发展,虽然看到媒体很关注,但我们并没有做很多的事情,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希望大家都参与进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而对于政府,它应该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政府应该进行投资,第二就是在新兴技术出现的时候,政府应该发挥这样的角色,鼓励大家都参与进来,让大家都兴致勃勃的研究这技术,同时促进技术的发展。
Robert Stoner(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创研中心(MITEI)发展中国家主管)
我们需要将尽可能多的技术融合在一起,来形成新的能源形式,将很多种能源融合到大的框架当中,用非常创新的办法来取得我们需要的能源,而且大规模来利用太阳能。我们已经提高了所有现行的技术水平,将太阳能动态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太阳能更高的效率、效能,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时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是不大一样的,但是也面临一些相同的问题,就是怎么样用有效地使用能源。我们在世界各地都进行了一些合作研究,比如和北京的一些大学研究能源问题,其实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找出一些解决方案,适合解决中国特定的问题,比如中国希望能够生产一些低碳的电力等等。所以在我看来,能源的建设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同时带来很多挑战。
我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与企业展开公开的合作,因为这是非常好的合作方式,而且是关乎于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
Teruaki Masumoto(日本能源协会主席、世界能源理事会委员会主席、东京电力公司顾问)
在我看来,使用新能源反映了我们的立场,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决新能源的发展和利用这一问题。同时这个概念告诉我们解决这些问题面临的一些挑战,即用许多灵活的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我认为新能源的发展,应该将新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结合起来,在不能看清新技术的情况下,重新用新的方案来评估传统的技术,也是解决能源问题的一条途径。
在政府支持方面,我非常赞同以上两位教授的观点,特别是资助一些平台的建立,允许比如有些持股者可以建立自己的一些项目,政府可以提供很多的激励方案,通过各种不同的指导来促进项目的形成。在政府新能源项目的规划当中以及在执行过程当中,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而且必须协调,具有一致性。
Russ Hamilton(保利协鑫新能源集团首席技术官)
利用太阳能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项能源技术,所以我们的重点在太阳能领域,致力于利用现有的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并且在其他新能源领域也有所发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尽量减少能源的使用,比如,在能源生产的过程中,也希望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而在能源的传输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能源的效应。其实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比如我们开发出一些能源利用模式,并将其落到实处,从而减少能源的使用。同时,我们也注重利用一些现有的能源,例如天然气等等,提高这些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益。使用一些新的发明创造进行发电,的确对这个行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希望中国的政府在企业利用硅来发电的问题上,给予企业持续的关注,了解这一行业发展所受到的限制,同时,企业在应该在技术创新和设备利用上有所突破,促进行业的发展。
李大西(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
我认为,新能源领域下一个会带来突破的就是高空风能。实际上,目前,关于高空风能的技术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一能源利用方式,是非常有前景的新能源,因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上空,无时无刻存在着风力源,也不用考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利用的能源。
政府在新能源发展过程中,所要做的是,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敢于创新,要能够敢于接受失败,政府要有胸怀和胆量来做事情。在技术实现突破的情况下,政府毫无疑问是新能源发展的助推器。
移动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潘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人类动力学项目成员)
移动技术怎么改变我的生活的:第一,移动技术让我们沟通起来更加容易;第二,移动技术更容易让我们了解个人,使用那些手机的人。
用手机搜集人的GPS,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在哪里,通过这些信息我们知道每个手机何时在什么地方,通过这些数据就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比如说在哪里放广告牌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公交车的间隔多长时间才最好,所以通过采集这些数据,都可以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我想这就是移动技术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人各种各样的情况。
大家可以寸步不离手机,如果手机在哪里,大家都可以知道他在哪里,知道手机的信息,就会知道手机主人的信息。怎么利用手机的独特信息,来分析手机用户的实际情况,通过这些实际数据的分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出很多有意义的商业决策,给大的企业开拓商机,这是手机商机的前沿。
沈大嵬(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病毒式通信项目成员)
并不在意什么是2G、3G,只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开发更多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组后期在2007年之后更侧重应用的开发。
可能有一种情况,大家去天安门照相,大概有100个人一块照,刚照完一个会有另外一个人来说要照,他拿了相机不停地照。能不能我照了一张之后,周围谁是我的朋友,就把相片分享给他们。或者,当你拿着手机看一个东西的时候,它会自动提醒你,你的钱不够,不要买这个东西。又比如说我要去哪里停车,有没有人要马上走了,我就可以停在那里。
这些在技术上都没有问题,但是别人凭什么给你做这些事情,我们素不相识。所以我想要把这些市场的理念带到知识共享里面,通过价值的理念来共享。这样大家就有激励机制来做这个事情。
赖家勇(中国银联创新产品部)
对我来说,真的是一天没带手机或者是一小时没在身边都会烦燥不安。手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必然要抓住它在各个方面带来的各类商机,不要说是IT的商机,就是传统的商机也非常多。
电子商务的发展肯定离不开移动支付团队的完善,移动支付在中国走得非常慢,可能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包括标准制定、业务规则,央行的法律规定。中国银联在六个省市开始做移动支付的试点,现在虽然用量还没有起来,但是这一块的标准业务平台甚至产品的准备都已经基本完善,其实我个人认为2010年在历史看来可能会成为移动支付的元年,是真正系统性地开始做一些移动支付的工作,甚至是从国家、央行的层面来做一些工作,可能会比互联网更完善,更易推广。
黄劲(走秀网首席战略官)
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跟传统的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一、商业模式;二、用户界面;三、商品范畴。
商业模式这一块,我觉得很有意思。在传统上,我的数据可能不想告诉其他人,但是移动有一个便捷性,包括一些订阅性的东西很多是愿意分享的商业模式。界面方面,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手机和iPad是用手直接操作。一个立体的商场或者是厨房或者是衣橱,如果用手去点击,跟网上的搜索体验很不一样,界面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用户体验会有很大的改变。从商品来讲,会更强调便捷性,因为手机的桌面跟iPad或电脑不一样,浏览的屏幕小一些,就用户来讲在商品范畴内一定是追求便利性和冲动性的。
移动设备应用程序的开发
邱俊(腾讯研究院无线中心总监)
从历史上看,移动、电信两个行业是分离的,经过两个行业碰撞以后,对移动互联网进行移动产业链整合以后,互联网的集群产生了。集群包含的元素非常多,包括一些内容服务,信息服务的终端商以及芯片的提供商。互联网的核心本身还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开放、协作和分享。而电信运营商本身也想强势去介入,掌握价值链的咽喉,想强势进入移动的营运和业务。我们也看到终端厂商,希望推出像苹果推出的方式一样,通过终端运用介入到移动互联网里面来。未来随着3G的发展,网速的提高,通讯设备成本在下降,资费也在下降,应用服务也层出不穷的时候,盈利的重点还会在用户身上。我自己也是用户,在座的各位也是用户,我们的移动趋势没有改变,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唐一丁(盛大网络创新院产业研究部负责人)
在移动应用上,它是属于中等周期的应用,和其他的一些长期性产品,比如在LBS的一些系统等等开始冒出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生命周期是没有被市场证明的,这需要一些时间。在用户方面,我们都知道有很多厂商在推动全球市场,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在国内有没有这样的机会,让国内的投资者集合虚拟货币的联盟,快速地让小公司成长起来,在闲置市场里面得到自己的一杯羹。
关于第三方运营开发商怎么在平台上生存的问题,现在在盛大的平台上面,有好几家公司的规模是翻倍成长的。目前有30~50家企业已经在盛大的平台上合作运营。如果运营开发商比较关注产品的体验、想法,比如大部分产品的应用,或是分布运算,或是扩张变成托管模式,我觉得这种方式带出来的方式更有吸引力。
刘伟翰(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合伙人)
无线技术不是很新的东西,它是有30年的积累,过去一两年以及将来的五年内投资无线的机会还是比较好的。
目前是无线互联网的大年,1998年和1999年是(传统)互联网的元年。现在互联网完全像“战国时代”的情况,现在有苹果等大的设备商,还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非常关注这个市场,会导致任何一个无线操作者的空间都不大,为什么不大呢?第一,平台已经准备好了,你是在人家的平台上玩。第二,门槛比较低。同时我比较看好这个机会,过去几年有人说,美国的无线市场没有什么机会,没有什么创新,大家都在看市场,但是这几年美国是最有无线市场的,大家靠它来带动。我觉得还是需要比较核心的技术,当然这是很难找的,第一个方向是要找准水流方向,第二是要找到合适的公司,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就会更困难。
徐晨(戈壁投资合伙人)
现在从移动互联和移动设备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基础设施要解决好。本身的能力有限,我们现在只是看到一个趋势,因为移动互联网只是一个趋势,负责抛开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来讲,固定终端的优势更大。还有一点是把原来的一些技术,单独的存在很长时间的技术现在放在一起,通过资本占据终端用户,腾讯就是这样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才有一定的基础来竞争。如果一开始进去做,要做大做全,要是想和苹果竞争,还是很难的。第一你没有很强的技术支持,另外你对终端的控制比较弱。不能说小企业家没有机会,但还是有机会去掌握用户习惯的。有了这些以后,你才可以慢慢变成一个所谓能够累计到一定基础可以开始收钱的机构,从现在投资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能成功的多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
智能城市与云计算
宋安澜(软银中国合伙人)
云计算是个概念性的东西,投资人不会投资一个技术或概念,而会投资一个产品和商品或商业模式。VC对软件投资更感兴趣,很多做软件的中小企业是VC投资的一个重点。在硬件设备和服务方面,我们更感兴趣对服务去投资。我们已经投了数据服务的公司,比如做灾难备份的万国数据公司,灾难备份用云计算来做是非常好的。
另外,我认为政府要支持中小企业的研发。对于一项研发,早期的时候VC不会投,也不会融资,等它有起色了才会投资。所以,在早期政府投资很重要。
Joseph Ferreira(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都市信息系统主任) 如果要建立智慧城市,也许需要利用云计算来建立。云计算能够让我们把城市建得更好,可以进行更好地城市规划,可以让服务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城市管理者很多时候需要依赖云计算来管理整个城市。
会处理城市系统,知道这个城市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并且收集了每一个地方的信息,知道某个地方是否发生了一些问题,是否发生了一些车祸,云计算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手段,它还可以告诉我们要建立哪些建筑等。
但我们应该有脚踏实地的想法,还不知道云计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核心技术,能够支撑什么样的技术。云计算应该从底层运用起来,应该提供整合的产品信息和产品系统。
郭淳学(中国嵌入式系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从个人来讲,我看好云计算,但是,我希望云计算把一些的不足去掉,比如商业炒作。云计算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如果没有嵌入系统的话,实际上是落不了地的。搞云计算的大企业说可以给你提供随时随地、周到的服务,我觉得这是一种“自助餐”,IT是一个服务平台,所以我觉得云计算要不断发展成“自助厨房”。
云计算要解决核心技术,要用新的技术来克服过去的方式,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运用和推广,我认为要先把基础的信息化培养好,然后才能迎接真正的云。
希望政府能做到搭公众服务平台,把数据的采集、数据的输出(包括开发、调试、认证)到市场化这方面,都拿出来,大家一起做,这样集结资金非常快。
季统凯(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院长)
云计算有很多领域、分计算集成,做成功的也不多。我们的企业不要讲太多的大概念,而是要具体来做。在美国,很多公司做云计算只是其中的一小块,做得非常深入,这是我们在云计算上的差距。今天讲的智慧城市和云计算都是概念,智慧城市肯定是需要的,但是,我们要考虑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哪些核心技术需要掌握,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云计算的发展方面,政府应可以起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光凭企业自己是很难做起来的。云计算到最后是数据集中的年代。IT也是数据为王的年代,但是政府怎么样把数据监管起来,或是把企业的数据存到云里;企业家把数据放在云里,要让企业家放心;如果云有了错误损失,又应该怎么办。这些方面,政府都应该有详细的规章制度,这也是政府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中国政府牵头去做云计算的标准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
陈宁(SuccessFactors亚太区解决方案总监)
对于云计算的应用我认为它是提供运用服务的方法,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它其实是一种基础架构的共享,从数据共享到应用。
云计算或云网络可以降低成本,每一个公司有权利选择他们所能承受的成本。这个有点像你去租房子要考虑不同房租的问题,根据个人不同的经济能力来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云计算的应该有两点,一个是电网一个是上网。我们每一个地点能用到电的话,每一个地方就有能力使用云端上的数据。第二是上网,不管是无线的还是有线的。政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可以帮建立一些数据库和数据中心,这样大家可以从中心当中得到解决方案。
政府的补贴,对软件的开发商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政府能做的是什么?能够帮助开发商排除一些障碍,解决一些问题。政府的想法应该是非常开放性的。
视频致辞(节选)
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都深知中国对于我们的现在以及未来的重要性。有32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教职工出生在中国,而在所有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国际研究生和本科生中,中国学生占据的比重是最大的。他们的智慧、创造力和进取心大大地增强了麻省理工作为一个创造性机构的实力。
如今,商业、教育和创新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学生为全球化的职业生涯做准备。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师们正致力于从事与中国日渐扩大的联系和项目。建立各种聚焦与目前中国最重要的技术和挑战的合作——从清洁能源到下一代计算机技术。
推进这些合作项目向前发展是一种共同的创新热情,而这种创新热情是产生新兴技术的驱动——这些将改变我们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的新兴技术,也正是此次大会想要探索的主题。
今天,中国在世界创新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希望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在各个领域建立更多的联系:从学术界、政府问、到产业界的紧密联系。
随着“创新”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中扮演主要角色,以参加本次大会的嘉宾为代表的那些思想者和发明家们,将以他们的远见卓识带领整个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繁荣、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大家知道,中国和美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也是两个最大的导致气候变暖的排放国,两国在引领世界以寻求气候危机的解决之道上,均肩负着重要使命。科技是解决这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挑战的钥匙,这场危机也是人类得以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转变机遇,是加速新科技诞生的机遇。科技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大幅降低人类文明对生态圈的影响。
此次2010年世界新兴技术峰会,是一次汇聚科技专家、商业领袖、非政府组织领导、公共事物领导、学界领袖等,共同开创这一新机遇的盛会。我谨祝愿此次会议举办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你们的智慧将彼此分享,从而推进这一文明转化的进程。
当我致力于气候危机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的是,信息技术革命仍然在加速,生物科技革命也在持续加速,以及众多领域的革命性创新都在并进。
中国和美国,我相信是引领整个世界进入21世纪的相互依赖的力量,能够形成应对挑战的政治意愿,以转变我们当下的落后技术与生产方式,在大幅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能够持续提高生存质量,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命之路,一个更加人性化和充满公正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