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复习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往往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在复习方法上也是一味地采用练习、默写、听写等方式。本文对如何增强复习课的自主性复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高年级语文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31-2
一、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复习观。正确的复习观就是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积极、乐观、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与榜样作用。教师在复习的认识问题上,不宜刻意地追求成绩、分数,不能搞满堂灌,更不能不遵循教育规律搞一刀切。把学生搞得死死的,不见学生有笑脸,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欢乐,体验到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激发他心目中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的首要信条。”他主张“让每个孩子都抬头来走路。”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时,要有创新意识、开拓的精神,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分层设计复习的作业,照顾到好中差生,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自由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抬起头来走路。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那些特别的孩子,注重他们的心理想法以及个体的发展。
二、注重复习的层次性
(一)系统复习
落實背诵和默写。把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默写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趣味性地默写比赛。以测促读,这样背诵与默写能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二)循环复习
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在复习时,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本的单元、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单元重点把典型的课例再温习一遍,特别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们要做到完全学透、吃透。如字词的理解、人物的塔殿、结构的掌握、中心思想的领会等,都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阅读复习,要以课文复习为主,并做适当的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坚决摒弃抛开课文搞复习的做法。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复习课文要防止炒冷饭,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因此,在方法上,一是可迁移重点训练项目,二是要变换课文类型的训练。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和从内容想开去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复习,提高阅读速度。
(三)整体复习
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分类。一是哪些文章是描写景色的,二是哪些文章是描写人物的?比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等一系列文章,都有共同特点,都是描述人物品质的。在复习时适当进行整理和归纳,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方法。词语归类、文章归类复习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将知识僵化地分解灌输给学生。采用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兴趣,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比如,在“成语”这一专项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就可以设计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第一个层面是“成语大搜集”。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成语,再组织学生课外搜集成语,然后开展“开心接龙”“成语大比拼”“成语故事大王赛”等活动,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成语的学习中来。
(2)第二个层面是“成语的分类整理”。学生积累了许多成语,并非就能理解运用,因此,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积累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如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自然风景的、含有近义词的、含有反义词的等等。
(3)第三个层面是“灵活运用”。如果仅是积累,学生就成为知识的容器。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小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阅读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那样的话学生所得的知识无疑是偏狭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还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如古诗、歇后语、成语等。复习时进行简要归纳。
(1)关于古诗词的诵读,要善于帮助归类。在复习时可进行归纳,如把以前学过的诗句按描写四季景色的,反映作者思念家乡的,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等进行分类。又如让学生搜集数字开头的成语、有关动物的成语等等。
(2)根据单元重点选择典型材料——导中有练,练中有导。为了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在复习中,重点不是在怎么读,而是在怎么审题、解题的方法掌握上。做每一道题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意思,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可以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来出试题的方式,培养理解能力。课本中的一段话、一篇文章能帮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目,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思维也很活跃,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这样的阅读形式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了读本,而不是教本,是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了,而不是放在了教会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形成复习能力。《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引导感知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或短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引导领会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引导运用方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最后进行习作的指导,写人、写事、写景等常见文章的基本写法指导与练习,高年级加强学生对于写作方法和写作新颖性的指导。
三、关注后进生的转化
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应该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复习时,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多与他们亲近,经常找他们谈心,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了解后进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经常性地与孩子接触,就会发现孩子们身上潜在的优秀品質,教师再把他们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便成了生动的教材,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在每所学校甚至每个班里,都不乏一些比较“弱视”的孩子,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作为她的老师或班主任,你真正关注过他(她),呵护过他(她)吗?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她)能健康成长,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其实,复习的过程中看到这些孩子的成长真幸福!在复习中要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单靠激励、表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才是权宜之计。
复习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复习是知识的延伸,是能力的拓展,因此,复习时要做到:
(1)求实:即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2)求活:简单的、机械地重复是复习中的大忌,教师在设计复习时,要灵活运用知识,要学会变通,做到同中有异。
(3)抓关系,找规律: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形成能力,培养学生整体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要有计划:复习前师生共同拟定一份复习计划是必要的。有不少教师一上完课就急于求成,就“散打”东搞一套题,西找一道题,没有头绪,结果手忙脚乱。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把计划拟定好,成竹于胸,就能使复习有的放矢。学生们再按照既定的目标,循序渐进,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另外复习时,教师应善于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阶段目标的要求,就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所在。复习时,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非要有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可。因此,我采取了“集中——分散——分层次”的复习的方式和“系统复习——循环复习——重点复习”的方法,点面结合,秩序渐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阶段目标的要求,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高年级语文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31-2
一、树立正确的复习观
高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所以老师要树立正确的复习观。正确的复习观就是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教师积极、乐观、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与榜样作用。教师在复习的认识问题上,不宜刻意地追求成绩、分数,不能搞满堂灌,更不能不遵循教育规律搞一刀切。把学生搞得死死的,不见学生有笑脸,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让儿童体验到劳动的欢乐,体验到学习中取得成绩的欢乐,激发他心目中的自豪感和自尊心——这是教育的首要信条。”他主张“让每个孩子都抬头来走路。”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时,要有创新意识、开拓的精神,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分层设计复习的作业,照顾到好中差生,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获得自由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抬起头来走路。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到那些特别的孩子,注重他们的心理想法以及个体的发展。
二、注重复习的层次性
(一)系统复习
落實背诵和默写。把课本中要求背诵和默写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我检查、相互检查,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或中心词句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默写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可以经常性地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趣味性地默写比赛。以测促读,这样背诵与默写能使学生基本做到人人过关。
(二)循环复习
把握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在复习时,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些模糊,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回忆一下课本的单元、课文和重点训练项目。根据单元重点把典型的课例再温习一遍,特别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们要做到完全学透、吃透。如字词的理解、人物的塔殿、结构的掌握、中心思想的领会等,都是复习的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阅读复习,要以课文复习为主,并做适当的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坚决摒弃抛开课文搞复习的做法。以课文为主,一是通过复习,对字词句的掌握,对课文的熟记,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二是通过复习,把方法转化为比较熟练的技能。复习课文要防止炒冷饭,要给学生以新鲜感。因此,在方法上,一是可迁移重点训练项目,二是要变换课文类型的训练。如把略读课文变为精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方法,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和学习表达方法;把精读课文变为略读课文,复习搜索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阅读训练要侧重整体把握思想内容的能力、探究重点字词句的能力和从内容想开去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复习,提高阅读速度。
(三)整体复习
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分类。一是哪些文章是描写景色的,二是哪些文章是描写人物的?比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第四单元《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艾滋病小斗士》等一系列文章,都有共同特点,都是描述人物品质的。在复习时适当进行整理和归纳,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方法。词语归类、文章归类复习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复习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将知识僵化地分解灌输给学生。采用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兴趣,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比如,在“成语”这一专项知识的复习中,我们就可以设计几个步骤,层层推进。
(1)第一个层面是“成语大搜集”。首先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成语,再组织学生课外搜集成语,然后开展“开心接龙”“成语大比拼”“成语故事大王赛”等活动,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到成语的学习中来。
(2)第二个层面是“成语的分类整理”。学生积累了许多成语,并非就能理解运用,因此,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对积累的成语进行分类整理,如表现人物品质的、描写自然风景的、含有近义词的、含有反义词的等等。
(3)第三个层面是“灵活运用”。如果仅是积累,学生就成为知识的容器。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应还注意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互相渗透,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以复习课文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阅读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平时的教学积累中,小学生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单单重视阅读教学还是远远不够的,那样的话学生所得的知识无疑是偏狭的,要想提高阅读能力,还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如古诗、歇后语、成语等。复习时进行简要归纳。
(1)关于古诗词的诵读,要善于帮助归类。在复习时可进行归纳,如把以前学过的诗句按描写四季景色的,反映作者思念家乡的,抒发作者豪情壮志的等进行分类。又如让学生搜集数字开头的成语、有关动物的成语等等。
(2)根据单元重点选择典型材料——导中有练,练中有导。为了配合单元的阅读重点,巩固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有意识地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阅读材料。在复习中,重点不是在怎么读,而是在怎么审题、解题的方法掌握上。做每一道题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意思,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可以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来出试题的方式,培养理解能力。课本中的一段话、一篇文章能帮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目,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思维也很活跃,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这样的阅读形式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了读本,而不是教本,是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了,而不是放在了教会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形成复习能力。《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可以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引导感知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或短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引导领会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引导运用方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最后进行习作的指导,写人、写事、写景等常见文章的基本写法指导与练习,高年级加强学生对于写作方法和写作新颖性的指导。
三、关注后进生的转化
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应该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帮助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复习时,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多与他们亲近,经常找他们谈心,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了解后进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一起度过难关。经常性地与孩子接触,就会发现孩子们身上潜在的优秀品質,教师再把他们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便成了生动的教材,激发后进生的学习热情。
在每所学校甚至每个班里,都不乏一些比较“弱视”的孩子,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心,作为她的老师或班主任,你真正关注过他(她),呵护过他(她)吗?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她)能健康成长,这,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快乐。其实,复习的过程中看到这些孩子的成长真幸福!在复习中要落实后进生的转化,单靠激励、表扬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才是权宜之计。
复习要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复习是知识的延伸,是能力的拓展,因此,复习时要做到:
(1)求实:即落实课程目标的要求,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2)求活:简单的、机械地重复是复习中的大忌,教师在设计复习时,要灵活运用知识,要学会变通,做到同中有异。
(3)抓关系,找规律: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牢固地掌握所学过的知识。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形成能力,培养学生整体功能,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4)要有计划:复习前师生共同拟定一份复习计划是必要的。有不少教师一上完课就急于求成,就“散打”东搞一套题,西找一道题,没有头绪,结果手忙脚乱。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把计划拟定好,成竹于胸,就能使复习有的放矢。学生们再按照既定的目标,循序渐进,就会取得进步和发展。
另外复习时,教师应善于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课程标准》规定了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阶段目标的要求,就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所在。复习时,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难点,非要有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不可。因此,我采取了“集中——分散——分层次”的复习的方式和“系统复习——循环复习——重点复习”的方法,点面结合,秩序渐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阶段目标的要求,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