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24例肺栓塞患者在急诊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以便提高临床上对肺栓塞疾病的诊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误诊率。
方法:在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部且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中抽取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首诊误诊率达58.33%;其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晕厥、咯血、胸痛、烦躁、惊恐、咳嗽、心悸等,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过速、发绀、胸腔积液、血压下降、发热等;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
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特异性的缺乏,在临床上易被漏诊、误诊,规范溶栓的抗凝治疗及早期的临床诊断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CT对肺动脉进行造影是临床上确诊肺栓塞的重要方案。
关键词:肺栓塞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53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402-01
肺栓塞在临床上指的是肺动脉极其分支被栓子所堵塞,从而中断肺组织的血流,使肺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坏死,这一病理过程即称为肺梗死[1]。肺栓塞的栓子一般来源于心脏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的血栓。肺栓塞属于危重病症,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导致猝死的发生,临床上易被漏诊、误诊。掌握肺栓塞患者在急诊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以便提高临床上对肺栓塞疾病的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部且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中抽取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4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8例,年龄在30~82岁,平均年龄(55.1±1.2)岁。其中有冠心病4例,脑梗死4例,糖尿病3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慢性阻塞性的肺部疾病3例,垂体瘤切除术后2例,房颤3例,腰椎骨折卧床休息2例,无基础疾病的患者4例。
1.2诊断方法。24例患者均进行CT肺动脉的造影,并确诊为肺栓塞。对24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D-二聚体、血气分析和多普勒彩超等检查。
急性肺栓塞的分类[2]:①大面积肺栓塞:大面积PE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即体循环动脉的收缩压低于90mmHg,且持续15mi以上。除低血容量、脓毒血症和心律失常所导致的血压下降。②非大面积的肺栓塞:非大面积PE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无休克。该类型患者中,其超声心电图的主要变现为心功能不全或右心室运动功能的减弱。
1.3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血气、脉搏、心电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给予低氧血症患者吸氧,给予胸痛患者止痛,给予咳嗽和发热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给予患者抗休克或机械通气等治疗。
1.3.1大面积栓塞治疗。在发病的2周内对患者的溶栓禁忌症进行排除,后对患者进行尿激酶点滴治疗的方案。在尿激酶治疗后立即对患者的皮下进行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注射肝素时,应对APTT进行常规监测,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的范围内。在注射肝素后的第1~3天给与患者口服药物抗凝剂华法林。该药物与肝素重叠应用5d,当PT延长至1.5~2.5倍时,停止肝素的使用,给予患者单独服用华法林治疗[3]。
1.3.2非大面积栓塞治疗。对非大面积栓塞应给予患者抗凝治疗,不宜应用溶栓治疗方案。对慢性血栓的栓塞性肺动脉患者不宜应用溶栓治疗,只需给予抗凝治疗即可,同时应在腔静脉放置静脉滤器。
2结果
2.1临床症状及体征。2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其症状和体征都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患者11例,晕厥1例,咯血2例,胸痛5例,烦躁、惊恐1例,咳嗽2例,心悸2例,典型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的肺梗死三联征患者有2例。主要体征:心动过速7例,呼吸过速9例,发绀2例,胸腔积液2例,血压下降1例,发热3例。
2.2治疗。24例急诊肺栓塞患者,有10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14例患者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在治疗后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显著改善,只有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无显著改善,有1例患者死亡,治疗的其有效率为83.33%。
3讨论
3.1早期诊断。肺栓塞一般表现为单独发作,但也可连续发作,在肺栓塞急性发作的急性期可导致患者死亡,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但也可全无症状;在急性发作的4~6周内,肺栓塞患者缺乏抗凝治疗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肺栓塞的急性发作中,应重视肺栓塞的早期诊断,还要密切关注肺栓塞的复发状况。
3.2肺栓塞的临床特征。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多样性,且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此特点直接导致了肺栓塞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首诊误诊率达58.33%;其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晕厥、咯血、胸痛、烦躁、惊恐、咳嗽、心悸等,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过速、发绀、胸腔积液、血压下降、发热等。其主要是由于下肢DVT的存在。肺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右心和静脉系统,但DVT也是肺栓塞栓子的来源,DVT和肺栓塞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动脉血栓栓塞症,应完善相关临床检查,积极进行预防。
3.3肺栓塞的治疗。机体的肺脏有较强程度的溶栓能力,能够通过激活机体血液中的纤溶系统,故而达到溶栓的效果。溶栓治疗和抗凝均能加快血栓栓子的溶解,肝素能够加快内源性纤溶过程,进而抑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的进一步沉积,在短时间内使肺栓塞的栓子溶解,恢复肺组织的血流。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显著改善,只有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无显著改善,有1例患者死亡,治疗的其有效率为83.33%,这主要与溶栓药物的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抗凝治疗及早期的临床诊断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CT对肺动脉进行造影是临床上确诊肺栓塞的重要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又宁.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1(12):434-436
[2]王辰,陆慰萱,张中和,等.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3):273-275
[3]梁玉清,李瑞杰.肺栓塞的现代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国医刊,2005,40(2):30-33
方法:在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部且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中抽取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的首诊误诊率达58.33%;其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晕厥、咯血、胸痛、烦躁、惊恐、咳嗽、心悸等,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过速、发绀、胸腔积液、血压下降、发热等;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
结论: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特异性的缺乏,在临床上易被漏诊、误诊,规范溶栓的抗凝治疗及早期的临床诊断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CT对肺动脉进行造影是临床上确诊肺栓塞的重要方案。
关键词:肺栓塞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653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402-01
肺栓塞在临床上指的是肺动脉极其分支被栓子所堵塞,从而中断肺组织的血流,使肺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坏死,这一病理过程即称为肺梗死[1]。肺栓塞的栓子一般来源于心脏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的血栓。肺栓塞属于危重病症,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导致猝死的发生,临床上易被漏诊、误诊。掌握肺栓塞患者在急诊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以便提高临床上对肺栓塞疾病的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2005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部且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中抽取2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4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8例,年龄在30~82岁,平均年龄(55.1±1.2)岁。其中有冠心病4例,脑梗死4例,糖尿病3例,下肢静脉曲张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慢性阻塞性的肺部疾病3例,垂体瘤切除术后2例,房颤3例,腰椎骨折卧床休息2例,无基础疾病的患者4例。
1.2诊断方法。24例患者均进行CT肺动脉的造影,并确诊为肺栓塞。对24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双下肢深静脉的彩超、D-二聚体、血气分析和多普勒彩超等检查。
急性肺栓塞的分类[2]:①大面积肺栓塞:大面积PE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休克,即体循环动脉的收缩压低于90mmHg,且持续15mi以上。除低血容量、脓毒血症和心律失常所导致的血压下降。②非大面积的肺栓塞:非大面积PE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无休克。该类型患者中,其超声心电图的主要变现为心功能不全或右心室运动功能的减弱。
1.3治疗措施。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血气、脉搏、心电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监测。给予低氧血症患者吸氧,给予胸痛患者止痛,给予咳嗽和发热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必要时给予患者抗休克或机械通气等治疗。
1.3.1大面积栓塞治疗。在发病的2周内对患者的溶栓禁忌症进行排除,后对患者进行尿激酶点滴治疗的方案。在尿激酶治疗后立即对患者的皮下进行低分子肝素的治疗。注射肝素时,应对APTT进行常规监测,使其维持在正常值的1.5~2.5倍的范围内。在注射肝素后的第1~3天给与患者口服药物抗凝剂华法林。该药物与肝素重叠应用5d,当PT延长至1.5~2.5倍时,停止肝素的使用,给予患者单独服用华法林治疗[3]。
1.3.2非大面积栓塞治疗。对非大面积栓塞应给予患者抗凝治疗,不宜应用溶栓治疗方案。对慢性血栓的栓塞性肺动脉患者不宜应用溶栓治疗,只需给予抗凝治疗即可,同时应在腔静脉放置静脉滤器。
2结果
2.1临床症状及体征。2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其症状和体征都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患者11例,晕厥1例,咯血2例,胸痛5例,烦躁、惊恐1例,咳嗽2例,心悸2例,典型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的肺梗死三联征患者有2例。主要体征:心动过速7例,呼吸过速9例,发绀2例,胸腔积液2例,血压下降1例,发热3例。
2.2治疗。24例急诊肺栓塞患者,有10例患者进行溶栓治疗,14例患者进行单纯抗凝治疗。在治疗后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显著改善,只有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无显著改善,有1例患者死亡,治疗的其有效率为83.33%。
3讨论
3.1早期诊断。肺栓塞一般表现为单独发作,但也可连续发作,在肺栓塞急性发作的急性期可导致患者死亡,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但也可全无症状;在急性发作的4~6周内,肺栓塞患者缺乏抗凝治疗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上治疗肺栓塞的急性发作中,应重视肺栓塞的早期诊断,还要密切关注肺栓塞的复发状况。
3.2肺栓塞的临床特征。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多样性,且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此特点直接导致了肺栓塞的漏诊率和误诊率。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首诊误诊率达58.33%;其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晕厥、咯血、胸痛、烦躁、惊恐、咳嗽、心悸等,主要体征有心动过速、呼吸过速、发绀、胸腔积液、血压下降、发热等。其主要是由于下肢DVT的存在。肺栓塞的栓子主要来源于右心和静脉系统,但DVT也是肺栓塞栓子的来源,DVT和肺栓塞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无论患者是否存在动脉血栓栓塞症,应完善相关临床检查,积极进行预防。
3.3肺栓塞的治疗。机体的肺脏有较强程度的溶栓能力,能够通过激活机体血液中的纤溶系统,故而达到溶栓的效果。溶栓治疗和抗凝均能加快血栓栓子的溶解,肝素能够加快内源性纤溶过程,进而抑制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的进一步沉积,在短时间内使肺栓塞的栓子溶解,恢复肺组织的血流。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后有2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显著改善,只有3例患者的临床体征无显著改善,有1例患者死亡,治疗的其有效率为83.33%,这主要与溶栓药物的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有关。
综上所述,抗凝治疗及早期的临床诊断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应用CT对肺动脉进行造影是临床上确诊肺栓塞的重要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又宁.实用临床呼吸病学[M].北京: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1(12):434-436
[2]王辰,陆慰萱,张中和,等.肺栓塞[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3):273-275
[3]梁玉清,李瑞杰.肺栓塞的现代诊断和治疗策略[J].中国医刊,2005,40(2):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