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飞:金融危机应该成为提高管理能力的好时期
安徽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韩飞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对出版企业而言,金融危机或许应该成为提高管理能力的好时机。目前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大都还是处于粗放管理的阶段。金融危机当前,企业全体成员都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防止出版财务危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财务实际状况和资金运用状况,协助企业决策者做好企业发展资金使用调度,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必要时,要合理利用借贷资本,控制借贷资本规模和周期。
张志林、孙铁军,包韫慧当前国内版权代理市场主要症结的根源
北京印刷学院张志林等三人在《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发表文章说,当前国内版权代理市场主要症结的根源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版权代理人机制,在我国对外版权贸易的信息沟通渠道中,代理商是相对缺位的。当前,国内版权代理人的工作大部分是由出版社的国际合作部承担,另外一部分工作由专业版权代理公司完成。但国内出版社并不像国外出版机构那样完全市场化运作,非市场因素的制约使得出版社在“代理”这一块明显“运作不灵”,社内版权代理部门和人员的地位及收入与主要业务部门亦有差异;现行版权代理机构和出版经纪公司仅限于“二传手”的作用,而非“桥梁”。因此,版权代理人在版权贸易中是相对缺位的。正是这种缺位,使得我国版权贸易缺少代理商的支撑,在国际版权市场上难以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王旭坤:事业转企,企改公司面临的利益问题
法律出版社编辑王旭坤在《中国出版》撰文说:事业改企,企改公司,股份制改造,治理机制和股权激励是相生相随的问题。第一个难题是身份转换,包括管理层的行政级别问题,补交社会保险等改制成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执行起来阻力较大,转制之后应缴纳的三险资金缺口很大。第二个难题是资产债务的处置。包括不良资产能否核减、核减后的影响是好是坏、任期内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第三个难题是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出版社现在生存和赢利很大程度上依赖免交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而作为改制动力的针对试点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将于2008年底到期。如果未来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对出版产业的经营业绩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许云莉: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版权证券化的基本条件
湖南教育报刊社的许云莉在《出版发行研究》发表文章说: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版权证券化的各种基本条件。一、我国已初步具备实行版权证券化的经济条件。我国目前虽无版权证券化的运作,但风险资本早已介入版权生产运作,我国版权文化生产已初步呈现出具有可观经济收益的文化产业迹象。二、我国已具备了一批可进行证券化的版权信用品牌。在图书出版领域,已有一大批作家及其作品获市场认可。三、我国已初步具备版权证券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我国投资银行、法律服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已初步具备为版权证券化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四、我国已初步具备实行版权证券化的法治与政策监管环境。
毕建伟;电子图书实施收费阅读面临的六大障碍
毕建伟在《中国图书商报》撰文说:这六大障碍是:第一,电子图书的版权障碍。目前大部分出版社没有或没有完全持有图书的赢利性数字版权,这将为自己运营收费阅读或者交由第三方运营埋下“地雷”。第二,电子图书缺乏互动性。收费阅读的最大魅力在于阅读的互动性。第三,电子图书的审校制度。电子图书会将一些过于活泼的情节和语言删除掉,而这些往往是作品的元神。这并不是质疑出版审核制度,但事实证明,这种审核后的文字确实很难大比例在收费阅读方面有较好表现。第四,收费阅读与纸质书发行之间的关系调整。一本畅销书如做成收费阅读,需要运营方处理好电子书与纸质书之间的关系,实现网上网下的双重赢利。第五,从收费阅读自身的条件来讲,需要用户支持。这将意味着无论出版社自营还是交由第三方运营都将受限制于运营平台的用户量。这样的门槛让很多资源方望而却步。第六,从收费阅读作品版权自身属性来讲,是一种资源性商品。这影响目前出版图书在线收费阅读的规模发展。
程洁:大学出版社改革应慎行
程洁在《社会科学报》撰文说:出版社转制的目的是推进大学出版社的大发展,转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转制给第一批转制单位带来了活力和动力,同时也存在着阻力与困惑,最大的问题是相关政策不配套。第二批转制单位已准备接受转制,他们认为转制可以把大学出版社改造成更完整的市场体系,使其能按照市场原则、商业原则办事,但反对“一改就灵”的观点。笔者提出大学出版社转制过程中的“四变四不变”,不变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不变,出版社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变,学校作为出版社出资人的地位不变,学校对出版社管干部、管资产的管理职能不变。转变的是:出版社的运行机制有了根本改变,出版社的市场意识和发展模式有了较大变化,学校对出版社管干部、管资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家对大学出版社的优惠政策有了显著变化。
安徽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韩飞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对出版企业而言,金融危机或许应该成为提高管理能力的好时机。目前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大都还是处于粗放管理的阶段。金融危机当前,企业全体成员都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防止出版财务危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阶段、财务实际状况和资金运用状况,协助企业决策者做好企业发展资金使用调度,加强对流动资金的管理。必要时,要合理利用借贷资本,控制借贷资本规模和周期。
张志林、孙铁军,包韫慧当前国内版权代理市场主要症结的根源
北京印刷学院张志林等三人在《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发表文章说,当前国内版权代理市场主要症结的根源在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版权代理人机制,在我国对外版权贸易的信息沟通渠道中,代理商是相对缺位的。当前,国内版权代理人的工作大部分是由出版社的国际合作部承担,另外一部分工作由专业版权代理公司完成。但国内出版社并不像国外出版机构那样完全市场化运作,非市场因素的制约使得出版社在“代理”这一块明显“运作不灵”,社内版权代理部门和人员的地位及收入与主要业务部门亦有差异;现行版权代理机构和出版经纪公司仅限于“二传手”的作用,而非“桥梁”。因此,版权代理人在版权贸易中是相对缺位的。正是这种缺位,使得我国版权贸易缺少代理商的支撑,在国际版权市场上难以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王旭坤:事业转企,企改公司面临的利益问题
法律出版社编辑王旭坤在《中国出版》撰文说:事业改企,企改公司,股份制改造,治理机制和股权激励是相生相随的问题。第一个难题是身份转换,包括管理层的行政级别问题,补交社会保险等改制成本。“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具体执行起来阻力较大,转制之后应缴纳的三险资金缺口很大。第二个难题是资产债务的处置。包括不良资产能否核减、核减后的影响是好是坏、任期内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第三个难题是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出版社现在生存和赢利很大程度上依赖免交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先征后退”等税收优惠。而作为改制动力的针对试点单位的税收优惠政策即将于2008年底到期。如果未来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对出版产业的经营业绩将产生不小的影响。
许云莉: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版权证券化的基本条件
湖南教育报刊社的许云莉在《出版发行研究》发表文章说:我国已初步具备了版权证券化的各种基本条件。一、我国已初步具备实行版权证券化的经济条件。我国目前虽无版权证券化的运作,但风险资本早已介入版权生产运作,我国版权文化生产已初步呈现出具有可观经济收益的文化产业迹象。二、我国已具备了一批可进行证券化的版权信用品牌。在图书出版领域,已有一大批作家及其作品获市场认可。三、我国已初步具备版权证券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我国投资银行、法律服务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已初步具备为版权证券化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四、我国已初步具备实行版权证券化的法治与政策监管环境。
毕建伟;电子图书实施收费阅读面临的六大障碍
毕建伟在《中国图书商报》撰文说:这六大障碍是:第一,电子图书的版权障碍。目前大部分出版社没有或没有完全持有图书的赢利性数字版权,这将为自己运营收费阅读或者交由第三方运营埋下“地雷”。第二,电子图书缺乏互动性。收费阅读的最大魅力在于阅读的互动性。第三,电子图书的审校制度。电子图书会将一些过于活泼的情节和语言删除掉,而这些往往是作品的元神。这并不是质疑出版审核制度,但事实证明,这种审核后的文字确实很难大比例在收费阅读方面有较好表现。第四,收费阅读与纸质书发行之间的关系调整。一本畅销书如做成收费阅读,需要运营方处理好电子书与纸质书之间的关系,实现网上网下的双重赢利。第五,从收费阅读自身的条件来讲,需要用户支持。这将意味着无论出版社自营还是交由第三方运营都将受限制于运营平台的用户量。这样的门槛让很多资源方望而却步。第六,从收费阅读作品版权自身属性来讲,是一种资源性商品。这影响目前出版图书在线收费阅读的规模发展。
程洁:大学出版社改革应慎行
程洁在《社会科学报》撰文说:出版社转制的目的是推进大学出版社的大发展,转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转制给第一批转制单位带来了活力和动力,同时也存在着阻力与困惑,最大的问题是相关政策不配套。第二批转制单位已准备接受转制,他们认为转制可以把大学出版社改造成更完整的市场体系,使其能按照市场原则、商业原则办事,但反对“一改就灵”的观点。笔者提出大学出版社转制过程中的“四变四不变”,不变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不变,出版社的意识形态属性不变,学校作为出版社出资人的地位不变,学校对出版社管干部、管资产的管理职能不变。转变的是:出版社的运行机制有了根本改变,出版社的市场意识和发展模式有了较大变化,学校对出版社管干部、管资产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国家对大学出版社的优惠政策有了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