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利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能否发挥它本身的效益,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接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近年来,由于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事关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单位,就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较低。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分工不明确,从事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有时间进行学习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较慢,没机会参加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承担技术水平高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体现于一身。
设计单位应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小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质量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
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项目性论证,很多基层水利单位没有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小型水利工程大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簡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分包与“隐性转包”。
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控制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控制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发挥作用。
6.抢工期赶进度。
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工程质量的要求愈加复杂,这就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引发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1.强化施工质量监督。
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①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②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③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④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全面项目施工管理,根据施工要求、工程特点及重要性,组建精干、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组织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领导小组,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办法,并拟订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施工中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建立在以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领导下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质量监控,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的全程质量控制。
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控制工程质量,必须抓好项目落实工作。
4.设计技术交底。
认真熟悉设计图纸、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规范,严格按施工详图施工,如有变更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5.质量例会制度。
建立定期质量例会制度,定期将工程质量向全员通报,发现质量问题,严格执行“三不放过”制度。
6.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细则、施工计划等,规定具体的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
7.做好质量检查评定工作。
在施工中严格要求自检、互检、工序交接制度和专职质量检查制度,进行工序控制。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8.坚持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验收制度。
验收时将同时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所有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并坚持随机抽检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9.现场材料试验。
按合同规定和监理单位的指示进行各项材料试验和工艺试验,为施工提供准确可行的第一手试验资料。
10.隐蔽工程和工程隐蔽部位的验收工作。
在监理单位确认质量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覆盖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做好资料整理,在项目建设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完善的质检记录,这些记录是工程技术复核的核心。因此,记录要有计划,有步骤,才能保证这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论工程规模的大小,质量均是工程的命脉。发挥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质量尤为重要。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的反映,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施工 ;质量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是对水利工程“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安全”是指工程满足运行稳定,“适用”是指工程满足使用功能,“经济”是指工程投入的费用较少,“美观”是指工程形象符合美学要求。近年来,由于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民生的高度重视,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事关人民群众直接利益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作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单位,就要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使工程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较低。
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分工不明确,从事上传下达等事务性工作较多,很少有时间进行学习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较慢,没机会参加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承担技术水平高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体现于一身。
设计单位应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小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质量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
小型水利工程很少组织项目性论证,很多基层水利单位没有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小型水利工程大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簡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
5.分包与“隐性转包”。
水利工程的主体工程对分包是有严格控制的,不允许分包,更不允许“转包”。但实际上中小型水利工程主体工程的分包与“隐性转包”现象比大型工程普遍的多,但多数分包商未经严格资质审查。这使监理工程师的种种质量控制措施难以穿透层层错综复杂的领导关系,达到第一线工作发挥作用。
6.抢工期赶进度。
不少施工单位常常出现抢工期赶进度的现象,导致对某些工序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如仓面清理不彻底;凿毛程度不能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少铺或漏铺砂浆;为图省事在混凝土水平施工缝不设键槽,结果在灌浆或蓄水时,沿施工缝面出现漏浆或渗漏水等现象。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工程质量的要求愈加复杂,这就对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引发企业内部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1.强化施工质量监督。
施工质量控制主要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 ①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及时提交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②及时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③对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纠正。④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进行控制的依据、方法、制度及保证体系等。制定监理细则,对掌握各部位、各工序、各阶段工程质量标准、质量检查、质量评定和验收程序等都作详细规定,使施工企业和工地所有人员都知道在质量控制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怎样去评价做的效果,也便于相互工作协调和各工序的衔接。同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检机构、质检制度、质检人员的素质,并明确各级质检人员的权限和责任等。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全面项目施工管理,根据施工要求、工程特点及重要性,组建精干、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组织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领导小组,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办法,并拟订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施工中实施“质量一票否决制”。建立在以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领导下的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质量监控,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的全程质量控制。
3.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控制工程质量,必须抓好项目落实工作。
4.设计技术交底。
认真熟悉设计图纸、相关施工规范和技术规范,严格按施工详图施工,如有变更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5.质量例会制度。
建立定期质量例会制度,定期将工程质量向全员通报,发现质量问题,严格执行“三不放过”制度。
6.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细则、施工计划等,规定具体的施工方法、质量标准和检验手段。
7.做好质量检查评定工作。
在施工中严格要求自检、互检、工序交接制度和专职质量检查制度,进行工序控制。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检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隐患,及时加以处理,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
8.坚持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验收制度。
验收时将同时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所有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设备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并坚持随机抽检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9.现场材料试验。
按合同规定和监理单位的指示进行各项材料试验和工艺试验,为施工提供准确可行的第一手试验资料。
10.隐蔽工程和工程隐蔽部位的验收工作。
在监理单位确认质量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覆盖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做好资料整理,在项目建设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完善的质检记录,这些记录是工程技术复核的核心。因此,记录要有计划,有步骤,才能保证这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无论工程规模的大小,质量均是工程的命脉。发挥水利工程的投资效益,质量尤为重要。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工作的反映,在建设过程中只有对决定和影响工程质量所有因素严加控制,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按建设规范控制质量才能保证工程项目质量达到预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