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到今,我们人类与生物已结下了很深的情谊。把谚语、俗语、妙语运用到生物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意趣无穷;还可以加深学生印象,提高记忆效果,是事半功倍的教学形式。
一、谚语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界生物课中的概念和原理
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的揭示了作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有的阐明了生物与自然界的关系。由于谚语能将一些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将谚语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所学知识的再现,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同时,由于它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所以很适合对生物课教学内容的阐释,也可以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
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谚语是以一种谐趣、轻松的手段阐述生物知识,给以再现、回忆、启迪和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谚语,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学生的憎恶、厌学情绪,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他们意味深长的思考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例如:在讲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要讲授的内容上来。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一句谚语能唤起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概念、原理茫然无绪时,谚语能给以启迪。
3.有助于学生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陶冶学生情操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谚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青蛙是庄嫁的好朋友,在讲授两栖动物时,我曾引用谚语“蛙满塘,谷满仓”,同时描述诗人笔下美化了意境,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自然界的蛙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
4.有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地将所学知识以谚语等形式介绍给学生,往往会引人入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淡水养鱼时,可引用“水田当鱼塘,副业收入强”、“疏鱼密草,水宽鱼大”、“上层鳙,下层鲤,青鱼草鱼混一起”来说明怎样充分利用水面进行混合放养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农业生物的情感,又能引导学生由衷地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生物课程教学在能力方面应用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学生在学过“植物物质营养”等内容后,他们争相解释“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和“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等谚语。在学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时,可引入谚语“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最后由老师作补充和总结。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又明白了这些谚语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和创新等多种能力。
二、俗语
顾名思义,俗语是指既通俗易懂又流行广泛的定型语句。俗语不仅语言简练而且生动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意愿希望。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适时恰当地运用俗语,能够变抽象为具体,使复杂变简单,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一语道破天机的神奇效果。比如:
1.万物生长靠太阳。动物和人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又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所转化的。
2.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气温自然较低。另外,大树旺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大树周围空气的湿度和氧气的含量,使人备感凉爽。
3.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树木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有重要作用。
4.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树皮是指树木茎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其韧皮部中有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不在树木的主干上环割树皮,那么伤口以下的枝条仍然可能从其它枝条上获得所需的有机物,因此对树的生长并无大碍。但如果在小树主干上环割村皮,树的根部将无法得到任何有机养料,过一段时间后树根会死亡。因此主干树皮的损坏,对一棵树来说是致命的。众所周知,一个人心灵所受的伤害比肉体所受的损伤更隐蔽、更持久、更难治疗。
三、妙语
人们常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称这些经过加工语言为妙语。妙语包括诗词歌赋、谚语、谜语、成语、歇后语等。当然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妙语是与生命现象、本质或规律有关的妙语。这些妙语不仅能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语言简练,易于上口,富有特殊意义和幽默感,能给人造成悬念。初中生世界观正在形成,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妙语正有以上的特点。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和编排妙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再加上有些妙语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妙语的收集、编排、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编排,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编排,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妙语。在课堂中使用各种妙语,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16
一、谚语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界生物课中的概念和原理
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的揭示了作物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有的阐明了生物与自然界的关系。由于谚语能将一些深奥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将谚语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对所学知识的再现,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同时,由于它短小精悍,语言优美,便于学生阅读理解,所以很适合对生物课教学内容的阐释,也可以作为思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检验,应用。
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谚语是以一种谐趣、轻松的手段阐述生物知识,给以再现、回忆、启迪和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谚语,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学生的憎恶、厌学情绪,让学生在笑声中引发他们意味深长的思考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例如:在讲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时,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作为课堂教学的导语,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要讲授的内容上来。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一句谚语能唤起他们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积极思考;当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概念、原理茫然无绪时,谚语能给以启迪。
3.有助于学生感受自然与生命之美,陶冶学生情操
在生物课教学中引入谚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例如,青蛙是庄嫁的好朋友,在讲授两栖动物时,我曾引用谚语“蛙满塘,谷满仓”,同时描述诗人笔下美化了意境,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自然界的蛙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韵律。
4.有助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地将所学知识以谚语等形式介绍给学生,往往会引人入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淡水养鱼时,可引用“水田当鱼塘,副业收入强”、“疏鱼密草,水宽鱼大”、“上层鳙,下层鲤,青鱼草鱼混一起”来说明怎样充分利用水面进行混合放养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农业生物的情感,又能引导学生由衷地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生物课程教学在能力方面应用的重要目标之一。例如:学生在学过“植物物质营养”等内容后,他们争相解释“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和“粪大水勤,不用问人”等谚语。在学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时,可引入谚语“麦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最后由老师作补充和总结。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又明白了这些谚语的道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和创新等多种能力。
二、俗语
顾名思义,俗语是指既通俗易懂又流行广泛的定型语句。俗语不仅语言简练而且生动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意愿希望。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适时恰当地运用俗语,能够变抽象为具体,使复杂变简单,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一语道破天机的神奇效果。比如:
1.万物生长靠太阳。动物和人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绿色植物中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又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太阳能所转化的。
2.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气温自然较低。另外,大树旺盛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大树周围空气的湿度和氧气的含量,使人备感凉爽。
3.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树木对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有重要作用。
4.树怕剥皮,人怕伤心。树皮是指树木茎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其韧皮部中有专门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如果不在树木的主干上环割树皮,那么伤口以下的枝条仍然可能从其它枝条上获得所需的有机物,因此对树的生长并无大碍。但如果在小树主干上环割村皮,树的根部将无法得到任何有机养料,过一段时间后树根会死亡。因此主干树皮的损坏,对一棵树来说是致命的。众所周知,一个人心灵所受的伤害比肉体所受的损伤更隐蔽、更持久、更难治疗。
三、妙语
人们常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语言加以描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我们称这些经过加工语言为妙语。妙语包括诗词歌赋、谚语、谜语、成语、歇后语等。当然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妙语是与生命现象、本质或规律有关的妙语。这些妙语不仅能抓住事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且语言简练,易于上口,富有特殊意义和幽默感,能给人造成悬念。初中生世界观正在形成,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记忆力优势。心理学测验表明:少年儿童更易接受生动、具体、直观的知识和事物,而妙语正有以上的特点。同时,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合作与交流式学习方式。事实证明,发动学生收集和编排妙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很积极,兴趣都很浓厚。再加上有些妙语本来就是歌颂美丽的大自然,这对培养学生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爱科学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妙语的收集、编排、妙用对学生本身存在很大吸引力,所以只要教师认真地引导,就会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收集、编排,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收集编排,然后再进行班级内交流,还可以在一个探究性学习任务完成后,把探究过程、知识点编排成妙语。在课堂中使用各种妙语,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并牢固掌握。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