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面对21世纪教育的挑战,中小学校长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学校组织发展的角度而言,校长领导力就是校长和教职员工在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从校长个体的角度而言,就是校长在影响、激励、引领教职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推进学校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力。学校的变革与发展要求校长要提升自我的领导力,具备在新形势下变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校长提升自我的领导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与保障;校长自身的专业发展要求校长不断提升自我的领导力,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智慧型、专家型的校长。
提升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不只是校长个体的需求,也是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要求,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校长的领导力又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要提升这种能力,第一,要树立校本的课程哲学观,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方案,实施革新的教学方式,推行革新的课程评价,再造学校课程文化;第二,要吸引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社区人员、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三,要促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校长的典范,在引导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在与他人合作中不断促进课程成熟,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领导的终极目标。
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在校长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的能力。从管理学上说,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位员工的潜能,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协调。的确,教师之间难免会因利益冲突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但是,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总能艺术化地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人与人的相互融合、和平相处;总能一心想着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总能利用道德领导的权威,将校长领导力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力;总能激发学校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员工的潜能,矫正学校的不和谐音符并逐渐奏出悦耳之音。
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其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却是无穷的。锤炼校长的领导力,重在塑造其完美的人格。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善于走进和感悟他人的心灵,从细节中展现人文关怀;善于悦纳他人和为他人鼓掌,从无形中折射出大度和豪迈之情;善于为下属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指明通向成功的路标,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发展力。这种发展力需要校长有非凡的豪迈气度,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校长不死抱着“校长英雄观”,而是清醒地看到要靠制度来延续、固化特色活动,从而摆脱因个人去留而影响学校发展的尴尬局面。校长在培养接班人上,要有容人之雅量、用材之胆量、育才之耐心。要慧眼识英才,将年轻干部及早推上重要岗位,放手大胆地让他们挑大梁,以避免出现学校发展中核心力量青黄不接的局面。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就必须培养校长的这种魄力和发展力,使其达到一种高境界。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顿悟的过程。因此,中小学校长应逐步培养以下三种职业发展的能力:第一,终身学习的能力。校长要不断学习前沿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领导思想,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名校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增强自我的领导能力和技能。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就会不期而遇,工作局面也会就此打开。第二,不懈实践的能力。不同的校长表现出不同的领导学校的实践智慧。在某种意义上,领导学校的实践智慧不是在读书中习得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找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沟通的桥梁,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第三,勤于反思的能力。学校管理实践是复杂的、多样的、不可重现的。中小学校长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勤于反思,不断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办学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自己在由管理实践走向教育理论方面上的教育科研能力。
中小学校长队伍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两块沃土:一是有利于校长成长的政策沃土。“尊师重教”、“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等理念的深入人心,将为校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公众支持环境。二是学校管理实践的沃土。这就要逐步形成完善的校长培养培训机制。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校长的领导力,不是仅凭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就可以达成的。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既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这些所学的教育理念与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行动。这个过程是校长对理论内化和创新的过程,是校长对实践的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更是校长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科学思考、勇于创新的过程。因此,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过程应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互生的过程。
(责任编辑 庞丹丹)
提升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不只是校长个体的需求,也是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要求,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要求。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校长的领导力又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要提升这种能力,第一,要树立校本的课程哲学观,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方案,实施革新的教学方式,推行革新的课程评价,再造学校课程文化;第二,要吸引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社区人员、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第三,要促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校长的典范,在引导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在与他人合作中不断促进课程成熟,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领导的终极目标。
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在校长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的能力。从管理学上说,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位员工的潜能,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协调。的确,教师之间难免会因利益冲突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但是,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总能艺术化地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人与人的相互融合、和平相处;总能一心想着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总能利用道德领导的权威,将校长领导力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力;总能激发学校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员工的潜能,矫正学校的不和谐音符并逐渐奏出悦耳之音。
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校长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其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却是无穷的。锤炼校长的领导力,重在塑造其完美的人格。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善于走进和感悟他人的心灵,从细节中展现人文关怀;善于悦纳他人和为他人鼓掌,从无形中折射出大度和豪迈之情;善于为下属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指明通向成功的路标,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发展力。这种发展力需要校长有非凡的豪迈气度,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校长不死抱着“校长英雄观”,而是清醒地看到要靠制度来延续、固化特色活动,从而摆脱因个人去留而影响学校发展的尴尬局面。校长在培养接班人上,要有容人之雅量、用材之胆量、育才之耐心。要慧眼识英才,将年轻干部及早推上重要岗位,放手大胆地让他们挑大梁,以避免出现学校发展中核心力量青黄不接的局面。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就必须培养校长的这种魄力和发展力,使其达到一种高境界。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学习、实践、反思、顿悟的过程。因此,中小学校长应逐步培养以下三种职业发展的能力:第一,终身学习的能力。校长要不断学习前沿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更新领导思想,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名校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增强自我的领导能力和技能。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就会不期而遇,工作局面也会就此打开。第二,不懈实践的能力。不同的校长表现出不同的领导学校的实践智慧。在某种意义上,领导学校的实践智慧不是在读书中习得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才能找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沟通的桥梁,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第三,勤于反思的能力。学校管理实践是复杂的、多样的、不可重现的。中小学校长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勤于反思,不断总结学校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办学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自己在由管理实践走向教育理论方面上的教育科研能力。
中小学校长队伍领导力的提升需要两块沃土:一是有利于校长成长的政策沃土。“尊师重教”、“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等理念的深入人心,将为校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公众支持环境。二是学校管理实践的沃土。这就要逐步形成完善的校长培养培训机制。如何才能有效地提升校长的领导力,不是仅凭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就可以达成的。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既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知识,更需要将这些所学的教育理念与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行动。这个过程是校长对理论内化和创新的过程,是校长对实践的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更是校长将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科学思考、勇于创新的过程。因此,提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过程应是一个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互生的过程。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