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28日,端午节前夕,沈阳市青年大街浑河桥桥北,一辆黑色SUV由南向北,越过中心护栏驶入逆向车道,与一辆出租车以及三辆轿车相撞,其中受损最为严重的,是一辆橙色的轿车。当消防人员将橙色轿车副驾驶上的人抬出来的时候,围观的人们纷纷惊叹:这不是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吗?而此时的田连元满身是血,他短暂地失去了记忆,他忘记了为什么来沈阳,忘记了是谁开的车。
突遇车祸,田连元痛失爱子
田连元被抬上救护车之后,迷迷糊糊听到旁边的人说了一句:“老爷子你捡了条命啊,那司机估计完了。”而到此刻,田连元还是没有想起来,载他的司机到底是谁?一直到了医院,田连元猛然想起,载他的司机正是他的小儿子田昱,他是来接自己回本溪老家过节的啊。突然而来的记忆让田连元揪心,他拉住一旁的护士就问:“司机是我儿子,他来了没有?”护士回答说他们也不清楚。
田连元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期间,一个医生给他脸上的伤口缝针,对他说:“我可得給您认真缝啊,您将来还得上台呢。”田连元心情无比复杂,上台?像自己这样躺在床上,甚至可能瘫痪的人,还能上台吗?可能再也不能上台说评书的失落,儿子生死未卜的担忧,田连元的情绪差到极点,然而,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
车祸发生的第七天后,田连元的夫人和弟弟进入他的重症监护室,才终于告知他真相,小儿子田昱因车祸身亡。命运给了田连元最沉重的一击。田连元用了很多的道理来让自己释然,但道理能讲得通,情感上却过不去。直到朋友的一席话,才让田连元终于找到了积极活下去的意义。
朋友说,田昱用他自己的命换了你的命,是要你好好活着,发挥你的作用,继续给观众说书,你要说随他去了或者一蹶不振,那他就自救你了。朋友的话突然惊醒田连元,继续消极是对不起儿子了,他得完成儿子的心愿,留着这条命继续说书,继续好好活着。
出身曲艺世家,17岁便登台献艺
田连元1941年出生于辽宁省一个曲艺世家,17岁的田连元,便登上了评书舞台。不过,台下只有10个观众,一场书下来,再数数台下观众,还剩6个。正当他深陷迷茫之中的时候,父亲带着他转换演出场地,到了一个叫杨柳青镇的地方,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灯花儿”场红火得很,每天能有四五十人。
评书事业眼看着渐渐得到了认可,一件更好的事情降临在了田连元的身上,1960年,辽宁省本溪市曲艺团要招田连元入团。可是,团里没让他说书,而是安排他去弹三弦给别的演员伴奏。那时,田连元心想:什么时候才能说上书啊?
1962年,本溪市曲艺团要安排演员去近郊的彩屯书场晚场说书,可因为时间晚、距离远等诸多因素,团里商量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当团里准备放弃这个晚场时,田连元站了出来,毛遂自荐,团里眼见也没人可安排,也就同意了田连元的请求。到了演出这天,田连元日场弹完了三弦,晚场到彩屯书场来,贴上海报,书目是《大隋唐》,演员:田连元。
台子这么一搭,田连元就说上了,那天的观众上座率只有六成,但对田连元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长期以来酝酿在心底的说书艺术的感悟和思考都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释放出来了。七天之后,书场几乎场场满员,观众奔走相告,说这有个评书说得很好的年轻人。连书场服务员都知道,田连元在这片火了。
三个月的《隋唐演义》说完了,田连元仍然是自告奋勇,不辞辛苦地来回折腾,从《隋唐演义》到《岳飞传》,再到《薛礼征东》,田连元的评书事业至此才开始真正步入正轨。
走出车祸阴影,继续评书事业
1985年,当时的辽宁电视台副台长白光明决定要在辽宁电视台做一部电视长篇评书。白光明委派电视台一位负责人邀请了当时定居在辽宁省本溪市的田连元,希望由他来完成这个作品,可说哪部书?田连元想起自己刚刚在本溪市播出的广播评书《杨家将》,反响不错,主题立意、艺术表现也都很好,这才确定好书目。要把评书搬上电视,在当时难度不小,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田连元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既然我要把评书搬上电视,那我就要把它说得跟广播里听不一样。那怎么不一样法呢?田连元总结了几个要求,叫:有点趣儿、有点味儿、有点劲儿、有点词儿。
就是照着这四个标准,田连元开始了电视评书《杨家将》的录制。录了三十多讲之后,这部作品终于开始对外播出了,田连元对自己的作品还算满意,这个电视评书播出了30多天的时候,有一天一场足球赛的转播要占用原本电视评书的播出时间,于是这一天,电视评书就停播了。这本来是个小事,只是电视台一个正常的调整排播,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个事,第二天电视台的总编室就炸锅了。一整天,观众的电话就没有断过,他们问的都是一件事,电视评书怎么不播了?田连元这才知道,原来他的电视评书受到观众如此地喜爱。
1990年,当田连元还在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担任教师的时候,央视的导演找到了他。这位导演是邀请田连元参与央视一档栏目的改版,这个节目叫《曲艺与杂技》,央视计划要把它改成一个杂技和曲艺的综艺性栏目,使内容更广泛、信息量更大。最初田连元与央视的工作人员们建立这个栏目的宗旨,是希望每一期栏目中都要有一点专业逸闻,要有一些通俗浅显的、群众乐于接受的理论,还要有几段优秀的曲艺作品或是杂技节目,同时也要有富有风趣的串联词。
定下这样的节目基调之后,田连元他们先着手尝试了两期,当时的主持人是田连元和汪文华两个人,节目播出之后反响都很不错。《曲苑杂坛》最开始的六期节目的主持撰稿都是由田连元执笔,后来由于自身的工作安排,田连元才不再在《曲苑杂坛》担任主持和撰稿的工作。
在传承和发扬评书艺术的道路上,田连元始终不遗余力,也越做越好,当国内的观众们普遍接受并且喜欢上了评书这种表演艺术之后,田连元把眼光投向了国外,他成为了第一个走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讲堂讲述中国评书的人,成为了第一个走进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传授中国评书艺术的人……
一次次的突破,眼看着田连元的评书事业越来越成功,可生活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2014年的车祸突然降临,也许正是评书事业上的自强不息给了田连元面对生活磨难时的坚韧,田连元选择坦然面对一切。
2014年10月2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星夜故事》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特别节目当中,田连元车祸后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因为此时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好,所以节目中也没有给观众说上一段,但能重返舞台,于田连元而言也是跨越了一大步。
车祸后重返舞台,田连元也感受到了观众的热情,尽管车祸已经过去几个月,还是有很多人牵挂着他,这让田连元更坚定信念,既然儿子保住我一条性命,如今我也能再站起来,那么我还是要继续说书。既然选择坦然面对,就要继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是田连元面对那场车祸的态度,所以,作为一个说书人,他还是要继续在他的评书事业上寻求突破,自强不息。
突遇车祸,田连元痛失爱子
田连元被抬上救护车之后,迷迷糊糊听到旁边的人说了一句:“老爷子你捡了条命啊,那司机估计完了。”而到此刻,田连元还是没有想起来,载他的司机到底是谁?一直到了医院,田连元猛然想起,载他的司机正是他的小儿子田昱,他是来接自己回本溪老家过节的啊。突然而来的记忆让田连元揪心,他拉住一旁的护士就问:“司机是我儿子,他来了没有?”护士回答说他们也不清楚。
田连元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期间,一个医生给他脸上的伤口缝针,对他说:“我可得給您认真缝啊,您将来还得上台呢。”田连元心情无比复杂,上台?像自己这样躺在床上,甚至可能瘫痪的人,还能上台吗?可能再也不能上台说评书的失落,儿子生死未卜的担忧,田连元的情绪差到极点,然而,更大的打击随之而来。
车祸发生的第七天后,田连元的夫人和弟弟进入他的重症监护室,才终于告知他真相,小儿子田昱因车祸身亡。命运给了田连元最沉重的一击。田连元用了很多的道理来让自己释然,但道理能讲得通,情感上却过不去。直到朋友的一席话,才让田连元终于找到了积极活下去的意义。
朋友说,田昱用他自己的命换了你的命,是要你好好活着,发挥你的作用,继续给观众说书,你要说随他去了或者一蹶不振,那他就自救你了。朋友的话突然惊醒田连元,继续消极是对不起儿子了,他得完成儿子的心愿,留着这条命继续说书,继续好好活着。
出身曲艺世家,17岁便登台献艺
田连元1941年出生于辽宁省一个曲艺世家,17岁的田连元,便登上了评书舞台。不过,台下只有10个观众,一场书下来,再数数台下观众,还剩6个。正当他深陷迷茫之中的时候,父亲带着他转换演出场地,到了一个叫杨柳青镇的地方,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灯花儿”场红火得很,每天能有四五十人。
评书事业眼看着渐渐得到了认可,一件更好的事情降临在了田连元的身上,1960年,辽宁省本溪市曲艺团要招田连元入团。可是,团里没让他说书,而是安排他去弹三弦给别的演员伴奏。那时,田连元心想:什么时候才能说上书啊?
1962年,本溪市曲艺团要安排演员去近郊的彩屯书场晚场说书,可因为时间晚、距离远等诸多因素,团里商量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当团里准备放弃这个晚场时,田连元站了出来,毛遂自荐,团里眼见也没人可安排,也就同意了田连元的请求。到了演出这天,田连元日场弹完了三弦,晚场到彩屯书场来,贴上海报,书目是《大隋唐》,演员:田连元。
台子这么一搭,田连元就说上了,那天的观众上座率只有六成,但对田连元来说已经非常满足了,长期以来酝酿在心底的说书艺术的感悟和思考都在这一方小小的舞台上释放出来了。七天之后,书场几乎场场满员,观众奔走相告,说这有个评书说得很好的年轻人。连书场服务员都知道,田连元在这片火了。
三个月的《隋唐演义》说完了,田连元仍然是自告奋勇,不辞辛苦地来回折腾,从《隋唐演义》到《岳飞传》,再到《薛礼征东》,田连元的评书事业至此才开始真正步入正轨。
走出车祸阴影,继续评书事业
1985年,当时的辽宁电视台副台长白光明决定要在辽宁电视台做一部电视长篇评书。白光明委派电视台一位负责人邀请了当时定居在辽宁省本溪市的田连元,希望由他来完成这个作品,可说哪部书?田连元想起自己刚刚在本溪市播出的广播评书《杨家将》,反响不错,主题立意、艺术表现也都很好,这才确定好书目。要把评书搬上电视,在当时难度不小,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田连元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心:既然我要把评书搬上电视,那我就要把它说得跟广播里听不一样。那怎么不一样法呢?田连元总结了几个要求,叫:有点趣儿、有点味儿、有点劲儿、有点词儿。
就是照着这四个标准,田连元开始了电视评书《杨家将》的录制。录了三十多讲之后,这部作品终于开始对外播出了,田连元对自己的作品还算满意,这个电视评书播出了30多天的时候,有一天一场足球赛的转播要占用原本电视评书的播出时间,于是这一天,电视评书就停播了。这本来是个小事,只是电视台一个正常的调整排播,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个事,第二天电视台的总编室就炸锅了。一整天,观众的电话就没有断过,他们问的都是一件事,电视评书怎么不播了?田连元这才知道,原来他的电视评书受到观众如此地喜爱。
1990年,当田连元还在天津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担任教师的时候,央视的导演找到了他。这位导演是邀请田连元参与央视一档栏目的改版,这个节目叫《曲艺与杂技》,央视计划要把它改成一个杂技和曲艺的综艺性栏目,使内容更广泛、信息量更大。最初田连元与央视的工作人员们建立这个栏目的宗旨,是希望每一期栏目中都要有一点专业逸闻,要有一些通俗浅显的、群众乐于接受的理论,还要有几段优秀的曲艺作品或是杂技节目,同时也要有富有风趣的串联词。
定下这样的节目基调之后,田连元他们先着手尝试了两期,当时的主持人是田连元和汪文华两个人,节目播出之后反响都很不错。《曲苑杂坛》最开始的六期节目的主持撰稿都是由田连元执笔,后来由于自身的工作安排,田连元才不再在《曲苑杂坛》担任主持和撰稿的工作。
在传承和发扬评书艺术的道路上,田连元始终不遗余力,也越做越好,当国内的观众们普遍接受并且喜欢上了评书这种表演艺术之后,田连元把眼光投向了国外,他成为了第一个走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讲堂讲述中国评书的人,成为了第一个走进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传授中国评书艺术的人……
一次次的突破,眼看着田连元的评书事业越来越成功,可生活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2014年的车祸突然降临,也许正是评书事业上的自强不息给了田连元面对生活磨难时的坚韧,田连元选择坦然面对一切。
2014年10月2日,北京电视台播出的《星夜故事》中国文联成立65周年特别节目当中,田连元车祸后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因为此时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好,所以节目中也没有给观众说上一段,但能重返舞台,于田连元而言也是跨越了一大步。
车祸后重返舞台,田连元也感受到了观众的热情,尽管车祸已经过去几个月,还是有很多人牵挂着他,这让田连元更坚定信念,既然儿子保住我一条性命,如今我也能再站起来,那么我还是要继续说书。既然选择坦然面对,就要继续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是田连元面对那场车祸的态度,所以,作为一个说书人,他还是要继续在他的评书事业上寻求突破,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