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上下几千年文明史积淀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着丰富的精神和价值理念,是当代所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渊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为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继承;超越
一、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科学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其自我身份的认同;是一个民族的全部创造性、丰富性、独立性之所在;是该民族的“血液”和“灵魂”,形塑着每一个个体;是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由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民族的各种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价值观的总结和归纳。十八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解读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
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而逐步起源和传承下来的,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和家道伦常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其积极合理的成分,不断吸收时代内容、结合时代特色、根据历史要求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其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其毕竟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物,其中小农意识十分强烈,还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思想和宗法血缘所带来的封建等级思想,只有结合时代特征对其进行超越和升华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彻底消除其封建性、封闭性的特征并在当今时代得到弘扬和发展。
三、积极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基本方法
1.努力增强文化自信。总书记曾经在会议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得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增强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对待民族文化的正确观念,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始终坚信我们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成分。以此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协调和适应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
2.努力实现文化繁荣。文化的繁荣发展依赖于坚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目的所在。文化自强,就是要着眼于实际,依靠自身力量,凸显自身特色,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辈出的时代,更是无数青年在伟大的实践中成长探索、缔造卓越的时代。我们应该在新时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國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2]李松林.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3]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人民日报,2014-05-23,(6).
作者简介:刘祯辰,1991-04-15,江苏淮安,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战略研究。
张斌,1991-10-26,山东枣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继承;超越
一、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自的科学内涵
1.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来说,文化是其自我身份的认同;是一个民族的全部创造性、丰富性、独立性之所在;是该民族的“血液”和“灵魂”,形塑着每一个个体;是这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志。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并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由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民族的各种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价值观的总结和归纳。十八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解读高度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部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遵循。
二、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而逐步起源和传承下来的,它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和家道伦常之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其积极合理的成分,不断吸收时代内容、结合时代特色、根据历史要求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其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其毕竟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物,其中小农意识十分强烈,还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思想和宗法血缘所带来的封建等级思想,只有结合时代特征对其进行超越和升华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彻底消除其封建性、封闭性的特征并在当今时代得到弘扬和发展。
三、积极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基本方法
1.努力增强文化自信。总书记曾经在会议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此,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得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增强文化自信。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对待民族文化的正确观念,要求我们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始终坚信我们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益成分。以此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协调和适应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时代精神。
2.努力实现文化繁荣。文化的繁荣发展依赖于坚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高度的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目的所在。文化自强,就是要着眼于实际,依靠自身力量,凸显自身特色,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强国。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必定是文化巨人辈出的时代,更是无数青年在伟大的实践中成长探索、缔造卓越的时代。我们应该在新时期“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國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2]李松林.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
[3]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N].人民日报,2014-05-23,(6).
作者简介:刘祯辰,1991-04-15,江苏淮安,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发展战略研究。
张斌,1991-10-26,山东枣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