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布,与韩信和彭越齐名,是灭楚兴汉的三大名将,被时人称为同功一体之人。不过,以资历而论,韩、彭与英布,自是不可相提并论。想当年,诸侯灭秦之时,韩信在项羽麾下做郎中,彭越还在巨野泽中当强盗,而勇冠三军,赐号当阳君的楚军骁将英布,已经被项羽封为九江王,与汉王刘邦等列齐名。
楚汉相争中,刘邦彭城大败,众叛亲离时,英布举国从汉反楚,兵败妻子俱亡,只身来到刘邦身边,收集旧部,重整旗鼓。从此以后,始终与刘邦同心协力,往来奔走于荥阳与武关之间,共同抗击项羽的强攻,并肩挺过了楚汉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荥阳对峙拉锯战的三年。
英布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是在汉四年(前二0三)七月,正是荥阳对峙最艰难的时候,以此彰显他不离不弃的忠诚,酬谢他多年以来的功绩,弥补他国破家亡的牺牲。楚汉和谈成功,英布与刘邦一道,毁约攻击撤退的项羽,在固陵吃了大败仗。刘邦用张良之策,以封王增地的允诺招来韩信和彭越,大败项羽军于陈下。此时的英布,无论胜败,始终与刘邦一道同甘共苦,没有留下稍许的嫌猜。
陈下之战后,英布领军南下深入故国九江,与汉将刘贾会合,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成功,取六县克寿春,再渡淮北进,堵截项羽南下的退路,完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参加垓下之战,取得了楚汉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汉五年(前二0二)正月,刘邦即皇帝位,汉帝国建立。从此以后,淮南王英布领有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的广大国土,定都六县(今安徽六安),舒舒服服地过起荣华富贵的王者生活,心满意足。
汉六年(前二0一)十二月,刘邦巡游云梦泽,大会诸侯王们于楚国陈县,英布前往朝见。他目睹楚王韩信被就地逮捕,罪名是被密告谋反,让他着实吃了一惊。事后,韩信被押送到长安,以擅发兵的罪名褫夺王位,赦免为淮阴侯,从此被看管起来。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开始出现在英布的心底。
汉七年(前二00)十月,韩王信投降匈奴谋反,皇帝亲自领军前往征讨。九年一月,赵王张敖谋反,被废黜为宣平侯。十一年正月,软禁于长安的韩信,被吕后诛灭三族,罪名是勾结代相陈豨谋反。一件又一件诸侯王谋反被诛杀、国土被分封给皇子皇亲的事件,一次又一次敲打着英布的心,不断地增添着他的不安。三月,长安传来消息,梁王彭越被滅三族,罪名又是谋反。英布开始坐立不安。
英布其人,是性情中人。他寡言少语,面酷心冷,为人行事刚直少虑。不过,英布坚忍决断,一旦动了心思,就如脱缰之马,万难追回。彭越之死,对他刺激太大,他预感不祥,彭越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被剁成肉酱的彭越,如同噩梦凶兆一般,昼夜浮现在英布眼前,已经挥之不能去了。
淮南国中大夫贲赫,为了自身谋利,结交英布宠妾,却被好美色妒忌深的英布怀疑两人私通。贲赫逃离淮南国,来到长安,向刘邦呈送密告书,申言英布谋反之事已有端倪,可以趁其尚未发动逮捕诛杀。病中的刘邦,召见相国萧何,告知密告书的内容。萧何认为,英布不会谋反,应先将贲赫拘留监禁,然后派人前往淮南国,秘密调查。
贲赫逃亡入汉时,英布已经想到,他一定会效法韩信、彭越案的先例,告自己谋反。当汉朝使者来到淮南国时,英布知道祸患不可避免。英布下令逮捕汉朝使者,诛灭贲赫家族,公开举起反旗,声言要为韩信、彭越等蒙冤的诸侯王讨回公道,要与刘邦一决雌雄,也尝尝当皇帝的味道。
长乐宫中的刘邦,得到英布起兵造反的确切消息后,当即下令释放贲赫,任命为将军。他召集大臣将领们商量对策,诸将群情激愤,一致主张发兵讨伐。
太仆夏侯婴,是汉朝开国功臣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深得刘邦信任。夏侯婴喜好接纳宾客,其中一位薛公曾经做过楚国的令尹。病中的刘邦召见薛公。薛公认为,英布造反是早晚的事情,不足为怪,成败与否,要看他在上中下策之间如何选择。假如英布出于上策,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就不是汉朝的了。假如英布出于中策,战争胜负的概率那就难以预测了。假如英布出于下策,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薛公坚定认为,英布必依下策行事。
刘邦放下心来,亲自部署,传檄天下,调兵出征。大军出发之日,以萧何为首的群臣都来送行,一直送到灞水西岸。张良强打精神,扶病到军中面见刘邦,谈了自己的看法:英布起兵北上东进,正在锋刃锐气上,希望刘邦不要急速进军迎击,而要利用汉军的战略优势,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待到英布军锐气受挫以后,再集中兵力击溃之。
此时的英布,在六县誓师起兵以后,立即挥师东进,进攻刘贾的荆国。吞并荆国后,英布重新整编荆国军队,军势大振,北上渡过淮河,攻克淮阴西进,直扑楚国都城徐州而去。英布大败楚王刘交的时候,刘邦亲自统领的汉军主力,已经进入楚国的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刘邦听取张良的意见,不急于主动出击,在蕲县西南的会甄乡庸邑停军止步,修筑壁垒屯守,等待英布军的进攻。果然,英布军乘胜西进,迅速抵达会甄乡,在庸邑的汉军壁垒之下摆开军阵,要与汉军决战。
庸邑壁垒之下,刘邦亲自指挥汉军郦商部队从正面攻击英布,曹参所统领的齐军从东北方向出击,灌婴所统领的快速部队从西北方向包抄,在优势汉军的合围攻击之下,英布军被彻底击溃。庸邑战败的英布,从此一蹶不振,率领残部逃亡,先渡淮河,后渡长江,最终死于鄱阳县兹乡。
《史记·黥布列传》记载英布之死,只有短短六十余字,说会甄乡败战后,“(英)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文字短缺无彩,事情含糊不清,不但留下文学的遗憾,也留下史学的疑问。
吟味史书的文字,体察会甄乡之战,“(英)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当时,蕲县属于刘交楚国的彭城郡,是淮河北岸的大县。英布在这里战败后,向南撤退渡过淮河,就回到了淮南国。淮南是英布的封国,统治多年的故土,国都六县,更是英布的出生地。英布在这一带重整旗鼓,组织力量做顽强的抵抗,自然在情理当中。 淮南国拥有国土四郡,衡山郡和九江郡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其西境,大致在今河南信阳与湖北黄冈一线,其东境,大致在今安徽定远与和县一线。淮南国的首都六县,在九江郡境内。英布渡淮,在这一带地区再次战败后,不得不继续向南撤退,“与百余人走江南”。
江南,长江之南。淮南国的长江之南,北有庐江郡,南有豫章郡,都在今江西省。渡过长江的英布,进入庐江郡境内,身边仅一百余人跟随,英雄末路的景象,与项羽渡过淮河,“骑能属者百余人”的穷途,何其相似耳。
庐江郡,领有今江西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古今皆是湖泊众多、河流密集的水乡卑湿之地。英布本是江洋大盗,鄱阳湖一带的水域,曾经是他落草为盗的老根据地。退入庐江郡的英布,睹物思情,当谋划如何面对又一次降临的厄运?
太史公的文字,写英布到这里,突然笔锋一转,将长沙国牵扯进来。“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说英布是番君(吴芮)的女婿,因此之故,长沙哀王吴臣派遣使者欺骗英布,假装与他一起逃亡,劝诱他逃亡到南越去。英布相信了这位使者,随同他一起到了番阳。在番阳县的兹乡,被番阳人杀死于乡间田舍。
我读历史到这里,不禁有所感慨。项羽之死,与秦人紧密关联,乌江斩首分尸项王者,竟然是五位旧秦军将士。英布之死,牵连着长沙国,他被长沙王的使者欺骗,黯然被害于饮食睡梦中。在《楚亡》一书中,我追踪斩杀项羽的五位秦军将士,清理出了秦楚之间数百年的联姻结盟关系,将项羽之死的亲历者兼口述者秦将杨喜发迹发达的家世大白于天下,破解了项羽之死的千古之谜。我写《汉兴》到这里,面对记载英布之死的寥寥数语,在感慨历史的厚重神奇,痛惜史书的欠缺无力的同时,挥之不去的疑虑,都集中在长沙王吴臣及其使者身上。
英布的丈人番君吴芮,是一位历秦楚汉三朝而不倒的传奇人物。秦王朝时,吴芮是番阳县令,甚得江湖民间人心,号称“番君”。刑徒英布,从秦始皇骊山陵园工地逃亡,来到彭蠡泽中聚众为盗。古代的彭蠡泽,包括了今天的鄱阳湖,在秦番阳县西。秦末乱起,吴芮起兵反秦,英布率众出彭蠡泽投奔吴芮,大受吴芮赏识,被招为女婿,成为吴芮部下第一员大将。
项羽灭秦分封天下,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定都邾县(今湖北黄冈),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定都六县(今安徽六安)。衡山国与九江国,互為邻国,衡山王吴芮与九江王英布,翁婿关系亲密。
楚汉相争,英布背楚归汉,兵败失国,从此跟随刘邦征战。吴芮受牵连,被褫夺王位,徙为番君,左迁到番阳旧地。楚亡汉兴,英布受封淮南王,吴芮受封长沙王,翁婿二人比邻而居。吴芮死于汉五年(前二0二),第二代长沙王成王吴臣,是吴芮的儿子,英布亡妻的兄弟。
英布起兵反汉,在汉十一年(前一九六)。关于长沙国在这次叛乱中的动向,史书上完全没有提及,以情理推想,与长沙国结盟,是英布的战略方针。吴臣即使并不情愿,慑于英布军的强大威力,基于两国间的多年亲情,决然不敢公开抵抗。吴臣的态度,或许与英布背楚归汉时父亲吴芮类似,消极顺从,暧昧观望?
《史记·高祖本纪》叙述会甄乡会战后汉军的动向说:“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鄱与番字通,鄱阳,也写作番阳。洮水,当为沘水,即今安徽境内的淠河,发源于大别山,流经霍山、六安,汇入淮河。看来,会甄乡战败后,渡过淮河退入淮南国的英布,曾经在淠河一带顽强抵抗追击的汉军,再次战败,继续向南逃亡。此时此刻的英布,大势已去,已经无法再做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不得不继续逃亡。渡过长江,进入庐江郡时,英布身边,已经只剩下百余人。
就在这个时候,长沙王吴臣的使者来到英布身边,为英布策划亡走的计划。此时此刻的英布,在汉军穷追不舍的形势下,面临数种选择:一是西走进入长沙国,依附妻兄弟吴臣;二是东走闽越,投靠闽越王无诸;三是南走岭南,投靠南越王赵佗;最后一条路,是进入彭蠡泽(鄱阳湖),回到初起的原点,继续做江洋大盗。
经过反复思考,再三权衡之后,英布接受了使者的建议,南下南越国投奔赵佗。得到英布信任的使者,引导英布一道来到番阳,就在他们停留于番阳县兹乡时,英布被杀死于乡间民居。
我整理历史到这里,想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淠水再一次战败后,英布率领百余人渡过长江,藏身于何处?第二个问题:接受长沙王吴臣的使命,前来引领英布南下的使臣是谁,他与英布之死,究竟有何关系?
鄱阳湖,在淮南国都六县正南,是英布做江洋大盗时的老巢。想来,淠水战败后,英布一行当穿越大别山,率领百余人渡过长江,回到鄱阳湖避难躲藏,再随同使者一起走出鄱阳湖。如此自问自答,倒也觉得合情合理,悬疑不大。悬疑较大的是第二个问题。受吴臣派遣,前往鄱阳湖面见英布的使者,肩负着艰巨的使命,他要阻止英布进入长沙国,引诱他南下投奔赵佗,从结果来看,更是达到了置英布于死地,使唯一的异姓长沙国得以存续的目的。
由此推想开去,能够担当如此重任,被吴臣以国运相托的这位使者,一定是吴臣极为信任的重臣。他能够说动多疑的英布,与他一起亡走,一定是英布认为可以信任的要人。他与英布一同亡走南越,一定是熟悉越人习俗,了解百越事务的能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位神秘的使者,史书中没有留下多余的线索,只有一片迷雾茫茫。
二0一七年十月,我去南昌参加秦汉史研究会年会暨海昏侯汉墓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经老友王子今先生介绍,承蒙江西省考古研究院徐长青院长的厚意,驱车绕行鄱阳湖一周,深入湖边山里,寻找英布之死的踪迹。
英布之死的起点,在会甄乡之战。会甄乡属蕲县,地在县西南。秦汉蕲县故址,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与大泽乡、垓下等地相邻相近,都是淮北平原上的古战场。二00七年,我追随项羽败走的足迹,曾经考察过这一段往事的山山水水,复活了英雄之死的悲壮历史。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浔阳江头,当在今九江市境内之长江水岸。心中另有牵挂,未曾在九江停留。进湖口(县),入都昌(县),下国道,走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止于湖堤。汉代的枭阳县城遗址,已在湖边不远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五百米,东西长二百米,围绕的夯土城墙,仅存最南端的城头山一段,长二十米,高两米,宽四米。 步行前往,荒无人迹的湖畔,一段土墙隆起,正是城头山。土墙筑于崖石上,面临已经没入鄱阳湖的横港河古河道,土墙中有上下贯穿的通道,一直连接到水中,据说可能是要塞码头的取水口。枭阳县,秦代当已设置,西汉初年属于淮南国之九江郡,是鄱阳湖地区的重要城市,至少有六百年的历史。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四二一),因地壳下沉而废除,到如今涨水季节,眼前的遗址都将淹没于湖水中。
秦汉时代,番阳县是今江西地区的中心,秦九江郡和汉豫章郡的郡治,都在这里。秦汉的番阳县,在今江西省鄱阳县境内,西北与枭阳城所在的都昌县相邻。今鄱阳县城内有东湖,湖边有“吴芮祠”,纪念番君吴芮甚得江湖民心,率众起义反秦的功绩。湖心有“浮舟台”,传说是吴芮训练水军的地方,都是当地百姓的自筹建筑,基于民间的传说,怀念心仪的英雄。
鄱阳县的秦汉遗址,集中在县城东北油墩坊镇一带。于是再走县道、乡道,进入莲花塘村,当街一栋民居,几乎全用汉砖砌成,瞬间将来访者带入两千年前的古代。油墩街莲山汉墓群,大小一百七十多座汉墓,散落于稻田山坡间。二00六年,被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委托村民看护守候。由如此集中的墓地推想,不远处当有聚落城址,或许就是秦汉的番阳县城?听当地人讲,英布之死的番阳兹乡,就在这一带。说是西边的某山村,多有英姓村民,是英布的后裔避难藏身的处所,一位已经退休的英姓教师,正在整理英布一族的历史云云。
我在鄱阳湖畔的山间野地访古,追踪英布之死的线索,搜寻杀死英布的真凶,蛛丝马迹的方向,都指向长沙王吴臣,特别是吴臣派遣到英布身边的使者,或许是直接的元凶?
整理长沙国的历史,史书见载的与长沙国有关系者,不过数人而已。英布死时,除长沙王吴臣外,有便侯吴浅、阮陵侯吴阳、义陵侯吴程、离侯邓弱和轪侯利苍。其中,吴浅和吴阳,都是第一代长沙王吴芮的庶子,吴程,当是吴氏一族的功臣。邓弱和利苍,皆是吴芮的部将,以军功封侯。基于有限的史料做可能的推想,受长沙王吴臣之命,前往鄱阳湖见英布的使者,或许在上述五位人物中?
上述五位人物,史書的记载皆是残缺不全,唯有轪侯利苍,我为他做了传记的补写,大体复原了他的历史。利苍的经历与英布最为类似,早年都是聚众造反的枭雄,后来都是吴芮的部下,先后封王封侯。与英布不同,利苍始终追随吴芮,吴芮死后,他又追随吴臣,出任长沙国丞相,成为协调长沙国与汉朝及其周边王国关系的定海神针。
英布之乱,关系到长沙国的生死存亡,对策的制定,吴氏一族的直接参与,当是必然。然而,吴氏一族,与东越闽越关系密切,而与南越关系更近者,则是利氏一族。引导英布南走南越的使者,由他来担当,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李开元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即出)
楚汉相争中,刘邦彭城大败,众叛亲离时,英布举国从汉反楚,兵败妻子俱亡,只身来到刘邦身边,收集旧部,重整旗鼓。从此以后,始终与刘邦同心协力,往来奔走于荥阳与武关之间,共同抗击项羽的强攻,并肩挺过了楚汉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荥阳对峙拉锯战的三年。
英布被刘邦封为淮南王,是在汉四年(前二0三)七月,正是荥阳对峙最艰难的时候,以此彰显他不离不弃的忠诚,酬谢他多年以来的功绩,弥补他国破家亡的牺牲。楚汉和谈成功,英布与刘邦一道,毁约攻击撤退的项羽,在固陵吃了大败仗。刘邦用张良之策,以封王增地的允诺招来韩信和彭越,大败项羽军于陈下。此时的英布,无论胜败,始终与刘邦一道同甘共苦,没有留下稍许的嫌猜。
陈下之战后,英布领军南下深入故国九江,与汉将刘贾会合,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成功,取六县克寿春,再渡淮北进,堵截项羽南下的退路,完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参加垓下之战,取得了楚汉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汉五年(前二0二)正月,刘邦即皇帝位,汉帝国建立。从此以后,淮南王英布领有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的广大国土,定都六县(今安徽六安),舒舒服服地过起荣华富贵的王者生活,心满意足。
汉六年(前二0一)十二月,刘邦巡游云梦泽,大会诸侯王们于楚国陈县,英布前往朝见。他目睹楚王韩信被就地逮捕,罪名是被密告谋反,让他着实吃了一惊。事后,韩信被押送到长安,以擅发兵的罪名褫夺王位,赦免为淮阴侯,从此被看管起来。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开始出现在英布的心底。
汉七年(前二00)十月,韩王信投降匈奴谋反,皇帝亲自领军前往征讨。九年一月,赵王张敖谋反,被废黜为宣平侯。十一年正月,软禁于长安的韩信,被吕后诛灭三族,罪名是勾结代相陈豨谋反。一件又一件诸侯王谋反被诛杀、国土被分封给皇子皇亲的事件,一次又一次敲打着英布的心,不断地增添着他的不安。三月,长安传来消息,梁王彭越被滅三族,罪名又是谋反。英布开始坐立不安。
英布其人,是性情中人。他寡言少语,面酷心冷,为人行事刚直少虑。不过,英布坚忍决断,一旦动了心思,就如脱缰之马,万难追回。彭越之死,对他刺激太大,他预感不祥,彭越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被剁成肉酱的彭越,如同噩梦凶兆一般,昼夜浮现在英布眼前,已经挥之不能去了。
淮南国中大夫贲赫,为了自身谋利,结交英布宠妾,却被好美色妒忌深的英布怀疑两人私通。贲赫逃离淮南国,来到长安,向刘邦呈送密告书,申言英布谋反之事已有端倪,可以趁其尚未发动逮捕诛杀。病中的刘邦,召见相国萧何,告知密告书的内容。萧何认为,英布不会谋反,应先将贲赫拘留监禁,然后派人前往淮南国,秘密调查。
贲赫逃亡入汉时,英布已经想到,他一定会效法韩信、彭越案的先例,告自己谋反。当汉朝使者来到淮南国时,英布知道祸患不可避免。英布下令逮捕汉朝使者,诛灭贲赫家族,公开举起反旗,声言要为韩信、彭越等蒙冤的诸侯王讨回公道,要与刘邦一决雌雄,也尝尝当皇帝的味道。
长乐宫中的刘邦,得到英布起兵造反的确切消息后,当即下令释放贲赫,任命为将军。他召集大臣将领们商量对策,诸将群情激愤,一致主张发兵讨伐。
太仆夏侯婴,是汉朝开国功臣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深得刘邦信任。夏侯婴喜好接纳宾客,其中一位薛公曾经做过楚国的令尹。病中的刘邦召见薛公。薛公认为,英布造反是早晚的事情,不足为怪,成败与否,要看他在上中下策之间如何选择。假如英布出于上策,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就不是汉朝的了。假如英布出于中策,战争胜负的概率那就难以预测了。假如英布出于下策,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而薛公坚定认为,英布必依下策行事。
刘邦放下心来,亲自部署,传檄天下,调兵出征。大军出发之日,以萧何为首的群臣都来送行,一直送到灞水西岸。张良强打精神,扶病到军中面见刘邦,谈了自己的看法:英布起兵北上东进,正在锋刃锐气上,希望刘邦不要急速进军迎击,而要利用汉军的战略优势,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待到英布军锐气受挫以后,再集中兵力击溃之。
此时的英布,在六县誓师起兵以后,立即挥师东进,进攻刘贾的荆国。吞并荆国后,英布重新整编荆国军队,军势大振,北上渡过淮河,攻克淮阴西进,直扑楚国都城徐州而去。英布大败楚王刘交的时候,刘邦亲自统领的汉军主力,已经进入楚国的蕲县(今安徽宿州南)。刘邦听取张良的意见,不急于主动出击,在蕲县西南的会甄乡庸邑停军止步,修筑壁垒屯守,等待英布军的进攻。果然,英布军乘胜西进,迅速抵达会甄乡,在庸邑的汉军壁垒之下摆开军阵,要与汉军决战。
庸邑壁垒之下,刘邦亲自指挥汉军郦商部队从正面攻击英布,曹参所统领的齐军从东北方向出击,灌婴所统领的快速部队从西北方向包抄,在优势汉军的合围攻击之下,英布军被彻底击溃。庸邑战败的英布,从此一蹶不振,率领残部逃亡,先渡淮河,后渡长江,最终死于鄱阳县兹乡。
《史记·黥布列传》记载英布之死,只有短短六十余字,说会甄乡败战后,“(英)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与百余人走江南。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文字短缺无彩,事情含糊不清,不但留下文学的遗憾,也留下史学的疑问。
吟味史书的文字,体察会甄乡之战,“(英)布军败走,渡淮,数止战,不利”。当时,蕲县属于刘交楚国的彭城郡,是淮河北岸的大县。英布在这里战败后,向南撤退渡过淮河,就回到了淮南国。淮南是英布的封国,统治多年的故土,国都六县,更是英布的出生地。英布在这一带重整旗鼓,组织力量做顽强的抵抗,自然在情理当中。 淮南国拥有国土四郡,衡山郡和九江郡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其西境,大致在今河南信阳与湖北黄冈一线,其东境,大致在今安徽定远与和县一线。淮南国的首都六县,在九江郡境内。英布渡淮,在这一带地区再次战败后,不得不继续向南撤退,“与百余人走江南”。
江南,长江之南。淮南国的长江之南,北有庐江郡,南有豫章郡,都在今江西省。渡过长江的英布,进入庐江郡境内,身边仅一百余人跟随,英雄末路的景象,与项羽渡过淮河,“骑能属者百余人”的穷途,何其相似耳。
庐江郡,领有今江西省北部的广大地区,古今皆是湖泊众多、河流密集的水乡卑湿之地。英布本是江洋大盗,鄱阳湖一带的水域,曾经是他落草为盗的老根据地。退入庐江郡的英布,睹物思情,当谋划如何面对又一次降临的厄运?
太史公的文字,写英布到这里,突然笔锋一转,将长沙国牵扯进来。“布故与番君婚,以故长沙哀王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番阳人杀布兹乡民田舍,遂灭黥布。”说英布是番君(吴芮)的女婿,因此之故,长沙哀王吴臣派遣使者欺骗英布,假装与他一起逃亡,劝诱他逃亡到南越去。英布相信了这位使者,随同他一起到了番阳。在番阳县的兹乡,被番阳人杀死于乡间田舍。
我读历史到这里,不禁有所感慨。项羽之死,与秦人紧密关联,乌江斩首分尸项王者,竟然是五位旧秦军将士。英布之死,牵连着长沙国,他被长沙王的使者欺骗,黯然被害于饮食睡梦中。在《楚亡》一书中,我追踪斩杀项羽的五位秦军将士,清理出了秦楚之间数百年的联姻结盟关系,将项羽之死的亲历者兼口述者秦将杨喜发迹发达的家世大白于天下,破解了项羽之死的千古之谜。我写《汉兴》到这里,面对记载英布之死的寥寥数语,在感慨历史的厚重神奇,痛惜史书的欠缺无力的同时,挥之不去的疑虑,都集中在长沙王吴臣及其使者身上。
英布的丈人番君吴芮,是一位历秦楚汉三朝而不倒的传奇人物。秦王朝时,吴芮是番阳县令,甚得江湖民间人心,号称“番君”。刑徒英布,从秦始皇骊山陵园工地逃亡,来到彭蠡泽中聚众为盗。古代的彭蠡泽,包括了今天的鄱阳湖,在秦番阳县西。秦末乱起,吴芮起兵反秦,英布率众出彭蠡泽投奔吴芮,大受吴芮赏识,被招为女婿,成为吴芮部下第一员大将。
项羽灭秦分封天下,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定都邾县(今湖北黄冈),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定都六县(今安徽六安)。衡山国与九江国,互為邻国,衡山王吴芮与九江王英布,翁婿关系亲密。
楚汉相争,英布背楚归汉,兵败失国,从此跟随刘邦征战。吴芮受牵连,被褫夺王位,徙为番君,左迁到番阳旧地。楚亡汉兴,英布受封淮南王,吴芮受封长沙王,翁婿二人比邻而居。吴芮死于汉五年(前二0二),第二代长沙王成王吴臣,是吴芮的儿子,英布亡妻的兄弟。
英布起兵反汉,在汉十一年(前一九六)。关于长沙国在这次叛乱中的动向,史书上完全没有提及,以情理推想,与长沙国结盟,是英布的战略方针。吴臣即使并不情愿,慑于英布军的强大威力,基于两国间的多年亲情,决然不敢公开抵抗。吴臣的态度,或许与英布背楚归汉时父亲吴芮类似,消极顺从,暧昧观望?
《史记·高祖本纪》叙述会甄乡会战后汉军的动向说:“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鄱与番字通,鄱阳,也写作番阳。洮水,当为沘水,即今安徽境内的淠河,发源于大别山,流经霍山、六安,汇入淮河。看来,会甄乡战败后,渡过淮河退入淮南国的英布,曾经在淠河一带顽强抵抗追击的汉军,再次战败,继续向南逃亡。此时此刻的英布,大势已去,已经无法再做有组织的大规模抵抗,不得不继续逃亡。渡过长江,进入庐江郡时,英布身边,已经只剩下百余人。
就在这个时候,长沙王吴臣的使者来到英布身边,为英布策划亡走的计划。此时此刻的英布,在汉军穷追不舍的形势下,面临数种选择:一是西走进入长沙国,依附妻兄弟吴臣;二是东走闽越,投靠闽越王无诸;三是南走岭南,投靠南越王赵佗;最后一条路,是进入彭蠡泽(鄱阳湖),回到初起的原点,继续做江洋大盗。
经过反复思考,再三权衡之后,英布接受了使者的建议,南下南越国投奔赵佗。得到英布信任的使者,引导英布一道来到番阳,就在他们停留于番阳县兹乡时,英布被杀死于乡间民居。
我整理历史到这里,想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淠水再一次战败后,英布率领百余人渡过长江,藏身于何处?第二个问题:接受长沙王吴臣的使命,前来引领英布南下的使臣是谁,他与英布之死,究竟有何关系?
鄱阳湖,在淮南国都六县正南,是英布做江洋大盗时的老巢。想来,淠水战败后,英布一行当穿越大别山,率领百余人渡过长江,回到鄱阳湖避难躲藏,再随同使者一起走出鄱阳湖。如此自问自答,倒也觉得合情合理,悬疑不大。悬疑较大的是第二个问题。受吴臣派遣,前往鄱阳湖面见英布的使者,肩负着艰巨的使命,他要阻止英布进入长沙国,引诱他南下投奔赵佗,从结果来看,更是达到了置英布于死地,使唯一的异姓长沙国得以存续的目的。
由此推想开去,能够担当如此重任,被吴臣以国运相托的这位使者,一定是吴臣极为信任的重臣。他能够说动多疑的英布,与他一起亡走,一定是英布认为可以信任的要人。他与英布一同亡走南越,一定是熟悉越人习俗,了解百越事务的能人……遗憾的是,对于这位神秘的使者,史书中没有留下多余的线索,只有一片迷雾茫茫。
二0一七年十月,我去南昌参加秦汉史研究会年会暨海昏侯汉墓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结束后,经老友王子今先生介绍,承蒙江西省考古研究院徐长青院长的厚意,驱车绕行鄱阳湖一周,深入湖边山里,寻找英布之死的踪迹。
英布之死的起点,在会甄乡之战。会甄乡属蕲县,地在县西南。秦汉蕲县故址,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与大泽乡、垓下等地相邻相近,都是淮北平原上的古战场。二00七年,我追随项羽败走的足迹,曾经考察过这一段往事的山山水水,复活了英雄之死的悲壮历史。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浔阳江头,当在今九江市境内之长江水岸。心中另有牵挂,未曾在九江停留。进湖口(县),入都昌(县),下国道,走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止于湖堤。汉代的枭阳县城遗址,已在湖边不远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方形的城址,南北长五百米,东西长二百米,围绕的夯土城墙,仅存最南端的城头山一段,长二十米,高两米,宽四米。 步行前往,荒无人迹的湖畔,一段土墙隆起,正是城头山。土墙筑于崖石上,面临已经没入鄱阳湖的横港河古河道,土墙中有上下贯穿的通道,一直连接到水中,据说可能是要塞码头的取水口。枭阳县,秦代当已设置,西汉初年属于淮南国之九江郡,是鄱阳湖地区的重要城市,至少有六百年的历史。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四二一),因地壳下沉而废除,到如今涨水季节,眼前的遗址都将淹没于湖水中。
秦汉时代,番阳县是今江西地区的中心,秦九江郡和汉豫章郡的郡治,都在这里。秦汉的番阳县,在今江西省鄱阳县境内,西北与枭阳城所在的都昌县相邻。今鄱阳县城内有东湖,湖边有“吴芮祠”,纪念番君吴芮甚得江湖民心,率众起义反秦的功绩。湖心有“浮舟台”,传说是吴芮训练水军的地方,都是当地百姓的自筹建筑,基于民间的传说,怀念心仪的英雄。
鄱阳县的秦汉遗址,集中在县城东北油墩坊镇一带。于是再走县道、乡道,进入莲花塘村,当街一栋民居,几乎全用汉砖砌成,瞬间将来访者带入两千年前的古代。油墩街莲山汉墓群,大小一百七十多座汉墓,散落于稻田山坡间。二00六年,被定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委托村民看护守候。由如此集中的墓地推想,不远处当有聚落城址,或许就是秦汉的番阳县城?听当地人讲,英布之死的番阳兹乡,就在这一带。说是西边的某山村,多有英姓村民,是英布的后裔避难藏身的处所,一位已经退休的英姓教师,正在整理英布一族的历史云云。
我在鄱阳湖畔的山间野地访古,追踪英布之死的线索,搜寻杀死英布的真凶,蛛丝马迹的方向,都指向长沙王吴臣,特别是吴臣派遣到英布身边的使者,或许是直接的元凶?
整理长沙国的历史,史书见载的与长沙国有关系者,不过数人而已。英布死时,除长沙王吴臣外,有便侯吴浅、阮陵侯吴阳、义陵侯吴程、离侯邓弱和轪侯利苍。其中,吴浅和吴阳,都是第一代长沙王吴芮的庶子,吴程,当是吴氏一族的功臣。邓弱和利苍,皆是吴芮的部将,以军功封侯。基于有限的史料做可能的推想,受长沙王吴臣之命,前往鄱阳湖见英布的使者,或许在上述五位人物中?
上述五位人物,史書的记载皆是残缺不全,唯有轪侯利苍,我为他做了传记的补写,大体复原了他的历史。利苍的经历与英布最为类似,早年都是聚众造反的枭雄,后来都是吴芮的部下,先后封王封侯。与英布不同,利苍始终追随吴芮,吴芮死后,他又追随吴臣,出任长沙国丞相,成为协调长沙国与汉朝及其周边王国关系的定海神针。
英布之乱,关系到长沙国的生死存亡,对策的制定,吴氏一族的直接参与,当是必然。然而,吴氏一族,与东越闽越关系密切,而与南越关系更近者,则是利氏一族。引导英布南走南越的使者,由他来担当,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李开元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