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朵小苔花都有春天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首小诗打动亿万观众
  在央视推出的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一群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清朝袁枚的一首小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夜之间打动了亿万观众。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乌蒙山区支教,在这里,他把古典诗词谱上曲教给山里学生传唱。至于为什么选择《苔》,也与梁老师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的那些苔,人们看不见。但是如果被显微镜放大出来,它们真的像一朵一朵的花,很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看完节目后,在朋友圈分享感受:“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最伟大。”
  《中国教育报》:教师本是“燃灯者”
  教授学生知识,启迪其智慧,这是为师者的本职,倘若一位教师能做好这一点,也就不愧为称职的“燃灯者”。但相比之下,给予学生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有时更为重要。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梁俊想借这首诗告诉孩子们,即便生长在山村,也不要小看自己。除了《苔》,梁老师在两年的支教生涯中为孩子们带来了100多首诗词,其中50首谱成曲。他利用诗歌和音乐蕴含的神奇能量,带给孩子们走出大山、拥抱未来的希望。这些孩子无疑是幸运的——在成长的关键期,他们遇到了一盏指路明灯。
  梁俊于孩子们而言,扮演的正是“燃灯者”的角色——用自己博大深沉的爱心与平中见奇的教育智慧,为孩子们点燃了一盏心灯,照亮其前进的航向。这正是教师职业的本意,更是无数为师者孜孜矻矻希冀抵达的境界。
  人民网:从《苔》中读出感动和生命的意义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如何放大生命的价值却有无数的可能。大千世界,有的人可能生如夏花,有的人可能嫩如小草;有的人或许含着金钥匙,有的人或许一路被放逐。我们无从选择如何起步,但是可以调整奔跑的姿势,掌握加速的时机,激发冲刺的力量。
  生命的魅力正是如此,没有谁生来高贵,没有谁总是如泰山重、一直似鸿毛轻,只要能绽放光华,便是最美的人间图景。
  《重庆日报》:
  多种因素引发了《苔》这首诗的“复活”
  第一,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蕴含着自强不息的励志元素,适合表达面对艰难时人们的自我坚守心态;第二,中国传统诗歌非常注重音乐性的建构,很多作品本身就是“诗”与“歌”的合体,在演绎时,因为音乐的加入,使音乐和传统诗歌的音乐性达成了有效的融合,有利于诗歌产生延展效应,更容易满足现代欣赏者的需要;第三,演繹者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是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孩子,而且来自贫困地区,这首诗恰好表达了他们面对艰难而自我绽放、不屈奋进的人生追求,容易在听众、观众中产生共鸣;第四,借用了现代的传播手段,受众范围广泛,容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周老师:春节期间,清朝诗人袁枚的《苔》,被支教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在舞台上演绎之后,一夜之间火了!孩子们朴实无华的天籁之声,不仅唱哭了评委,也让亿万中国人感动。这首孤寂了300年的小诗,对你又有何启示呢?
  曹顺:一首《苔》,一支曲,道尽青春和梦想。只要绽放光华,无论“苔花”还是“牡丹”,都是人间最美的风景。这首诗打动人心之处,不仅在于彰显了对人生的尊重,还在于讴歌了对理想的追求。
  花小慧:孩子代表生命,象征成长,最具希望。对山里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看重自己、丰富自己、打开自己,走出大山深处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梁老师的教唱,这首诗使孩子们打开了自信的大门。他们与这首诗的故事及诗歌本身,也让人们重新思索生命的价值。
  周老师:袁枚的《苔》是一首励志小诗。苔虽然生长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着地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人生有顺境逆境,事业分高峰低谷。在顺逆转换、高低起伏之间,不正需要一股子“也学牡丹开”的精气神吗?
  杨诗语:哪怕就像是“如米小”的苔花,也一样会因应时势,迎风绽放。这里面并无任何卑微与高尚之别,也不会有任何“小看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个纯朴的山里孩子来说,这样的盛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杭润鹏: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就和潮湿角落里的青苔一样,是那么不起眼。但是被显微镜放大以后,你会发现苔也会如牡丹一样开放,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发着自己的光芒。非凡的牡丹毕竟只是少数,它们在变成牡丹之前,也一样追求着平凡与卓越,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本真。
  章小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处角落的人生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束光都能照亮一段蜿蜒的山路,每一朵小苔花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也许路很远,且不平坦,但只要努力去走,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看到一个春暖花开的世界!
  ◆总结
  世间有“牡丹”,但大多数还是如苔花般的平凡人。但平凡的人汇聚在一起奋斗,就有不平凡的力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于奋斗者而言,每一天都是春天,何不如苔花般尽情地绽放呢?
  《苔》这首诗的“复活”,也恰好为我们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有弘扬,只有传承,才能使其熠熠生辉。经典的永远流传,最终靠的是无数个平凡的你我他——因为文化只有被大众“日用而不知”,才会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前世传奇  汉武帝和皮影戏  汉武帝宠爱的妃子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汉武帝非常悲伤,日夜思念。有个齐人少翁自称可以为汉武帝再见爱妃的身影。夜晚,他在一顶方帐中点燃蜡烛,用纸剪成李夫人的影像,帐子上便映出李夫人的身影。汉武帝远远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如见其人,更加悲切,就作诗道:“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因为这个故事,从剪纸中派生出了另一种艺术“皮影戏”,现在还在民间广泛流传着。  ◆心香一
期刊
课文导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过得非常悲愤、忧郁和痛苦。因此,柳宗元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游玩于永州山水之间。也就在此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这八记,无论是写潭水还是写小丘,抑或是写山涧、石渠,都给我们呈现出“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并借这些山水暗示自己“虽才华卓越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表明自己“
期刊
一   请以“感悟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詩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写作点拨   “感悟自然”,指的是在用眼睛、用心灵感受自然的基础上有所领悟。构思时,我们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大自然的众多事物中选择最喜爱的或最能感悟到哲理的来写,从小处着眼,精心选取切入点。   比如,花有开必有败,含苞欲放时我们能感受到勃勃生机,感悟到要从小树立远大
期刊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
期刊
1.内容。  细读材料,“积蓄力量”应该是审题的关键,作文中心的确立应以此为依据。  明确中心之后,要在大脑里搜寻与之相关的生活内容,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现主旨。如果从“我”的角度来选择材料,可以选择某个阶段“我”通过潜心学习绘画、书法、音乐、舞蹈以及各种体育项目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展示“我”的成长心路历程;如果从“他”的角度来选择材料,可以选择身边某个熟悉的人、自己热爱的某個历史名人、当今社会中
期刊
冬日,寒风凛冽,气温骤跌。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晴天,久违的温暖阳光终于唤醒了这座冰冷沉寂的小城。我兴冲冲地奔向阳台,却在下一秒愕然得张大了眼睛——  玻璃裂开了!  阳台的玻璃窗很大,十几年来一直完好无损,如同一大片深色的冰湖。而现在的它却很是狼狈,粗粗细细的裂痕如同蛛丝般深浅交错着。阳光照在裂纹上,聚焦于裂纹中心,特別刺眼,仿佛用不了多久,就能将裂纹射穿。  是谁有这么惊人的力量,砸碎了这十几年风吹
期刊
难忘我小学时的同桌,她就像一束美丽、淡雅的丁香花,是那么清新、质朴;她又像一汪清澈的湖水,是那么安静、纯洁。她浓密的、长长的睫毛朝上卷着,活脱脱一个洋娃娃,精致的鼻子高高地挺立着,耳边棕色的短发总是调皮地卷着大半个圈儿。你大概猜出来了吧?她是一位维吾尔族女孩儿。听说我要写她,一再嘱咐不要写出名字,我就称她为同桌吧!  我从来没见过她大声喧哗、嬉笑、疯跑。她总是那么淑女,轻轻地走、静静地来。每次下课
期刊
临近成功,为什么有些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心满意足,而有些人只稍许出力便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也许是前者不懂积蓄力量的缘故。  像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后腾空而起,直指云霄。先退一小步,默默地积蓄力量;等时机成熟,再适时爆发,这很重要。  围棋大师柯洁在成为世界冠军之前,有一段特别受打击的经历。当年,父親看到柯洁在围棋方面有很大的兴趣和不错的天赋,就把他送到了北京聂卫平道场。道
期刊
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把整条鱼分成小块。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父亲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里添柴。火
期刊
“这节是什么课啊?”  “物理!”  “啊,惨了惨了……”②  我手忙脚乱地将手中的英语作业收拾起来,刚合上书,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就在我的头上响起了:“红红啊,这么勤奋啊,这节上什么啊?”③我颤颤巍巍地拿出物理课本“嗯”朱老师点点头,踱着步子走到讲台上“红红,来做第一题”我知道这节课甭想放松了突然袭击,是朱老师的“杀手锏”,不论什么时候  一次,上课时我遇到一道难题,正冥思苦想不得其解时,一个脑袋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