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课堂 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未来。一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怎样营造创新氛围,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
   一、通过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好胜心强,兴趣广泛,对未知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猜疑心,抱着试一试的欲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必须创设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观察,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着创造的空间,在胸中燃起求知和创造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一上课,我出示下面的问题情境:
   小明带着2元钱高高兴兴地准备到文具店买3本数学练习簿。假如你是小明,你在买的时候将思考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请同学们讨论,学生讨论热烈,积极参与。再经过例题的分析和教师的恰当点拨,很快同学们就找出了中间问题,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二、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对己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的思维方式。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答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我在教学“商店有白皮球20个和红皮球22个,卖出15个,还剩多少个球?”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在弄清题意之后,就纷纷列式计算:20 22=42(个),42-15=27(个)。按常理,这道应用题已经解答出来,但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我没急于小结。我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呢?同学们在老师的提醒下思考得出了这样的列式:(1)20-15=5(个),5 22=27(个)。(2)22-15=7(个),7 20=27(个)。我马上给予表扬!
   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趣味习题,培养学生创新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趣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创新性的好方法。
   如在一次练习中,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目:“小红有一些苹果,送给小明一半,送给小青一半的一半,自己还剩下9个,小红原来有多少个苹果?”学生思维活跃地思考着,交流着,教室里形成了一片探索发现的学习气氛。学生们的思维得以开拓,并且方法是多样化。因此在这样的练习中,要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新颖、独特。设计这样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多创设情境,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创造的欲望、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哪怕是一点点发现,教师应及时地表扬、肯定。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人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意识的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很关键的,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的。  关键词:课堂实录 自主探究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了北京市育英学校江丽华老师执教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课堂实录,让我领略了名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索中去,那么就很难有扎实的基础和优异的成绩。要想牵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而又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合理的设疑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处设疑时机,如若把握效果不错,敬请一试:   一、课堂伊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发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尊重 创造参与 个性差异 自信心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大力实施的今天,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
开放是创新教育的基础或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空间的狭隘性、形式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释放出来,就必须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全程开放。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向作用,作为一节课的统领,也存在着开放性。在教学中,可能发生教学目标设计之外的情节,学生会突然提出和教学内容无关使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有经验的老师意识到教学内容对
期刊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而兴趣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着眼学生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参与呢?我的体会是:   一、情感诱导是前提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必须满腔热情去爱每一个学生,必须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堂课,以自身的言语、体态、情感去感染学生,通过亲切的微笑,微妙的动作、热烈的赞语、殷切的期待,使学生感到老师的爱,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