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让学生爱化学
江苏泗阳县城厢中学周慧
化学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就像一个魔术师,运
用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形式的巧妙组合,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美丽神奇
的世界。因此,化学应该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然而,现实如何呢?学生在化学课上无精打采、昏昏欲
睡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些看起来全神贯注的学生,也往往是他们自己强打精神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认真
听课。是学生缺乏对科学的兴趣吗?否。这恰恰是我们教师给造成的。
试想:十四五岁的孩子,几十个人被生生地关在一间教室里,老师机械性讲解那些学生生疏的专业术语,
学生怎么能感兴趣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让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让生活贯穿化学课的始终。
一、自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例如,在讲“金属与酸的反应”时,一上课,我就神秘地对学生说:“昨天,我在超市遇见了一个多年前
的老同学。只见她与当年一样穿得还是那么漂亮,”说到这儿,我眼望着学生,故意停了停。学生以为我
要讲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大多睁大了眼睛,等待着下文。我挑了挑眉头继续说道:“正在和营业员争吵
,那几个营业员对着她一个人,可怜我那同学只身一人,又身在虎穴,眼看就要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就
在这时候,我来了。”听到这儿,学生以为又要发生什么事呢。“只听我那同学说:‘你这金戒指就是假
的,是黄铜做的,他懂这个(她指了指我),可以证明。’我稍一迟疑,说出鉴定方法来,那几个营业员
听我这么一说,自知理亏,乖乖地退了货。那么我是怎样为老同学伸张不平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学
生一起说:“想!”我相信,这时候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我又说“想知道,咱们一起来做实验,
”紧接着出示实验的步骤:①在三支试管里分别放两颗锌粒、用砂纸打磨过的两根铁丝、两根铜丝。②分
别向试管里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学生对实验是感兴趣的,在这个过程中
,我始终观察指导每一组学生,看一看他们在试验中预考了哪些困难,一边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引导他们
观察现象,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最后回到刚上课时的问题,提示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学生
争先恐后回答:黄铜中含有锌,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而黄金不能与这两种酸反应,所以容
易鉴别金戒指的真假。这样,问题解决了,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二、设计一个意想不到的实验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着火点”的概念,矫正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遇火
就会燃烧的认识,可以做一个趣味实验。一上课,我就跟学生说,你们见过烧不坏的手帕吗?学生都很奇
怪,哪有烧不坏的手帕?于是我拿出用镊子夹出放在烧杯中的事先用酒精和水浸湿的手帕,用火柴点燃,
只见手帕呼呼地燃烧,我左右摇晃着手帕,火渐渐熄灭了,我放下镊子展开手帕,用捏着手帕的两边,夸
张地拉了两下,手帕完好无损。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进入了今天的新课。
也是这节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弄清燃烧和灭火的实质,我又做了一个实验:用一团棉花轻轻地包裹少许
Na2O2粉末,用镊子夹起,慢慢举起来,然后用吸管对着它,只见我一吹气,棉花立即燃烧起来,此时学
生产生了疑问:根据常识CO2不是能灭火吗?有怎么会使棉花燃烧起来呢?学生的求知欲备激发起来了,
这时教师进行了讲解,学生则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中。
三、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素材
例如,在讲“氯气”时,我以京沪高速上某处液氯泄漏重大事故贯串课的始终,一开始就以该事件进行引
入,仔细阅读报道该事件的文字,设置一系列问题:氯气是怎样的气体?为何这么多人会中毒?遇此情况
应逃往高处还是低洼处?为何小麦一夜间就会变黄?说明了氯气的什么性质?为何装氯气的槽罐要移至水
池并用碱稀释中和?等等。创设这种问题情境来造成悬念,学生会兴趣盎然,产生迫切想知道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思维被最大程度激活,而当问题解决之后,他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在不知不觉中学完了整个氯气的性质。
我想,上课本身是一种艺术,它和写文章一样,文章要用精彩的开头来抓住读者,上课也要用精彩的导入
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寻找生活与化学教学的结合点,在引入新课时
,把生活中的实例设计为问题情境,上例是我编的一个故事,我并不曾遇见过什么老同学,我只不过是为
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进行细致的描述,那么上课的中间
环节也要精雕细琢,同时要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以抓住学生的内心;文章的结尾要讲究呼应,上
课也是这样,要讲究首尾呼应,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教学内容有限,教学创意无穷。学生对深奥的理性思考往往不感兴趣,而一些形象的
思维却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
江苏泗阳县城厢中学周慧
化学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就像一个魔术师,运
用自然界中的一百多种元素作为材料,通过不同形式的巧妙组合,给我们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美丽神奇
的世界。因此,化学应该成为学生最喜爱的科目。然而,现实如何呢?学生在化学课上无精打采、昏昏欲
睡的情况并不少见,那些看起来全神贯注的学生,也往往是他们自己强打精神用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认真
听课。是学生缺乏对科学的兴趣吗?否。这恰恰是我们教师给造成的。
试想:十四五岁的孩子,几十个人被生生地关在一间教室里,老师机械性讲解那些学生生疏的专业术语,
学生怎么能感兴趣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让生活走进我们的课堂,让生活贯穿化学课的始终。
一、自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例如,在讲“金属与酸的反应”时,一上课,我就神秘地对学生说:“昨天,我在超市遇见了一个多年前
的老同学。只见她与当年一样穿得还是那么漂亮,”说到这儿,我眼望着学生,故意停了停。学生以为我
要讲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大多睁大了眼睛,等待着下文。我挑了挑眉头继续说道:“正在和营业员争吵
,那几个营业员对着她一个人,可怜我那同学只身一人,又身在虎穴,眼看就要抵挡不住,败下阵来,就
在这时候,我来了。”听到这儿,学生以为又要发生什么事呢。“只听我那同学说:‘你这金戒指就是假
的,是黄铜做的,他懂这个(她指了指我),可以证明。’我稍一迟疑,说出鉴定方法来,那几个营业员
听我这么一说,自知理亏,乖乖地退了货。那么我是怎样为老同学伸张不平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学
生一起说:“想!”我相信,这时候我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我又说“想知道,咱们一起来做实验,
”紧接着出示实验的步骤:①在三支试管里分别放两颗锌粒、用砂纸打磨过的两根铁丝、两根铜丝。②分
别向试管里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学生对实验是感兴趣的,在这个过程中
,我始终观察指导每一组学生,看一看他们在试验中预考了哪些困难,一边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引导他们
观察现象,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结论。最后回到刚上课时的问题,提示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学生
争先恐后回答:黄铜中含有锌,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有气体产生,而黄金不能与这两种酸反应,所以容
易鉴别金戒指的真假。这样,问题解决了,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二、设计一个意想不到的实验
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着火点”的概念,矫正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遇火
就会燃烧的认识,可以做一个趣味实验。一上课,我就跟学生说,你们见过烧不坏的手帕吗?学生都很奇
怪,哪有烧不坏的手帕?于是我拿出用镊子夹出放在烧杯中的事先用酒精和水浸湿的手帕,用火柴点燃,
只见手帕呼呼地燃烧,我左右摇晃着手帕,火渐渐熄灭了,我放下镊子展开手帕,用捏着手帕的两边,夸
张地拉了两下,手帕完好无损。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进入了今天的新课。
也是这节课,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弄清燃烧和灭火的实质,我又做了一个实验:用一团棉花轻轻地包裹少许
Na2O2粉末,用镊子夹起,慢慢举起来,然后用吸管对着它,只见我一吹气,棉花立即燃烧起来,此时学
生产生了疑问:根据常识CO2不是能灭火吗?有怎么会使棉花燃烧起来呢?学生的求知欲备激发起来了,
这时教师进行了讲解,学生则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中。
三、利用生活中现成的素材
例如,在讲“氯气”时,我以京沪高速上某处液氯泄漏重大事故贯串课的始终,一开始就以该事件进行引
入,仔细阅读报道该事件的文字,设置一系列问题:氯气是怎样的气体?为何这么多人会中毒?遇此情况
应逃往高处还是低洼处?为何小麦一夜间就会变黄?说明了氯气的什么性质?为何装氯气的槽罐要移至水
池并用碱稀释中和?等等。创设这种问题情境来造成悬念,学生会兴趣盎然,产生迫切想知道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思维被最大程度激活,而当问题解决之后,他们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就会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在不知不觉中学完了整个氯气的性质。
我想,上课本身是一种艺术,它和写文章一样,文章要用精彩的开头来抓住读者,上课也要用精彩的导入
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用心寻找生活与化学教学的结合点,在引入新课时
,把生活中的实例设计为问题情境,上例是我编的一个故事,我并不曾遇见过什么老同学,我只不过是为
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文章的主体部分要进行细致的描述,那么上课的中间
环节也要精雕细琢,同时要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以抓住学生的内心;文章的结尾要讲究呼应,上
课也是这样,要讲究首尾呼应,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课堂。
我欣赏这样一句话:教学内容有限,教学创意无穷。学生对深奥的理性思考往往不感兴趣,而一些形象的
思维却很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