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人物“陈卖光”其人其事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遇到巨大阻力和非议的股份制改革,如今早已成为国企改革的普遍经验。
  
  山东省菏泽市电视台的人今天还记得当年新上任的行署专员陈光现场办公的一幕。现场是一栋市直机关干部居住的楼,划入城建拆迁的红线,因居住者地位身份的特殊而成“钉子楼”。陈光将电视台工作人员请到楼前,他对着摄像机镜头说:“今天机枪架好了,我看你们谁往枪口上撞。”不剪辑,就这样播出去了。
  熟悉陈光的人说,他好比一团火,走到哪里燃到哪里;还有篇报告文学说,1997年6月,陈光调任菏泽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半年后被任命为专员),报到那天,陈光在黄河大堤上忽然“心海如潮,豪情勃发,双膝跪地,对着黄河连磕了3个响头……大声喊道:黄河!母亲!您的儿子来到您身边啦!”剔除文学的部分,多少可以感受到“风云人物”常见的那种个性。
  陈光还在潍坊市委研究室工作时就表现出“爱学习”的特点,尽管他原先的学历并不高。据说他“脑子好使”、“文字能力非常强”,有段时间每月发表一篇有关国企改革或经济学内容的论文,颇引人注目。中央党校教授王珏到山东考察时,曾有意收他做博士生。
  1994年五六月间,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到山东潍坊检查工作,诸城市委一位副书记在潍坊市委召集的汇报会上介绍了诸城国企改制的情况。会后,随行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健对这位市委副书记做了一些采访,回去后写了一则八九百字的消息,刊登在头条,这是媒体第一次报道诸城改革。
  
  从“卖光”到“送光”
  1991年,35岁的陈光当选为诸城市市长。从1992年起,诸城市282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其中90%以上的企业是按“股份合作制”改的,即将企业净资产卖给内部职工。
  “股份合作制”一词,是陈光改革班子的发明,用“合作”来掩饰或稀释敏感的“股份”,用了词语陌生化的招,是那个年代不得不产生的智慧。股份制在当时,无疑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趁理论家们一时没有回过神来,“股份合作制”上马先行了。
  最早启动改革的四家企业之一四达厂建于1966年,主要生产绝缘材料,至1993年的27年间,“贡献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天天走”,全厂135名职工的名册10年没变,1992年每人月工资100多元。
  1993年5月,四达厂改制,将180万元净资产卖给内部职工。当年10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翻一番,每个入股的职工都可以得到占股本金54%的红利。有人测算过,在某些班组,生产力翻了一番,而提高80%~90%的很寻常。效果如此扎眼,于是有人说“一卖就灵”。
  改革初期,“股份合作制”是人人持股、平均持股的结构。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省某市在向诸城取经后曾想推广这一套改制方案,据说在座的厂长经理们一声不吭,谁也打不起精神接茬。
  为什么?按诸城的办法,经营者当不上大股东,如在诸城某改制后的厂,一个业绩最好的业务员当上了第一大股东,而管理层的权力在改制后完全受制于职工股东们,还不如改革前的纯国企,他们当然要抵制。说到底,这套方案的设计,是平分股权、分散股权,意在使老百姓得益。这是一场利益的博弈,谁肯真正伤筋动骨,将少数人碗中的利益匀成“大锅饭”?
  且这种改制面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质疑。首先,姓“资”还是姓“社”?
  有高级官员、知名学者撰文或写信给中央,直指诸城改革是搞私有化,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1994年前后,争论还只是局限在一些内部座谈会上,大部分媒体没有声音。“不报道本身就是一种姿态”。现已是中青报副总编辑的刘健告诉记者,有一些含沙射影,也有一些不涉争论,只报改革的结果。
  1995年,刘健写的长篇通讯《话说陈光》刊登在《中国青年报》显著位置。同年,刚开播不久的《东方时空》栏目将镜头对准了陈光。
  理论界的争论此时已摆上桌面。《改革》杂志1995年第6期刊登了吴敬琏等人的《放开放活小型国有企业》,同期也刊登了陈国恒、王金梁的《对“诸城经验”的几点质疑》。
  春节过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带领9部委的官员专家再赴诸城,同行者中有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朱总理自己安排行程:将全部企业名录拿过来,圈中哪家就去哪家调研。一直到离开诸城,朱基没有表态。
  但在随后于青岛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朱基肯定了诸城的企业改制。
  有人质疑,在初期的改制模式下,会不会造成国企资产流失呢?当时参与改制的职工摇头了,因为他们的分红与股本挂钩,低估资产会损害他们的收益。
  还有人质疑,会不会引发腐败现象?记者在外围调查中发现,当时全国的眼睛都盯着诸城,1995~1996年,前往诸城参观的各地代表团络绎不绝,诸城市体改办一天最多接待过50个团体。至于调查组下来实地调研的次数已没人能记清,但仅国务院层面的就有两次。“(经济上)不能出一点岔子。”这是当时陈光的紧箍咒。
  “事实上,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地方复制了‘卖光’模式,它后来只是成了一个概念,一个热门词语。不管是赞扬‘卖光’還是批判‘卖光’的,他们所指的实际上都不是诸城的卖光—后来各地大规模推行国企改革,实际上是‘经营者持大股’,甚至MBO,跟诸城改革不是一回事,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卖给谁。”刘健说,“诸城改革,有下岗的厂长,没有一个下岗的职工。”
  “送光”一词的广为流传,是陈光到菏泽任专员、市长后的事。陈光将资产仅500万元的诸城农用车厂无偿送给了北京汽车摩托车总公司,引来北汽摩的大批投资进行改、扩建。这家小厂后来蒸蒸日上,现在成了大名鼎鼎的北汽福田。
  “‘送光’听起来比‘卖光’更猛,但在当时反倒最没有争议,连反对诸城改革的人也赞扬陈光送得好,因为是国企送国企,不涉及所有制。”刘健说。
  
  改革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
  刘健至今记得直到1997年5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江泽民总书记当天在中央党校的讲话。“这个讲话,是在邓小平去世后、‘十五大’召开前的特殊敏感时期,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执政宣言,表达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讲话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提法—要积极探索股份制等各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看完《新闻联播》,刘健给陈光打电话,陈光很激动,当即把江泽民讲话中有关国企改革的一大段论述背了一遍。”
  “第二天我就去了诸城。这次,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都不再回避、躲闪任何问题了。我洋洋洒洒地写了7000多字,把几年来围绕诸城改革、关于这场改革的发动者陈光的争议,改革的实际效果全写了出来。”
  《再说陈光》成为《中国青年报》1997年度被转载最多的一篇报道,全国两千多家报纸,没转载它的屈指可数。
  再看1997年陈光离开诸城后改革的后续。诸城四达公司董事长窦宝荣说:“不要以为一改制就什么都好了。改制只是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了一个平台。如果改了制,你该怎么着还怎么着,它是不会好的。”诸城有20多家改制企业,后来仍不得不走上破产之路。四达公司这样的改革标兵,也很快遇到了新问题:企业每一次分红都会导致股本的扩大,职工以前想着不把股本亏进去就行,现在一心想要赚钱,风险意识淡化了;相对平均的持股,导致管理难度加大,管理者与职工都是企业股东,可能某个职工的股份比管理人员还要多,凭什么你要管我?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新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又形成了。
  此前,就有经济学家和国企改制研究者们提出内行人的质疑。他们认为,将国有净资产折股卖给职工,没有竞价,是不合理的。此外,分红率太高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有些改制后的企业,一时间出现民主的狂欢,譬如短期内罢免了三任厂长,最短的一位只干了3天……如当地一位干部所说:改革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
  而在推行了“送光”新政的菏泽,全市企业亏损面由1997年的90%降到2002年的12%。对于资产重组这种形式,陈光说法形象:“与其说是送出企业,卖掉企业,不如说是送出包袱,送出债务。说是送出去,实际上是引进来,这叫换个爹娘养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养不活,换个爹娘就能养活了。”今天再看,那些送出去的企业,有经营好的,也有陆续破产的,至今还有原企业的下岗职工在上访。
  2006年,陈光任职菏泽的第9年,全市行政和事业单位人员,第一次领到了全额工资。当年菏泽财政收入30亿元,比上一年净增8.9亿元,增幅列山东省第一位,但总量仍是最末一位。有老百姓说,陈光在菏泽干了不少实事,他让停了的车间有了动静,让老百姓有活可干;菏泽的路变宽了,下水道不堵了,楼上的灯亮了,公务员工资涨上去了,黄河水也引来了。但同时,骂他的人还是很多。
  陈光在菏泽一呆十年,似已懂得谨慎而低调。他在当地推行医疗体制改革时,曾有记者想采访他,他以“时机还不成熟”为由婉拒了。同样,当记者为“改革开放30年的争议者”专题而请秘书转达采访要求时,得到回复:领导说,再等等吧。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二战以来,在世界500强企业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裁有50000多名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营业额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多人……    柳传志:  把小希望变成大现实  1961年至1965年,柳传志被保送到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学习4年的军校学习对他的管理理念影响颇深  在辽沈战役中,柳传志班主任所在的团自认
期刊
中国最原始的海权意识早在春秋时期就萌生了。那时,中国创建了舟师,不仅具有海船和水战兵器,而且发生了海战。齐、越、吴“三国边于海,而其用兵相征伐,率用舟师蹈不测之险”,从海上“攻人不备,入人要害”。公元前485年,吴国“徐承率舟师自海入齐”,发生了吴齐黄海之战。到了战国,韩非子也强调海洋开发的重要性,他提出“历心山海而国家富”的著名论断。   在封建社会,中国一度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船队和最先进的
期刊
放眼世界近代史,崛起的大国无一不是采取了正确的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战略指向决定军事战略方向。各国崛起中的军队变革,尽管时间不同,国情、地理各异,但其基本模式却惊人地类似: 无不是将以陆地攻防为核心的陆军型,转为以海洋攻防为核心的海军型。  公元前5世纪,当波斯帝国对希腊诸城邦尚未形成威胁时,希腊人奉行“陆权主义”。莱德岛海战和马拉松会战后,雅典人在波斯腓尼基舰队的机动面前感到防不胜防。这迫使他们抛弃
期刊
如果你是透明人,可以四处自由穿梭,无人能知道你在做什么,拥有这样无穷的力量,你会想做些什么事?  A、偷窃贵重物品  B、四处搞破坏,做一些变态的坏事  C、接近倾慕的人  D、恶作剧,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  答案:  选择A的人:你的野心很大,想吃下不少东西,不管是权位或是利益,你都不愿放过。这些企图也在主管的眼里,不过,只要你是个人才,老板当然也不会亏待你。  你必须先创造个人最大的优势,尽力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在山东省北部沿海发生了一桩震惊海内外的劫案---英国商船“顺天轮”被劫案,事件是由长期活动于山东黄河入海口一带的一伙惯匪所为。劫案发生后,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在巨大的国际压力下,严令追剿劫匪,解救人质。经过官匪两月之余的打打闹闹,这场官匪一体、因利互杀而造成的劫轮事件,终于皆大欢喜而啼笑皆非地收了场。    案发“顺天轮”  1934年6月17日22时许,英国太古洋行商船“顺天轮”
期刊
虽然历史不能重演,但當我们回顾1840年以来的屈辱历史,仍常常忍不住做这样的假设:  如果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能一直持续下去会怎样?  如果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一支强大的舰队,结局会怎样?  如果中日甲午海战的结局是中国获胜,历史会怎样?  如果1937年淞沪会战打响的时候中国也有铁甲巨舰,将日军的舰炮火力阻隔在战场之外会怎样?  如果1950年第七舰队介入台湾海峡的时候我们的海军力量已经非
期刊
在甲午海战爆发前的1888年,中国还跃居于世界海军大国的行列。这一年,清政府向德、英等国订购的定远、镇远、致远等先进军舰陆续到华,并被编入现役。同年秋,海军衙门上奏并获准颁行《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北洋海军以2艘铁甲舰、8艘巡洋舰为主力,总吨位超过4万吨。加上南洋、广东和福建等地区的舰艇,近代中国的海军海防建设进入鼎盛时期。    永难释怀的惨败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海战的结果和实
期刊
马汉全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1840年9月27日生于美国,1914年12月1日病逝。  马汉是海权论的鼻祖,他一生先后发表过20部重要论著以及137篇论文,其中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的海权论三部曲,系统建立了适应时代的海军理论。他的突出贡
期刊
中国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权国家,但是,正如另一个伟大的陆权国家的缔造者彼得大帝所说:“任何君王,如果只有陆军,他就是一个独臂的君王;只有陆海齐备,他才能算是一个健全的君主。”  中国的文明起于内陆而非海边,这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我们因此衍生出灿烂繁荣的大帝国式的文明,不幸的是这让绝大多数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中国的海权不闻不问,一直到了近代才知道敌人从海上也能过来。就是因为在海权观念上的
期刊
记录显示门诊病人的预交款日期是“2007年2月29日”,可实际上2007年没有“2月29日”。    奇怪的交款记录  2007年8月13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安静。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检察院接到某医院的举报,称该医院信息科临时工作人员陈起亮伙同门诊部收费员王强涉嫌贪污公款。办案人员迅速来到该医院了解相关情况。  这家公立医院是隶属于济南市卫生局的事业单位。2004年5月,医院为方便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