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一双质量相同的国产皮鞋与国外名牌皮鞋放在一起时,国产鞋的价格也许只有洋品牌的十分之一,作为一个身在制鞋行业的业内人士,你会如何想?当我们制鞋企业的盈利能力更不及国外同类企业时,我们还能以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沾沾自喜”吗?我们还能安然稳坐中国市场吗?
国际化势在必行
去年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本年度中国名牌产品123个。本次评选出的中国名牌是以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品牌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同行前列,用户满意度高、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近年来变化令人瞩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了较多品牌,然而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中国却没有一家品牌上榜。这多少让我们有些尴尬。
面对此景,国内不少企业纷纷提出要叫响“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要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但路到底在何方?
王振滔认为:国际化是一种标准,即符合国际惯例和质量的商业行为、管理行为。对于奥康而言,必须向国际化迈进,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压力:一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市场本身对企业提出的要求,要求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企业,必须适应国际化的规则。二是奥康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企业为了走出国门争创国际知名品牌所带来的紧迫感。
当然中国之所以没有世界级的名牌是有着综合而复杂的原因的。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不乏百年企业,这一点我们毫无优势可言。我们把目光投向温州,关注奥康,奥康凭什么敢向国际知名品牌叫板呢?不妨让我看一下奥康是如何做的,就自然能明白其中的原由。
国际化并非一步到位
在奥康国际化的行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国际化俨然已成为奥康的基本经营策略。从资本到人才,从产品到管理,完全是一个立体式的引进。记者在奥康采访时,王振滔向记者揭示了奥康人是如何理解国际化的概念:“打造国际化的品牌,不仅要实现产品的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更重要的是销售方式的国际化。销售方式的国际化是全方位的,比如生产能力、管理、人力资源等都是影响企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目前年产皮鞋800万双的奥康,为了使产品质量体现出国际化,花巨资引进国际先进的质检设备,从技术上保证了不合格产品决不会流入市场。严把三关:进料关、工序关和质检关。10月19日,111亩的瓯北新工业园划入奥康的旗下,新工业园预计总投资1.5亿元,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建成,届时可新增国际先进的生产线12条,年增产皮鞋达600万双以上。这意味着两年后奥康集团总的生产能力几乎可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其工业园区的总面积和生产能力不仅是在国内,就是在国际同行业中也是少见的。
奥康人认为,奥康之所以有今天,人才是根本,这是奥康今后走上国际化道路最为重要的保障。在引进国内优秀人才的同时,更把眼光投向国际人才市场,高薪聘请了意大利著名的马尼奥和工艺技师杰塞彼。在内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投入上百万,建立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集团副总经理吴守忠曾笑称:“在产品方面,我们和意大利的同行相比有三个一样、两个不一样:一样先进的管理、一样前卫的设计、一样领先的设备;但我们的生产规模和厂房已经超过了意大利制鞋企业,我们的劳动力成本与他们相比更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就产品而言,奥康毫不逊色于国际同行。”
10月19日,奥康投资3000万元建设员工生活小区,建成后可居住员工2000多名,其中专门为公司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兴建的高工楼将按三星级宾馆的标准建造,小区内还建有网球场、浴室和购物中心等完善的配套设施。王振滔的意图很明确: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造国际品牌,首先要在硬件上打好基础,为人才做好后勤保障,稳定军心,为企业向国际化迈进做好准备工作。
10月20日,奥康召开了有1000多位终端零售商和商场负责人参加的营销新境界—奥康销售方式国际化大会,并对获得首届奥康营销“凤凰奖”的60多位国内代理商和10个商场给予隆重表彰与奖励。
现在奥康拥有员工4000多人,资产5亿多元、并在全国设立了100多个营销机构、近2000家连锁专卖店和800多个店中店及专柜。早在90年代初奥康就引进办公自化,并在近两年,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办事处实行了财务“分销系统”的网络化管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效的管理手段,才会有奥康去年实现销售额8.2亿元的佳绩。
奥康人明白,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应该是目标销售市场的国际化。这项工作在几年前就开始了,目前奥康在全球的52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奥康商标。近期又与国际巨头沃乐玛和佩雷斯商定了合作意向,与意大利CEXO已进入到了实质性的合作阶段,奥康就这样一步一步将自己融入国际化的市场。此外,奥康集团还先后在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设立了办事处,成立了专门面向海外的国际贸易中心,产品的销售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沙特、德国、西班牙、南非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纽约、印尼等地开设了自己的品牌专卖店。这一切工作,都为奥康企业的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者所做的目标就是品牌国际化。从2001年开始,奥康开始实行多品牌经营,先后推出第二品牌“康龙”休闲鞋,第三品牌“美丽佳人”高级时尚女鞋,引起业界震动。10月18日,由奥康集团注册的意大利玛丽露琪鞋业公司在米兰开业,并将第四品牌 “玛丽露琪” 一举推向国际市场。成功地完成从第一品牌向第四品牌的过渡,这标志着奥康集团的多品牌经营之路已走出国门,进入世界鞋业的高端。迄今为止,奥康皮鞋已连续三届蝉联“中国十大真皮鞋王”称号,根据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对全国制鞋企业六项经济技术指标的综合排名,奥康集团名列第二位。一个企业走向国际化,必须是在内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进行的。奥康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敢于向国际化迈进。
销售方式的国际化
王振滔为记者分析目前行业内的形势时认为,与国际先进企业比较,制约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在于落后的销售方式。由于国内外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以产品为导向的销售观念依然制约着国内制鞋企业的发展。国际化的销售方式需要公司和全体终端销售商一起实现销售方式的国际化。要以先进的销售方式卖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这个方式给奥康的国际化思路指明了方向。
销售方式的国际化与销售的国际化不同,国际化的销售方式不仅针对国际市场,也同样是适用于国内市场的。从奥康发展所经历的市场销售模式,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一个缩影。80年代的厂商联营,租赁国营商场柜台,形成“店中店”、及“专柜”。这种模式为奥康原始资本的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和创立品牌知名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末,原先的厂商联营和“多级分销”已不再能适应市场的剧烈变化和企业的营销战略,带给企业的只有高的成本,并且品牌效应也难以保障。所以奥康在同行业中最先引进特许经营模式,并迅速得到了推广。在此后的几年中,奥康在全国开设了2000多家连锁专卖店,网络遍布全国。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竞争激烈,市场细分日趋显明,奥康又做了及时的调整,实施多品牌经营。
王振滔告诉记者:光是说得好,做得好,并不能成为国际品牌,对于奥康来说,更重要的是卖得好。现在,奥康打造国际化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但要进军国际市场,光靠零敲碎打是不行的,传统的营销方式在国际、国内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是毫无优势可言的。就目前而言,营造一种科学、合理、迅速高效的营销格局,实现销售方式的国际化,已成为奥康等一大批中国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
采访札记
就目前来看,奥康在制鞋行业里最早提出了国际化的奋斗目标,这也许是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与魄力的升华与体现。从我个人接触奥康后的了解,结论是一定会的。这也是从我与奥康人深入的接触中才明白的,他们心中的热情和理性冲动感染了我。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奥康的当家人王振滔对中国式的国际化的诠释,他认为国际知名品牌的形成主要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历史文化,另一个就是销售方式。前者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来,因此,要打造国际化品牌,必须在销售方式上与国际接轨,形成一套反应灵敏、服务周到的国际化销售网络,培育出良好的终端市场,在这种良性循环中,让自己的品牌逐渐成长为世界名牌。销售方式的国际化是品牌国际化进程中最难完成的过程,也是当前许多中国企业所没有意识到的。奥康集团召开这次“营销新境界—奥康销售方式国际化大会”,既是号召上千位终端销售商一起来完成这项使命,让国内的销售网点达到国际化的水准,同时也在传播一个理念,让更多立志打造国际品牌的企业关注销售方式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