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笔者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念,深入研究课标,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对物理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些新思路、新设想。
一、结合日常生活,培养物理思想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到物理课堂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初中物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讲一下个人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了哪些物理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困难,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进行新课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对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渗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一旦形成了科学的物理思想,他们会主动去探究未知的知识,无疑为进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深切体悟物理原理的有效途径。如九年级的电路教学,通过实验,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对物理原理获得更形象的感知。而实验能让学生更注重學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实验课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删减实验课课时,同时要根据实验的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准备。若遇到学生实验课,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观察水的沸腾、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等实验,教师要提前到物理实验仪器室去准备好教学仪器。二是要抓好实验效果。每完成一次实验,应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更重视实验,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物理精神。
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把握好实验这一环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也有重大促进作用。科学知识的普及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我们的课堂就是真正有效的。
三、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让学生感受其应用功能、进一步传播理学精神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任务,也是乐事。很多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时会很新鲜,但随着课程的推进会有相当学生觉得“难学”,这就需要我们物理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形成全面的互动,让学生能真切体会这门学科的精髓,从而实现学进去、悟出来。
1,与学生形成情感互动
物理学科对动手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同呼吸、共探讨,学生必然对老师产生较深的认同感。如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积极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与学生形成知识互动,以质疑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新课程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自主性学习的观念。而对于这一点,一般研究者往往只注意到“学生主体”这一点,而对课改纲要对教师的要求视而不见。“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实际上是对教师工作的界定与指导,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作为一个怎样的角色出现,事实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尤为重要。知识传播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知识互动可以使知识“流动”起来,学生感觉学的是活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笔者的经验是,以“质疑”培养“质疑精神”。质疑不是传统的一问一答,而是教师发动学生一起对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归纳出主要的几个方面,分别解决。解决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既梳理了体系,解决了难点,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养成探究的习惯。
3,科学评价学生的成长
评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要做好科学、细致。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作业的质量无疑都是评价的指标,但我们评价的是学生的“成长”,因此,完全的量化是不够科学的,还应该增加学生在“勤奋、求真、善问”等层面的定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理性的分析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与学生的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坚实的基础。
4,加强阅读,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科学技术得到了商业化转化的同时不断升级转化。这也使得物理在人们的认识里越来越清晰化,以至对物理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使自己的课堂成为点亮学生心智的明灯、高效率的知识发动器?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核心的,笔者认为还是要回到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这一点上。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在知识如此繁杂的当代,我们必须秉持一颗平静之心,多阅读,多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在三尺讲台上不辜负“教师”二字,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结合日常生活,培养物理思想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体到物理课堂中,要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高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初中物理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先让学生讲一下个人在预习过程中,学会了哪些物理知识,如何应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困难,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从而进行新课教学。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对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较强的物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得到渗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更重要的是,学生一旦形成了科学的物理思想,他们会主动去探究未知的知识,无疑为进一步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深切体悟物理原理的有效途径。如九年级的电路教学,通过实验,学生自主探索、研究,对物理原理获得更形象的感知。而实验能让学生更注重學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实验课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保证学生的实验时间。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删减实验课课时,同时要根据实验的要求提前做好实验准备。若遇到学生实验课,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观察水的沸腾、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等实验,教师要提前到物理实验仪器室去准备好教学仪器。二是要抓好实验效果。每完成一次实验,应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这样不但使学生更重视实验,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从而逐步形成科学的物理精神。
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把握好实验这一环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也有重大促进作用。科学知识的普及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悟,我们的课堂就是真正有效的。
三、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物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让学生感受其应用功能、进一步传播理学精神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任务,也是乐事。很多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时会很新鲜,但随着课程的推进会有相当学生觉得“难学”,这就需要我们物理教师言传身教,与学生形成全面的互动,让学生能真切体会这门学科的精髓,从而实现学进去、悟出来。
1,与学生形成情感互动
物理学科对动手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通过实验探索科学。老师放下架子,和学生同呼吸、共探讨,学生必然对老师产生较深的认同感。如老师要不失时机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积极在课堂上创设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与学生形成知识互动,以质疑培养质疑精神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新课程改革进一步确立了自主性学习的观念。而对于这一点,一般研究者往往只注意到“学生主体”这一点,而对课改纲要对教师的要求视而不见。“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实际上是对教师工作的界定与指导,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作为一个怎样的角色出现,事实上决定了课堂的效果。
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互动尤为重要。知识传播是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知识互动可以使知识“流动”起来,学生感觉学的是活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笔者的经验是,以“质疑”培养“质疑精神”。质疑不是传统的一问一答,而是教师发动学生一起对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归纳出主要的几个方面,分别解决。解决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这样,既梳理了体系,解决了难点,又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养成探究的习惯。
3,科学评价学生的成长
评价是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要做好科学、细致。基础知识的掌握,课堂作业的质量无疑都是评价的指标,但我们评价的是学生的“成长”,因此,完全的量化是不够科学的,还应该增加学生在“勤奋、求真、善问”等层面的定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理性的分析指导,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与学生的互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坚实的基础。
4,加强阅读,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随着社会发展,许多科学技术得到了商业化转化的同时不断升级转化。这也使得物理在人们的认识里越来越清晰化,以至对物理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使自己的课堂成为点亮学生心智的明灯、高效率的知识发动器?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核心的,笔者认为还是要回到提高教师自身素养这一点上。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在知识如此繁杂的当代,我们必须秉持一颗平静之心,多阅读,多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在三尺讲台上不辜负“教师”二字,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