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赵、田家区块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北断阶带,断块构造复杂,内部4-5级断层较多,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随着开发的深入层间矛盾和水井欠注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改善注水开发效果,需要系统的对复杂断块油藏开展系统研究,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对欠注井实施系统治理,恢复补充地层能量,进一步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实现区块稳产。
[关键词]注采调整 周期注水 单井吞吐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71-01
1 油藏概况
赵、田家区块包含96个含油断块,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共有馆二、馆三、东营、沙一、沙二、沙三、沙四七套含油层系。含油面积19.6km2,地质储量2391.75×104t,断块平均含油面积0.23km2,平均地质储量24.9×104t,标定采收率29.6%。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块历经40多年的勘探开发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部分断块井网适应性变差;
(2)水井套损、转大修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善,具备重建注采井网潜力;
(3)受复杂断块滚动开发方式及地理位置偏远的影响,中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压力不配套,水井欠注严重,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变差。
3 注采调整做法
3.1 精细研究,重建地质模型
构造研究上,利用人机交互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结合测钻井资料、油水井动静态等资料,进行构造的系统研究;储层研究上,以沉积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确定合理的对比模式、选取可靠的对比标志,实施由点到线、线到面的统层对比,作出小层平面图。
3.2 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弄清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在剩余油分布研究过程中,加强了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力度,结合动态分析、后期新钻井资料、油藏数值模拟,认清了层间潜力。
平面剩余油分布:平面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小断鼻、小高点、断层夹角和断棱、井网不完善部位以及无井控制的含油小断块。
层间剩余油富集于渗透率相对较低、注水时间晚、注采对应差的层及厚油层中的差韵律段。
3.3 完善断块注采井网,千方百计增加注水储量
本着“5万吨要注水,10万吨要完善”的理念,针对构造较破碎、注采井网不完善的断块在精细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水井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临7-斜36块沙二上块由于构造复杂一直为弹性开发,通过精细地质研究落实构造,2013年转注临7-37,断块两口油井均见效,断块初增日油6.1t/d。
3.4 强化水井专项治理工作,想方设法提高注水质量
(1)及时恢复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由于投入开发时间长、管柱老化严重、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注水压力高等原因,水井套损、管柱卡等现象严重,这就造成了部分断块注水储量损失严重,导致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油田稳产基础不牢。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进行水井的大修,恢复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改善了开发效果。田9沙二上块注水井田5-26于转大修后对应油井田9和田5-斜15产量下降严重,及时对水井大修恢复注水,两口井见效日增油3t/d。
(2)强化酸化增注技术配套
由于水质不合格、注水压力低等原因区块中低渗透油藏水井欠注严重。而酸化增注是油田目前增注的主要措施,为提高酸化措施增注的有效率、延长有效期,我们本着“机理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从宏观上把握酸化增注措施的主要思路和方向,同时,对具体单井根据地层矿物含量及历史注水情况,调整酸液体系和施工方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不同地层、不同堵塞机理形成了较固定的酸液体系和酸化施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2014年期间合计实施酸化增注12井次,初增日注水量442m3。
(3)强化增压泵增注技术
针对中低渗断块水井启动压力逐步抬高、注水效果差的情况,通过地面改造提高注水系统泵压,改善了部分欠注井的注水情况。田27块二上系统泵压为25MPa,断块水井欠注严重,后对断块水井实施增压增注至,系统压力升级为32MPa,2口水井增加日注88m3/d,对应3口油井见效,初增日油4t/d。
3.3 应用水动力学调整技术,改善水驱效果
(1)大力推广不稳定注水
长期稳定的注水方式,容易产生注入水的固定通道,造成注入水的低效甚至无效循环,降低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根据我厂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注采完善程度低、注水方向单一、层间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的复杂断块油藏,实施不稳定注水,对于减缓油田含水上升、提高注水采收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田4-2块沙二下,含油面积0.06km2,地质储量6×104t, 2012年5月投注新井1口,考虑到断块含油边界较窄,初期对该块实施温和注水,由于断块亏空较大,水井初期油压仅为7MPa,研究决定改变注水策略大幅上调水井配注,2012年8月油井有注水见效迹象,2012年10月当断块注采比达到0.5时,水井油压由15MPa上升至22MPa,油井注水见效显著,动液面上升至138m,日液上升至16.2t/d,日油上升至13.1t/d,日增油10t/d。为防止油井暴性水淹,开始根据注采比对水井实施周期调配。
(2)强化新理论技术的应用力度,复杂断块油藏单井吞吐见成效
针对独立小断块独立井能量差的问题,我们利用单井吞吐技术对该类油井实施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临7-斜306为压裂投产,但产量递减较快,而转注后注水效果一直较差,怀疑该井被小断层阻隔成单独一块。临7-斜306累油712t,累水87m3,累注7535m3 ,焖井三年后实施转抽,日液3.6t/d,日油2.4t/d,含水3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 强化动态分析,对复杂断块油藏实施合理产液结构调整
(1)在能量评价基础上对复杂断块实施小幅提液
在能量评价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方案论证和优化,优选复杂小断块油井实施小幅提液。以往电泵提液措施的选井主要集中在能量充足、含油边界宽且相对整装的断块,本次提液措施打破了以往的选井原则,两口井(田5-斜81和临104-斜101)所在断块含油面积均不足0.5km2,有一定边水,提液后初增日油93t/d。
(2)灵活应用多种注采技术对复杂断块油藏实施产液结构调整
围绕“油水并重,以水为先”这一开发理念,以恢复完善注采井网,培养稳升井组,培养上产措施为原则,通过油水联动、先注水后提液等方式对断块产液结构调整。2014年通过油水联动、先注水后提液的方式对临7单元2口油井实施补孔提液,合计初增日油15.4t/d。
4 效果评价
赵、田家区块通过开展以恢复(增加)注水储量,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改善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1、注采井网得到完善,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自然递减率下降,稳产基础加强。
5 结论及认识
1、对注采调整而言剩余油研究是前提,优化完善注采井网是基础,如何利用各种配套手段提高注水质量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2、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注水方式,对于减缓油田含水上升、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水采收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小林,等.纯梁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与管理,胜利油田开发技术论文集,2006.
[2] 张敬武,杨胜来,苏英献. 复杂断块油藏中后期综合调整与挖潜方式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30(4).
[关键词]注采调整 周期注水 单井吞吐
中图分类号:TE3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7-0271-01
1 油藏概况
赵、田家区块包含96个含油断块,属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共有馆二、馆三、东营、沙一、沙二、沙三、沙四七套含油层系。含油面积19.6km2,地质储量2391.75×104t,断块平均含油面积0.23km2,平均地质储量24.9×104t,标定采收率29.6%。
2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块历经40多年的勘探开发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部分断块井网适应性变差;
(2)水井套损、转大修造成注采井网二次不善,具备重建注采井网潜力;
(3)受复杂断块滚动开发方式及地理位置偏远的影响,中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压力不配套,水井欠注严重,导致注水开发效果变差。
3 注采调整做法
3.1 精细研究,重建地质模型
构造研究上,利用人机交互三维地震解释技术、结合测钻井资料、油水井动静态等资料,进行构造的系统研究;储层研究上,以沉积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正确的地层层序、确定合理的对比模式、选取可靠的对比标志,实施由点到线、线到面的统层对比,作出小层平面图。
3.2 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弄清平面剩余油分布规律
在剩余油分布研究过程中,加强了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力度,结合动态分析、后期新钻井资料、油藏数值模拟,认清了层间潜力。
平面剩余油分布:平面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小断鼻、小高点、断层夹角和断棱、井网不完善部位以及无井控制的含油小断块。
层间剩余油富集于渗透率相对较低、注水时间晚、注采对应差的层及厚油层中的差韵律段。
3.3 完善断块注采井网,千方百计增加注水储量
本着“5万吨要注水,10万吨要完善”的理念,针对构造较破碎、注采井网不完善的断块在精细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水井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临7-斜36块沙二上块由于构造复杂一直为弹性开发,通过精细地质研究落实构造,2013年转注临7-37,断块两口油井均见效,断块初增日油6.1t/d。
3.4 强化水井专项治理工作,想方设法提高注水质量
(1)及时恢复井网,提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由于投入开发时间长、管柱老化严重、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注水压力高等原因,水井套损、管柱卡等现象严重,这就造成了部分断块注水储量损失严重,导致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的补充,油田稳产基础不牢。针对这种情况及时进行水井的大修,恢复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改善了开发效果。田9沙二上块注水井田5-26于转大修后对应油井田9和田5-斜15产量下降严重,及时对水井大修恢复注水,两口井见效日增油3t/d。
(2)强化酸化增注技术配套
由于水质不合格、注水压力低等原因区块中低渗透油藏水井欠注严重。而酸化增注是油田目前增注的主要措施,为提高酸化措施增注的有效率、延长有效期,我们本着“机理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从宏观上把握酸化增注措施的主要思路和方向,同时,对具体单井根据地层矿物含量及历史注水情况,调整酸液体系和施工方案。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针对不同地层、不同堵塞机理形成了较固定的酸液体系和酸化施工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2014年期间合计实施酸化增注12井次,初增日注水量442m3。
(3)强化增压泵增注技术
针对中低渗断块水井启动压力逐步抬高、注水效果差的情况,通过地面改造提高注水系统泵压,改善了部分欠注井的注水情况。田27块二上系统泵压为25MPa,断块水井欠注严重,后对断块水井实施增压增注至,系统压力升级为32MPa,2口水井增加日注88m3/d,对应3口油井见效,初增日油4t/d。
3.3 应用水动力学调整技术,改善水驱效果
(1)大力推广不稳定注水
长期稳定的注水方式,容易产生注入水的固定通道,造成注入水的低效甚至无效循环,降低注入水的波及体积。根据我厂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于注采完善程度低、注水方向单一、层间平面非均质性严重的复杂断块油藏,实施不稳定注水,对于减缓油田含水上升、提高注水采收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田4-2块沙二下,含油面积0.06km2,地质储量6×104t, 2012年5月投注新井1口,考虑到断块含油边界较窄,初期对该块实施温和注水,由于断块亏空较大,水井初期油压仅为7MPa,研究决定改变注水策略大幅上调水井配注,2012年8月油井有注水见效迹象,2012年10月当断块注采比达到0.5时,水井油压由15MPa上升至22MPa,油井注水见效显著,动液面上升至138m,日液上升至16.2t/d,日油上升至13.1t/d,日增油10t/d。为防止油井暴性水淹,开始根据注采比对水井实施周期调配。
(2)强化新理论技术的应用力度,复杂断块油藏单井吞吐见成效
针对独立小断块独立井能量差的问题,我们利用单井吞吐技术对该类油井实施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临7-斜306为压裂投产,但产量递减较快,而转注后注水效果一直较差,怀疑该井被小断层阻隔成单独一块。临7-斜306累油712t,累水87m3,累注7535m3 ,焖井三年后实施转抽,日液3.6t/d,日油2.4t/d,含水3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 强化动态分析,对复杂断块油藏实施合理产液结构调整
(1)在能量评价基础上对复杂断块实施小幅提液
在能量评价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方案论证和优化,优选复杂小断块油井实施小幅提液。以往电泵提液措施的选井主要集中在能量充足、含油边界宽且相对整装的断块,本次提液措施打破了以往的选井原则,两口井(田5-斜81和临104-斜101)所在断块含油面积均不足0.5km2,有一定边水,提液后初增日油93t/d。
(2)灵活应用多种注采技术对复杂断块油藏实施产液结构调整
围绕“油水并重,以水为先”这一开发理念,以恢复完善注采井网,培养稳升井组,培养上产措施为原则,通过油水联动、先注水后提液等方式对断块产液结构调整。2014年通过油水联动、先注水后提液的方式对临7单元2口油井实施补孔提液,合计初增日油15.4t/d。
4 效果评价
赵、田家区块通过开展以恢复(增加)注水储量,提高水驱控制程度,改善了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1、注采井网得到完善,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2、自然递减率下降,稳产基础加强。
5 结论及认识
1、对注采调整而言剩余油研究是前提,优化完善注采井网是基础,如何利用各种配套手段提高注水质量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关键。
2、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注水方式,对于减缓油田含水上升、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和注水采收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小林,等.纯梁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与管理,胜利油田开发技术论文集,2006.
[2] 张敬武,杨胜来,苏英献. 复杂断块油藏中后期综合调整与挖潜方式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