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德雷夫达尔对创造力所下的定义是:创造力是人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思维成果的能力,而这些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的,是产生它们的人事先所不知的。它可能是想象力或是一种只限于概括的思维综合。而人的创造能力在艺术教育中最能够充分体现。音乐又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学科,人的创造力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出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下途径来启迪,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绘画、音乐同属艺术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直观性更强,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若在教学中利用绘画对音乐进行认识、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如教低年级《谁会唱歌》一课,教师可将小鸡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边弹边唱“谁会唱歌”,学生看到图片后立即唱“小鸡会唱歌”。老师继续演唱“小鸡怎样唱歌?”学生不由自主会唱“叽叽叽”。学生在有音乐、有挂图、有意境的环境中自然地就会参与演唱,打破以往教师先教歌谱,后教歌词的教学模式。
除利用书上的插图辅助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如教师在教《嘀哩嘀哩》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画出他们在春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同学们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画出对歌词的感受和理解。
2.利用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儿童生活情境中,常常发现儿童会自发地重复某些歌曲中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将一个突发奇想取代原有的歌词唱到某首歌曲中去,或者将歌曲填上新词嘻唱交谈。这种创编歌词的活动不仅使儿童的音乐创造意识和创造力获得有益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发展乐句感和节奏感,并感受到自我表达乐趣。为此教师须因势利导鼓励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3.利用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好奇、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安静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来加以补充。所以就要唱、动结合起来,学生在唱中感知音乐,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课上,学生对歌词有所理解后,便可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自编动作的练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乐感。如我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一面放着音乐,一面用课件出示蒙古草原生活情景,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编起动作也很自然得体。另一方面,教师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动作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去自由的发挥,编创动作,鼓励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动作形式,并跟着音乐的音高、情绪、节奏的变化而变换动作。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戏剧性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用动作编故事和情节来。如我要求学生根据《理发师》创编动作时,同位学生一个学生扮演理发店老板,一个扮演被理发的人跟音乐表演整个剪发过程,他们边唱边剪的动作,自由地表达他们将要理发成功的喜悦心情。同学们的表演即是他们创造的结果。为了使学生自编动作的水平得到提高,我还不断教学生一些必要的舞蹈基础知识,使他们的编创能力相应地得到发展。”
4.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好奇而富有想象,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音乐节奏。比如:钟表运转声、下雨天屋檐滴水声等,都可以使人联想到包含着二拍子的节奏音素,还有汽车的“嘀嘀”声、母鸡下蛋“咯咯”声、骏马奔跑的“嘚嘚嘚”声、火车行驶的“咔嚓咔嚓”声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每个人都可以说出生活中的很多节奏来,我在进行节奏的概念归纳,学生也就懂得这一乐理知识。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组合各种节奏训练和创造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同学们分组讨论,把这些节奏卡片摆成一个节奏句。请学生读一读、拍一拍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既准确又通顺的节奏乐句,并通过打拍子游戏加以巩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作实践,学会了简单的节奏创作方法在游戏中他们尝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大多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整个身心沐浴在音乐的清风细雨之中。但就是这样容易招人喜欢的课,往往由于教师固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渐渐没了兴趣,一个没有创意的教育,如何来激起学生的音乐创意呢!因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掌握新技能。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喜剧小品那样机智幽默的语音、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等等,以此来调动学生们共同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思维的翅膀才能振翅高飞。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激励学生参与,才会把音乐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活泼,才能主动的发展。
1.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绘画、音乐同属艺术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直观性更强,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若在教学中利用绘画对音乐进行认识、理解和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如教低年级《谁会唱歌》一课,教师可将小鸡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边弹边唱“谁会唱歌”,学生看到图片后立即唱“小鸡会唱歌”。老师继续演唱“小鸡怎样唱歌?”学生不由自主会唱“叽叽叽”。学生在有音乐、有挂图、有意境的环境中自然地就会参与演唱,打破以往教师先教歌谱,后教歌词的教学模式。
除利用书上的插图辅助教学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画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如教师在教《嘀哩嘀哩》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画出他们在春天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东西。同学们画的内容丰富多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画出对歌词的感受和理解。
2.利用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儿童生活情境中,常常发现儿童会自发地重复某些歌曲中他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或者将一个突发奇想取代原有的歌词唱到某首歌曲中去,或者将歌曲填上新词嘻唱交谈。这种创编歌词的活动不仅使儿童的音乐创造意识和创造力获得有益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发展乐句感和节奏感,并感受到自我表达乐趣。为此教师须因势利导鼓励启发学生创编歌词。
3.利用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好奇、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于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安静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来加以补充。所以就要唱、动结合起来,学生在唱中感知音乐,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课上,学生对歌词有所理解后,便可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自编动作的练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乐感。如我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一面放着音乐,一面用课件出示蒙古草原生活情景,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编起动作也很自然得体。另一方面,教师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动作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去自由的发挥,编创动作,鼓励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动作形式,并跟着音乐的音高、情绪、节奏的变化而变换动作。也可以选择一些有戏剧性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用动作编故事和情节来。如我要求学生根据《理发师》创编动作时,同位学生一个学生扮演理发店老板,一个扮演被理发的人跟音乐表演整个剪发过程,他们边唱边剪的动作,自由地表达他们将要理发成功的喜悦心情。同学们的表演即是他们创造的结果。为了使学生自编动作的水平得到提高,我还不断教学生一些必要的舞蹈基础知识,使他们的编创能力相应地得到发展。”
4.利用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好奇而富有想象,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音乐节奏。比如:钟表运转声、下雨天屋檐滴水声等,都可以使人联想到包含着二拍子的节奏音素,还有汽车的“嘀嘀”声、母鸡下蛋“咯咯”声、骏马奔跑的“嘚嘚嘚”声、火车行驶的“咔嚓咔嚓”声等。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每个人都可以说出生活中的很多节奏来,我在进行节奏的概念归纳,学生也就懂得这一乐理知识。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组合各种节奏训练和创造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同学们分组讨论,把这些节奏卡片摆成一个节奏句。请学生读一读、拍一拍进行分析比较,选出既准确又通顺的节奏乐句,并通过打拍子游戏加以巩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作实践,学会了简单的节奏创作方法在游戏中他们尝到了无穷的乐趣,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大多喜欢音乐课,因为音乐可以让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整个身心沐浴在音乐的清风细雨之中。但就是这样容易招人喜欢的课,往往由于教师固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渐渐没了兴趣,一个没有创意的教育,如何来激起学生的音乐创意呢!因此,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要不断接触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掌握新技能。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喜剧小品那样机智幽默的语音、贴近学生生活的比喻等等,以此来调动学生们共同参与音乐教学的兴趣。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思维的翅膀才能振翅高飞。
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是课堂的重要目标之一,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激励学生参与,才会把音乐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学得生动、学得活泼,才能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