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术后并发复视555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ruida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斜视矫正术后复视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西安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5900例斜视矫正手术病例,对斜视术后并发复视的发生率、手术年龄、斜视类型进行分析,并总结手术原则和方案设计思路.结果 手术方案设计:①儿童内斜、外斜手术做到角膜映光正位,保留少量内隐斜;②成人内斜视手术做到角膜映光正位,保留少量内隐斜,不要过矫;③成人外斜视手术做到角膜映光正位,保留少量外隐斜,不要过矫;④获得性麻痹性斜视手术量宁欠勿过;⑤垂直斜视均做到少量欠矫为宜;⑥成人超过40°以上的大角度外斜视,术后保留5°外斜视,外观较满意;⑦一条肌肉不要承担过大的手术量,以避免引起眼球运动受限,造成非共同性斜视,向肌肉运动方向出现复视.术后常规用同视机进行双眼单视功能训练.5900例斜视手术病例中,术后仅有555例(9.41%)患者诉复视,其中短暂性复视患者552例(9.36%),复视症状分别于术后3 d、1周或1个月完全消失;持续性复视患者有3例(0.05%),术后复视症状持续半年或两年半不等.共同性外斜视术后复视的发生率较高,达12.58%(433/3443),占总发生率的78.02%.年龄对复视的发生率影响不大.结论 斜视术后复视不可避免,一般以短暂性复视为主,只要手术设计合理,术后经 同视机训练后均能消失,持续性复视的发生率极低。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主导眼分布特点及其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行LASIK的近视患者190例(380眼),按屈光参差度数及主导眼眼别分为3组:A组,两眼等效球镜度差异<1.75 D,共154例;B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高眼,共19例;C组,两眼等效球镜差异≥1.75 D,且主导眼为近视度数较低眼,共17例.术前和术后1个月
2008年6月以来,我科收治品状体性散光2例,报告如下.  例1 患儿,男,10岁,2008年6月至本院首诊,诉右眼视物模糊一年余,一直未予治疗.父母非近亲结婚.足月顺产,否认产伤窒息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1,-9.25/5.00×180=0.4。
期刊
目的 调查浙江德清县中小学生眼部屈光状况及生物学参数。方法 调查研究。随机抽取德清县城区内6所学校的部分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有1853名学生接受检查,女性占47.81%,男性占52.19%,年龄6~18岁,平均为(14.4±3.1)岁。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度数,用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前房深度和角膜曲率。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进行
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医院和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将于2011年6月11日至12日在江苏省苏州市联合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J50-11-02)“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新进展”培训班。培训内容有重症黄斑病变的诊治、黄斑部疾病的玻璃体手术、影像学检查对视网膜疾病诊断的影响、微创玻璃体手术及拓展应用、玻璃体手术在眼科手术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等。本培训班将邀请著名眼科专家徐国兴教授、贾亚丁教授、李鞋雁教授、沈
期刊
2011年“第三届中国眼科学基础研究大会(3rd Chinese Congress of Research in Vision and Ophthalmology,CCRVO) 暨研究生导师论坛”将于2011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重庆市申基索菲特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办,第三军医大学承办。本次会议将对眼科学和视觉科学的基础研究进展进行广泛的交流,围绕当今的前沿性热点问题进行深入
期刊
目的 评价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及不适症状.方法 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200眼),随机分为波前引导组(A组,46例)和传统组(S组,54例).应用Allegretto Wave 1008准分子激光系统,Moria M2角膜刀制作130或160μm角膜瓣,手术光学区直径≥6.5mm.手术前后均进行明、暗光下的视力、对比
目的 观察碱烧伤后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不同时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角膜内的表达,探讨HIF-1α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取30只健康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各6只兔,右眼采用1 mol/L氢氧化钠溶液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碱烧伤前和碱烧伤后1、3、5、7、14 d,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家兔角膜新生血管增生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
目的 对角膜板层刀Moria OUP-SBK和Schwind C.P.制作LASIK角膜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进行比较,为临床选用角膜板层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的44例患者按照使用的机械角膜刀不同分成SBK组(使用Moria OUP-SBK角膜刀,24例48眼,预期制瓣厚度100 μm)和CP组(使用Schwin
在我国,近1亿人因严重的屈光不正、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日艮病而使视力受到损害。2002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被纳入卫生部面向基层十年百项推广计划,2008年,“低视力检查、诊断和康复适宜技术”也被纳入十年百项推广计划.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为项目推广单位之一。
期刊
患者,男,49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29年,双耳发闷发胀、双眼眶部疼痛1月”入院.入院前15 d在我院耳鼻喉科行听力检查,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该患者自1981年底自觉双眼视物逐渐模糊,双眼视力下降程度相近,不伴眼痛,当时于外院诊断为“视神经炎”,用青蒿、小剂量激素治疗(剂量不清),效果不佳,双眼视力稳定在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