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新闻奖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时报》是去年普利策奖的最大赢家,一直以真实性和权威性为美国民众所信赖,是美国新闻界公认的媒介典范。其刊头所印有的“所有新闻皆适于刊登”(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一直是其引以为豪的新闻品质,意指该报所刊登的新闻都是经过慎重核查的,皆属客观公正的报道。但是,近来的一系列事件却使人们质疑:美国新闻界怎么了?一直为新闻界所追捧的普利策奖怎么了?
   提起普利策奖,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其影响却远远超越了美国国界。但今年接踵而来的“布莱尔(《纽约时报》记者)事件”却使去年独揽七项大奖的普利策大赢家——《纽约时报》焦头烂额,几乎成为该报创刊152年以来爆出的最大丑闻。杰森·布莱尔从去年10月到今年4月间所写的76篇报道中有36篇错误百出,且涉嫌杜撰、剽窃他人作品。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的另一名记者里克·布拉格因去年曾将一名自由撰稿人的作品据为己有而被曝光,并于今年5月28日被迫递交了辞呈。1996年,布拉格曾因其“栩栩如生、充满细节的报道”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特稿写作奖。
  更有甚者,《纽约时报》的另一名记者沃特·杜兰蒂很可能成为普利策新闻奖设立87年来首位被撤销已获头衔的大奖得主。30年代,杜兰蒂曾凭借其对斯大林政府“五年计划”的系列报道而获得了该奖,但是,在担任《纽约时报》驻莫斯科记者期间,杜兰蒂却在报道中隐瞒了1932年严重的乌克兰饥荒。
  
   “揭露性”负面新闻屡获大奖,体现对传统主流价值的追求
  
  约瑟夫·普利策曾说,“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集中于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挖掘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等新闻题材。在历届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中,“揭露性”新闻作品占有绝对优势。有统计表明,在1917年~1990年的580个新闻奖中,约有40%属于此类新闻。今年的获奖作品中,“揭丑类”新闻包揽了公共利益服务奖、调查性报道奖、深度报道奖、全国性事务报道奖和国际性事务报道奖等五项大奖,内容涉及司法、税收、医药、航空等部门的腐败和渎职现象。
  虽然“揭露性”负面新闻屡获大奖,但是这并不表明普利策奖对现实社会持否定态度,相反,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标准被打上了美国社会主流道德伦理观的深刻烙印。这些“揭丑式”报道不但没有从根本上颠覆现有的不平等的社会体系,反而凸显了美国社会对自由意志、社会责任感、民众知情权、信用、监督权、社会正义与同情心等传统主流价值的追求。正所谓“小骂大帮忙”,普利策奖就是以通过严肃尖锐的揭露与抨击,甚至挖苦嘲笑等方式来推动美国社会的前进。
  普利策奖的价值判断也随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现在的普利策奖接纳更广泛的题材,例如同性恋、艾滋病和女权主义等主题,而这些题材在60年代则是禁区。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普利策奖永恒不变的标准便是对美国的主流价值的折射,因为这些题材获奖的时候都是其价值观已经被主流社会所容纳的时候。总之,普利策奖作品是美国的“主旋律作品”,它维护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宣扬美国社会的文化传统与道德观念。
  
  “眼球”与“良心”的悖论
  
  1981年,《华盛顿邮报》女记者珍尼特·库克以杜撰的新闻报道《吉米的世界》赢得普利策奖,成为轰动一时的特大丑闻,也成为普利策新闻奖的历史污点。库克在文中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成长于华盛顿贫民区的八岁海洛因吸食者吉米。他小小年纪就在其母亲的同居男友教唆下染上毒瘾,饱受毒品交易摧残和家庭暴力的无奈。而后,人们发现这只不过是不能按时交稿的库克精心编造的曲折故事。
  
  1994年,普利策摄影奖获得者凯文·卡特则因为承受不了获奖带来的舆论压力,在获奖的几个月后自杀。他的作品描述了苏丹大饥荒中,一只兀鹰贪婪地盯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而她正努力向救济中心方向爬去,向世人展示了非洲饥民的绝望挣扎。照片发表后,人们却愤怒地斥责卡特为什么只顾拍照,却不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质问信件和电话从四面八方向卡特汹涌而来,他终于承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与外界的压力,结束了33岁的年轻生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闻界,如何赢得受众的眼球、从而使商业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媒介运转的驱动力。为了挖掘更夸张、更具冲突性的新闻吸引读者,新闻记者不惜以牺牲真相为代价,有的甚至丧失了职业良心,通过出卖采访对象的利益以换取巨额利润和显赫声名。除了整个新闻界浓重的名利气氛外,作为美国新闻界“风向标”和“指挥棒”的普利策新闻奖也难辞其咎。
  同时,普利策奖也促使人们更冷静地看待新闻及新闻媒介的品质。信息时代的大众对媒体的要求和对新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竞争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新闻向娱乐化、趣味化方向发展,以更具可读性的新闻写作风格和更加离奇曲折的新闻内容来迎合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猎奇心理。但是,这些形式上的改变不能以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作为让渡条件。诸如“布莱尔事件”之类的案例,毕竟是少数。但人们应该注意,不能让这种现象蔓延开来。普利策奖所倡导的新闻批判和舆论监督、所推崇的新闻对社会的引领作用,正是其影响至今广泛深远的原因,也是其最为新闻界称道的品质。
  普利策也曾强调职业良心对于新闻事业的重要。他曾说,“新闻事业的一个最大难处就是既要认识到新闻事业良性运作的难度,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可惜,知易行难。
  
  阅读背景
   普利策奖——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和文化艺术奖金,由美国著名记者和报纸经营人约瑟夫·普利策创立。普利策生前立下遗嘱,将财产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普利策奖,奖励新闻界、文学界、音乐界的卓越人士,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回首87年的历史,获奖作品一直被誉为“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其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成为记者们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和最高梦想。
  普利策新闻奖的评选对象是“每日、星期日出版或者每周至少出版一次的美国报纸”,以及发表于其上的作品。与普利策奖的其他奖项不同,新闻奖获奖人无需具备美国国籍,但参赛作品必须是发表在每周至少出版一次的美国报纸上。
  评选始于每年年初,知名记者、编辑、新闻教育家和自由撰稿人组成的评委会认真筛选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件作品,将提名名单送至普利策奖委员会的秘密小组进行审议,最终小组委员会向全体委员提出获奖名单,并由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外正式公布。
  目前,普利策新闻奖项的分类共包括14项:公众利益服务奖、现场新闻报道奖、调查性报道奖、解释性报道奖、独家专题报道奖、全国性事务报道奖、国际性事务报道奖(包括联合国在内)、特稿写作奖、评论奖、文艺批评奖、社论写作奖、评论性漫画奖、突发新闻摄影奖、特写摄影奖。普利策奖的奖金为7500美元,但获得公众服务贡献奖的报道不得奖金,获奖的报社将得到一枚普利策金牌。
  
其他文献
今年4月24日上午,在“美国亚洲太平洋理事会”举办的“成立仪式讨论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美国对亚太地区(主要对亚洲)的政策作了长篇演讲,综合其要点主要有:  (一)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提高。鲍威尔说:“欧洲和亚洲两边都占有主要的(central)地位”,“亚洲在世界上所占的分量还在不断地增大。”关于这一点,“美国亚太理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佐证。美国有一个很有政治影响的民间团体“美
期刊
外交实践中,有一个古老陈旧的做法:“人质外交”。在往昔封建时代,“人质外交”屡见不鲜。两国互以皇室贵胄为对方人质,借以建立相互信任,增进关系。  封建时代的“人质外交”早已成为往事。在当今世界上,虽仍偶有“人质”事件出现,但这也只是以“人质”作为要挟,借以达到某种目的,不复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行为。然而,世间也竟有人们所意想不到者。在20世纪50年代时,在中国和泰国的关系中,却真实地出现过被周恩来总
期刊
上个世纪,日本遭受核弹攻击,这是世间一场悲剧。自此,核威慑一直像幽灵一样在世界各地游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2003年呈现出的国际关系景象是核问题升温。因核查危机引发的伊拉克战争、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让人感到核武器发展仍然是人类安全的最大威胁。虽然朝鲜核危机和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近有了积极的进展,但许多问题复杂而敏感,要想真正解决还需很长时间。   伊拉克战争对不扩散核机制造成
期刊
如果巴列维国王不把亲美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方向,可能就不会埋下霍梅尼伊斯兰革命的火种;如果没有霍梅尼两分法的世界观,美伊交恶可能就不会被制度化、长期化。  但这都有其历史必然性。  如今,伊朗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与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一旦迎头相撞,美伊关系又将会怎样?  美国与伊朗实质性交往的历史并不长。美国人逐步卷入伊朗事务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特别是随着苏联的壮大和大英帝国的衰落,美国日益感到在伊朗
期刊
美国的军事基地体系是由军事基地和军事设施两大类组成的。军事基地一般各种设施较全,驻扎的人数较多,可以完成多种职责,如海军基地、大型兵营等;而军事设施是军事基地体系的基本单位,通常履行单一职责,如雷达站、仓库等。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对其在全球部署的兵力进行新的“洗牌”,其重要举措就是调整其全球军事基地体系。  一是重视预先配置,建设移动基地。预先配置就是在一些海外基地中预先配置相当数量的武
期刊
何谓心理战    心理作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古老的“武器”之一,是通过向敌人传达精心挑选的信息和暗示,对他们的情绪、士气、思维能力产生影响,最终左右团队和个人的行为。其“非致命性”更是现代战争必不可少的一环。  心理战是一场精神战役,你的武器就是对方的“视”与“听”。面对面地交谈、视频方式(电视),音频方式(收音机或扩音器)以及任何可视媒体(传单、报纸、书籍、杂志或标语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手段。问题的
期刊
后冷战时代终结了;“先发制人”有了第一次实践;单边主义挑战了国际规则;21世纪初的国际格局呈现更复杂的面貌。  美英联军进攻伊拉克的炮火成为后冷战时代终结的标志。伊拉克战争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因为它涉及国际体系所依赖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力量、规则和秩序。    力量的失衡    美伊战争所揭示的关于当今世界力量的基本事实是: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缺乏对美国超强力量的有效制约;美国决意滥用自己的
期刊
滚滚狂涛,东海之遥,屹立着一群美丽的小岛。  ——《钓鱼岛战歌》   钓鱼岛,孤悬海外,却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一个敏感点。最近,又有两个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钓鱼岛的热切关注。  由国家海洋局、民政部和解放军总参谋部联合发布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200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该规定,自今年7月1日起开放6000多个无人海岛的开发权,民间可租用50年。香港“保钓”人士柯华冰闻讯表示,他们考
期刊
对经贸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对“多哈回合”这个名词一定不陌生。实际上,它是指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我们知道,在关贸总协定(GATT)时期,就进行过“乌拉圭回合”、“东京回合”等,当然,每一轮贸易谈判的议题、解决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1995年,WTO取代GATT,“多哈回合”也就成了WTO成立以来举行的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因启动这次谈判是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
期刊
7月5日发生在莫斯科图什诺机场摇滚音乐会上的恐怖爆炸事件带给人们的震惊还未消除,8月1日在莫兹多克市一家军医院又发生严重自杀性爆炸袭击。   自去年年底以来,车臣非法武装在俄罗斯境内掀起了新一波恐怖主义袭击狂潮。政治暴力事件特有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在俄罗斯社会乃至周边国家造成的影响至今难以消退。新近发生的一起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在规模、手法、烈度等方面不断升级,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的销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