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三境界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ran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技法娴熟、意蕴丰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的一大短板,如何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是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借鉴绘画艺术的三重境界,另辟蹊径,希望能够对学生的诗歌鉴赏有所帮助。
  关键词:山即山 见山不是山 见山还是山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少年,何尝“识得愁滋味”,如何让“不识愁滋味”的少年能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升,我认为可以通过三个境界来实现。王国维说人生有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诗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今天我也借助佛家的人生三重境界来探讨一下如何提升中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问题。
  第一重境界,山即山,水即水,我即我(学生)
  我国清代文学家、小说家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诗歌作为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也可以说是浓缩了的山水风景画。我国古代诗歌中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中大多数又都是间接抒情,即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蕴涵在某些景物形象或事物形象之中,有时借景抒情,有时情景交融,有时托物言志。正如王国维所说,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先搞清楚“一切景语”是什么景、怎样的景,即山是怎样的山,水是怎样的水,树是怎样的树,花是怎样的花,草是怎样的草……充当读者的学生也应该站在本真的自我的立场上去解读诗歌,这里的我即读者自己,而不是别人。那么学生在第一境界到底要怎么做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会读诗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诗也如此。中国古典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我们也需要反复品读才能领会诗人的用意。学生可以先在诗歌的韵律中去体味语言和节奏,进而吟咏诗韵,因声求气,由外到内地感知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基调。例如《蜀道难》这首诗歌,读者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带着强烈的咏叹调,而且是反复咏叹,一唱三叹,逐步加强这种基调,才能将诗人的惊愕、感慨的基调展现出来。
  其次是能理解大意。诗歌往往具有语言精练、思路跳跃、句式倒装、修辞典型、想象大胆等特点,古代诗歌的这些特点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再上升一个台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具体来说,学生要能够对诗歌中精练的语言挖掘出丰富意蕴;对跳跃的思路做出合情合理的补充;对倒装的句式进行语法还原;对典型的修辞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大胆的想象能够有真切的感受,进而合情合理地进行分析。
  最后是多背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教育尤为注重背诵的方法。因此学生需要大量的背诵一些经典诗歌、诗句,如《语文基础知识》中的“中国名言警句”,《高考必备64篇》。学生通过背诵加深记忆,从而反复咀嚼,仔细品味。一来可以对这些诗歌有了更深刻、甚至是多元的理解,二来可以归纳、总结出诗歌的相关规律,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我不是我(学生)
  既然诗人利用诗歌来传递思想情感,那么,学生对诗歌的解读就不能停留在第一境界,而应该上升到第二境界,这也是提升他们诗歌鉴赏水平的关键一步。如果说第一重境界中学生还停留在诗歌的大门外的话,那么第二重境界就是要走进诗歌的殿堂。如何进去,钥匙就在大家手中。
  首先,要读懂诗歌的情感就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生在鉴赏作为文学作品之一的诗歌时,可以尝试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样式中获取灵感,毕竟艺术是有相通之处的。尤其是艺术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艺术等。苏轼评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也说明了美的东西都是有共性的,像園林、绘画、音乐等。
  其次,将复习资料、考试题与课本内容相联系。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诗歌几乎涵盖了所有题材,涉及诸多方面的情感,他们也已对古代诗歌及其情感有了较为系统的认知。这就像做数学题一样,已经掌握了公式及定理,无论题怎么变,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靠这些定理和公式来解决的,就看你够不够敏捷、灵活了。能够迅速调动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考场上尽快给出更优质的答案,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最后,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转变为诗人的角度,走进诗歌的意境,真实地感受诗人内心的世界。用诗人的眼光、心态看待眼前的景和物,这样才能够从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从客观到主观,最终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理、意。这时的学生已非学生本人那么简单,而是诗人与读者的合体,学生通过诗歌进入诗境,诗人通过诗歌传达了情意,从而使相隔不同时空的诗人和学生产生了共鸣。至此,可以说是真正地读懂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但是,并不是说到此就结束了对诗歌的鉴赏任务。
  第三重境界,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依然是我(学生)
  此山毕竟非彼山,此水毕竟非彼水,读者毕竟不是诗人,诗人毕竟不是读者。作为鉴赏诗歌的人,学生既要能入得了诗境,达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境界,又要能出得了诗境,实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的水准,才能够在诗歌鉴赏中轻松自在、出入自如。毕竟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首诗歌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哪怕是两首同一题材的诗歌,我们也要区别对待。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既要能快速掌握诗歌的共同特征,又要能区别对待不同诗歌的独特个性,从而避免了答题过程中的千篇一律,死搬硬套等毛病。
  希望通过这三重境界的阐释,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从“不识愁滋味”成长为不仅能够“识得愁滋味”,而且能够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甚至能够“赋得一定水准的新词”了。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对抗型”的学生,教师必须放下架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做朋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使他们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来,将独特融化为前进的动力,将个性转变为成长的催化剂,用教师的爱,助其成长。  关键词:无所谓 逆反 打开心结 做朋友 成长  送走毕业班后,我接手了学校闻名的五一班。这个班的学生有个特点:不在乎,对一切都无所谓。自由散漫之人,在班级居多数。  走马上任的第一天,我这“火”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高中生,对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追求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智能手机。但是面对智能移动终端里的花花世界,作为学生的他们,很难做到有效的自我管控。一部智能手机很有可能就成为他们学习的绊脚石。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一场与智能手机的新的博弈已经拉开帷幕。是智慧的“疏”,还是简单的“堵”,这考验着教师的能力。  关键词:微学习 新媒介 高中 英语教学  在一个新媒体背景下,看看校园中
期刊
摘要:作为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情感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思维成长十分重要。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的生活经历、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建立以快乐健康为主题的情感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能够对幼儿一生奠定基础。为此本文以绥化市幼儿园为例,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幼儿情感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透过解析情感教育的内涵,提出促进幼儿园幼儿情感教育的策略,并以此为理
期刊
摘要:文章研究了目前多数高校班级管理模式,以班干部对班风的影响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目前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民主管理,创新班级治理结构”的建设思路,探讨了“分区选举、分工任命”的选拔模式与“定期上报、上传下达”的培养模式,并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关键词:班干部 民主管理 班级建设  大众化教育以来,我国各高校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多,教室少,学生数量和教室数
期刊
摘要:面对C语言教学中的困境,笔者提出了整合教学环境资源和方式的教学策略,同时结合知识特点和学生学情基础,合理灵活地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C语言 枚举法 算法  C语言作为经典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在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因为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不仅是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奠定学生专业基础的关键。但在《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中
期刊
摘要:随着基于BB平台的网络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对加强网络课程教学应用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课程 高校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课程正逐步走入高校教学之中,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BB平台是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的简称。2007年,河北师范大学引入BB平
期刊
摘要: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结合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分层次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基础能力、综合能力、运用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 理实一体 仿真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类的专业成为就业市场中的佼佼者,在各高校的电子、物理专业设置中,《数字电子技术》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技术基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有著很强现实意义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如何在西藏地区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西藏地区 生活  西藏教育自从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行列以来,已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果,加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使西藏教育事业发展生机勃勃。作为初中一线化学教师而言,在推动化学学科教学改革的道
期刊
学习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结论形成的过程,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养成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敢于迎接挑战,树立学习的信心。下面,我用美国教育家肯尼斯·胡佛的两种说法阐述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和
期刊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如果只是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只会将数学学习看做枯燥的数字、字母、公式与定理,学习枯燥无味,只是在机械地进行记忆与运用,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基础之上,是以学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提升为目标。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构主义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