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管理学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材、案例、思想理论依旧以西方的那一套为主流,走的是一条“西学东渐”、照搬照抄的道路,纵然有东方管理思想的介绍,也不过是蜻蜓点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授课对象的特质性乃至现实的管理困境造成管理学的教学可以尝试中西平行,甚至“东学西渐”,这在高端管理培训中已经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无数的管理思想闪现,并被证明更亲近国人,更适合国人传承。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适当将道德约束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符合当今管理的现实要求,符合“传道、授业、解惑”的標准,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的要求。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管理学教学;“四有”好老师
一、管理的中西方定义
清朝以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管理”一词,在我国古代分别用“管”与“理”单音
词来表示。
“管”字,原是指用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后来由于古代钥匙像这种乐器,于是便把钥匙称作管。如“郑人使我掌其此门之管”,就是郑国人让我掌管这个门的钥匙。(《左传·僖公32年》)又由于钥匙是开锁的关键,具有约束性,于是便引申为管理的意思。
“理”字,最初是指对玉的加工,后来把对老百姓的治理也叫做理。如《说文解字》就把“理”字解释为,“治玉治民为理”。
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意义
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教学法和案例库,符合国情,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民族的总是最亲近的,纵然这些年西方文化的侵蚀,但骨子里这种感情不变。比如那些诸子百家的管理之道、史志文学作品中的管理思想以及传统中医的管理启示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不盲目崇拜西方理论,要善于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精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操。“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可忘,“西学东渐”也必将过渡到“东学西渐”,祖国优秀文化的输出指日可待。祖国文化宝库里未必找不出匹敌西方管理理论的思想。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开发学生主动接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和文化的情操。
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1.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世界观和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指引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自我构建和经验研究,颠覆西方管理学中内隐的价值取向。彻底质疑西方管理学背后的核心文化假设(如理性客观、分析导向、价值无涉、战胜他人、结果导向等),逐步摆脱西方管理学的不自觉的影响和控制。
2.注重将中国文化、西方方法与当下问题三者叠加,借用西方科学中最强大的方法论成果,也就是工具理性,来对一些中国文化中的本土概念进行翻译和阐述。以期达到融会贯通,殊途同归的目的,进而达到让学生产生并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3.善于引导学生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反思一下当下对于“科学”的理解,尤其是对“科学方法”的执迷不悟,帮助学生能够习惯从小说、诗歌、历史、修辞学、哲学思辨等内容联系到管理学的日常学习中。事实上,西方主流管理学向自然科学学习的时间太久了,迷失了管理学之为管理学的本质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但也是一门艺术。这一点在当今管理学教学中一定要仔细甄别。
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原则
1.精选内容,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祖国文化宝库浩渺如烟,选择与管理概念相关的又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很重要。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注意角色的分配和代入感,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古今穿越的刺激。
2.客观公正,不做意识形态的批评。辩证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哲学渊源、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差异。只讲事实,不施加主观的好恶之分;提倡包容,避免民粹主义倾向。
3.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中国的文化贵在教化,是一项潜移默化的事业。因此,第二课堂的建设尤为重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堂外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发相应的慕课课程予以辅助。
4.改革考核方式,改变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考核方式。需要对管理学考试的形式进行全面创新,弱化期末纸质的考试,以实践的方式考核课程的教学成效,可以采取提交管理案例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故事分析报告等形式。同时,应该将检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提问、提交小作业等。
【参考文献】
[1]纪光欣,王建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J],企业文明,2013(10):57-58.
[2]高永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3]吕力.管理伦理原则、多元性及折衷:管理学“实践导向”中的伦理问题[J],管理学报,2012(09).
[4]赵向阳.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当下的管理学经验研究[J].管理学报,2017(1).
作者简介;许奇浩,男,1983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企业管理。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管理学教学;“四有”好老师
一、管理的中西方定义
清朝以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管理”一词,在我国古代分别用“管”与“理”单音
词来表示。
“管”字,原是指用竹管制成的吹奏乐器,后来由于古代钥匙像这种乐器,于是便把钥匙称作管。如“郑人使我掌其此门之管”,就是郑国人让我掌管这个门的钥匙。(《左传·僖公32年》)又由于钥匙是开锁的关键,具有约束性,于是便引申为管理的意思。
“理”字,最初是指对玉的加工,后来把对老百姓的治理也叫做理。如《说文解字》就把“理”字解释为,“治玉治民为理”。
二、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意义
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开发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教学法和案例库,符合国情,也能激发学生兴趣。民族的总是最亲近的,纵然这些年西方文化的侵蚀,但骨子里这种感情不变。比如那些诸子百家的管理之道、史志文学作品中的管理思想以及传统中医的管理启示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效果。
2.引导学生不盲目崇拜西方理论,要善于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管理精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操。“师夷长技以制夷”不可忘,“西学东渐”也必将过渡到“东学西渐”,祖国优秀文化的输出指日可待。祖国文化宝库里未必找不出匹敌西方管理理论的思想。通过课堂上的引导,开发学生主动接近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热爱祖国和文化的情操。
三、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1.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世界观和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指引学生对管理学理论的自我构建和经验研究,颠覆西方管理学中内隐的价值取向。彻底质疑西方管理学背后的核心文化假设(如理性客观、分析导向、价值无涉、战胜他人、结果导向等),逐步摆脱西方管理学的不自觉的影响和控制。
2.注重将中国文化、西方方法与当下问题三者叠加,借用西方科学中最强大的方法论成果,也就是工具理性,来对一些中国文化中的本土概念进行翻译和阐述。以期达到融会贯通,殊途同归的目的,进而达到让学生产生并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效果。
3.善于引导学生从更加广阔的视野反思一下当下对于“科学”的理解,尤其是对“科学方法”的执迷不悟,帮助学生能够习惯从小说、诗歌、历史、修辞学、哲学思辨等内容联系到管理学的日常学习中。事实上,西方主流管理学向自然科学学习的时间太久了,迷失了管理学之为管理学的本质特点,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但也是一门艺术。这一点在当今管理学教学中一定要仔细甄别。
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原则
1.精选内容,精心组织课堂讨论。祖国文化宝库浩渺如烟,选择与管理概念相关的又是学生熟悉的内容很重要。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注意角色的分配和代入感,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古今穿越的刺激。
2.客观公正,不做意识形态的批评。辩证看待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哲学渊源、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差异。只讲事实,不施加主观的好恶之分;提倡包容,避免民粹主义倾向。
3.注重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中国的文化贵在教化,是一项潜移默化的事业。因此,第二课堂的建设尤为重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在课堂外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如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发相应的慕课课程予以辅助。
4.改革考核方式,改变知识继承和记忆为主的考核方式。需要对管理学考试的形式进行全面创新,弱化期末纸质的考试,以实践的方式考核课程的教学成效,可以采取提交管理案例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故事分析报告等形式。同时,应该将检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如提问、提交小作业等。
【参考文献】
[1]纪光欣,王建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J],企业文明,2013(10):57-58.
[2]高永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管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3]吕力.管理伦理原则、多元性及折衷:管理学“实践导向”中的伦理问题[J],管理学报,2012(09).
[4]赵向阳.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走进当下的管理学经验研究[J].管理学报,2017(1).
作者简介;许奇浩,男,1983年11月生,浙江宁波人,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