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同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样,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根据教材实施进行,但又不能禁锢、局限于教材。小学社会课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常识,培养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初步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社会”这一概念包涵面广,更何况现代社会又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因此说,社会课的教学更不应局限于教材。社会教师既要让学生走进社会教材,更要带领学生从社会教材中走出来,去面对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一、加强社会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型学科。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出社会课担负着传授社会常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爱国主义及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这三个方面的任务。因此说,它与思想品德课、劳动课、班会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社会课是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内容,以社会知识为载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为更好地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应加强社会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三单元《学校》时,社会课着重讲述的是学校的部门分工和人员组成,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等,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群体观念,增强参与意识。为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可及时在思想品德课上强调教育学生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在劳动课上则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园的卫生清洁,绿化工作等。还可以在班会课上进行“我是学校小主人”“争为班级出份力”等主题班队活动。再如,社会教材中历史知识占了一定的比例,它们按社会编排体系分插到了不同的单元中,使之与社会常识、地理知识融为一体。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可借鉴语文课课外阅读及读书手记等方法,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讲到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时,可让学生回忆语文课中学到的有关李大钊生前教育子女的课文《我的爸爸》,向学生讲述李大钊与敌人顽强斗争、英勇就义。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使学生感到党的诞生是多么的艰辛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党之情。同时,在学完了这一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共产党员为正义而斗争牺牲的事例,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好读书笔记,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二、加强社会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小学生和成人一样生活在社会和群体环境中。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每天都会接触许多的社会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熟悉的学习内容,他们往往比较感兴趣,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注意收集周围新近发生的事情,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知识营养。这样的教学才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同时,也更能体现社会课的社会性。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可直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学校里有哪些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讨论显得十分热烈,学生自然而然地說出学校里有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师、图书馆理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这些人物就在学生的身边,他们各自的主要工作学生也能顺利地回答。再如,在教学第二册《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是否见到过或听到过有关的交通事故,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这时,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知道的交通事故讲给我听,一桩桩血的教训摆在同学们面前,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气氛可以说是既活跃又紧张。同时,我还把我们北厍镇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的交通事故讲给同学们听,使学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讨论讲述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效果也就十分好。
三、加强社会课与课外活动的联系
由于社会课要求学生认识的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常识等都来自于社会,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认识、适应能力也只能在接触社会,置身于社会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社会课教学必须贯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原则,依据教学内容合理、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当然,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材已经以活动课的形式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在课文栏目中也设置了“活动”这一内容。如教材安排了《居家安全》《参观调查》《调查家乡的科学文化名人》等活动课,《我们的学校》一课后安排学生了解邻居中有没有适龄儿童未入学或中途失学;《学校的环境》一课安排了学生观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等。对于这类教材规定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组织好学生有效开展。然而,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光靠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再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可以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方法,或请校外辅导员、名人等有关人员到学校作讲座,或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参观、访问、调查、体验等。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校的部门分工和人员组成,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边参观边讲解。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但对学校里各部分的分工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他们所熟悉的不过是自己的班级和老师的办公室而已。再如,教学《农村新貌》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实际调查,或请当地的农民、村干部介绍农村改革后的变化。
总之,社会课的教学不应等同于其他课程,教师应切实研究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真正地去了解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
一、加强社会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综合型学科。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中可以看出社会课担负着传授社会常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爱国主义及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这三个方面的任务。因此说,它与思想品德课、劳动课、班会课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只不过社会课是从认识社会的角度去组织教学内容,以社会知识为载体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为更好地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应加强社会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三单元《学校》时,社会课着重讲述的是学校的部门分工和人员组成,班集体的组织结构,学校的环境和设施等,引导学生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群体观念,增强参与意识。为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师可及时在思想品德课上强调教育学生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在劳动课上则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校园的卫生清洁,绿化工作等。还可以在班会课上进行“我是学校小主人”“争为班级出份力”等主题班队活动。再如,社会教材中历史知识占了一定的比例,它们按社会编排体系分插到了不同的单元中,使之与社会常识、地理知识融为一体。在教学这类课文时,可借鉴语文课课外阅读及读书手记等方法,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时,讲到党的创始人李大钊时,可让学生回忆语文课中学到的有关李大钊生前教育子女的课文《我的爸爸》,向学生讲述李大钊与敌人顽强斗争、英勇就义。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使学生感到党的诞生是多么的艰辛不易,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党之情。同时,在学完了这一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共产党员为正义而斗争牺牲的事例,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好读书笔记,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
二、加强社会课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小学生和成人一样生活在社会和群体环境中。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每天都会接触许多的社会现象,也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熟悉的学习内容,他们往往比较感兴趣,容易积极、主动地参与。因此,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注意收集周围新近发生的事情,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知识营养。这样的教学才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接受,同时,也更能体现社会课的社会性。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可直接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学校里有哪些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讨论显得十分热烈,学生自然而然地說出学校里有校长、教导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教师、图书馆理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这些人物就在学生的身边,他们各自的主要工作学生也能顺利地回答。再如,在教学第二册《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是否见到过或听到过有关的交通事故,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这时,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知道的交通事故讲给我听,一桩桩血的教训摆在同学们面前,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气氛可以说是既活跃又紧张。同时,我还把我们北厍镇最近发生的几起重大的交通事故讲给同学们听,使学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讨论讲述怎样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效果也就十分好。
三、加强社会课与课外活动的联系
由于社会课要求学生认识的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常识等都来自于社会,而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认识、适应能力也只能在接触社会,置身于社会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社会课教学必须贯彻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原则,依据教学内容合理、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当然,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材已经以活动课的形式安排了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在课文栏目中也设置了“活动”这一内容。如教材安排了《居家安全》《参观调查》《调查家乡的科学文化名人》等活动课,《我们的学校》一课后安排学生了解邻居中有没有适龄儿童未入学或中途失学;《学校的环境》一课安排了学生观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等。对于这类教材规定的实践活动教师应组织好学生有效开展。然而,要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光靠教材中安排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再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可以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方法,或请校外辅导员、名人等有关人员到学校作讲座,或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参观、访问、调查、体验等。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校的部门分工和人员组成,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边参观边讲解。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但对学校里各部分的分工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他们所熟悉的不过是自己的班级和老师的办公室而已。再如,教学《农村新貌》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到农村进行实际调查,或请当地的农民、村干部介绍农村改革后的变化。
总之,社会课的教学不应等同于其他课程,教师应切实研究教材内容,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真正地去了解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