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道德方面的主体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培养学生道德上的自律能力。面对当今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自我价值的提高,加之,社会上多元价值伦理观并存,如何引导培养学生慎独的品行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课。本文从培养学生道德意义上的慎独品行的角度,让学生树立“慎独”的思想观念,弘扬“慎独”的精神,养成“慎独”的品行。
[关键词]慎独道德规范道德情感品行
所谓“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是指导人们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条件下,仍然自觉地按道德要求行动,自觉恪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在学校教育中,要想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学校教育只有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为自我教育时,才能取得真正的、积极的效果,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慎独的境界并不是自身随意达到的,这要经过深刻的道德观念的铸造,使学生形成并树立牢固的道德观念。“慎独”的境界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要给学生创造长时间的磨练的机会,“慎独”的行为,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养成。列宁曾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工作中应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和措施:
一、明确道德规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慎独”能力应先从明确道德规范、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人手,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符合道德规范,哪些不合乎道德规范,通过学习,才能懂得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讲道德,自己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规范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能比较好的分析现实活动中的是与非,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界线,从而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确立道德修养目标,使学生能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为“慎独”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明确道德规范,不能靠说教式,要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按道德规范行事,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能力。
二、激发道德情感是引导学生
进行自我教育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外在的道德规范如果不转化为个人情感需要,个人即使遵从道德规范也是处于“他律”的道德水平,只有情感才能把人引向道德上的“自律”,进而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榜样激励
爱因斯坦说:“伟大神圣的人物作为榜样是引导我们得到崇高思想并做出崇高行为的唯一途径”。向学生提供仿效的榜样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当然,选择榜样不一定都是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身边的人,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作为榜样。对这些身边的榜样,学生了解得实在、具体,有真情实感,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更容易使人比照榜样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从学习模仿过度到自觉需要的心理状态。生活中不都是正面人物,除从榜样身上汲取营养外,还要从反面人物的堕落中引以为戒,从反面人物身上看到违反法律、违反公德,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必然自食其果,不会有好下场,使学生产生警惕,从而检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劳教所也可以为我们提供鉴戒的素材,适时地组织学生去劳教所,让犯人现身说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感受,发表看法,进行自我警醒,这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格言激励
针对性地选择人们喜欢的格言警句来鞭策和教育自己,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措施。不少老师很重视通过格言警句感染学生,让学生每天抄一首古诗或一则格言警句,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三)表扬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时地给学生表扬和激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荣誉心和进取心,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不要忽略,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良言一句三冬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守规行为的赞许之情真诚地表露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自我教育的动机。
三、发挥监督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利用舆论导向,使学生进行自我控制。
舆论是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正确的舆论来自明确的是非观念,班主任不要总是自己出来以班主任“身份”批驳错误,那样虽然也可以说明是非曲直,但更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形成舆论力量,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时可采用专题讨论、辩论会、黑板报等各种形式进行。
(二)利用跟踪督促方法,使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实现的,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我教育表格,包括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几个部分,要求学生每周填写一次,时刻提醒学生对自己这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后每两周、三周填表一次,间隔的时间逐渐延长,以至于一学期一次,对于这些“自我教育’’表格,每张教师都应细心审阅,帮助学生准确地评价自己。对于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为了使其增强自信心,就应更多地鼓励他们,随时指出他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能力,而对那些经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学生,就要适当地多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他们多做自我批评。学生在教师的督促引导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四、激发学生自尊自信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学生有了自尊心,才会追求上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尊,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在工作中应主要采取对学生多信任,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尤其是对成绩较差,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委以重任,使其充分表现长处,确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自尊、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一些优等生,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突出,常产生一种优越感,这也会减弱上进的动力,在工作中要掌握时机,指出其缺点,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其自尊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尊心,既能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又能调动其内在因素,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明确道德规范,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通过道德情感,使学生知道主动去做;发挥监督作用,使学生知道坚持去做。教师应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由自我内省到自尊自重,达到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自觉恪守道德规范,达到“慎独”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5).
[2]于洋.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4).
[3]张世友.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齐鲁学刊[J].2004.(5).
[关键词]慎独道德规范道德情感品行
所谓“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是指导人们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条件下,仍然自觉地按道德要求行动,自觉恪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在学校教育中,要想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学校教育只有转变学生的内在要求为自我教育时,才能取得真正的、积极的效果,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
慎独的境界并不是自身随意达到的,这要经过深刻的道德观念的铸造,使学生形成并树立牢固的道德观念。“慎独”的境界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要给学生创造长时间的磨练的机会,“慎独”的行为,是由“他律”到“自律”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养成。列宁曾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事业”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工作中应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和措施:
一、明确道德规范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慎独”能力应先从明确道德规范、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人手,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符合道德规范,哪些不合乎道德规范,通过学习,才能懂得什么是道德,为什么要讲道德,自己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规范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和评价能力,能比较好的分析现实活动中的是与非,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界线,从而正确地进行道德行为的选择,确立道德修养目标,使学生能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为“慎独”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明确道德规范,不能靠说教式,要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按道德规范行事,增强道德行为的规范能力。
二、激发道德情感是引导学生
进行自我教育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外在的道德规范如果不转化为个人情感需要,个人即使遵从道德规范也是处于“他律”的道德水平,只有情感才能把人引向道德上的“自律”,进而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
(一)榜样激励
爱因斯坦说:“伟大神圣的人物作为榜样是引导我们得到崇高思想并做出崇高行为的唯一途径”。向学生提供仿效的榜样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办法。当然,选择榜样不一定都是英雄人物或伟大人物,身边的人,老师、同学、家长都可作为榜样。对这些身边的榜样,学生了解得实在、具体,有真情实感,更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更容易使人比照榜样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从学习模仿过度到自觉需要的心理状态。生活中不都是正面人物,除从榜样身上汲取营养外,还要从反面人物的堕落中引以为戒,从反面人物身上看到违反法律、违反公德,损害他人利益的人必然自食其果,不会有好下场,使学生产生警惕,从而检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劳教所也可以为我们提供鉴戒的素材,适时地组织学生去劳教所,让犯人现身说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感受,发表看法,进行自我警醒,这是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格言激励
针对性地选择人们喜欢的格言警句来鞭策和教育自己,是自我教育的有效措施。不少老师很重视通过格言警句感染学生,让学生每天抄一首古诗或一则格言警句,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读和选择的过程中受到感染。
(三)表扬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适时地给学生表扬和激励,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发荣誉心和进取心,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点点都不要忽略,尤其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良言一句三冬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守规行为的赞许之情真诚地表露出来,才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自我教育的动机。
三、发挥监督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利用舆论导向,使学生进行自我控制。
舆论是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正确的舆论来自明确的是非观念,班主任不要总是自己出来以班主任“身份”批驳错误,那样虽然也可以说明是非曲直,但更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形成舆论力量,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时可采用专题讨论、辩论会、黑板报等各种形式进行。
(二)利用跟踪督促方法,使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自我教育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实现的,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我教育表格,包括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几个部分,要求学生每周填写一次,时刻提醒学生对自己这一周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后每两周、三周填表一次,间隔的时间逐渐延长,以至于一学期一次,对于这些“自我教育’’表格,每张教师都应细心审阅,帮助学生准确地评价自己。对于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为了使其增强自信心,就应更多地鼓励他们,随时指出他们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能力,而对那些经常过高估计自己的学生,就要适当地多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他们多做自我批评。学生在教师的督促引导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四、激发学生自尊自信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学生有了自尊心,才会追求上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尊,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在工作中应主要采取对学生多信任,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启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肯定自己的方法,促进学生自尊心的形成。尤其是对成绩较差,文体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还可以对他们委以重任,使其充分表现长处,确认他们的价值,维护他们的自尊、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对于一些优等生,因为他们各方面都很突出,常产生一种优越感,这也会减弱上进的动力,在工作中要掌握时机,指出其缺点,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激发其自尊心。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尊心,既能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力,又能调动其内在因素,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明确道德规范,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通过道德情感,使学生知道主动去做;发挥监督作用,使学生知道坚持去做。教师应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由自我内省到自尊自重,达到在无人约束的情况下自觉恪守道德规范,达到“慎独”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5).
[2]于洋.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4).
[3]张世友.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齐鲁学刊[J].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