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在各自的语言上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来,并且对英汉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理解和传达产生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
1.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东临大海,西部为高山,所以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风”,“西风”却是凛冽的。而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相反,英国西临大西洋,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在英国人心中是温暖宜人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温暖西风的讴歌:“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在英汉翻译中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再如,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所以人们见面爱谈论天气。“Lovely day, isn’t it? ”(天气多好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则会说,“去哪儿啊?”,“吃饭了吗?”。
与地理环境一样,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也会反映在语言中。在英语中,与Dutch有关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如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I got mad and I talk like a Dutch uncle.(我勃然大怒,于是就严厉地训人),If it is the fact, I’m a Dutchman(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不是人)。因为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曾经激烈交战二十多年,使英国大伤元气,所以英国普通民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这一历史背景,使英语带有了民族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英文的真正含义了。
2.理解和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在观察、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因理解不同,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的所指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理解的差异,使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请看下列一组记号的英汉对比。
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 浓咖啡(不加糖或牛奶);black eyes挨打后的黑眼圈;
dark eyes黑眼睛;brown sugar 红糖;blue film黄色影片in the black 赢利;
in the red 亏损、赤字;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white elephant贵而无用的东西,
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请看例句:
例1: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
这句话若直译为:“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体现为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其正确译文应该是:今天,无论你怎样出洋相,都不算过分。
例2:It is impossible to over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invention.
这也是一个体现为逆向思维的双重否定结构。如果直译为:“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则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正确的译文应为: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由此可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只有对不同民族在理解与思维上的差异作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避免错译、误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喻和习惯表达对翻译的影响
比喻和习惯表达都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成份,也是翻译过程中导致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只有深入研究、对比和理解两种语言在比喻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才能摆脱理解障碍造成的困境,真正达到译文“入木三分”。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世界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透视角度,因而就会产生喻体不同,比喻相似的现象,即比喻的差异。请看下列一组词的英汉对比:
as strong as horse气壮如牛;as blind as a bat 鼠目寸光;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
goose fles 鸡皮疙瘩;something fishy蛛丝马迹;as wise as an owl像猴子一样聪明;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Diamond cuts diamond棋逢对手;
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To grow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笋,此外,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上也有差异,请看例句:
例3: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 think again.如果直译为:“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再想一想吧。”从表面上看十分忠实原文,但由于忽略了在特定环境下英语习惯表达的特点,实际上完全没有将原文的真正意思译出来。其正确译法是:“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那你就错了。”
例4:When I say Chinese food, I mean Chinese food.这句话照字面直译为:“当我说中国菜时,我是指中国菜”。这不仅破坏了原句的意思,也没有将句中特定的表达法体现出来。如果译为“我说的是正宗的中国菜”那就好多了。
参考文献
[1]邹照兰.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中南林学院报,2004年6月.
[2]蒋亮.试析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5).
[3]丁铭,林欣达,金海英.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科教文汇,2007,(12):184.
[4]赵丽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科技信息,2007,(35).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语言并不是一种隔离的现象孤立地存在,语言是文化的一个整体的部分。
1.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所处的地域不同,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引起文化上的个性和差异,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概念。这些文化差异都会体现在语言中,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东临大海,西部为高山,所以在中国,“东风”是“春天的风”,“西风”却是凛冽的。而英国的地理环境与中国相反,英国西临大西洋,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西风在英国人心中是温暖宜人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就是对温暖西风的讴歌:“It’s a warm wind, the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那是温暖的风,温暖的西风,伴随着百鸟欢唱)。在英汉翻译中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再如,英国的天气变化无常,所以人们见面爱谈论天气。“Lovely day, isn’t it? ”(天气多好啊)。而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则会说,“去哪儿啊?”,“吃饭了吗?”。
与地理环境一样,中西文化的历史背景也会反映在语言中。在英语中,与Dutch有关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如Dutch act(自杀),Dutch courage(酒后之勇),I got mad and I talk like a Dutch uncle.(我勃然大怒,于是就严厉地训人),If it is the fact, I’m a Dutchman(如果这是事实,我就不是人)。因为在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曾经激烈交战二十多年,使英国大伤元气,所以英国普通民众对荷兰人恨之入骨。这一历史背景,使英语带有了民族性,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英文的真正含义了。
2.理解和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在观察、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往往因理解不同,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的所指是完全一样的,但由于理解的差异,使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请看下列一组记号的英汉对比。
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 浓咖啡(不加糖或牛奶);black eyes挨打后的黑眼圈;
dark eyes黑眼睛;brown sugar 红糖;blue film黄色影片in the black 赢利;
in the red 亏损、赤字;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white elephant贵而无用的东西,
此外,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请看例句:
例1: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
这句话若直译为:“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体现为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其正确译文应该是:今天,无论你怎样出洋相,都不算过分。
例2:It is impossible to over 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invention.
这也是一个体现为逆向思维的双重否定结构。如果直译为:“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则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正确的译文应为: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
由此可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只有对不同民族在理解与思维上的差异作深入细致的了解,才能避免错译、误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喻和习惯表达对翻译的影响
比喻和习惯表达都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成份,也是翻译过程中导致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只有深入研究、对比和理解两种语言在比喻和习惯表达上的差异,才能摆脱理解障碍造成的困境,真正达到译文“入木三分”。由于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世界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透视角度,因而就会产生喻体不同,比喻相似的现象,即比喻的差异。请看下列一组词的英汉对比:
as strong as horse气壮如牛;as blind as a bat 鼠目寸光;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
goose fles 鸡皮疙瘩;something fishy蛛丝马迹;as wise as an owl像猴子一样聪明;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Diamond cuts diamond棋逢对手;
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To grow like mushrooms雨后春笋,此外,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上也有差异,请看例句:
例3: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 think again.如果直译为:“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再想一想吧。”从表面上看十分忠实原文,但由于忽略了在特定环境下英语习惯表达的特点,实际上完全没有将原文的真正意思译出来。其正确译法是:“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那你就错了。”
例4:When I say Chinese food, I mean Chinese food.这句话照字面直译为:“当我说中国菜时,我是指中国菜”。这不仅破坏了原句的意思,也没有将句中特定的表达法体现出来。如果译为“我说的是正宗的中国菜”那就好多了。
参考文献
[1]邹照兰.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中南林学院报,2004年6月.
[2]蒋亮.试析文化差异与英汉翻译.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5).
[3]丁铭,林欣达,金海英.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科教文汇,2007,(12):184.
[4]赵丽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科技信息,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