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健康的心理是人格完善与精神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先决条件,因此必须重视和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目前,学前心理教育普遍存在知与行、产与研、供与需等多种矛盾,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性探索与解决。本文立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有效性探索,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学前心理教育现状进行尝试性解答。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学前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最基础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首当其冲的关键地位。幼儿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若没有得到健康的维护与教育,成年后将易产生严重的、难以修复的后果。在新形势下,身为学前教育者,应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之以,“以幼儿为本”,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是贯彻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國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二)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顾名思义为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来说,幼儿早期的经历对个人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心理的终生健康起着预防性、关键性的作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关注度日益增多,也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与层面的矛盾。
(一)知与行
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但因地区观念、教育水平、实践锻炼的滞后性等相关因素,使得认知与行动存在误差性的矛盾。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大方面:一是人身安全与心理问题;二是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三是幼儿心理与成人教育。
(二)产与研
目前高校理论研究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还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高校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者未能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指导,也未曾建立长期试验点进行实践检验,导致理论浮于高空,无法正确运用到基层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另一方面,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往往没有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为支撑,其活动设计难以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供与需
据统计,目前学前教育机构中受过系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的教师相当匮乏[1],在幼儿心理表现出的种种现象感到无从下手甚至进行错误矫正。并且幼儿教师任重繁重,除了担任教学工作,还要在幼儿生理和生活上加以照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心理工作者的需求远大于目前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产出。因此在加强幼儿师范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和实践锻炼。
三、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认清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存在的误区,力求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发展。
(一)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是做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相关机构也要创造条件组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组织不同程度的业务培训与课程观摩;教育工作者应常态化地进行经验交流与工作总结,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实训与活动督导,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采取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基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要经历从出生到晚年一系列阶段,而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些阶段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发展健全的人格,指导解决每个阶段所具有的冲突和任务。
1、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是发展性游戏。遵循自由性、自愿性、兴趣性、假想性特点,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设置相应的游戏活动。二是社会性游戏。遵循社会交往性质,根据人数划分分为协同与合作游戏。前者以个人游戏为主,无共同目的与分工,注重言语沟通、情节交流、相互沟通;后者以组群游戏为主,根据共同目的进行相应分工,在其工程中彼此协调、交往合作。
2、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教育遵循“以人为本”,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幼儿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尊重幼儿,将其视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母爱”般的关爱,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具有可塑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和感悟才能适应幼儿的接收能力。
(三)构建家园合作的有效机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区域优势,多与幼儿家长沟通,建立预警机制,与家长共同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小事,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呵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将教育渗透在家庭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将幼儿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作为培养目标,持之以恒,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D].民族出版社,2015.
[2]林园.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1]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及以上)。据统计,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约占总人数的11.65%.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学前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最基础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首当其冲的关键地位。幼儿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若没有得到健康的维护与教育,成年后将易产生严重的、难以修复的后果。在新形势下,身为学前教育者,应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之以,“以幼儿为本”,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是贯彻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國精神卫生法》第十一条规定,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对幼儿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学习和了解相关的精神卫生知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
(二)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心理健康,顾名思义为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来说,幼儿早期的经历对个人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对个人心理的终生健康起着预防性、关键性的作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受关注度日益增多,也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学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与层面的矛盾。
(一)知与行
尽管国家一再强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工作者也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意义。但因地区观念、教育水平、实践锻炼的滞后性等相关因素,使得认知与行动存在误差性的矛盾。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大方面:一是人身安全与心理问题;二是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三是幼儿心理与成人教育。
(二)产与研
目前高校理论研究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还存在脱节现象,一方面高校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者未能深入到幼儿园中进行指导,也未曾建立长期试验点进行实践检验,导致理论浮于高空,无法正确运用到基层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另一方面,幼儿园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往往没有专业知识和系统训练为支撑,其活动设计难以保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供与需
据统计,目前学前教育机构中受过系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训练的教师相当匮乏[1],在幼儿心理表现出的种种现象感到无从下手甚至进行错误矫正。并且幼儿教师任重繁重,除了担任教学工作,还要在幼儿生理和生活上加以照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对心理工作者的需求远大于目前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产出。因此在加强幼儿师范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和实践锻炼。
三、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认清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存在的误区,力求采取有效途径,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发展。
(一)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是做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相关机构也要创造条件组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组织不同程度的业务培训与课程观摩;教育工作者应常态化地进行经验交流与工作总结,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供专业实训与活动督导,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二)采取以游戏为主的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基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要经历从出生到晚年一系列阶段,而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些阶段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发展健全的人格,指导解决每个阶段所具有的冲突和任务。
1、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是发展性游戏。遵循自由性、自愿性、兴趣性、假想性特点,以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设置相应的游戏活动。二是社会性游戏。遵循社会交往性质,根据人数划分分为协同与合作游戏。前者以个人游戏为主,无共同目的与分工,注重言语沟通、情节交流、相互沟通;后者以组群游戏为主,根据共同目的进行相应分工,在其工程中彼此协调、交往合作。
2、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教育遵循“以人为本”,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则是以幼儿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尊重幼儿,将其视为平等的人来对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母爱”般的关爱,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幼儿的思维水平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具有可塑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去体验和感悟才能适应幼儿的接收能力。
(三)构建家园合作的有效机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合作。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区域优势,多与幼儿家长沟通,建立预警机制,与家长共同呵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小事,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呵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将教育渗透在家庭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将幼儿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作为培养目标,持之以恒,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念锋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D].民族出版社,2015.
[2]林园.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1]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都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学历条件(幼师毕业及以上)。据统计,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中,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约占总人数的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