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何是数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学生初识几何都是在小学阶段,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就应教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几何学习方法,通过需要采取正确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于几何问题的解决能力。首先,应以课本为核心,把基础概念讲解清楚,让学生对图形定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合理利用道具,将抽象的图形具体化,展现在学生们面前,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最后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掌握正确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几何;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上的几何问题大致可分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图形的运动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可以通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锻炼来得到加强的,为此教师就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从充分讲解相关定义、将抽象图形具体化、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关于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实践策略的研究。
一、以课本为中心,充分讲解相关定义
学生对数学定义的充分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混淆概念,这是学好几何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课本上对于各种图形都有详细的定义,从正方形到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旋转到平移。因此,正确地指导学生们去理解并掌握相关定义,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教好几何问题的一大策略。只有按照定义正确区分图形间的区别,以及图形的各种运动之间的区别,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几何的内容,进而在遇到问题时有解决思路,迈出学习小学数学几何问题的第一步。
以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为例,课本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准确定义。教师就可以通过详细地讲解这两条定义,为学生分析这两种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通过定义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而不是仅仅通过观察来得出结论。在其他关于图形定义的教学方面,教师都可以采取这一策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看到一个不熟悉的图形时,能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来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会陷于模棱两可的局面。
二、合理利用道具,将抽象图形具体化
小学数学的概念繁多且容易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门科目的学习难度。若只靠记忆和理解定义,可能并不能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课本上的平移与旋转都不太直观,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图形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教学道具,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几何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图形的运动、明白图形运动的规律,促进对几何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更加地专注,从而学习效率更高。
以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节的内容为例,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上的灯笼、蜡烛等物体,会对圆柱体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想要进一步向学生讲解圆柱体的构造,教师就可以借助道具,在课堂上将一个圆柱体拆解展开,让学生对圆柱体的构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概念,并接受得更快,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动的同时,增加了学习能力。
三、进行举一反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小学学生在刚刚接触几何数学时,缺乏一定的空间几何想象能力是很常见的事情。教师则应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包括充分讲解定义、将抽象的图形具体化等,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这一能力。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加以巩固,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进行。当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其次就可以再列举一些其他类似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目的。
例如:分别画出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对于这道试题,我们可以把左半部分的图形沿对称轴旋转180度,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图形。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不强,如果直接去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效果可能并不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左半部分的图形画到纸上,来为学生演示图形的旋转运动和轴对称图形之間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教师就可以举一反三,和学生一起继续做类似的练习。不断练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温故知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稳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过程注重基础和方法,让学生将课本上的概念理解清楚,并且不觉得它们枯燥难懂,最后还能将知识牢牢地掌握,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以课本为重,讲解概念时清晰明确,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接受;其次,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教学道具,让课本上的几何图形生动起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通过举一反三,带领学生不断练习、不断巩固学习效果,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海军.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J].学周刊,2017(18):71-72.
[2]刘燕.小学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172.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几何;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材上的几何问题大致可分为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图形的运动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可以通过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锻炼来得到加强的,为此教师就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来达到这一目的。本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小学数学的教学经验,从充分讲解相关定义、将抽象图形具体化、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关于小学数学几何教学实践策略的研究。
一、以课本为中心,充分讲解相关定义
学生对数学定义的充分理解,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混淆概念,这是学好几何数学的基础。小学数学课本上对于各种图形都有详细的定义,从正方形到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旋转到平移。因此,正确地指导学生们去理解并掌握相关定义,是教师的职责,同时也是教好几何问题的一大策略。只有按照定义正确区分图形间的区别,以及图形的各种运动之间的区别,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数学几何的内容,进而在遇到问题时有解决思路,迈出学习小学数学几何问题的第一步。
以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内容为例,课本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准确定义。教师就可以通过详细地讲解这两条定义,为学生分析这两种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通过定义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而不是仅仅通过观察来得出结论。在其他关于图形定义的教学方面,教师都可以采取这一策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看到一个不熟悉的图形时,能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来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会陷于模棱两可的局面。
二、合理利用道具,将抽象图形具体化
小学数学的概念繁多且容易混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门科目的学习难度。若只靠记忆和理解定义,可能并不能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课本上的平移与旋转都不太直观,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图形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教学道具,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几何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图形的运动、明白图形运动的规律,促进对几何数学的学习,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让学生更加地专注,从而学习效率更高。
以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节的内容为例,学生通过观察课本上的灯笼、蜡烛等物体,会对圆柱体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而想要进一步向学生讲解圆柱体的构造,教师就可以借助道具,在课堂上将一个圆柱体拆解展开,让学生对圆柱体的构造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几何概念,并接受得更快,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互动的同时,增加了学习能力。
三、进行举一反三,掌握正确学习方法
小学学生在刚刚接触几何数学时,缺乏一定的空间几何想象能力是很常见的事情。教师则应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包括充分讲解定义、将抽象的图形具体化等,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这一能力。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加以巩固,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进行。当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其次就可以再列举一些其他类似的例子,进一步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一目的。
例如:分别画出下面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对于这道试题,我们可以把左半部分的图形沿对称轴旋转180度,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图形。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不强,如果直接去画出图形的另一半,效果可能并不好。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左半部分的图形画到纸上,来为学生演示图形的旋转运动和轴对称图形之間的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教师就可以举一反三,和学生一起继续做类似的练习。不断练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温故知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得到稳步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过程注重基础和方法,让学生将课本上的概念理解清楚,并且不觉得它们枯燥难懂,最后还能将知识牢牢地掌握,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以课本为重,讲解概念时清晰明确,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接受;其次,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教学道具,让课本上的几何图形生动起来,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通过举一反三,带领学生不断练习、不断巩固学习效果,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海军.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部分的教学[J].学周刊,2017(18):71-72.
[2]刘燕.小学几何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