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利用各种实物、方法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循序渐进、有系统、有计划并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3-6岁是学前幼儿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并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因此德育成为这个时期教育的重要部分,健全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让来自不同家庭、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孩子们走上正确的人生旅途是学前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德育 学前教育 作用
德育是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文明的习惯和性格,由幼儿教师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由于幼儿家庭氛围层次结构不一,个体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的途径、原则应根据实际安排,这样才能让德育效果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影响其一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永安市贡川中心幼儿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研究初期,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论依据,我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幼儿学前教育德育方面的书籍及刊物,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总结。关注、研究前人对于幼儿德育方面的研究案例与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为本课题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视频录像观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与教材录像,观看一些名师在德育方面的上课录像与视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更细微地观察出幼儿的德育教学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通过观察法帮助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1.2.3榜样教学法。
在日常的研究教学中,通过讲述伟人的典范、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及突出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对自身日常行为、品德进行分析鉴别。施教者在教学时应注意防止消极影响。同时在选择榜样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社会氛围和时代特点,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见之行动,使榜样教学能有效影响幼儿。
1.2.4测试法。
以永安市贡川幼儿园中班的3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对幼儿进行一些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小测试,及时记录幼儿在德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德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2.1.1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必须从幼儿抓起,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母亲”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为此,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从爱父母、爱家庭逐步扩展开,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平时通过收集儿歌、故事、游戏,或是与孩子谈话的形式,教育孩子们爱护、关心同伴,热爱幼儿园和周围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2.1.2塑造幼儿不说谎、敢承担、有错必改的品质。
教育幼儿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教育幼儿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没经过别人同意,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需要归还。这些环节应渗透到德育教学中,使幼儿在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对待困难、对待错误这些方面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2.1.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礼貌、守纪律。
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终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配合,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的习惯是需要同步进行的,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背景融入恰当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爱护幼儿、了解幼儿、观察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2.1.4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人总是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幼儿交往对象有同龄的,不是同龄的,与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交往能体现出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潜在的好处是难以想象的。幼儿最初是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往往表现出排斥、害怕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正确的指导,而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融入体育活动、团体协作的活动,让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能力,建立与他人分享的思维。在幼儿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积极鼓励,不要随意干涉,应该鼓励并放开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让幼儿找到适合的社交方式。
3.结语
作为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施教者,教师应科学、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德育教学,充实自身知识。在德育教学中,教育知识要广博,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教学内容涉及政治、自然、体育、社会、时事等众多方面,因此幼儿教育的德育工作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重点研究如何关注、发现、保护和引导天性中固有的品质,建立幼儿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活动需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放大教育资源,利用多种途径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成为未来优秀的社会成员,让正确的教育信念落实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9):19-21.
[3]邵宗杰,主编.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新颖,何长山.构建学前教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2005(4):37-39.
[5]郭英.论中国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
关键词: 德育 学前教育 作用
德育是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幼儿德育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文明的习惯和性格,由幼儿教师依据社会主义的道德教育的要求,指导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由于幼儿家庭氛围层次结构不一,个体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实施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以同样的教学方法、手段,教育的途径、原则应根据实际安排,这样才能让德育效果渗透到幼儿的内心,影响其一生。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永安市贡川中心幼儿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研究初期,为了得到更多的理论依据,我查阅了近年来关于幼儿学前教育德育方面的书籍及刊物,并且对收集的信息进行了分析总结。关注、研究前人对于幼儿德育方面的研究案例与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为本课题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1.2.2视频录像观察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与教材录像,观看一些名师在德育方面的上课录像与视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更细微地观察出幼儿的德育教学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通过观察法帮助自己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1.2.3榜样教学法。
在日常的研究教学中,通过讲述伟人的典范、教师在平时的言行举止及突出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对自身日常行为、品德进行分析鉴别。施教者在教学时应注意防止消极影响。同时在选择榜样时要注意幼儿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社会氛围和时代特点,在适当的时候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见之行动,使榜样教学能有效影响幼儿。
1.2.4测试法。
以永安市贡川幼儿园中班的30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初期、中期、后期分别对幼儿进行一些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小测试,及时记录幼儿在德育教学中的具体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德育对学前儿童的重要性
2.1.1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意识必须从幼儿抓起,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把“祖国母亲”铭刻在心里,才能使他们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为此,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是幼儿园德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从爱父母、爱家庭逐步扩展开,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平时通过收集儿歌、故事、游戏,或是与孩子谈话的形式,教育孩子们爱护、关心同伴,热爱幼儿园和周围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
2.1.2塑造幼儿不说谎、敢承担、有错必改的品质。
教育幼儿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踏实,教育幼儿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敢于承认和改正。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没经过别人同意,不私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东西需要归还。这些环节应渗透到德育教学中,使幼儿在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对待困难、对待错误这些方面应用正确的处理方式。
2.1.3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礼貌、守纪律。
习惯贯穿于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有益终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配合,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的习惯是需要同步进行的,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背景融入恰当的教育,对于教师的能力是一个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爱护幼儿、了解幼儿、观察幼儿,才能让幼儿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2.1.4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
人总是需要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幼儿交往对象有同龄的,不是同龄的,与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交往能体现出幼儿的交往能力,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获得的乐趣和潜在的好处是难以想象的。幼儿最初是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的,往往表现出排斥、害怕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正确的指导,而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融入体育活动、团体协作的活动,让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能力,建立与他人分享的思维。在幼儿在交往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积极鼓励,不要随意干涉,应该鼓励并放开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小朋友交往,让幼儿找到适合的社交方式。
3.结语
作为幼儿学前教育中德育的施教者,教师应科学、系统、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德育教学,充实自身知识。在德育教学中,教育知识要广博,教学内容要多样化,教学内容涉及政治、自然、体育、社会、时事等众多方面,因此幼儿教育的德育工作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教师重点研究如何关注、发现、保护和引导天性中固有的品质,建立幼儿发展的内部动力机制,将德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活动需要,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放大教育资源,利用多种途径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成为未来优秀的社会成员,让正确的教育信念落实在幼儿德育教育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2]曹能秀.关于幼儿德育的若干理论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9):19-21.
[3]邵宗杰,主编.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吴新颖,何长山.构建学前教育德育评价体系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2005(4):37-39.
[5]郭英.论中国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