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生物复习的对策与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论述了高三生物复习的对策。
  关键词:高考 生物复习 梳理 图解 创新思维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还是各省市的高考试卷,试题都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为切入点,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为此笔者认为高考生物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大纲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纳,使
  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以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基因——DNA——DNA结构和复制——基因表达——基因突变——可遗传变异来源——进化。这样帮助学生归纳出一条主线,以利于学生系统地获得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网络。
  
  2. 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
  
  选择贴近书本知识更能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尽量避免用纯知识性题目立意的习题进行练习。这样有利于将死知识活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否则无法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
  当前的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老观念、老方法,应该以发展人的品质和智力为目标,应该将生产、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融入生物课堂教学中,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三生物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并用生物学知识来解释。例如,植物施肥过多的“烧苗”问题的分析、非典与禽流感问题的分析、生长素可以作为除草剂的原理剖析、无籽果实形成的特点分析等。
  
  3. 注重图表图解表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在复习时按照专题对图表图解进行复习,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图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等。以下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说明(图解见课本),复习时引导学生分析图解:(1)在食物链中能量储存于有机物中,有机物的多少即能量的多少;(2)依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特点:低营养级高能量,高营养级低能量;(3)依据图解写出本题的合理的食物链;(4)依据食物链中生物的捕食关系,分析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其他例子不再赘述。
  高三复习应加强对学生认识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学生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分析图表、图解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往往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对图表、图解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但是往往学生对此类题目存在着分析能力较差、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不足、对题目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等不良的审题习惯,对此教学中可以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导向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审题并形成思维迁移能力。
  
  4. 突出比较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选择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如,通过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有联系的前后知识加以比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因此,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前后知识的联系,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等,指导学生进行比较法的学习。例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比较、新陈代谢基本类型的比较、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等,这样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5. 强化给材料题的复习,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教学中我们没有忽视给材料题、给信息题的复习,精心选题目,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始终要求学生必须细心阅读给出的材料,围绕问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解决问题,这种复习充分体现了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创设情景、提供信息的材料题,打破了只重视知识定论、死记硬背的教学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学。
  备课时常提醒自己: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切不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主导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可以避免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使学生具有较明确的指向性和受控性,久而久之,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逻辑性、批判性。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设置问题梯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更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增强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在复习教学中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认为实验在高考中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习时加强了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要求的专题研究,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如,给一定浓度的KNO3和洋葱等必要的材料器具请设计一个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获得相应实验能力基础上来科学地设计实验步骤,以求得对实验原理、步骤、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的专题复习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更大的空间,让学生顺着题意发挥思维想象,进而得出相应的答案,符合创新思维的要求和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水平,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学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质疑思维不断深入,形成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并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课堂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实验教学,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从演示实验、教师指导下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学生的自主性实验,再进行给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的设计型实验;从教师指导下的实验现象观察、学会分析和解释现象,过渡到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在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独特见解的机会,进而为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长期的灌输式教学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了等、靠、背的“恶习”,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问题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在学习生物高考大纲的基础上,应突出能力的培养,在选择题目时立意于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在生物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教法,消除以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题海战术来泯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种相对比较新颖的广告形式,电视直销借助电视的影响,通过多种艺术手段,详尽完备地宣传推销商品和服务。这种方式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具体性等特点,使其比一般广告更具影响力和感染力。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商家如何通过语言策略来说服消费者来购买其商品。  关键词:电视直销广告 语言特点 修辞    电视直销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它发源于欧美并于1995年进入中国。其语言特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通过加强英语课外阅读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英语的课外阅读训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英语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英文国家的风俗习惯,更可以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实现全面发展。但是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有很多教师不知道应当如何开展英语的课外阅读,或者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笔者对如何加强英语课外阅读训练进行简要分析,对提升初中生英语学
摘 要:美国女诗人狄金森通过意象表达自己复杂而独特的情感。她对“死亡”的感受和描写是深刻而独特的,有多重含义。本文通过考察诗人诗歌中关于“死亡”的意象的多重含义,以更好地了解诗人诗歌中关于“死亡”和“永生”的主题的深刻内涵以及独特之处。  关键词:死亡 永恒 意象    引言    狄金森的诗歌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被印象派诗人视为精华的“凝练”(condensation)。即使诗人要表达的是最玄秘最复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使用小实验进行物理教学,可拓宽实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物理 小实验 功能 策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推门、抬东西、跑步、划船、乘电梯、照镜子……这些看起来平常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运用身边
会议
摘 要:21世纪呼唤创造型教育。创造性教育既看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又看重学生的社会属性。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把创新与实践巧妙地融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并努力构建平等、自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