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30-01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听出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吕叔湘先生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能力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训练呢?
1 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法。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小学阶段依靠朗读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又能从学生的朗读中反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真切感受。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浓厚的记叙文。教学时,可在哀伤的背景音乐中,用低沉的语调朗读,以声传情,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中,激发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从而深刻体会到人民对周总理去世极端悲痛的感情,深化了对课文理解,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激发与发展。
2 运用比较语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课文中有些语句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比较揣摩,使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理解,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设计一项情感训练,比较下面的句子:
2.1 他们把圆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就任意破坏,毁掉。
2.2 他们把圆内能拿走的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就被破坏,毁掉。
让学生分别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哪组句子好,好在哪里。学生们通过反复读,体会出了用“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准确地表现了英法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本性,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帝国主义强盗行经的痛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性、生动性及感情色彩,可增强学生感受语言,提高学生语感水平。
3 在情境渲染中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知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感人至深的场面、优美迷人的景色,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表尺意思的理解,使他们易于领会语言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深层含义的能力。如《草原》中借助录音机和图画启发学生想象,将学生带人广阔无边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学生陶醉在那梦一般的美景中,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老舍对草原的热爱,对蒙古人民淳朴民风的热爱。
语感的训练是提高听、说、读、写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各项语文能力。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修养。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捕捉信息,听出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吕叔湘先生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能力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语感训练呢?
1 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法。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在小学阶段依靠朗读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又能从学生的朗读中反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真切感受。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感情浓厚的记叙文。教学时,可在哀伤的背景音乐中,用低沉的语调朗读,以声传情,把学生带到庄严肃穆的送别场面中,激发了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朗读。学生不知不觉进入角色,从而深刻体会到人民对周总理去世极端悲痛的感情,深化了对课文理解,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激发与发展。
2 运用比较语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课文中有些语句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反复比较揣摩,使学生获得更深的感受和理解,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设计一项情感训练,比较下面的句子:
2.1 他们把圆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就任意破坏,毁掉。
2.2 他们把圆内能拿走的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就被破坏,毁掉。
让学生分别读上面的句子,体会哪组句子好,好在哪里。学生们通过反复读,体会出了用“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准确地表现了英法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本性,也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帝国主义强盗行经的痛恨,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性、生动性及感情色彩,可增强学生感受语言,提高学生语感水平。
3 在情境渲染中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知文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感人至深的场面、优美迷人的景色,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表尺意思的理解,使他们易于领会语言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深层含义的能力。如《草原》中借助录音机和图画启发学生想象,将学生带人广阔无边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白白的云,学生陶醉在那梦一般的美景中,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老舍对草原的热爱,对蒙古人民淳朴民风的热爱。
语感的训练是提高听、说、读、写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各项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