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9日,中国教育学会在重庆举办“‘云时代’教育家成长”论坛,作为重庆市首批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我领受了组委会安排的一堂高中语文现场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任务。
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模块第一单元第一篇选文。作为小说,自有其区别于其它文体文本的特点,比如小说的三大要素、多义主题、多样语言和叙述视角等,以此思路,就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点。一篇选文,或一堂课,面面俱到不宜,依老师个性化喜好或个人化理解来选择也不妥。如何择定教学点?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毕竟,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方式的问题,而是学科内的问题,比如学科本体知识模糊,繁复性、重复性和零碎感明显,而系统性、逻辑性和层次感不足等。
为此,我们需要在对文本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梳理的前提下,依照学科核心素养、文体属性等原则做合宜的选择。
文本内容的梳理,要尽可能地系统化。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研究,从言语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言语3i”综合教学思路。作为一种行为,或行为结果,“言语”除了需具备的知识(语料与规则)外,还需遵循自身的逻辑,且本身富含历史、文化、审美等元素,它们对应着“知”(知识与结构)、“思”(思维与逻辑)和“诗”(诗心与创造)三大因素,因这三个字韵母都是“i”,故简称“3i”。
据此,我以条目的方式对本文教学内容做了列举。“知”的方面,包括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等),语料知识(重点词汇等),文学常识(话本与《水浒传》、有关林冲内容的章回等),写作知识(如复沓式描写、伏笔、人物细节等),意象知识(如酒、雪与火的象征意义);“思”的方面,包括文章结构,过程还原(如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因素分析(如林冲成功脱险的因素);“诗”的方面,如“官逼民反”的历史观,暴力美学,人格与气质的审美,环境渲染与情节冲突中的美学等等。
通过探究与梳理,不难发现,本文的教学价值点不少,而且具有统领性的教学点也不少,如人物细节、三大意象、性格分析、环境描写等。但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说文体属性和综合教学因素考虑,我试着从“思”(思维与逻辑)的角度,选择了更具综合性的教学视点——因素分析(归因分析)这一点,来统领诸多教学内容,也就是着于一点做“深井式”探究和“地道式”延展;至于其它的,特别是“知”方面的积累,完全可以通过知识清单的方式加以呈现,供学生识记、理解并掌握。
因素分析或归因分析,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文本阅读、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乃至社会交往,处处都需要因素分析。针对本文,分析什么?并且分析点要具有足够的包容性或统整性,转化一下,就是教学中的“主问题”或“主项目”。经过反复研读和斟酌,最终我确定了“面对奸计,林冲成功脱险依托了哪些因素”这一主问题。
一篇长文,一节课来完成,何况思维难度还不小,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且指向明确的预习。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案:
1.用60字左右的文字概括小说内容。
2.林冲脱离险境,哪些因素起了作用?请分条加以列举,并在文本中找到相应依据。
3.从林冲脱险之事中,您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请用简要的语句表达。
此外,为了体现“云课堂”的基本特征,学生人手一台ipad,所有现场信息通过终端实现在互联网界面上的共享,教與学的过程全开放。
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流程还原(学生的言行表现略):
师:同学们,小说是大家熟悉且广受喜欢的文体,谁来解说一下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生:略。
师:小说由人物、环境和情节构成。其中,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其性格来揭示主题,人物的言行表现及其性格形成的过程就是情节,人物、情节等所处的特定背景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其中,主题与人物性格等属于潜在的,环境、情节和人物言行等属于显性的。(PPT呈现关系图)
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小说从标题来看,明确的要素有哪些?
师生:林冲——主要人物,风雪、山神庙——(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呢?需要补充。欠缺的就是情节。如果把三者补充完整并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就是小说的内容。
师:请将预习第一题拍照上传。(PPT呈现随机选择的13份内容概括中的5份)一起看看并评价其优劣。
1.林冲刺配沧州,被分去看守草料场,大雪天借宿山神庙,凑巧听见陆谦和富安受高俅指使来陷害林冲的谈话,林冲愤怒中杀死二人,并投靠梁山。
2.林冲被刺配后遇到了李小二夫妇,来往甚密,后来,高衙内派人刺杀林冲,李小二告密,陆虞侯三人放火烧林冲屋子,林冲因在古庙中正好躲过并听到了事情真相,大怒,杀了陆三人。
3.林冲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上反抗的道路。
4.从沧州遇旧说起,林冲买刀寻敌时听说了陆谦的到来,三日未见其消息,而后又杀死陆谦。
5.被刺配到沧州的林冲得到李小二报信说有人对他不利。寻仇未果,林冲被换至草料场。晚归,因雪压塌草厅入古庙。仇人害林冲不成被发现,被林冲杀掉,林冲逃。
生:略。
师:评价优劣,需要有标准。小说内容概括,要素要齐全,顺序要合理,并符合字数要求。其中,要素包括哪些?如何表述更合理?我们以第一份答案为基础,一起进行口头完善。(参考答案:北宋末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触犯上司太尉高俅被刺配沧州看守草料场,遭人设奸计陷害,风雪之天,借宿山神庙,明晓事情原委,最后被逼复仇上了梁山。)
【说明】这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文体与文题,8分钟左右。涉及文体知识教学和文章内容概括。明确小说要素,更关键是明晓他们的结构关系,因为知识只有结构化了才真正有效和有用。以此来审视小说标题,欠缺的要素有社会背景和情节;自然引出小说情节概括的活动。针对随机取样的内容概括,师生共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评价是需要标准的,进而明确小说内容概括的基本标准——要素齐全、顺序合理;推而广之,阅读理解、作文审题以及对话交流等方面,都会用到概括这一思维方法。 师:如果说,《水浒传》这部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林冲就算是镜中影像,从中折射出的就是作品的主旨:社会的黑暗腐败,必然导致民众的奋起反抗!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在林教头身上,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PPT呈现“林教头识破奸计、成功脱险依托了哪些因素或条件?”)
师:首先,结合背景材料和本文内容,请同学表述一下林冲面临的“奸计”。(PPT呈现背景材料)
生:略。
本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本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庄上,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师:“奸”,阴险、狡诈,用心险恶,体现在陷害和霸占;“计”,计谋,有规划,体现在设了一个死的局——看守军事物质、纵火,要么不留痕迹地被烧死,要么死罪。
师:接下来,在自学案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脱险的因素”。要求:(1)在预习案的基础上,分条汇总,再合并同类项,同时要求用词语概括是哪一方面。(2)小组长将结果拍照上传。(3)小组代表做表述,简要解说和举证,力求有理有据。
生:略。(小组活动与4个小组代表发言。用时15分钟左右。)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罗列出了十几个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概括,在天气和性格这两点上达成了共识。请齐读一下文中三处“风雪”句。(PPT呈现)
*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师:三处写“风雪”,用意何在?与林冲脱险存在怎样的关联?
生:略。(点拨明确:渲染紧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才会买酒驱寒,偶遇山神庙;因为雪大风急,草屋坍塌,才会借宿古庙,进而听闻真相。)
师:性格呢?概括一下林冲性格特点,这些性格与其脱险又存在何种关系?(PPT呈现)
* 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
* “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 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 入得庙门,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生:略。
师:林冲自身的言行,里面透视出的就是心理特质。人物分析,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广义的心理学分析。大家说到了林冲的善良仗义、谨慎缜密、安分隐忍,很好理解,前两点与成功脱险关系密切,可以说直接拯救了自己,安分隐忍呢?有无关系?
生:略。(点拨明确:安分则少是非,小不忍则乱大谋)
师: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请看下一组文字。(PPT呈现)
* 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
* 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
*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請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师:这里面李小二、老军和主人,与林冲是什么关系?他们与林冲脱险有何关系?
生:略。(点拨明确:三个人其实代表的是三类人——底层、同行和老板。正常情况可能是不屑、猜疑和防备。但林冲相处很好。与店小二夫妇关系融洽,获得诸多信息,让林冲心生警惕;与老军将心比心,得到外出沽酒的指点;与店主的融洽,得以接纳。)
【说明】这是教学的第二环节——设问与讨论,25分钟左右。立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因素分析或归因分析,思维训练要求较高,包括现象列举中做分类概括,解说中做举证,天气、性格、人际与林冲脱险之间的关系分析,等等。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小说文体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环境描写作用(属于知识教学)、人物性格分析等。
师:面对奸计,林冲成功脱险,并复仇上了梁山。齐读文章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事实上,林冲脱险一事,里面还蕴含有一些生活道理。比如文中“原来天理昭然,保佑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天理”暗示了一种什么观念?
生:略。
师:善有善报,告诉人们要心存善意,多做善事。其实,这里面包含的是一种因果观。审视一下林冲脱险的三因素,不难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缜密的性格和特殊的天气是因,识破奸计、复仇成功是果;而三因素中,善良仗义的性格是因,良好的人际又是果。
因果观告诉我们,原因决定结果,有原因就一定会产生结果,结果又会转化为原因产生新的结果。所谓“树有根,水有源,凡事总会有因缘”。
日本古代传说中有一则笑话——“大风起,桶铺喜”:大风吹起漫天尘埃,尘埃损坏了很多人的眼睛,以致盲人大增;盲人大多要学三弦琴糊口;做三弦琴需要很多猫皮;杀了猫,老鼠猖獗,农民很多木桶被咬坏;于是桶铺的生意兴隆起来。这则笑话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因果链关系。
生活中无不如此。“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的也是这一道理。
师:其实,一定程度上讲,生活就是一种关系,生活哲学也就是一种关系哲学。请从以下关系中选择一项,结合“林冲成功脱险”和生活感悟,参照老师对“原因与结果”的解说,写一段文字,作为练笔作业上传。
客观与主观
偶然与必然
量变与质变
主要与次要
内因与外因
过程与结果
生:略。
【说明】这是教学的第三环节——拓展与深化,6分钟左右。林冲成功脱险,蕴含有丰富的生活道理。文中“原来天理昭然,保佑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狭隘地去看,是一种因果报应,这需要从认知上进行纠偏或矫正。提供的六对关系,都值得一写,而且是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因时间关系,此写作活动未能完成,只能作为作业处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一个主问题,分析出了林冲脱险的三大因素。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迁,还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事法则,甚至还参悟出了一些生活哲学。这就是小说本身的智慧所在!同学们,带着感悟和智慧,好好地学习和生活吧!
除了教学手段的特别要求外,本课例是对“言语3i综合教学”的常态实践:在“言语3i”的系统梳理的前提下,找到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视点,并把它转化成一个主问题或主项目,然后逐层分解深挖,最后适度拓展延伸。课例中的第一环节侧重在文体元素,涉及文体知识的优化与知识的迁移运用;第二、三环节侧重于问题元素,立足于言语“思”的层面,将小说的传统教学要素浓缩在一个有着较高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并通过延伸和深化,进入生活哲学层面,涵泳学生的思想,间接触及人格修养的“诗”的层面。
这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模块第一单元第一篇选文。作为小说,自有其区别于其它文体文本的特点,比如小说的三大要素、多义主题、多样语言和叙述视角等,以此思路,就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点。一篇选文,或一堂课,面面俱到不宜,依老师个性化喜好或个人化理解来选择也不妥。如何择定教学点?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最棘手的问题。毕竟,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不是教学方式的问题,而是学科内的问题,比如学科本体知识模糊,繁复性、重复性和零碎感明显,而系统性、逻辑性和层次感不足等。
为此,我们需要在对文本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梳理的前提下,依照学科核心素养、文体属性等原则做合宜的选择。
文本内容的梳理,要尽可能地系统化。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研究,从言语的视角,我们提出了“言语3i”综合教学思路。作为一种行为,或行为结果,“言语”除了需具备的知识(语料与规则)外,还需遵循自身的逻辑,且本身富含历史、文化、审美等元素,它们对应着“知”(知识与结构)、“思”(思维与逻辑)和“诗”(诗心与创造)三大因素,因这三个字韵母都是“i”,故简称“3i”。
据此,我以条目的方式对本文教学内容做了列举。“知”的方面,包括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等),语料知识(重点词汇等),文学常识(话本与《水浒传》、有关林冲内容的章回等),写作知识(如复沓式描写、伏笔、人物细节等),意象知识(如酒、雪与火的象征意义);“思”的方面,包括文章结构,过程还原(如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因素分析(如林冲成功脱险的因素);“诗”的方面,如“官逼民反”的历史观,暴力美学,人格与气质的审美,环境渲染与情节冲突中的美学等等。
通过探究与梳理,不难发现,本文的教学价值点不少,而且具有统领性的教学点也不少,如人物细节、三大意象、性格分析、环境描写等。但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小说文体属性和综合教学因素考虑,我试着从“思”(思维与逻辑)的角度,选择了更具综合性的教学视点——因素分析(归因分析)这一点,来统领诸多教学内容,也就是着于一点做“深井式”探究和“地道式”延展;至于其它的,特别是“知”方面的积累,完全可以通过知识清单的方式加以呈现,供学生识记、理解并掌握。
因素分析或归因分析,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文本阅读、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乃至社会交往,处处都需要因素分析。针对本文,分析什么?并且分析点要具有足够的包容性或统整性,转化一下,就是教学中的“主问题”或“主项目”。经过反复研读和斟酌,最终我确定了“面对奸计,林冲成功脱险依托了哪些因素”这一主问题。
一篇长文,一节课来完成,何况思维难度还不小,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且指向明确的预习。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案:
1.用60字左右的文字概括小说内容。
2.林冲脱离险境,哪些因素起了作用?请分条加以列举,并在文本中找到相应依据。
3.从林冲脱险之事中,您从中获得了什么启发?请用简要的语句表达。
此外,为了体现“云课堂”的基本特征,学生人手一台ipad,所有现场信息通过终端实现在互联网界面上的共享,教與学的过程全开放。
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流程还原(学生的言行表现略):
师:同学们,小说是大家熟悉且广受喜欢的文体,谁来解说一下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生:略。
师:小说由人物、环境和情节构成。其中,核心任务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塑造其性格来揭示主题,人物的言行表现及其性格形成的过程就是情节,人物、情节等所处的特定背景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其中,主题与人物性格等属于潜在的,环境、情节和人物言行等属于显性的。(PPT呈现关系图)
师: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小说从标题来看,明确的要素有哪些?
师生:林冲——主要人物,风雪、山神庙——(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呢?需要补充。欠缺的就是情节。如果把三者补充完整并有序的组合在一起就是小说的内容。
师:请将预习第一题拍照上传。(PPT呈现随机选择的13份内容概括中的5份)一起看看并评价其优劣。
1.林冲刺配沧州,被分去看守草料场,大雪天借宿山神庙,凑巧听见陆谦和富安受高俅指使来陷害林冲的谈话,林冲愤怒中杀死二人,并投靠梁山。
2.林冲被刺配后遇到了李小二夫妇,来往甚密,后来,高衙内派人刺杀林冲,李小二告密,陆虞侯三人放火烧林冲屋子,林冲因在古庙中正好躲过并听到了事情真相,大怒,杀了陆三人。
3.林冲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上反抗的道路。
4.从沧州遇旧说起,林冲买刀寻敌时听说了陆谦的到来,三日未见其消息,而后又杀死陆谦。
5.被刺配到沧州的林冲得到李小二报信说有人对他不利。寻仇未果,林冲被换至草料场。晚归,因雪压塌草厅入古庙。仇人害林冲不成被发现,被林冲杀掉,林冲逃。
生:略。
师:评价优劣,需要有标准。小说内容概括,要素要齐全,顺序要合理,并符合字数要求。其中,要素包括哪些?如何表述更合理?我们以第一份答案为基础,一起进行口头完善。(参考答案:北宋末年,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触犯上司太尉高俅被刺配沧州看守草料场,遭人设奸计陷害,风雪之天,借宿山神庙,明晓事情原委,最后被逼复仇上了梁山。)
【说明】这是教学的第一环节——文体与文题,8分钟左右。涉及文体知识教学和文章内容概括。明确小说要素,更关键是明晓他们的结构关系,因为知识只有结构化了才真正有效和有用。以此来审视小说标题,欠缺的要素有社会背景和情节;自然引出小说情节概括的活动。针对随机取样的内容概括,师生共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评价是需要标准的,进而明确小说内容概括的基本标准——要素齐全、顺序合理;推而广之,阅读理解、作文审题以及对话交流等方面,都会用到概括这一思维方法。 师:如果说,《水浒传》这部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那么林冲就算是镜中影像,从中折射出的就是作品的主旨:社会的黑暗腐败,必然导致民众的奋起反抗!今天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在林教头身上,探讨一个有趣的问题。(PPT呈现“林教头识破奸计、成功脱险依托了哪些因素或条件?”)
师:首先,结合背景材料和本文内容,请同学表述一下林冲面临的“奸计”。(PPT呈现背景材料)
生:略。
本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到沧州。以下是本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庄上,柴进又把他介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师:“奸”,阴险、狡诈,用心险恶,体现在陷害和霸占;“计”,计谋,有规划,体现在设了一个死的局——看守军事物质、纵火,要么不留痕迹地被烧死,要么死罪。
师:接下来,在自学案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脱险的因素”。要求:(1)在预习案的基础上,分条汇总,再合并同类项,同时要求用词语概括是哪一方面。(2)小组长将结果拍照上传。(3)小组代表做表述,简要解说和举证,力求有理有据。
生:略。(小组活动与4个小组代表发言。用时15分钟左右。)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罗列出了十几个具体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概括,在天气和性格这两点上达成了共识。请齐读一下文中三处“风雪”句。(PPT呈现)
*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师:三处写“风雪”,用意何在?与林冲脱险存在怎样的关联?
生:略。(点拨明确:渲染紧张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才会买酒驱寒,偶遇山神庙;因为雪大风急,草屋坍塌,才会借宿古庙,进而听闻真相。)
师:性格呢?概括一下林冲性格特点,这些性格与其脱险又存在何种关系?(PPT呈现)
* 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
* “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 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
* 林冲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
* 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
*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 入得庙门,把门掩上,傍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生:略。
师:林冲自身的言行,里面透视出的就是心理特质。人物分析,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广义的心理学分析。大家说到了林冲的善良仗义、谨慎缜密、安分隐忍,很好理解,前两点与成功脱险关系密切,可以说直接拯救了自己,安分隐忍呢?有无关系?
生:略。(点拨明确:安分则少是非,小不忍则乱大谋)
师:除了以上两点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请看下一组文字。(PPT呈现)
* 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二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话说。”
* 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
* 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
* 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請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师:这里面李小二、老军和主人,与林冲是什么关系?他们与林冲脱险有何关系?
生:略。(点拨明确:三个人其实代表的是三类人——底层、同行和老板。正常情况可能是不屑、猜疑和防备。但林冲相处很好。与店小二夫妇关系融洽,获得诸多信息,让林冲心生警惕;与老军将心比心,得到外出沽酒的指点;与店主的融洽,得以接纳。)
【说明】这是教学的第二环节——设问与讨论,25分钟左右。立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因素分析或归因分析,思维训练要求较高,包括现象列举中做分类概括,解说中做举证,天气、性格、人际与林冲脱险之间的关系分析,等等。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小说文体教学的基本要素,包括环境描写作用(属于知识教学)、人物性格分析等。
师:面对奸计,林冲成功脱险,并复仇上了梁山。齐读文章最后一段。(生齐读)
师:事实上,林冲脱险一事,里面还蕴含有一些生活道理。比如文中“原来天理昭然,保佑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天理”暗示了一种什么观念?
生:略。
师:善有善报,告诉人们要心存善意,多做善事。其实,这里面包含的是一种因果观。审视一下林冲脱险的三因素,不难看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缜密的性格和特殊的天气是因,识破奸计、复仇成功是果;而三因素中,善良仗义的性格是因,良好的人际又是果。
因果观告诉我们,原因决定结果,有原因就一定会产生结果,结果又会转化为原因产生新的结果。所谓“树有根,水有源,凡事总会有因缘”。
日本古代传说中有一则笑话——“大风起,桶铺喜”:大风吹起漫天尘埃,尘埃损坏了很多人的眼睛,以致盲人大增;盲人大多要学三弦琴糊口;做三弦琴需要很多猫皮;杀了猫,老鼠猖獗,农民很多木桶被咬坏;于是桶铺的生意兴隆起来。这则笑话有些夸张,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因果链关系。
生活中无不如此。“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说的也是这一道理。
师:其实,一定程度上讲,生活就是一种关系,生活哲学也就是一种关系哲学。请从以下关系中选择一项,结合“林冲成功脱险”和生活感悟,参照老师对“原因与结果”的解说,写一段文字,作为练笔作业上传。
客观与主观
偶然与必然
量变与质变
主要与次要
内因与外因
过程与结果
生:略。
【说明】这是教学的第三环节——拓展与深化,6分钟左右。林冲成功脱险,蕴含有丰富的生活道理。文中“原来天理昭然,保佑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性命”,狭隘地去看,是一种因果报应,这需要从认知上进行纠偏或矫正。提供的六对关系,都值得一写,而且是可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的。因时间关系,此写作活动未能完成,只能作为作业处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围绕一个主问题,分析出了林冲脱险的三大因素。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迁,还懂得了一些为人处事法则,甚至还参悟出了一些生活哲学。这就是小说本身的智慧所在!同学们,带着感悟和智慧,好好地学习和生活吧!
除了教学手段的特别要求外,本课例是对“言语3i综合教学”的常态实践:在“言语3i”的系统梳理的前提下,找到一个综合性的教学视点,并把它转化成一个主问题或主项目,然后逐层分解深挖,最后适度拓展延伸。课例中的第一环节侧重在文体元素,涉及文体知识的优化与知识的迁移运用;第二、三环节侧重于问题元素,立足于言语“思”的层面,将小说的传统教学要素浓缩在一个有着较高思维含量的问题中,并通过延伸和深化,进入生活哲学层面,涵泳学生的思想,间接触及人格修养的“诗”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