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暗示”善搭“心桥”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ire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雷曼麦曾经说过:“用暗示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于青春萌动期、心理敏感期,如能巧用“暗示”,搭建一座通向学生心灵之桥,定会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奏效百倍!
  一、以身作则,潜移默化
  夸美纽斯曾提出:“教师的任务就是用自己的的榜样诱导学生。”教师良好的品德和规范的言行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暗示教育,这种教育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化学生、熏陶学生。
  开学新接手一个班级,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不爱劳动,每天的值日总要我催着干。讲台上堆得乱七八糟,学生们却视若无睹;今天垃圾忘了倒,明天黑板忘了擦……班级的卫生分三天两头被扣。我很生气,就让他们罚扫,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我每节课上课提前5分钟进教室,先整理整理讲台;如果黑板没有擦,我就自己动手;放学后我也留下来和值日生一起劳动,陪着他们去倒垃圾……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有了一些小变化:当我整理讲台的时候,会有同学来帮忙了;如果黑板没有及时擦,学生会相互提醒了;放学后也不再有为逃避劳动而溜回家的学生了……再过一段时间,学生们的变化更大了:当我走进教室时,讲台总已经被整理好了,黑板也已经擦干净了,放学后的值日也不用我再操心了。我所做的其实很少,每天不过几分钟的事,但却让这帮孩子不知不觉爱上了劳动,这真是一种不可低估的力量。
  二、以褒代贬,柳暗花明
  一个班级中,优秀生理所当然地得到老师的赏识,而学困生却往往被忽视甚至被歧视。教师如能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适当的时候以表扬代替批评,同时对缺点予以暗示,常常能得到“柳暗花明”的惊喜。
  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学生们寻找各自的优点,同学们侃侃而谈。突然,有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我的同桌朱某没有优点。他上课不专心听讲,经常不完成作业,而且卫生习惯很差,我们班的卫生分十有八九都是因他而扣的……”这一说,其他学生也开始应和。此刻,那位被指名的学生已经脸红脖子粗,头低得不能再低。虽然这位同学平时的表现的确很差,但如果我像其他学生一样继续“批斗”他的话,只会造成该生的一蹶不振和同学间的不睦。于是,我笑着说:“朱某同學以前是表现不好,可我刚才看到他羞愧难当的样子,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一种优点呀!老师相信他今后也会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也希望同学们能帮助他、督促他,好吗?”同学们纷纷点头。从那以后,朱某同学的进步很快,他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真正融入了这个大集体中。
  三、以退为进,水到渠成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出现不良行为在所难免。如果教师盲目地进行批评训斥,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教师如果能婉转地提醒,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教师的良苦用心。
  某天上课时,我发现有两位同学在窃窃私语。课堂上说悄悄话不仅影响了听讲的效率,而且还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了困扰,但教师不能为训斥学生而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多半是去抚抚他的头,拍拍他的肩,他们便会自知不对,立即投入学习,而且学得更用心。这一次,我走到他们身边,轻声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我的讲解有什么错误吗?”两位同学立马坐得端端正正,思想也集中到听课上来了。这样的暗示岂不是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吗?
  四、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有许多大道理,学生背起来滚瓜烂熟、说起来振振有词,可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究其原因,这些大道理根本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又怎会转变为行动?教师如能采用一些旁敲侧击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才能让其自觉落实到行动上。
  上学期,我班转来一位新同学小史,由于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有些同学常学着他的样子取笑他,甚至欺负他。看到这一幕幕不和谐的插曲,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们做起了游戏。第一个游戏是“盲人找座”,第二个游戏是“单手穿衣”,结果大家纷纷表示这两个游戏不好玩,我趁热打铁,说:“你们只是做了十几分钟游戏,就觉得很不容易了,而那些像小史同学这样的残疾人却每时每刻都在和困难作斗争,他们是多么渴望得到众人的理解和帮助呀!”同学们静静地听着,听得特别认真……此后,我常常能看到大家关怀小史的身影,小史的脸上也渐渐出现了与同龄人一样的笑容。
  五、连类比物,他山攻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对待问题,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的方式方法,可以借助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对照和类比,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对事情的是非黑白获得更深刻的印象。
  毕业考试前夕,我发现班里出现了“早恋”的苗头。虽然我知道少男少女对彼此萌生出朦胧的好感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任其发展,势必会对班里的学习气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如果处理不当,则容易使当事学生陷入难堪的境地。我利用晨会课,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秋末冬初,有些快要落叶的果树上竟然又开出了一簇簇小花,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可见,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的。”看学生们若有所悟的样子,我又接着问:“这种自然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迪呢?”学生们深有感触。从此,早恋现象在我们班销声匿迹了。
  小学生的心灵是一颗颗纯洁而稚嫩的种子,不仅需要我们的呵护和浇灌,更需要我们的引导和培育,让我们用心搭好“暗示”这座心桥,把教育意图不露痕迹地融于教学和生活中,让美和丑的概念内化在学生心中,润泽其心田。
其他文献
优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理清教材与活动、教与学、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探究;在活动中发展认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笔者在开展《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运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从活动到体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优化德育活动过
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是作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进行教育所应实施的真正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的情感至关重要。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在思想政
[摘 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借助数学游戏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游戏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视角,为学生设计充满趣味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展开自主的数学探究,激活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游戏教学;情境  数学具有比较典型的逻辑思维性。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经历
治疗先天性肾盂积水35例报告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崔浩成,范长志关键词肾盂积水;连接处梗阻;外科手术中图号R692.17我院自1976年7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致肾盂积水35例,肾盂成
互动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不断拉近,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要积极探索小学英语教学的互动方式,带给学生一个更加活泼、融
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至理名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应该以生活为出发点,把英语知识从书本中走出来,走进生活的实际。在生活中与英语结合起来,从生活经素材中选择英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并获得学习经验,发展英语能力。英语教材中的听、说、写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处处都弥漫着生活的气息,本来英语也是一门应用工具,是用来为生活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一种生活
低年级孩子在刚刚接触语文学习时,"说"可是一块有力的叩门砖,他们喜欢大胆地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如何说?怎样才能说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有效的说话训练不仅能提
[摘 要] 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教学科目之一,数学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定的挑战性。而现代化元素的有效融入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及理念逐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合理运用微课教学,理论优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有效利用趣味活动,兴趣发掘提升自主学习质量;课堂教学有效借用生活教学,渠道创新提升基础教学效率;课后
平常的早晨,我一如既往打开微信,在朋友圈里“闲逛”着。忽然,一篇名为《放假来奶奶家玩两天吧,我装了WiFi》的文章吸引了我。WiFi还能跟奶奶扯上关系?好奇心驱使着我,点看文章,这一看,令我陷入了思考。  这篇文章里围绕“亲情”这两个字,写了几件事。其中,五一放假,奶奶给孙子孙女打电话说:“放假来这玩几天吧,前几天刚托人装了WiFi的,老快了!”,奶奶用这方法,才换来了孙子孙女三天的陪伴——这是让
[摘 要] 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让教育实现了信息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注重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运用策略:增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阅读教学进程。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