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zerov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革,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愈加显著。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关系到数学教学能否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同时,也影响着新时期数学教学理念的更新,将传统文化中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课堂,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章通过对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渗透策略
  一、 研究背景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这个观点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将数学文化渗入数学课堂已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同时也是对古代数学家们孜孜不倦地研究数学精神的继承。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特别指出教材可在适当地方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以及数学史料。2011年教育部再次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数学文化应该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渗透到整个教材中”,同时还指出“教材可适当介绍和数学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让他们感受数学家的严谨并欣赏数学的优美”。
  课程标准的变化引起数学教科书的变化。以人教版为例,与旧教材相比,新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出现“数学广角”“数学游戏”“数学家的故事”等特定栏目,而且有专门的数学动手实践课,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栏目,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只有将“文化”与“数学教育”融合起来,数学文化才能体现应有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出现数学文化渗透意识不强,把握不深等问题。本研究以此为依据,研讨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二、 数学文化概念分析
  (一)文化
  19世纪70年代,西方人类社会学对文化作了阐释,之后各学科领域对文化进行了自己的研究。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给出了关于文化的经典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文化学》中提到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受社会及个人情感的影响,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笔者认为文化是凝结于物质与精神之中,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是人们普遍认可的进行交流的意识形态。
  (二)数学文化
  克莱因在《西方文化中的数學》中指出:“数学是理性精神的化身,它已经渗透到权威、习惯、风俗所统治的领域,成为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可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国内外许多数学家们从多角度不断探索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途径,而且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日趋深入。具体来说,我们可将数学文化理解为文化在数学上的运用,是人类传统文化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以数学小故事、数学广角、数学游戏等形式出来,它隐藏在教材内容之中,需要去挖掘,这也是新教材比较突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并不是随意产生的,是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而引申出的相关文化知识,是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统一,是数学理论与生活的结合。
  三、 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课堂中过多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对数学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教材内容编写上强调知识的逻辑性,学生缺少自主探究意识。2002年,北京召开“国际数学家大会”,同时重庆也举办了“21世纪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加强对数学文化的渗透”为中心展开讨论。这两次会议将数学教育研究上升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我国对数学文化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总体而言,新时期我国对于数学的研究愈益深入,尤其随着课堂教学改革,诸多一线教师尝试探索新的数学教学方法,同时也尝试将文化知识也渗透进数学教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受教学经验、评价方式等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用于实际教学。
  四、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方面
  1. 教师教学理念单一、数学文化意识淡薄
  教师把数学文化看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辅助工具,许多教师认为即使教学中没有涉及数学文化知识,也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课本有个板块叫“摆一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摆放木棒来找出其中的规律,但教师在讲授时直接以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直接忽略了学生摆放的环节。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大部分数学老师只注重讲,忽视了学生的动,致使学生也只注重知识学习或问题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
  2. 教师的专业性不够,缺乏探索精神
  新课程改革后,数学教材中的图画增多,每一幅插图都是教材编辑者通过不断研究探讨形成的,其不仅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引导,更可激发学生对教材外知识的探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道理需要教师认真揣摩,仔细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插图的引导与探究,只是单单灌输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一些数学公式讲解上,首先要对公式的变换过程讲明白,然后结合实例,结合生活不断去变换公式,将公式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只是死讲公式,学生背诵公式,教师专业性不强,缺乏探究精神,教学中不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把课堂变成了拿高分的平台。
  (二)学生方面
  1. 学生缺乏对数学文化学习的主动性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所讲的数学小故事或与数学有关的其他知识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但很少有同学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他们也不会去主动搜集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尤其是农村地区,学生及家长将数学成绩看成学习数学的唯一动力,他们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只是来源于教师课堂的灌输,其对数学名人、数学符号等了解的更少。   2. 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过度依赖课堂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直接途径,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除课前预习外,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授,大多数学生希望多讲数学故事等,但是很少主动探究生活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受传统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要依靠“题海战术”,即通过做练习题来达到对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数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过度依赖课堂,致使他们获得数学文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对数学文化的掌握也不深刻。
  (三)数学评价对数学文化导向作用不强
  不可否认,考试、作业等定量评价方式仍然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就现阶段学校教育评价而言,课堂教学目标仍旧是注重知识点的掌握,缺乏对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评价,如教师在讲加法时,只是通过学生计算结果正确与否来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运算过程或加法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却无涉及。
  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试题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查,与数学文化有关的内容却没有体现出来。教师作业布置同样侧重于教材知识,缺少数学文化的作业,没有将数学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也只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缺少长远眼光,他们将与数学文化相关的书籍看作是无用的知识。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在学生数学评价上都没有正确引导,致使学生忽视了数学文化的学习。
  五、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方面
  1. 教师提高数学文化意识,树立数学文化课程观
  随着诸多学者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数学文化为一线教师所了解,但均停留在表面,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未真正把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融合起来。教师必须放弃以数学为绝对理论建构数学体系的数学观,必须深入文化层面,打破逻辑系统的限制,与生活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注重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改变对数学文化的教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数学文化的知识。
  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等量代换”知识时,可借用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提出问题:谁能称出大象的体重?(讲中国古代“曹冲称象”的故事)
  教师概括:我们用石头的重量来代替和它相等的大象的重量,这在数学上叫做“等量代换”。
  接着问:如果把石头看成一种量,把大象看成另一种量,谁来概括一下什么是“等量代换”?
  列举数学知识的例子:用1个砝码的重量来代替和它相等的4个苹果的重量;用烧杯中水位上升的部分的体积,来代替和它相等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些都是等量代换。
  最后,学生列举在生活中用到等量代换的案例(可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
  2. 将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注意数学文化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和环节的预先构想,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教学设计紧密相关。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课,详细查阅与本节课相关的文化内容,在上课过程中将其与教材内容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在物物交换中出现了交换双方都可接受的物品,这个物品叫做一般等价物,这便是最早的货币,最早的实物货币是贝壳。学生查一查,中国古代还出现过哪些货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本节课教师可设计为活动课,让学生自己搜集中国古代货币,然后以图片或实物的形式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补充或复述学生的展示。这样,学生对货币的变化过程也有所了解,既掌握了教材知识,又明确了货币的历史知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方面
  1. 树立数学文化价值观,提高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作为学生应该有主动探究精神,善于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将数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并积极思考。比如:数学中几何图形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生活中处处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实物。如:几何学是研究空间(或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简称为几何。学生在学几何知识之前,自己查阅几何是怎么发展的?几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提高主体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教师课堂讲授,缺乏主动探究。现代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去搜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准备。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学之前,自己先查阅资料,认识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课余时间可以阅览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了解欧几里得对几何学的贡献。这对于学习几何学,感受几何的美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感受数学家们对数学的奉献精神。
  (三)数学评价加强对数学文化导向作用
  试题是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力手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蕴含数学文化的试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这道题:“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深度60千米以内为浅源地震,60~300千米为中源地震,300千米以上的为深源地震。如果一个地方浅源地震的发生率为72.5%,中源地震的发生率为 23.5%。从这两个数据里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吗?”这道题是自然知识与百分数知识的结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试题的选择上也应该注重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学生做完题应该让他明白从本题中学到哪些生活知識,这是数学文化应用价值的体现。用生活知识来代替呆板生硬的数学试题,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而且知道了更多的数学文化知识,融试题于生活,可以体现生活的特征,使做题变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重庆:西南大学,2016.
  [3]邵婷婷.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的理论和案例研究[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6.
  [4]黄静.数学文化在拉萨市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拉萨:西藏大学,2016.
  [5]冯飞.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6]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14):45-46.
  [7]宋乃庆,张健册,张健.历史与数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7-78.
  [8]宋乃庆,张辉蓉.经济与数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7.
  [9]宋乃庆,杜文久.自然与数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1-72.
  作者简介:
  李红兵,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统编教材里设置的《语文园地》,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都有指导意义。可不少一线教师对这一板块的认知并不明确,在教学策略的运用方面也比较模糊。教育者应当综观整体,准确定位;专项统整,多管齐下。探秘一“园”,让《语文园地》满“园”春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园地;教学策略  研究统编教材里《语文园地》板块的设置功能时,可以发现这部分内容不但更加注重知识点的积累、运用,而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高效课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为教育者节省了时间,使其得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小学教学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文章结合了实际教学经验,分析了小学课堂教育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高效课堂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效课堂;教育设计  随著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环境得到了优化,多媒体教育设备被引入课堂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目前,教育任务多,
期刊
摘 要:数学在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计算、创造和想象能力,还可以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数学课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加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此让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得以提高。在此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当前小学数学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做好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教育工作。文章全面阐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举措。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劳动教育作为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其有着理论、历史、价值三层逻辑理路。时下,中学劳动教育出现劳动意识淡化、教学内容弱化、教学方式虚化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中学劳动教育必须从开展劳动理论教育、优化整合教材体系、组织开展劳动实践三处入手,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操性。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生;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德智体美劳的五育方针,正式将劳动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主体性展开教学。因此,教师可以結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故事教学。故事是小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不断接触的,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教师利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促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此增强学习乐趣。文章对基于故事教学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与突出问题进行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故事教学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我国各省份也先后把信息技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教育高度,要求教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优化各项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知识技能和素养,为他们未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提高信息技术学
期刊
摘 要:在理清了内容编排的“序”;同时深入思考确定了教学的“策”基础上,采用对接对比促进分数量率双生双长,算用结合促进分数意义的深度理解,将量与率巧妙对接,感受量率的异同,并在算理理解与数量关系梳理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分数意义,从而帮助学生很好地建构分数概念。  关键词:分数概念;整体建构;策略  一、 寻查问题缘由  利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分数概念比整数、小数更抽象,在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让学引思”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不断地进行思考,运用正确的方法吸收和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效果,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观察世界的能力。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让学引思;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 引言  小学数学属于一门具有研究性特点的学科,其中把数字、空间、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只有学生拥有了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对数学有一个综合且全面的认知,另外,教师也应该敢于打破之前教学上的禁锢,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始终对数学保持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认为数学是好玩的,让学生能够奠定一个扎实的数学基础。文章就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开展“数学好玩”的教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数学过于复杂、抽象,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阻碍”。故而,教师需要以更加有效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掌握教师所讲授的新知识、新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而不断发散自身的思维,使学生享有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