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井”事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把漂泊在外叫背井离乡,民间也有包上一小撮故乡井里的泥土到他乡,可治水土不服。也许生来就是漂泊的命,久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坐再远的长途车都不曾晕车。天南海北,无论到了哪里我都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迹象,所以井泥是否可以治水土不服之症,还真没亲身体验过,不知道是真是假。
  看过电影《老井》才知道中国北方大山深处曾经吃水不易,打口井简直比登一次月球都难。拜读李存葆先生的报告文学《沂蒙九章》方晓得在上个世纪90 年代的沂蒙山区,有的地方连早晨起来用水洗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我的老家位于江淮之间,属丘陵地带。要是正常年景,并不缺雨水。相反,如果雨下得多了、过了,还可能被水淹形成水涝。
  我们生产队里原只有一口老井,始建于何年不得而知,井沿是由几块长方形青石条拼围而成,有一块青石上还雕刻有行楷字,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已经很难辨认。虽不乏打水者前来取水,但井口依然长满蒿、蓼等野草,井壁四周铺满厚厚的青苔,名副其实的一口老井。后来游览过许多古镇老宅,常能与一些古井不期而遇,我必然驻足流连一番,自然会想起童年时候那口故乡的老井。只是老井远在下庄,离我家所在的上庄有大约里把路的样子。因为我们家在队里最西头,父亲去井里挑水很不易。也许是觉得挑水费劲,住我家前面的老邹一家人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开始筹划自己打井。
  老邹年轻时当过兵,转业回来后安置在大队部,开打米机、磨面机。那时没有电,全靠柴油机来带。老邹每天到副业场去的第一件事把柴油机用摇把摇响,在轰隆隆的机器声里为排队等候的乡人打米、磨面。老邹的一根小手指就是在工作中被打断的,属于工伤,听说还是父亲陪他去医院,跑前跑后做的治疗。别看老邹缺根手指,手上有残疾,但他过当兵,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眼界比一般乡人要高,并且心灵手巧,木工、瓦工都能比画几下。他在我们那里做过两件大事,自制猎枪满田埂打鸟,克服重重困难,在自己家院内打一口压水井。打井需要砖,老邹当然不愿也没钱去买砖,他们一家人就开始四处捡拾还能用的碎砖块,码好堆在院子里。那时我还未上小学,虽然不清楚老邹家捡拾砖头干什么用,看到砖头也会主动交给他家的儿子——我的发小。砖头找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在老枣树下开始打井。因为要去副业场上班,即便是农闲时间的老邹也只能趁早晚挖土作业。当时,乡人吃早饭喜欢捧着饭碗四处串门,打井的旁边便成了聚集地。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邹老师(老邹的家门侄儿)那天吃的是手擀面,端着饭碗来到打井地,加入聚集的人群中。有好事者叫着邹老师的名字问:“你吃的啥?”邹老师挑起几根面条吸入口中说:“尿(面)条。”那人接着明知故问:“在哪里吃的?”邹老师用筷子一指头上的歪脖枣树说:“屌(枣)树底下……”这一如相声般的对答逗得众人大笑,这笑声也给忙碌的老邹增加了力气。
  老邹打井遇到了难题,具体怎么回事不大清楚。应该是打到一定深度,也见有水冒出,却突然塌方了。于是先前的忙碌都成了无用功,一切归零。除了看到原来的新土慢慢归于从前,似乎什么也没发生。
  老邹私人打井失败不久后,我们生产队开始打新的一口井。原来那口老井水质很好,清爽可口,也够整个生产队的人吃,但从我们上庄过去太远,不是很方便,而且遇到天旱之年,老井供水明显力不从心。新井选在老邹家西边斜对面的空地上,井右边是农田,井左边是水沟,沟、井之间是通往打谷场的机耕路。交通位置不错,所以打井运砖特别方便。
  队里打井是大手笔、大运作,不像老邹家私人打井那样小打小闹。仅拉砖就运了三大拖拉机。那时我已经上小学了,运砖的拖拉机速度不是很快,又是奔跑在乡村土路上,放学碰上,许多顽皮的同学会像铁道游击队扒火车那样身手不凡,非常英勇地爬上拖拉机。我们队的学生则不用,因为坐在砖上押车的是我们村上的邻居,会让拖拉机司机停下,捎带上我们。
  坐在大拖拉机的新砖上,听着大拖拉机的轰鸣,一路颠簸是件很惬意的事。砖头运齐后堆在已经被挖出大坑的边缘,与之试比高的还有从坑井中挖出的新土。这时我才知道,井看上去很细,但开挖的时候,却要粗很多倍,挖出一定的深度会冒水。再过若干天后,井边的新土平下去,拉来的砖也不见踪影,这也就意味着新井即将大功告成。待水泥井沿风干后,终于可以取水用了。听说那口井打得非常顺利,没有出现类似塌方等任何意外。
  新井建成并打出清凌凌的水来,住在我们上庄的人终于不用奔上一里路去下庄挑水吃了。刚开始我拔不动一桶水,也不敢往井沿上站。挑水的任务还是父亲的,而等我能担起这副重担后,我成了住校的学生,周末归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家里挑水。我家厨房的大缸五桶水才可以灌满,我一口气挑上六桶,跑三个来回。挑水肯定是力气活儿,而把水从井里提上来不仅需要一定的手劲,更是技术活儿。传统的木桶不容易沉下去,所以一般家里的井绳末端系有铁环,这样桶到井水处会自行歪入水中,喝个半饱,然后提起半桶水再快速投入水中,如此几下在嘭嘭如鼓的水声中,才能灌满水。接下来就是往上用力拔盛满水的桶,要注意不让桶碰到井壁上的砖,否则水会溅出来,还容易碰到砖上的青苔。我开始提水是把井绳乱糟糟地散放于井边的水泥地上,见别人在提水过程中会把井绳绕成一环又一环,一桶水拔上来,井绳也完好地挽在手里,不用重新捋顺,挑起水来即可走人。我试着依葫芦画瓢操作,果然省时间,井绳还不容易弄脏。
  后来人们时兴用铁皮桶,铁皮桶重,容易沉下水去,但如果不小心井绳断了,那桶真的会彻底沉入井底。想要让铁皮桶结束坐井观天的不幸命运,只有找来长竹竿,在一端绑上几个大铁钩,插入井底,在水里来回试探、搜索,经过在井底里耐心的来回折腾,如果手里有了钓鱼时鱼上钩的沉重感,多半是勾住了铁皮桶,用力往上提,水花翻滚处,沉底的铁皮桶露出水面。也有铁钩只挂在铁皮桶的边缘,所以一用力,铁皮桶滑落又沉了下去,捞桶人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不用灰心只需故技重演,耐心打捞。毕竟井口也就那么粗,通常情况下还是都能把沉入井底的铁皮桶打捞上来让其重见天日。
  新井打成后,不仅为乡人提供了清洁甘甜的井水,井边的那片空地还是夏夜里乡人乘凉聚集的好地方。曾经许多夏夜里,我跟着母亲到井边乘凉。不愿听大人们家长里短的唠叨,我与小伙伴们就看着田野里萤火虫飞舞,听着蛙声悠扬,一起托着长音,清脆地念着顺口溜“鸡蛋壳,鸭蛋壳,萤火虫子来抱窝”。
  新打的井离我家近,离老邹家其实更近,但这并没有阻挡老邹在自己家院内继续打井的决心与意志。在经过多次失败后,老邹家的井也打成了,他家的井更为先进,封闭式的,在井口装了个压水机是应用杠杆活塞的原理把井水压出来,开始有股铁锈味,过一段时间味道就正了。我家住其房屋后面,特别是我因年龄小,还无力到新井打水那几年,父亲不在家,缸里恰巧没水,母亲会让我提着一只桶,去老邹院里的井上压水。省力但需要先往压水机里倒引水,一下、一下,压满一通水需要的时间更长,不过无须担心铁桶落井的事情发生,绝对安全。
  同一片土地,我们队打一口井,成一口井,但隔著一条沟渠的邻队却怎么也打不出一口井,听说要么打出的井里没水,要么就是像老邹第一次那样打到一半塌方了。多年打井未成,他们要么用土井水,要么到我们村庄上的新井来蹭井水。他们用土井水的居多,听说需要用明矾打后才可使用。尽管如此,有一年邻队村庄上肝炎大流行,估计和饮用水有关。
  非常有意思,就隔着那么一条小渠沟,他们那边肝炎患者接二连三,而我们这边却没见一例患者。也幸亏我们这边没事,因为我家就在沟渠边,如果有影响,我家和老邹家首当其冲,可见饮用干净的井水确实很有必要,那种“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实在相信不得。
  曾有幸进入一些乡镇机关大院里才发现那里面的井沿上方装有辘轳,和压水井一样都是利用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但打水速度更快,又比人站在井沿上打水安全省力。我家搬到镇上盖起平房后,也曾在院里打过一口井,井口很细,必须用一种小桶才能打水,也是站在井边,也是用手往上提,但人要省力轻松得多。听说是请专业打井队打的,具体是怎么的一个过程,我却不得而知,因为那时的我早已经背井离乡在外漂泊了。
  告别家乡进城后,一直使用自来水,饮用所谓的矿泉水、纯净水,而爽口的井水也只能在睡梦中慢慢回味了。
其他文献
我打那林外走来  多姿的秒针圈画落蕊,无比娇柔  我打那林间走过  猛虎的躯壳在寂静处趴伏  ——亲吻泥土  数年后  再打那林中走出  生物性的界定淌出间隙,拦住蔷薇  ——免入虎口  我把爱情交由山峰命名  我把愛情交由山峰命名  彼岸的神威,在山巅统治  山腰上悬挂朝圣者的包裹,里头  装着氧气瓶  雄拔的希腊神山里,玫瑰与荆棘扎根幽谷  引诱着我的,只会是山脚  泥泞而温暖的土地
期刊
暮春时节,你来吧  我着一袭袈裟  在湄水之岸,等你  昨夜,已替你念过了  三千遍菩提  我寻一片佛门净土  在通往永生的圣殿,等你  不怕打破,往生之路的靜寂  流淌的时光里  我一次次敲响木鱼  舍下繁华,舍下苍凉和悲戚  就是为了,等你  山寺的飞鸟叽叽  长风万里,穿过神灵庙宇  离散的羔羊,在这学会了沐浴  黄昏昏黄,桃花已飘落大地  草木之心,摇晃的枝头  点亮了银色的灯笼  因果轮
期刊
大蛇  远离人群,一条大蛇把王国搬进了山谷  孤独地守卫着空空的城  它的头上将长出黑色的王冠  长出胸鳍,并诞下一堆石头  它与一只千年乌龟为伴。乌龟将在夜里  为它讲述一些千年前的往事  这是一条被流放的大蛇  潜行在荒芜中,它见证了每一棵植物的枯荣  无论卑微,还是高贵  并常常想起它的兄弟——  几年前,在人群聚集之地  它的兄弟生生吞下了一头驴  又与一头驴,生生成为人们的饕餮之物  黑
期刊
雨的行吟,是从天空降落的那一刻开始  在我的童年里汇成一条哗啦啦的小溪  诗人刘年的行吟,是从一辆摩托车开始  一个人将戈壁、沙漠、草原,跑成一条不可阻挡的河  而我的行吟,注定是有些地方不能抵达  注定是途径之地,都将为我下起一场绵绵细雨  听 雨  除了雨声,我听不到世上的呻吟  天空仿佛更伤心了,把雨都下在这个城市  听雨,其实就是听自己。听呼吸的节奏  听一个人在夜里趋于平復的心  我在十
期刊
此间是袖珍瓦房,是寡欲天堂  是二十七平方的摆设,受尽宠爱  此间是我,正襟危坐,眉眼出窍  不见墙屋四壁,门窗紧锁  此间是雪中野马,沙漠骆駝  此间是原上牦牛,汀边白鹭  此间是我二十二岁的叛逆  是三千二百公里的执着  此间是天空之镜不为人知的部分  云稠密的白,云稠密地排  把蓝天的蓝描得忧伤  星月同辉时  月任性的白,星任性地排  把黑夜的黑搅得惆怅  我逢人便炫耀在此间的见闻  比如
期刊
猫狗最怕吸尘器  猫能听见的声音频率,远比人类还要高出许多。人耳的上限大约是2000兹,狗狗却有5000赫兹,猫咪甚至达到65000赫兹。所以某些人耳无法察觉的高频噪声,对猫狗而言,却是如同鬼哭狼嚎一般地撕心裂肺。像吸尘器、吹风机这类我们习以为常的家电,我们大概只有在半夜听到时,才会涌起一股躁意(或杀意)。但在电机高速运转时会产生的那些只有猫狗才能捕捉到的尖锐噪声,听在它们耳里,很可能就像恐怖片式
期刊
我住的小区因是学区房之故,在周围一众新建的小区对照下显得陈旧,但却胜在一个“朴”字。  一日,外出夜归,披着银丝线月光,穿过花圃里的石子路时,忽闻得阵阵芳香。那香味浓淡相宜,太浓易俗,太淡易散,这抹香却清甜得恰到好处。徐徐夜风不仅没有吹淡香味,反而让它弥漫得更长更远。夫说这是橘子花的香味,恰逢这几日刚好开放。我不信,借着树下灯光,寻得橘子树,果见一朵朵白花不知何时覆于枝头,悄然绽放,不用凑近闻,团
期刊
老元不算老,不到60岁,兄弟4个,因排行老大,名元,称之为老元。  老元生得一副好身板,浑身是劲儿,而且干起活儿来很扎实,从不偷懒。村里十多个砖窑的窑主争着让他去拉坯装窑,工钱一个比一个开得高,这让老元很得意。毕竟是出身农家,老元俭省得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从不乱花一分钱。唯一的例外是他用半年的血汗钱给自己买了一块夜光的机械手表,整天戴在手腕上,常在人堆里炫耀。有人问他几点了,他会大方地把胳膊一伸:“
期刊
那年暑假,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前一个月。姆妈的一个远房外甥女,在市二轻局办公室工作,个子高高挑挑的,皮肤白白净净的,大约1.73 米左右,已经生过一个孩子了,依然秀丽端庄。她悄悄过来找我:“平妹妹,你陪我去一个地方。”  我一愣:“去哪里?干吗呀?”  “你别问,我又不会害你,到了你就晓得了,带你去玩儿一下。”  “哦,那我跟姆妈说一声。”  “别说了,你都十六七岁了,还什么事都跟你姆妈说,姐姐又不
期刊
江非在他的诗歌《一个秋风漫漫退去的季节》中这样写道:“被灵魂和记忆唤醒/我又回到了我的出发之地/像一片傲慢的灰尘/又落回了飘起的谷地”。  读到此处,忽然间觉得这位诗人有着与众不同的傲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傲慢代表了某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某种目中无人的睥睨,但诗人的傲慢绝非是此种。  他的傲慢栖身在尘埃之中。因为微不足道。没有人会关心一片灰尘的心情。但这正是傲慢的理由,诗人不屑被面目模糊的大多数人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