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由此可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的标准。构建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环境。只有在克服了环境中消极的东西,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变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历来处于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的标准。
具体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来说,现阶段有许多关于该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同行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考察这些探讨发现,若干建议在途径的建构中缺少可行性。原因就在于,构建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环境。只有在克服了环境中消极的东西,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变革。
因此,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题,其目的就在于:给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实施环境分析
尽管,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已有时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很明显。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高考压力对素质教育开展的影响
高中教学目标的高考导向,仍然是重中之重。并且,高中在今后生源的质量与数量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以往高考的成绩。因此,在目前高中就学总体人数在各校不均衡的大背景下,争取满意的生源,便成为当前实现各校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必然会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具体作法主要体现在:关乎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与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将决定教师的薪酬分配,等一系列利益安排。由此可见,在上述逻辑关系的作用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使然
语文知识本身就体现为发散、零碎等特征。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教学环节将课堂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其难度要大于其它人文学科。并且,教师的教学实践,除了需要遵循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正因为如此,许多青年教师在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性上还需时日,更不用说实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了。因此,受到语文知识特征与教师教学,这两方面叠加因素的制约,必然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环境中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目前教学环境,在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时,需要明确:诸如第一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教育大环境很难克服;第二种因素,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是可以改善的。因此,本文在具体的途径构建中,以第二种因素作为优化的出发点。
二、有效途径的构建
针对第二种因素来构建有效途径,思路很多。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分别从: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在进行。
(一)语文教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内容的融合
强调语文教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内容的融合,主要就是为了针对语文知识的发散与零碎的特征。通过引入历史、政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对具体、生动性的要求。
如,以“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为例:正如素质教育的本质所要求的,应满足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由此,教师在准备这篇课文时,就有必要在历史学科的视阈下,来挖掘课文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通过引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经过,让学生感知自身所肩负的时代重任;通过引入晚清政府,在面对列强侵略却无能为力的历史事实,让学生懂得弱国无外交的真理。从而,在进行课文讲解的同时,由于教师与历史学科进行融合,就深刻的挖掘了课文本身的历史背景,就能生动、具体的向学生传授该课文的知识点。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尽管,上文已经将高中语文的教学与历史,以及生活常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但是,仍未能完全满足语文教学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播放功能,来向学生展示上文的具体教学内容。
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PPT或是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从整体上展现圆明园目前真实景象;同时,还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有关圆明园在没有被毁灭时的图片。这样,通过毁灭前后图片景象的对比,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生动、具体,并且直观的反映给了学生。学生在配合以往所学习的背景知识,就能对课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主线有了整体的把握。
三、小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目的就在于: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改革要求。为此,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构建具体的途径时,需要明确一个原则:即,途径的构建不能脱离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环境。大环境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固然需要克服。但是,某些消极因素的存在,表现为一系列利益关系使然。如,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明显。这些,就不能在近期作为克服的因素。需要克服的因素则是:语文知识内容的发散与零碎。因此,使其具体化以及教师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便成为途径构建的出发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的引入,考虑到了现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是具有可行性的。最后,此文全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王焱桃.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 价值工程,2010(12).
[2]左蓝蔚.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3]郭迎春.浅议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
[4]李明容.听说读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关系及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11).
[5]郭强.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待新课程改革,其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与中学素质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着重培养学生各科的综合素养。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历来处于高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在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培养,自然就成为评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性的标准。
具体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构建来说,现阶段有许多关于该问题的探讨,这些都是同行在教学实践中的总结。考察这些探讨发现,若干建议在途径的建构中缺少可行性。原因就在于,构建高中有效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环境。只有在克服了环境中消极的东西,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变革。
因此,本文以“新课改背景下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为题,其目的就在于:给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实施环境分析
尽管,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的提出已有时日。但是,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应试教育的痕迹仍很明显。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高考压力对素质教育开展的影响
高中教学目标的高考导向,仍然是重中之重。并且,高中在今后生源的质量与数量的好坏,也直接取决于以往高考的成绩。因此,在目前高中就学总体人数在各校不均衡的大背景下,争取满意的生源,便成为当前实现各校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必然会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具体作法主要体现在:关乎教师的工作绩效,直接与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将决定教师的薪酬分配,等一系列利益安排。由此可见,在上述逻辑关系的作用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语文学科本身的特征使然
语文知识本身就体现为发散、零碎等特征。因此,这就决定了:在教学环节将课堂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其难度要大于其它人文学科。并且,教师的教学实践,除了需要遵循语文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性。正因为如此,许多青年教师在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性上还需时日,更不用说实现语文教学的艺术性了。因此,受到语文知识特征与教师教学,这两方面叠加因素的制约,必然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环境中产生消极影响。
针对目前教学环境,在构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时,需要明确:诸如第一种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教育大环境很难克服;第二种因素,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与内容,是可以改善的。因此,本文在具体的途径构建中,以第二种因素作为优化的出发点。
二、有效途径的构建
针对第二种因素来构建有效途径,思路很多。从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分别从: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在进行。
(一)语文教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内容的融合
强调语文教学与其它人文学科内容的融合,主要就是为了针对语文知识的发散与零碎的特征。通过引入历史、政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来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对具体、生动性的要求。
如,以“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为例:正如素质教育的本质所要求的,应满足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由此,教师在准备这篇课文时,就有必要在历史学科的视阈下,来挖掘课文内容所反映的时代背景。通过引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经过,让学生感知自身所肩负的时代重任;通过引入晚清政府,在面对列强侵略却无能为力的历史事实,让学生懂得弱国无外交的真理。从而,在进行课文讲解的同时,由于教师与历史学科进行融合,就深刻的挖掘了课文本身的历史背景,就能生动、具体的向学生传授该课文的知识点。
(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尽管,上文已经将高中语文的教学与历史,以及生活常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但是,仍未能完全满足语文教学生动性、具体性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的图片、视频播放功能,来向学生展示上文的具体教学内容。
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PPT或是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从整体上展现圆明园目前真实景象;同时,还可以从网络上收集,有关圆明园在没有被毁灭时的图片。这样,通过毁灭前后图片景象的对比,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生动、具体,并且直观的反映给了学生。学生在配合以往所学习的背景知识,就能对课文所要阐述的内容主线有了整体的把握。
三、小结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目的就在于: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改革要求。为此,就应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语文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构建具体的途径时,需要明确一个原则:即,途径的构建不能脱离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大环境。大环境中一些消极的因素,固然需要克服。但是,某些消极因素的存在,表现为一系列利益关系使然。如,应试教育的痕迹仍然明显。这些,就不能在近期作为克服的因素。需要克服的因素则是:语文知识内容的发散与零碎。因此,使其具体化以及教师教学形式的多元化便成为途径构建的出发点。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内容的融合,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的引入,考虑到了现有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是具有可行性的。最后,此文全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王焱桃.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探析[J]. 价值工程,2010(12).
[2]左蓝蔚.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3]郭迎春.浅议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
[4]李明容.听说读写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关系及作用[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11).
[5]郭强.浅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