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语: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许多千年老店,日本商业文明中的顽强克服困难、坚守创始人精神、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意识、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的。
本书讲述了许多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故事细节。阅读本书,将使读者可以从真实的一手资料中了解日本企业的长寿秘诀,以及日本特色的商业文明。
日本,世界公认的“长寿之国”。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卫生统计2018》数据显示,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高达84.2岁,已连续20余年排名全球前列。不仅如此,日本还是“长寿企业大国”。倘若按照时间序列观察,从创业到现在连续经营百年以上的企业多达25321家,连续经营200年、300年、500年和1000年以上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937家、1938家、147家和21家。作为对比,美国拥有百年以上企业11735家位居世界第二,之后依次是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等。
有关日本长寿企业的数据取自后藤俊夫的收集、整理。此人有着“长寿企业研究第一人”之称。在他编著的《工匠精神:日本家族企业的长寿基因》一书中,他意图把“企业长寿”的秘诀公之于众。所谓长寿企业,后藤俊夫给出的定义是:从企业创业开始连续经营百年以上的事业体。其中不仅包括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包括社会福利法人、学校法人、财团、非营利团体等所有的民间组织,但不包括宗教法人。创业时间是以业务的开始时间为准,不考虑法人的设立时间。
中国古有俗语,“富不过三”。或是以此为戒,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时也曾雄心勃勃地喊出“公司要活102年,横跨三个世纪”。我们渴盼“基业长青”,但其实,在醒世警言和壮语豪言之外,人们更需要的,是谨小慎微的推断和心平气和的论证,以此来寻找“基业长青”的方法路径。
讨论公司如何实现永续经营、追求卓越这一命题的书籍举不胜举。比较经典的有伊查克·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杰弗里·摩尔的《公司进化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的《基业长青》等。在这些较为优秀的著作中,作者们较为“默契”地一致认为,企业像个有机体,有其生命周期;谁都无法避免盛极一时到衰败消亡的歷史规律,成功的经营者只是尽力延缓终局的到来;以及拥抱变革、不断创新、宽容失败、流程再造是有意义的尝试和有价值的行动。
从大方向来看,后藤俊夫的研究立场和思路与当今主流管理学界的共识保持一致。但基于日本独特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他能谈出不一样的观点。对于日本长寿企业之多,他总结出三个原因,其中两个是“国家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后藤俊夫指出,“企业具有使家业延续下去的坚强意志……在日本人看来,延续家业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点上,日本与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他又说,日本文明或者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体意识、文化相对主义、进取心、对“和”的推崇等,有利于对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这些深入人心的观念为日本长寿企业的诞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商业环境。
例如,后藤俊夫在书中提到了大丸百货。这是一家创立于1717年的商店,如今经营遍及全球,规模巨大。这家店在1736年由下村彦右卫门制定了家训(或“经营理念”)“先义而后利者荣”,要求经营中必须重视顾客,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社会信用。彦右卫门本人也因救施贫困者而被称为“义人”,受到普通民众喜爱。这条家训和个人操行其实取自《荀子》的一句话,叫“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后藤俊夫研究表明,日本长寿企业在确立家训时,很多都是基于中国的儒家思想。因此,日本的商业文化会展现出中华文明的遗风与古韵。
全书通篇在讲“长寿企业”,也没有脱离对“工匠精神”的表述。但问题是,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对此,后藤俊夫没有专门讨论,但从他在前言和正文中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得出,长寿企业一定守得住寂寞,能够长期专注且精于一个行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越长寿,它的“工匠精神”积累就越多、越强。所以它一定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长寿企业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当一个企业“工匠”文化越强的时候,它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长寿的企业。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当年的年度热词,影响力至今未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对它的重视、倡导,也反映出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已开始寻求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往往重“量”不重“质”,求“快”不求“精”——而是迫切渴望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直至“创”造,进行品质革命。在这波浪潮中,工匠精神更是满足新形势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时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带动整个实体经济向纵深和长远发展的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说,后藤俊夫的书可以有两个面向的文本价值。一方面,它提供了具有东方主义色彩、中国式哲理素养的管理智慧和方法,为那些寻求好的管理方式的经营者带来启示;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发达智能生产的邻国,日本企业的经营手法将带给我们借鉴、反思。这是一个曾经向全球工商业输出过“论语算盘论”“精益管理”“质量管理”“阿米巴经营”等理论学说的国度,在它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和见贤思齐的地方。
日本是世界上拥有长寿企业最多的国家,其中包括许多千年老店,日本商业文明中的顽强克服困难、坚守创始人精神、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意识、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都是值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的。
本书讲述了许多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故事细节。阅读本书,将使读者可以从真实的一手资料中了解日本企业的长寿秘诀,以及日本特色的商业文明。
日本,世界公认的“长寿之国”。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世界卫生统计2018》数据显示,日本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高达84.2岁,已连续20余年排名全球前列。不仅如此,日本还是“长寿企业大国”。倘若按照时间序列观察,从创业到现在连续经营百年以上的企业多达25321家,连续经营200年、300年、500年和1000年以上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3937家、1938家、147家和21家。作为对比,美国拥有百年以上企业11735家位居世界第二,之后依次是德国、英国、瑞士、意大利、法国等。
有关日本长寿企业的数据取自后藤俊夫的收集、整理。此人有着“长寿企业研究第一人”之称。在他编著的《工匠精神:日本家族企业的长寿基因》一书中,他意图把“企业长寿”的秘诀公之于众。所谓长寿企业,后藤俊夫给出的定义是:从企业创业开始连续经营百年以上的事业体。其中不仅包括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也包括社会福利法人、学校法人、财团、非营利团体等所有的民间组织,但不包括宗教法人。创业时间是以业务的开始时间为准,不考虑法人的设立时间。
中国古有俗语,“富不过三”。或是以此为戒,马云在创办阿里巴巴时也曾雄心勃勃地喊出“公司要活102年,横跨三个世纪”。我们渴盼“基业长青”,但其实,在醒世警言和壮语豪言之外,人们更需要的,是谨小慎微的推断和心平气和的论证,以此来寻找“基业长青”的方法路径。
讨论公司如何实现永续经营、追求卓越这一命题的书籍举不胜举。比较经典的有伊查克·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杰弗里·摩尔的《公司进化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的《基业长青》等。在这些较为优秀的著作中,作者们较为“默契”地一致认为,企业像个有机体,有其生命周期;谁都无法避免盛极一时到衰败消亡的歷史规律,成功的经营者只是尽力延缓终局的到来;以及拥抱变革、不断创新、宽容失败、流程再造是有意义的尝试和有价值的行动。
从大方向来看,后藤俊夫的研究立场和思路与当今主流管理学界的共识保持一致。但基于日本独特的历史政治、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等,他能谈出不一样的观点。对于日本长寿企业之多,他总结出三个原因,其中两个是“国家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后藤俊夫指出,“企业具有使家业延续下去的坚强意志……在日本人看来,延续家业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一点上,日本与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同”。他又说,日本文明或者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体意识、文化相对主义、进取心、对“和”的推崇等,有利于对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平衡。这些深入人心的观念为日本长寿企业的诞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商业环境。
例如,后藤俊夫在书中提到了大丸百货。这是一家创立于1717年的商店,如今经营遍及全球,规模巨大。这家店在1736年由下村彦右卫门制定了家训(或“经营理念”)“先义而后利者荣”,要求经营中必须重视顾客,也非常重视公司的社会信用。彦右卫门本人也因救施贫困者而被称为“义人”,受到普通民众喜爱。这条家训和个人操行其实取自《荀子》的一句话,叫“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后藤俊夫研究表明,日本长寿企业在确立家训时,很多都是基于中国的儒家思想。因此,日本的商业文化会展现出中华文明的遗风与古韵。
全书通篇在讲“长寿企业”,也没有脱离对“工匠精神”的表述。但问题是,这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对此,后藤俊夫没有专门讨论,但从他在前言和正文中的只言片语中可以得出,长寿企业一定守得住寂寞,能够长期专注且精于一个行当,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越长寿,它的“工匠精神”积累就越多、越强。所以它一定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长寿企业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当一个企业“工匠”文化越强的时候,它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长寿的企业。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当年的年度热词,影响力至今未衰。“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对它的重视、倡导,也反映出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已开始寻求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往往重“量”不重“质”,求“快”不求“精”——而是迫切渴望转型升级,从“制”造到“智”造直至“创”造,进行品质革命。在这波浪潮中,工匠精神更是满足新形势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时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及带动整个实体经济向纵深和长远发展的基石。
从这个意义上说,后藤俊夫的书可以有两个面向的文本价值。一方面,它提供了具有东方主义色彩、中国式哲理素养的管理智慧和方法,为那些寻求好的管理方式的经营者带来启示;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发达智能生产的邻国,日本企业的经营手法将带给我们借鉴、反思。这是一个曾经向全球工商业输出过“论语算盘论”“精益管理”“质量管理”“阿米巴经营”等理论学说的国度,在它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和见贤思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