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419444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强化实验教学、提高操作技能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它以遗传学、植物生理学、栽培学等为基础,研究园林植物新品种创造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园林植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掌握园林植物新品种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遗传学与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园林植物遗传改良中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教学的迫切任务。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一般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学时是40—50学时,学时少而内容多。另外,一些院校的园林专业是文理兼招,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选用的是戴思兰编著的《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材。针对该教材的特点,我们调整了课程内容,把知识分为六个模块。模块一:遗传学基础。主要介绍基本概念、细胞分裂及遗传定律。模块二:育种现状和育种目标。在此基础上开设模块三: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它主要介绍节花的发育、花色、彩斑、花径和重瓣性的遗传。由于花径是数量性状,因此在此节中先铺垫数量性状的基本知识,把数量性状的特征,统计方法和遗传力等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花径遗传中来,使学生深刻领会花径的遗传规律。模块四:常规育种技术。主要包括种质资源、引种驯化、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和倍性育种。将选择育种章节中的芽变选种与经典遗传学中的基因突变结合讲授,将杂种优势穿插细胞质遗传中的雄性不育的知识。这样有机整合既避免了教材之间知识的重复,又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五:非常规育种技术,包括诱变育种,离体培养育种,分子育种。模块六:良种繁育。在这六个模块中,前四个模块属于这门课程的经典知识,应该用较多的学时,可根据学时和学生的水平等实际情况安排后两个模块的讲授学时或者是让学生自学。通过上述六个连续、系统的模块就完全能清晰地展现教材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采取怎样的授课方法,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是教师的必修课 [1]。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理论难度大,因此要求教师在掌握多种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对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教育背景,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2]。我们在授课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多进行对比,总结归纳,也可以安排一定的章节让学生讲解。比如在讲授完有丝分裂后讲解减数分裂前,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二者的不同;在讲授引种驯化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梅花,菠萝,水杉,华中一带的蜜桃等植物能否引种到本地,如何引种。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影响引种驯化的因素和引种程序。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园林植物遺传育种学学科正在快速发展,教学模式也将朝以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方向发展[3]。因此本门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课件、动画等能够动态地、直观地表现教学内容,增加课容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讲授从DNA-蛋白质纤丝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时,运用动画逼真地解释抽象过程;讲授花的发育时,用图片展示ABC模型的具体内容,讲授彩斑遗传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花部彩斑和叶片彩斑图片形象地展现了彩斑的类型。
  四、强化实验教学,提高操作技能
  1.实验材料的准备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和生科、生技专业所用相同,这些材料并不适合园林专业的学生。例如,目前大多数遗传学实验材料(或实验指导书)中有关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是蚕豆、洋葱和小麦等。这对农学专业学生是比较合适的,但对园林专业学生未必适宜。为此,我们选用水仙根尖分生组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尝试,并对某些实验步骤进行了技术修改,效果较好[4-5]。水仙是栽培技术相对较为容易的室内盆花,同时学生从根尖的培养、固定、解离、染色、装片及观察的整个过程全部参与,这样学生拿着自己培育好的水仙根尖材料,既有成就感,又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
  2.实验结果的分析
  传统实验内容确定、材料统一,实验结果也大同小异,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图按猫画虎地画出来。实验改革后,学生根据自己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各个时期的图像能够辨别绘图,且能够对自己所制作的片子进行自主的分析、探讨,教师则可根据实验情况,给学生提供必要指导。
  3.考核方法改革
  实验考核既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有效措施。以前学生实验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来打分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因此我们进行了实验改革,把实验考核分成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及纪律、实验报告等环节,各环节考核分数比例为:预习报告10%,实验操作40%,纪律卫生10%,实验报告40%,这部分成绩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60%;期末考核包括期末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理论考核,各占50%,期末考核占该实验课总成绩的40%,实验操作部分合格方可参加实验理论考试。这一系列考核措施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操作,课下及时总结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实验课教学效果。
  总之,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认真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广建.刍议课堂授课的艺术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34-35.
  [2]孙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精品课程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长春大学学报,2007,17(6):92-93.
  [3]王仲,李秀霞,孙睿,张丽敏.多媒体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学中的应用.科学教育,2009,5:65-66.
  [4]沈克全,程经有,徐甸编著.遗传学实验自学指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2年教育教学改革课题(jg2012068)。
其他文献
疯草类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草原,动物采食该类植物后会出现头部水平震颤、运动障碍等典型的疯草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动物死亡,给我国草原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表明
马铃薯品种“CA”〔CIP384619A)于1987年由云南师大王军先生,从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引进杂交组合(377427.1×7×Y·1),经云南大理种子公司,1990~1993年大面积栽培鉴定,均表现高产稳产,
江苏省南通市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的试点地区。历史学科的中考改
由绍兴市农科所研制而成的新型稻麦精量播种机,经我县1994~1995年早稻两年示范,以投资少、化工省、使用便、落子匀、产量增、效益高的优势,深受种粮大户的青睐。绍兴县自1994
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硒蛋白是硒共价结合在蛋白质中形成硒代半胱氨酸形式。硒蛋白W(SelW)是一种低分子量的细胞内硒蛋白。在不同的生物中,SelW的
高考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四种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識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而“图表类”题型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可比性强、灵活多样等特点,可以不同程度地考查上述综合能力。所以特别要注意这一题型的突破。  一、试题特点  1.试题通常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围绕国家重大政策编制数据图表。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材料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
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好,对于扬优补缺,规范与开阔解题思路,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以及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讲评过程是教师根据练习、测试反馈的信息,重新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完善知识,提高能力,“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深化过程。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练习和测试卷,精心设计并上好讲评课,对于澄清学生的模糊概念、校正错误、查缺补
我国北方,受大气环流影响,每逢夏季暖湿气流由东南沿海侵入,就形成湿热多雨气候。据多年气象资料表明,北方7~8月两月降雨量为全年降水量的60%~70%,土壤含水量达30%左右,空气相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培养新时代的药学类专业人才是一个重要环节,做好药学类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也有利于为健康中国培养有用的人才.但在药学类
KB2和KB11是中国农科院麻类所育成的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在山东、安徽、湖南等省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KB2、KB11平均亩产分别为303.85kg和288.85kg,比对照7804分别增产22.42%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