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从一个在经济、工业上受尽欺压的农业大国,迅速崛起,如今成为世界上坐二望一的现代化大国,凭借的是中国人自己探索出来的中国道路,以及中国人自己学习出来的中国智慧,聪明、坚强、勤奋的中国人凭着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仅属于中国,仅适于中国的“中国模式”,中国要有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引领下一代的科學革命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改革开放
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都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回望百年前,中国由盛转衰,蒙受西方列强屈辱,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如熊熊烈火,释放着炙热的能量。为什么中国崛起的速度如此之迅速?中国是如何再一次站在世界核心位置的?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中国历代领导人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只属于中国,只适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不同的、独立的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是稳健的改革模式,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创始人和最高领导人,他的视角和考虑都是非常深刻的、长远的、全方位的,他在中国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为中国做了三个重要的战略抉择,这三个抉择奠定了中国成功崛起的基础。首先在1978年,他提出改革开放,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经得起比较的国家,现在看来,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国运。接着在1989年,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很多人失去了政治定力,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但邓小平一锤定音,强势地回应了亲西方势力要推倒人民共和国的这种企图,当时若不是邓小平坚定的立场,恐怕我们的政治体制会崩溃,我们的国家可能会走苏联解体的这条路,根本谈不上今天中国的崛起。再就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我们国内一片悲观声,很多人在质疑中国这面红旗还能打多久,但邓小平却在危机中看到机遇,他到南方呼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市场经济是中性的,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经济想要发展,就要让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如今看来,邓小平在这三个历史关键时刻做出的三个战略抉择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大致上确定了中国全面崛起的方向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也就这样走出来了。
一、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探析
“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以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劳动分配的新模式,这也是为何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名“中国模式”的原因所在。
在经济学原理中,称为规模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主导,顾名思义,规模型经济旨在大批量生产,以取得高效率为终极目的,这种高效率的代价是摧毁了众多就业机会,然而这便是危机的根本。从科技革命至今,规模型经济统治了汽车、化工、冶铁等行业,统领了世界经济,这是“新美国模式”主张“市场最大化”成功的原因,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为实现了批量生产,最终无可避免将导致垄断竞争,抑制创新发展,这就是许多依靠这种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兴盛最终又衰亡的原因。还有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叫做范围经济,这种模式使经济发展存在更多可能性,它允许经济体发展存在多样性,是与规模型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是规模型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混合体,在中国,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同时发展,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优势。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张的“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的原则,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恰到好处的作用,在新技术的起步阶段和旧技术淘汰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具有远见的治理方式使中国经济加速崛起,中国自己探索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适合中国的,而不是古典经济学教科书的教条。当今,中国的金融政策和发展政策比发达国家还要独立,那是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学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之处在于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也是对自己最有利的社会协调的道路——分区试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多场改革,例如包产到户、成立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先试验、后总结,一个试验区发展得好,其他地区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进行总结、立法,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深圳特区和厦门特区,深圳靠近香港,和香港有割不断的联系,厦门靠近台湾,和台湾有特别的历史渊源,因此,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不只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有比较深远的政治考虑,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最佳发展方式。
二、中央领导与社会协作下的中国模式
中国崛起的另一大优势是,中国采取了中央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协作的发展方式。中国的领导人向来“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中国的一切改革,最终皆落实到人民生活的改善,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幸福,不仅仅是人民的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幸福、人权尊严等等,社会与政府一直保持良性互动关系,跟西方特别是美国“三个政府互相打架”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国家在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是资本利益至上,把大部分人民当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只有在中国,人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在这样的协作模式下,中央调动人民力量,人民信任强有力的政府,整个国家团结一致,必然形成中国近乎传神的中国效率和中国速度。中国速度一直是世界都称之奇迹的存在,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是几代铁路人的奋斗,更是中国模式下的协作成果,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智慧,此次疫情下的中国速度,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协作模式下的中国速度与大国担当,也让世界看到了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弊端。
三、中国模式背后的思维方法与文化底蕴
“短短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是国家发展模式的源泉。一个有长远规划的国家必然有长线思维,邓小平的目光长远,谋划深远,他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我们今天仍在奋斗的方向;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必然有底线思维,预估事情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在当今南海问题上、东海问题上、两岸关系问题上,习主席一锤定音,这背后是坚定的底线思维;一个灵活变通的国家必然有多线思维,要拥有多角度的思维模式,首先要有一个成熟的心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每一步棋走得都是很有章法、有理有据的,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凡是碰到危机的时候,把它看作是机遇,去布局、去发展,再转头一看便发现已然形成全新的格局。
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是中国模式背后的文化智慧,中国文化有三驾马车,首先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以柔克刚的辩证思想是天人合一的精华所在,老子的观念既是生活方式,也是治国理念,还是军事思想,因此老子的《道德经》可谓我们中国“复杂科学”之鼻祖;第二为孙武的《孙子兵法》,毛泽东更是以熟谙《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为中国人民取得了自由的解放,毛泽东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核心思想皆来自于《孙子兵法》中的高明战术;第三,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贡献首先在于重视教育,其次是重视家庭,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联系发展与协作依靠的是家庭,中国把老子的思想、孙子兵法和儒家文化结合在一起,运用在未来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当中,中国模式会更加坚固。
关键词: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改革开放
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都需要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回望百年前,中国由盛转衰,蒙受西方列强屈辱,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如熊熊烈火,释放着炙热的能量。为什么中国崛起的速度如此之迅速?中国是如何再一次站在世界核心位置的?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中国历代领导人引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只属于中国,只适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现代化不同的、独立的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是稳健的改革模式,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创始人和最高领导人,他的视角和考虑都是非常深刻的、长远的、全方位的,他在中国发展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上为中国做了三个重要的战略抉择,这三个抉择奠定了中国成功崛起的基础。首先在1978年,他提出改革开放,要将中国打造成一个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经得起比较的国家,现在看来,他的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国运。接着在1989年,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很多人失去了政治定力,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但邓小平一锤定音,强势地回应了亲西方势力要推倒人民共和国的这种企图,当时若不是邓小平坚定的立场,恐怕我们的政治体制会崩溃,我们的国家可能会走苏联解体的这条路,根本谈不上今天中国的崛起。再就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苏联于1991年12月25日解体,我们国内一片悲观声,很多人在质疑中国这面红旗还能打多久,但邓小平却在危机中看到机遇,他到南方呼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市场经济是中性的,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经济想要发展,就要让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如今看来,邓小平在这三个历史关键时刻做出的三个战略抉择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大致上确定了中国全面崛起的方向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也就这样走出来了。
一、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探析
“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的产物。以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崛起揭示了劳动分配的新模式,这也是为何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名“中国模式”的原因所在。
在经济学原理中,称为规模型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美国为主导,顾名思义,规模型经济旨在大批量生产,以取得高效率为终极目的,这种高效率的代价是摧毁了众多就业机会,然而这便是危机的根本。从科技革命至今,规模型经济统治了汽车、化工、冶铁等行业,统领了世界经济,这是“新美国模式”主张“市场最大化”成功的原因,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因为实现了批量生产,最终无可避免将导致垄断竞争,抑制创新发展,这就是许多依靠这种经济模式发展的国家兴盛最终又衰亡的原因。还有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叫做范围经济,这种模式使经济发展存在更多可能性,它允许经济体发展存在多样性,是与规模型经济形成鲜明对比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实际上是规模型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混合体,在中国,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同时发展,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优势。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张的“国家最小化,市场最大化”的原则,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恰到好处的作用,在新技术的起步阶段和旧技术淘汰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具有远见的治理方式使中国经济加速崛起,中国自己探索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适合中国的,而不是古典经济学教科书的教条。当今,中国的金融政策和发展政策比发达国家还要独立,那是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科学体系、独立的国防,所以中国才会有独立的发展政策。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之处在于同时兼顾了社会稳定和创新,找到了一条超越亚当·斯密分工加市场,也是对自己最有利的社会协调的道路——分区试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行了多场改革,例如包产到户、成立经济特区、国企改革,都是各个地区分散试验,先试验、后总结,一个试验区发展得好,其他地区就自动地仿效,然后中央进行总结、立法,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深圳特区和厦门特区,深圳靠近香港,和香港有割不断的联系,厦门靠近台湾,和台湾有特别的历史渊源,因此,邓小平建设经济特区,不只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还有比较深远的政治考虑,所以中国走的这条发展道路是能够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最佳发展方式。
二、中央领导与社会协作下的中国模式
中国崛起的另一大优势是,中国采取了中央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协作的发展方式。中国的领导人向来“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中国的一切改革,最终皆落实到人民生活的改善,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幸福,不仅仅是人民的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幸福、人权尊严等等,社会与政府一直保持良性互动关系,跟西方特别是美国“三个政府互相打架”的模式是截然不同的,西方国家在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是资本利益至上,把大部分人民当成了利益的牺牲品,只有在中国,人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军,还是改革开放的动力,在这样的协作模式下,中央调动人民力量,人民信任强有力的政府,整个国家团结一致,必然形成中国近乎传神的中国效率和中国速度。中国速度一直是世界都称之奇迹的存在,中国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是几代铁路人的奋斗,更是中国模式下的协作成果,向世界展现出中国智慧,此次疫情下的中国速度,更是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协作模式下的中国速度与大国担当,也让世界看到了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弊端。
三、中国模式背后的思维方法与文化底蕴
“短短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国家的思维方式是国家发展模式的源泉。一个有长远规划的国家必然有长线思维,邓小平的目光长远,谋划深远,他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我们今天仍在奋斗的方向;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必然有底线思维,预估事情可能出现的最坏的情况,做好一切应对的准备,在当今南海问题上、东海问题上、两岸关系问题上,习主席一锤定音,这背后是坚定的底线思维;一个灵活变通的国家必然有多线思维,要拥有多角度的思维模式,首先要有一个成熟的心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每一步棋走得都是很有章法、有理有据的,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先经济、后政治,凡是碰到危机的时候,把它看作是机遇,去布局、去发展,再转头一看便发现已然形成全新的格局。
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是中国模式背后的文化智慧,中国文化有三驾马车,首先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以柔克刚的辩证思想是天人合一的精华所在,老子的观念既是生活方式,也是治国理念,还是军事思想,因此老子的《道德经》可谓我们中国“复杂科学”之鼻祖;第二为孙武的《孙子兵法》,毛泽东更是以熟谙《孙子兵法》的战略战术为中国人民取得了自由的解放,毛泽东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核心思想皆来自于《孙子兵法》中的高明战术;第三,儒家思想。儒家的核心贡献首先在于重视教育,其次是重视家庭,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联系发展与协作依靠的是家庭,中国把老子的思想、孙子兵法和儒家文化结合在一起,运用在未来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当中,中国模式会更加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