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受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塑造的双重考验,往往出现重基建轻绿化的现象。而绿地是提高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环节,是为市民提供良好游憩、社交的理想场所,如何将互含与互否的命题结合景观旷奥美感,是现代城市绿地建设探索的重点。本文主要从空间契合与时间契合两方面来阐述城市规划中如何统筹绿地系统规划与旷奥塑造手法,为绿色城市的发展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景观;旷奥度;绿地系统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进程,“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市化管理。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问题,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人居环境品质的好坏休戚相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可以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助力。目前,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良莠不齐,造成生境破碎,物种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再者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于视觉美感的塑造也缺乏章法,所以将两者有机结合是营造优质城市环境品质的重中之重。
1 “旷奥”与“互含”、“互否”的相互联系
“旷”即开阔宏大之雄伟,“奥”即深邃幽静之内敛,运用旷奥手法展现人居环境的幽雅开阖自古到今都是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今都城建设的空间塑造之法,追其本源,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反映的是西周以后,强调人与天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的理念应运而生。同构关系也称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最典型的形式莫过于“互含”与“互否”,这两种构成法则的实例有很多。例如,在拙政园中,远香堂、三十六鸳鸯馆等建筑的长轴之间接近相互垂直并且不断改变着方向,这种互否关系的趋势在建筑平面作平移时并不改变,因而也是一种拓扑关系。“互含”即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北海与琼华岛,琼华岛虽被北海环绕,但其以白塔为最高点成为整个北海的构图中心,这种竖向与横向的相互支配与相互统一便是互含关系的典型表现。
“旷奥”在环境表现中趋向于形态构成,园林当中的先抑后扬、婉转曲折、曲径通幽都是在处理旷奥的配比,旷与奥谁占统领地位取决于环境给人的第一感觉。“互含”与“互否”更趋向于意识构成,他们往往不直观表达,而是通过观景意境给以一定的影响。所以“旷奥”是面子,“兩互”是里子,不管是在古代的营造活动还是当代的城市建设,都是人居环境设计必不可少的考虑要素。
2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点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城市规划中统筹“绿地系统”与“旷奥”手法
如今,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大面积的绿地常被称为“城市绿肺”,绿地的有机连通可以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有机更新,同时成为塑造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在大力发展城市化的当今,如何合理构建绿地系统,同时又将“旷奥”手法融入绿地景观中,使两者在空间与时间上“互含”与“互否”,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3.1 空间契合
“旷奥”与“绿地系统”在空间中的契合主要分为横向契合和竖向契合。横向契合主要表现在绿地与中心商务区、绿地与居住区、绿地与工业厂房区、绿地与水系、绿地与广场。
3.1.1 绿地与中心商务区
绿地系统可采用几何形的绿地相互连通,连通方式可采用若干空中廊道,跨在相邻绿地之间,增加绿地之间的生态衔接且又不影响地面交通。同时,视觉处理采用内旷外奥的手法,将高大乔木与灌木作为绿色地标,增加中心绿地的可识别度,并且通过不同季相植物的有机搭配,在颜色、花果、香味等方面形成自身独特性,增加可识别度的附加值。高大植被也可作为天然隔声屏障,为身处闹市区的市民提供城市里的世外桃源。
3.1.2 绿地与居住区
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要做到内外兼修,内部主要采用若干绿地组团,通过绿道相互连通,营造收放有度的“绿园”,为居民纳凉、休憩提供场所。其中绿道可以采用规则的直线式,也可采用异形式,但要避开居民活动强度较高的活动区域,以免破坏绿道内的植被生长。“绿园”的设计可借鉴古典园林的手法,遵循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绕、尺度得当、余意不尽的原则设计布局。外部绿地主要起保护、隔声、美化的作用,故采用多层植被环状包裹,按照从低到高,从疏到密的顺序形成阶梯式植被带,并且与内部绿地系统衔接,形成住区绿地整体。
3.1.3 绿地与工业区
工业区绿地的主要作用是隔音与防止污染,通常采用净化能力较强的植被。由于工厂的绿地率通常不大于20%,所以厂房内部植被采用孤植与组团相结合的栽植方式,为内部职工创造小而精致的绿景。厂区外部按照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成逐级过滤的效果栽植,工业厂房周边采用冠形较大的乔木或灌木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溢出率,同时在视觉上大大软化硬质钢筋混凝土体量,使其掩映在绿色之中。在乔木圈外围可采用蔽郁度较高的灌木围合,形成复合防护层,最外层采用低矮草皮,可增加视觉的开放度。总体上,工业区的绿化成“大围合,小点缀”布局,精致的绿景包含在大范围的绿带中,同时大范围的绿带衬托出绿景的独特之处。
3.1.4 绿地与水系
城市水系的存在形式通常有河道和湖泊两种,河道属于蓝带,是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通路,同时也是城市泄洪防涝的疏散途径,所以蓝带与绿带不能生硬地分割,彼此要有穿插联系,保证绿地生态与水湿生态共生共存。在硬质驳岸两侧可设拱形种植台,作为连接两岸绿地生态圈的桥梁,防止生境破碎化。自然驳岸可采用亲水植物连接水系生态与绿地生态,大型亲水植物的根系可以为水下生物提供养料与氧气,同时提供鱼类栖息场所,这样的植被组团弱化了两者的生态边界,形成循环生态共存系统。视觉空间处理上,河道两侧多采用低矮灌木或草体来营造开阔之感,以组团式高大灌木作为点缀,旷景塑造河岸之开阔,创造良好的城市天际线观赏场所,并且成为视觉通廊,增加通透感,奥景成为市民停留闲谈、动植物繁衍更迭的绝佳场所。 湖泊与绿地的相互关系和上述河道与绿地的相互关系并无二致,只是湖泊属于面状水域,动植物的生态容量更大,系统更加多样,所以绿地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水系生态,可在湖泊边缘建设若干小型岛屿斑块,斑块的面积可大可小,既有利于陆上动植物的迁移,又可以形成水下栖息场所。小型岛屿斑块也可利用植被的种植密度,创造宜人的幽景,运用相应的造园方法塑造岛景。
3.1.5 绿地与广场
广场是城市中给予市民集会、休闲、社交、游乐的开放性场所,由于功能要求所致,广场的绿地系统不能在同一平面连通,所以主要考虑点状绿地组团与架空绿廊相结合的手法。点状绿地组团较为常见,可采用草坡、草坪等形式,其中栽植片状灌木或少量乔木。架空绿廊最常见的便是廊架,运用爬藤类植物将廊架的金属部位覆盖,也可以人工建成架空混凝土平台,平台上敷以种植土,载重草体以及灌木等荷载较小的植物,这种绿地形式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地率,同时在夏日成为良好的广场避暑之所。空间设计上,广场绿地要与硬质场地形成软硬互补,相互渗透,可将广场的中心区域塑造“奥”景,利用多枝多叶植物相互穿插,增加竖向绿化维度,广场周边则多采用“旷”景,可以在较大硬质场地边设较大开敞绿地,产生大开大阖之感,这种内密外疏的布局有利于广场周边陆上交通的视觉通透要求。
竖向契合主要反映在绿地系统与建筑之间,建筑是城市的主要载体,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如何在建筑与绿地之间找到平衡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首先在底层平面上,建筑必须要退让用地红线,退让的面积大多成为绿地,所以常见的形式是绿地环绕建筑,但这种传统的围合形式远不能满足如今的开发强度,而且也无法形成空间视觉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屋顶花园、阳台花园、外墙绿化应运而生,利用屋顶、阳台的荷载允许范围少量栽植草体植物,在竖向形成高度错位的绿台,增加城市绿地率。近年来,外墙绿化在我国发展迅速,传统的外墙绿化爬墙虎虽可以形成大片绿荫,但无法控制其生长的方向和规模,可能导致外墙窗洞口被遮挡的情况。目前一种比较好的种植方式是在距外墙外侧20~30cm处从女儿墙或檐口设条状金属网架并落地固定,网架之间空出窗洞口的间距,这样既可以满足光照,又可以控制藤蔓植物的生长。
“2014中国·青岛世界生态城市与屋顶绿化大会”上展示的现代建筑绿化手法为大众对于绿景建筑有了更加生动的解释。论坛主席由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青岛世园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出任,将集中研讨各级开发区如何做一个生态优先的好规划,向世界空气质量优异的城市颁发世界生态城市空气质量金奖;已邀请到世界顶级的城市规划、绿色建筑设计、立体绿化、生态修复大师来演讲当今世界最生态、低碳、节能的典型案例,如上海闽行区有一小区10万平方米绿色的空中花园建完后成了标杆,当地各区都在实施跟进;杭州滨江的江南豪园小区屋顶菜园搞得有声有色,让整幢楼的人,不用去菜市场买菜,成了杭州特色;而南京开发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的是绿色屋顶,尤其是紫东国际创业园区,整个小区15万平方米,实现了百分之百绿色建筑披上“绿装”。
植物与建筑的“互含”与“互否”展现了竖向维度建筑景观的旷奥美感,“奥”流露在那阴郁的植被下被生动化的人工体块,“旷”表现于当成片的“绿色春笋”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时,那种久违的森林城市的亲切感让我们舒展身心,毕竟自然的绿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追求。
3.2 时间契合
时间契合主要体现在绿地系统的时效性与景观旷奥效果的变迁上,这与植被的生长周期、当地文化的积淀都密不可分。
3.2.1 植被生长
植被总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整株植物或植物器官的生长速率按季节或昼夜发生规律性变化,叫做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随昼夜表现出的快慢节律性变化,称为昼夜周期性。植物的昼夜生长主要受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和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影响。在水分适宜,温暖白天的生长速度快于夜晚,若白天温度增高,光照增强,空气干燥,植物的生长将受到抑制。诸如这些变化给城市绿地系统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时间维度上,考虑植物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生长阶段来塑造景观,如绣球花,其花期大约在5~7月,在非开花时节可将若干株绣植株与常绿低矮灌木搭配栽植,外围以百慕大等草体结合栽植,使其在非开花期能扬长避短,而在花期可以将其盛开的花朵展现在青绿之上;又如紫藤,其花期约在3~4月,非开花时期可采用常春藤与其搭配种植,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相对应的季相特点。总之,要充分利用植被的生长周期,在其特定的时间段给予相应的物种搭配,相得益彰。
3.2.2 文化积淀
文化的内涵对城市的环境塑造也是潜移默化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和市树,这都与城市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扬州的市树是银杏和柳树,扬州的市花是琼花。关于柳树古代确有“绿扬城郭是扬州”和“街垂千步柳”的盛景。树形雄健的银杏,是古生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活的化石,经济价值很高,在扬州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至今在市区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93株,最大的是唐代的一株,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扬州几度兴衰的见证,它们那经历过漫长岁月的苍劲雄姿,是古老扬州的一个象征。有关扬州琼花的历史传说,富于传奇浪漫的色彩,在扬州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开花时散如游蝶,聚如联珠,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世人把琼花看作稀世奇花异卉,以能够到扬州一睹琼花芳姿为快。再如杭州的市花——桂花,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时期杭州就有人开始种植桂花。尤其是在西湖南边的满觉陇附近,曾建有寺庙,寺中僧人种植了很多桂花。每到农历八月,桂花开时,香飘十里,沁人心脾,桂花落时,纷纷点点,如一场花雨,“满陇桂雨”也因此成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千百年来引来众多人吟诵桂花,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柳永的《望海潮》。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已将桂花作为杭州城的标志景物加以吟咏,赋予了桂花更多的文化内涵。另外,杭州的很多美食中也有桂花,和桂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杭州著名的桂花糕,桂花酒,都是杭州的特色美食。也许杭州西湖的荷花和梅花等也很多,这些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文化风貌,并且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4 结语
为了创造大片的城市绿景,给予城市多样化的绿地系统景观,宜采用以下规划原则: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指标计算方法,不能笼统地核算城市整体绿地面积之和,这会造成目前大中城市出现的绿地碎片化现象。基于这种情况,就要统一核算相互连通的绿地面积,这样可以保证绿地系统是有机完整的,可以为生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绿地作为城市血脉融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其次,在满足绿地斑块连通的前提下,应当对绿地作空间艺术化处理,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原则造景,将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绿地营造出不同的人文绿化景观,有的放矢,旷奥有致,这样才能在合理的绿地系统基础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德顺.景观植物运用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于晶晶(1991—),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关键词:景观;旷奥度;绿地系统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进程,“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市化管理。因此,正确认识城市化问题,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人居环境品质的好坏休戚相关,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可以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助力。目前,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良莠不齐,造成生境破碎,物种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再者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于视觉美感的塑造也缺乏章法,所以将两者有机结合是营造优质城市环境品质的重中之重。
1 “旷奥”与“互含”、“互否”的相互联系
“旷”即开阔宏大之雄伟,“奥”即深邃幽静之内敛,运用旷奥手法展现人居环境的幽雅开阖自古到今都是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今都城建设的空间塑造之法,追其本源,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天人合一”思想反映的是西周以后,强调人与天紧密相连的关系,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的理念应运而生。同构关系也称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最典型的形式莫过于“互含”与“互否”,这两种构成法则的实例有很多。例如,在拙政园中,远香堂、三十六鸳鸯馆等建筑的长轴之间接近相互垂直并且不断改变着方向,这种互否关系的趋势在建筑平面作平移时并不改变,因而也是一种拓扑关系。“互含”即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如北海与琼华岛,琼华岛虽被北海环绕,但其以白塔为最高点成为整个北海的构图中心,这种竖向与横向的相互支配与相互统一便是互含关系的典型表现。
“旷奥”在环境表现中趋向于形态构成,园林当中的先抑后扬、婉转曲折、曲径通幽都是在处理旷奥的配比,旷与奥谁占统领地位取决于环境给人的第一感觉。“互含”与“互否”更趋向于意识构成,他们往往不直观表达,而是通过观景意境给以一定的影响。所以“旷奥”是面子,“兩互”是里子,不管是在古代的营造活动还是当代的城市建设,都是人居环境设计必不可少的考虑要素。
2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特点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是指城市绿地和道路绿化与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在规划时统一考虑,合理安排,形成一定的布局形式。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地不仅总量适宜,而且布局合理,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紧密结合,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的绿地系统,那么这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将在城市生态的建设和维护以及为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城市规划中统筹“绿地系统”与“旷奥”手法
如今,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大面积的绿地常被称为“城市绿肺”,绿地的有机连通可以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有机更新,同时成为塑造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在大力发展城市化的当今,如何合理构建绿地系统,同时又将“旷奥”手法融入绿地景观中,使两者在空间与时间上“互含”与“互否”,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3.1 空间契合
“旷奥”与“绿地系统”在空间中的契合主要分为横向契合和竖向契合。横向契合主要表现在绿地与中心商务区、绿地与居住区、绿地与工业厂房区、绿地与水系、绿地与广场。
3.1.1 绿地与中心商务区
绿地系统可采用几何形的绿地相互连通,连通方式可采用若干空中廊道,跨在相邻绿地之间,增加绿地之间的生态衔接且又不影响地面交通。同时,视觉处理采用内旷外奥的手法,将高大乔木与灌木作为绿色地标,增加中心绿地的可识别度,并且通过不同季相植物的有机搭配,在颜色、花果、香味等方面形成自身独特性,增加可识别度的附加值。高大植被也可作为天然隔声屏障,为身处闹市区的市民提供城市里的世外桃源。
3.1.2 绿地与居住区
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要做到内外兼修,内部主要采用若干绿地组团,通过绿道相互连通,营造收放有度的“绿园”,为居民纳凉、休憩提供场所。其中绿道可以采用规则的直线式,也可采用异形式,但要避开居民活动强度较高的活动区域,以免破坏绿道内的植被生长。“绿园”的设计可借鉴古典园林的手法,遵循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绕、尺度得当、余意不尽的原则设计布局。外部绿地主要起保护、隔声、美化的作用,故采用多层植被环状包裹,按照从低到高,从疏到密的顺序形成阶梯式植被带,并且与内部绿地系统衔接,形成住区绿地整体。
3.1.3 绿地与工业区
工业区绿地的主要作用是隔音与防止污染,通常采用净化能力较强的植被。由于工厂的绿地率通常不大于20%,所以厂房内部植被采用孤植与组团相结合的栽植方式,为内部职工创造小而精致的绿景。厂区外部按照该地区全年主导风向成逐级过滤的效果栽植,工业厂房周边采用冠形较大的乔木或灌木围合,最大限度地降低噪声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溢出率,同时在视觉上大大软化硬质钢筋混凝土体量,使其掩映在绿色之中。在乔木圈外围可采用蔽郁度较高的灌木围合,形成复合防护层,最外层采用低矮草皮,可增加视觉的开放度。总体上,工业区的绿化成“大围合,小点缀”布局,精致的绿景包含在大范围的绿带中,同时大范围的绿带衬托出绿景的独特之处。
3.1.4 绿地与水系
城市水系的存在形式通常有河道和湖泊两种,河道属于蓝带,是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通路,同时也是城市泄洪防涝的疏散途径,所以蓝带与绿带不能生硬地分割,彼此要有穿插联系,保证绿地生态与水湿生态共生共存。在硬质驳岸两侧可设拱形种植台,作为连接两岸绿地生态圈的桥梁,防止生境破碎化。自然驳岸可采用亲水植物连接水系生态与绿地生态,大型亲水植物的根系可以为水下生物提供养料与氧气,同时提供鱼类栖息场所,这样的植被组团弱化了两者的生态边界,形成循环生态共存系统。视觉空间处理上,河道两侧多采用低矮灌木或草体来营造开阔之感,以组团式高大灌木作为点缀,旷景塑造河岸之开阔,创造良好的城市天际线观赏场所,并且成为视觉通廊,增加通透感,奥景成为市民停留闲谈、动植物繁衍更迭的绝佳场所。 湖泊与绿地的相互关系和上述河道与绿地的相互关系并无二致,只是湖泊属于面状水域,动植物的生态容量更大,系统更加多样,所以绿地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水系生态,可在湖泊边缘建设若干小型岛屿斑块,斑块的面积可大可小,既有利于陆上动植物的迁移,又可以形成水下栖息场所。小型岛屿斑块也可利用植被的种植密度,创造宜人的幽景,运用相应的造园方法塑造岛景。
3.1.5 绿地与广场
广场是城市中给予市民集会、休闲、社交、游乐的开放性场所,由于功能要求所致,广场的绿地系统不能在同一平面连通,所以主要考虑点状绿地组团与架空绿廊相结合的手法。点状绿地组团较为常见,可采用草坡、草坪等形式,其中栽植片状灌木或少量乔木。架空绿廊最常见的便是廊架,运用爬藤类植物将廊架的金属部位覆盖,也可以人工建成架空混凝土平台,平台上敷以种植土,载重草体以及灌木等荷载较小的植物,这种绿地形式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地率,同时在夏日成为良好的广场避暑之所。空间设计上,广场绿地要与硬质场地形成软硬互补,相互渗透,可将广场的中心区域塑造“奥”景,利用多枝多叶植物相互穿插,增加竖向绿化维度,广场周边则多采用“旷”景,可以在较大硬质场地边设较大开敞绿地,产生大开大阖之感,这种内密外疏的布局有利于广场周边陆上交通的视觉通透要求。
竖向契合主要反映在绿地系统与建筑之间,建筑是城市的主要载体,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如何在建筑与绿地之间找到平衡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关键。首先在底层平面上,建筑必须要退让用地红线,退让的面积大多成为绿地,所以常见的形式是绿地环绕建筑,但这种传统的围合形式远不能满足如今的开发强度,而且也无法形成空间视觉层次。在这种情况下,屋顶花园、阳台花园、外墙绿化应运而生,利用屋顶、阳台的荷载允许范围少量栽植草体植物,在竖向形成高度错位的绿台,增加城市绿地率。近年来,外墙绿化在我国发展迅速,传统的外墙绿化爬墙虎虽可以形成大片绿荫,但无法控制其生长的方向和规模,可能导致外墙窗洞口被遮挡的情况。目前一种比较好的种植方式是在距外墙外侧20~30cm处从女儿墙或檐口设条状金属网架并落地固定,网架之间空出窗洞口的间距,这样既可以满足光照,又可以控制藤蔓植物的生长。
“2014中国·青岛世界生态城市与屋顶绿化大会”上展示的现代建筑绿化手法为大众对于绿景建筑有了更加生动的解释。论坛主席由上海世博园总规划师、青岛世园会总规划师、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出任,将集中研讨各级开发区如何做一个生态优先的好规划,向世界空气质量优异的城市颁发世界生态城市空气质量金奖;已邀请到世界顶级的城市规划、绿色建筑设计、立体绿化、生态修复大师来演讲当今世界最生态、低碳、节能的典型案例,如上海闽行区有一小区10万平方米绿色的空中花园建完后成了标杆,当地各区都在实施跟进;杭州滨江的江南豪园小区屋顶菜园搞得有声有色,让整幢楼的人,不用去菜市场买菜,成了杭州特色;而南京开发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的是绿色屋顶,尤其是紫东国际创业园区,整个小区15万平方米,实现了百分之百绿色建筑披上“绿装”。
植物与建筑的“互含”与“互否”展现了竖向维度建筑景观的旷奥美感,“奥”流露在那阴郁的植被下被生动化的人工体块,“旷”表现于当成片的“绿色春笋”在城市中拔地而起时,那种久违的森林城市的亲切感让我们舒展身心,毕竟自然的绿才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追求。
3.2 时间契合
时间契合主要体现在绿地系统的时效性与景观旷奥效果的变迁上,这与植被的生长周期、当地文化的积淀都密不可分。
3.2.1 植被生长
植被总有自己的生长周期,整株植物或植物器官的生长速率按季节或昼夜发生规律性变化,叫做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植物生长随昼夜表现出的快慢节律性变化,称为昼夜周期性。植物的昼夜生长主要受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强度和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影响。在水分适宜,温暖白天的生长速度快于夜晚,若白天温度增高,光照增强,空气干燥,植物的生长将受到抑制。诸如这些变化给城市绿地系统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时间维度上,考虑植物在不同季节与不同生长阶段来塑造景观,如绣球花,其花期大约在5~7月,在非开花时节可将若干株绣植株与常绿低矮灌木搭配栽植,外围以百慕大等草体结合栽植,使其在非开花期能扬长避短,而在花期可以将其盛开的花朵展现在青绿之上;又如紫藤,其花期约在3~4月,非开花时期可采用常春藤与其搭配种植,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相对应的季相特点。总之,要充分利用植被的生长周期,在其特定的时间段给予相应的物种搭配,相得益彰。
3.2.2 文化积淀
文化的内涵对城市的环境塑造也是潜移默化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和市树,这都与城市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扬州的市树是银杏和柳树,扬州的市花是琼花。关于柳树古代确有“绿扬城郭是扬州”和“街垂千步柳”的盛景。树形雄健的银杏,是古生代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活的化石,经济价值很高,在扬州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至今在市区有百年以上的古银杏93株,最大的是唐代的一株,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扬州几度兴衰的见证,它们那经历过漫长岁月的苍劲雄姿,是古老扬州的一个象征。有关扬州琼花的历史传说,富于传奇浪漫的色彩,在扬州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开花时散如游蝶,聚如联珠,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世人把琼花看作稀世奇花异卉,以能够到扬州一睹琼花芳姿为快。再如杭州的市花——桂花,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吴越时期杭州就有人开始种植桂花。尤其是在西湖南边的满觉陇附近,曾建有寺庙,寺中僧人种植了很多桂花。每到农历八月,桂花开时,香飘十里,沁人心脾,桂花落时,纷纷点点,如一场花雨,“满陇桂雨”也因此成为西湖新十景之一。千百年来引来众多人吟诵桂花,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柳永的《望海潮》。由此可见,历代文人已将桂花作为杭州城的标志景物加以吟咏,赋予了桂花更多的文化内涵。另外,杭州的很多美食中也有桂花,和桂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杭州著名的桂花糕,桂花酒,都是杭州的特色美食。也许杭州西湖的荷花和梅花等也很多,这些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城市文化风貌,并且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
4 结语
为了创造大片的城市绿景,给予城市多样化的绿地系统景观,宜采用以下规划原则: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指标计算方法,不能笼统地核算城市整体绿地面积之和,这会造成目前大中城市出现的绿地碎片化现象。基于这种情况,就要统一核算相互连通的绿地面积,这样可以保证绿地系统是有机完整的,可以为生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将绿地作为城市血脉融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其次,在满足绿地斑块连通的前提下,应当对绿地作空间艺术化处理,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原则造景,将城市中大大小小的绿地营造出不同的人文绿化景观,有的放矢,旷奥有致,这样才能在合理的绿地系统基础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德顺.景观植物运用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顾朝林.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于晶晶(1991—),女,江苏扬州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