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里走出独行侠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的独立出版先行者
  《读库》创立者张立宪,人称老六。多年来,他以一副翘着兰花指说“讨厌”的贱得嘀嘀叫的中年男交际花形象,闻名于京城文化圈。“人格之灿烂,酒风之浩荡,兰花指之妖娆”是其好友高群书对他的评价。
  高群书曾找他演过一部电影《神探亨特张》,从没当过演员的老六沉吟片刻,随即带着兰花指式的故作镇定的颤音,轻轻地说:“哦,我得和我的经纪人商量一下档期和片酬问题。”
  后来他成了那部电影的主演。戏里需要他一个愤怒的眼神,高群书引导他,“老六,你就像看到一个欠你稿子3个月的作者一样生气就行。”
  作为图书编辑,这眼神儿老六最熟。
  2005年,毕业于人民大学新闻系的老六已在北京混迹传媒出版业多年,“熟悉一个媒体从无到有再到卖出去的几乎所有环节”的他,各种机会和订单应接不暇,36岁本命年的时候,他却开始主动做一本“符合自己理想的书”。这就是后来的《读库》。
  据老六说,《读库》的创意是他坐着大巴得来的。
  那时他刚刚离开某出版社,便有一家有望上市的公司向他发出召唤,一份很有“钱”途的工作和成为百万富翁的可能,让他无法不为所动。然而身处第三个本命年的老六,正猛烈地怀疑人生,视上班为畏途。“貌似你得到了很多机会,但是本质上你还是被别人挑选。我能干的想干的是什么?我真正能干什么?”
  “好在那个大巴走得非常慢。”到达北京时一本mook(杂志型图书)已经在老六心中呼之欲出了。“两个月一本的丛书,一年出6本。”
  后来有记者问老六,有什么事是传统出版社做不到,一定要通过《读库》做的?
  老六大咧咧地说,传统出版社跟一本书有关的人太多,环节也太多,《读库》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做到直达,找到我一个人就可以全都解决了。
  这倒不是吹牛。老六至今是《读库》唯一的专职编辑。当年他给《读者》写拜年信,说“我谨代表《读库》全体员工”,他绝对可以代表。
  他一个人构思了《读库》蓝图,然后自己组稿、编稿,自己决定纸张、开本、版式、装帧,哪怕色弱也要自己下印厂监督调色、印制和装订。
  《读库》推出两周年的时候,老六被《南方人物周刊》推选为“魅力50人”中文化类的“独立之魅”。陈丹青给添了一句评语:当今时代的媒体人与出版人,本该多有独行侠。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意识到老六与他的《读库》是独立出版的先行者。
  高成本写作带来高质量文本
  “一个人的编辑部”照样让老六折腾得风生水起。
  十几年前,老六就号称“老男人局”总设计师,是西祠胡同饭局响当当的召集人。彼时,西祠混迹着各种看似不相干的人,比如老颓、老罗、王小山、牟森,老六时不时一脸媚态地插播一条帖子,“有青年作家要俺请吃饭的吗?”长久下来,西祠出现了一个秘密的版块:饭局通知。
  作为饭局局长,老六用起局内成员来毫不手软,从作者到出版,时常有人被他拉壮丁。老六乐于把朋友变成作者,再从作者变成“贱人”。朋友们给《读库》写稿的投入产出比,较之他们日常的文字营生,简直太不划算,可“这些贱人全都乐在其中,有的得到稿费,还要变买成《读库》,送朋友,送美女。把一些人的贱劲充分挑逗出来,是《读库》最大的历史功绩。”老六在自己的博客里得意洋洋。
  为防止拖稿,他在手机里设了一条常用短信:要再不把稿子给我,就拿弹弓子崩你们家玻璃。他把这种催稿的眼神儿用到了高群书的电影里。
  剥去贱得妖娆的外表,张立宪其实认真得可怕。《读库》的一切环节,他事必躬亲,对这本书的质量有着近乎洁癖的要求。
  第一期访的人物是郭德纲。老六酒后向东东枪约了稿。“从2005年9月为约稿做准备,收集资料历时半年。从初稿到完成有3个月时间。”东东枪回忆,这段时间里,郭德纲已经从“天桥乐”门可罗雀,变成声名大噪一票难求,连宠物杂志也要郭抱着猫狗上封面。
  但老六认为仍然有机会,“即使到目前,一次用这样大的篇幅描述郭师傅的,只有这一组稿子。能够安安静静地与郭师傅单独沟通十几个小时的,能够到郭师傅家里,把他家中几乎所有照片从头到尾翻检一遍的,恐怕只有我。”东东枪非常自信。
  老六找东东枪时就说过约稿要求:一、不遗余力,不计成本,不留遗憾;二、时间服从质量。老六自称信奉“高成本写作”,这“三不”成为日后《读库》约稿的通则。
  后来又做盲人歌手周云蓬的稿。约稿时老六告诉作者绿妖:“我说我们需要采访3个月,然后写作3个月,至少要半年。”3个月的理由是“你要采访他对你说的话,要记录他说话时的样子,要记录他不说话时的样子,也要记录他做的事儿,还要记录他的朋友说的话,这个人才能立起来。”
  半年后,文章发出来,绿妖和周云蓬已成爱侣。
  理想主义靠行动
  为啥要这么做《读库》?老六自己总结过一回:我见到的大多数出版社编辑,都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吭吭哧哧把这本书草草弄出来,就赶快奔下一本书而去,每本书的功课都做不足,做不好。我宁愿轻松而饱满地工作,我们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干活,留下关于这个时代的文字标本。
  这种说法曾让很多人在《读库》筹建初期预言,它活不长久,因为老六的过于浓烈的理想主义作祟。毕竟,现在出版业的景况并不是很好,还遭受着电子书冲击。可《读库》第一期就发行了1.2万册,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且印刷质量“屡屡震惊京城印刷高手”。
  后来,老六难得严肃认真地解读了自己的理想主义,“我觉得真正的理想主义都是现实的,就是要行动,要把事情做出来。”在老六看来,理想遥不可及,恰恰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认认真真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耐心和勇气,还老是愤世嫉俗,怨天尤人,才导致很多事情只是理想而已。责编 / 王迅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英国有部很了不起的纪录片,一个导演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七年记录一次,从7岁开始,一直到2012年的56岁这一部——《56UP》。几十年过去,导演从青年到老年,剧中人也从7岁到了56岁。  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研究政治和经济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知名高中和大学然后成为某类著名人物;中产阶级男孩的梦想是,反对种
期刊
本刊2014年6月B《保真实录》第九条的上半段内容是这样的:老板曾经要给我涨工资,我都没让。领导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有精神病。  这事儿说的是北京36岁的钱建新。短短一句话,不能尽展他所有的苦闷。事实上,他苦等5年保障房,不仅连一次摇号机会也没盼来,人生还被套牢了:他不敢多挣钱,不敢谈恋爱,更不敢谈结婚,活得很扭曲。  5年前,30岁出头的钱建新具备了申请保障房的资格。2009年1月26日,他正式成为
期刊
救济品竞争化是我们把救济品的功能和属性复杂化,人为赋予了救济品额外的功能;竞争品奖品化则是政府独大、社会无形、市场经济没有起决定作用的结果;奖品世俗化是对泛政治化的反动。  救济品竞争化;竞争品奖品化;奖品世俗化。是汉语修辞学中典型的顶真辞格。这一辞格特点之一,是能突出事物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上述这3种现象是不是也具备有机联系呢?先初步分析一下。  对部分人的合法限制  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
期刊
谁人不识“陈黑子”  从2013到2014,“舌尖”这个词活跃了两年。对于一个因纪录片而产生的话题,“舌尖”几乎创造了历史,历史背后,是“舌尖”的总导演陈晓卿。  在纪录片这个行当里,陈晓卿出名很早,谁不知道“陈黑子”呢?皮肤黝黑,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也因此收获一系列与“黑”有关的诨名,比如“老男人饭局”上的“天不亮”、“非洲友人”,又比如“舌尖2”团队里的“黑总”。  1965年,陈晓卿生于安徽
期刊
幸运柳艳兵  柳艳兵夺刀后发生的一些事,既有让人满意的,也有让人不解的。  让人满意的是,柳艳兵和易政勇获江西“希望之星”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政府在职责范围内,褒奖了先进,弘扬了正义;有关部门安排两位少年补考——你在这个节点损失了,我就在这个节点补偿你。  让人不解的是,“接下来本该重入制度轨道,依他们补考成绩和报考志愿,按规则,该上哪学校就上哪学校,该落第就落第。谁知……”  两位少年的补
期刊
不算工伤  对何丽珍这种一辈子生活在小县城的50岁女人来说,人生和事业基本不会有大的波澜,然而去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何丽珍一再摊上“大事儿”。  最想不到的是临近中午的那次摔跤。上午有事耽搁了一会儿,着急把落下的活儿赶上,眼看午饭时间到,工友喊她吃饭,何丽珍心急,嘴里应着,手里拾掇家什,脚下就拌了蒜,一个趔趄,手臂正打在一旁的铁架子上,钻心地疼——胳膊断了。  众人七手八脚把何丽珍送到医院,骨折。
期刊
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梅江东社区有一条著名的“老李头大街”,夏天时,这条200米长的小区景观路鲜花盛开、绿荫环绕,路人见之生悦。可你能想象这里不仅本没有路,还是一个环境恶劣的垃圾场吗?这条小马路翻天覆地的改变要多亏小区居民老李头,他用20年的时间义务扫街栽树,不但赢得了小区居民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马路。2012年,皇姑区文明办正式给“老李头大街”命名并授匾。  老李头名叫李德文,
期刊
在某大型国企工会任部长的老习,每年最头疼的是买奖品。  所谓头疼,是他说了不算,上边的副主席、主席和党委书记都要点头才行;即使偶尔说了算一次,也会招来上上下下的臭贬,有的说:“这买的是什么破玩意,我家都好几套了。”有的更干脆,“还不如直接发钱。”  这主意不错,此后,无论是表彰先进生产(工作)者,还是奖励在各级技术比武中获得名次的技术工人,他们都发购物卡,多少钱的都有。  再过不到5年,老习就不再
期刊
一  春风,吹乱了艾玲的长发,商场外的阳光,也晒得人暖暖的。  艾玲一手拎着购物袋,另一只手拿手机在耳边通话:“……妈,你说的那个便携收音机我买了。我还给胖子挑了个衬衫,名牌打两折,好得很呢……胖子他说最近忙,或许今晚上能回家吧……也怪了,天气预报明明说下雨,算了我不说了……”  放下电话,正向外走,艾玲忽然感到不远处,有双眼睛正看着她。  她抬头,商场门口不远处站着一个女人,和她同样都是三十六七
期刊
在市场经济体系内,一个人的财富来源除了遗赠,还来源于他对其他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他一旦做到这点,作为交换的一方,就会获得财富,或者说,谁越能够让更多陌生人满意,谁就能获得更多财富。这是市场经济的通用法则。但是,这似乎难以解释不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按产权学派鼻祖巴泽尔的分析,产权分为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这是交换的先决条件之一,即先界定商品归属,谁有出租收益权和自由转让权,不然,交换就不能发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