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但目前不少中学生存在语文基础不扎实、阅读能力较低,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现象;而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教师权威等的影响,学生一般不敢问或不会问。因而在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等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语文学习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意识;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要想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形成、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提问习惯
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激活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改变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青年学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如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对学生提问质量的肯定以及回答问题的认真和耐心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而一旦学生产生了提问的兴趣,他们思考的范围、思考的层次都将得到提升。
(二)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有的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实际上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引导他们进入问题之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应考虑到问题的“六要”原则。这六要原则是指: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要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解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火候要得当,把握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六要少而精,做到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如实物演示法、角色体会法、音乐渲染法、多媒体图画再现法、语言描绘法等等。
(三)倡导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重视问题意识
要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来,除了改变教师的观念之外,还在于改革现有的评价体制,将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依赖书面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单一局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平时对学生的检测应当体现对问题意识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发展性教学评价观的引领下,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应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做到:(1)悦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2)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3)对学生提问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宜加以嘲笑,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发现其闪光点。(4)对于学生提出的不论简单的、复杂的,也不论重要的、次要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作出回答,回答不了的,也应作出合理的说明。(5)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保护“学困生”可贵的问题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疑问。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疑好问、好问勤思、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独立、主动的学习者。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问题意识;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要想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良好个性的形成、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养成提问习惯
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之间关系的某些态度和品质,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因此,要激活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爱问,必须改变学生阅读的心理状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青年学生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为此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一句话,教师要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提供适宜探究的学习环境。
如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难免会提出一些“幼稚”的问题,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通过多种形式肯定学生的提问,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以及充满赞赏的话语;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赏识学生的独创。只要学生有一点新思想、新发现,就应该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教师对学生提问质量的肯定以及回答问题的认真和耐心都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而一旦学生产生了提问的兴趣,他们思考的范围、思考的层次都将得到提升。
(二)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有的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实际上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适时、适量、适度地处理好问题材料,引导他们进入问题之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要做到这一点,至少应考虑到问题的“六要”原则。这六要原则是指:一要简洁明确,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要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二要讲求过程,不仅要使学生解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要知道答案是怎么来的,明白获得结论的过程,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三要有阶段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问题设置;四要有探索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五要注意时机,问题的设置火候要得当,把握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六要少而精,做到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在日常阅读教学实践中,广大语文教师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如实物演示法、角色体会法、音乐渲染法、多媒体图画再现法、语言描绘法等等。
(三)倡导发展性评价,激励学生重视问题意识
要将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到教学活动中来,除了改变教师的观念之外,还在于改革现有的评价体制,将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改变以往那种单纯依赖书面考试,检测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单一局面,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平时对学生的检测应当体现对问题意识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发展性教学评价观的引领下,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应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教师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是问题意识产生的良好条件,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正确态度更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当做到:(1)悦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与教师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2)对学生提出的不明确的问题,应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思路,抓住关键处提问。(3)对学生提问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宜加以嘲笑,应肯定其大胆的行为,发现其闪光点。(4)对于学生提出的不论简单的、复杂的,也不论重要的、次要的问题,教师都要及时作出回答,回答不了的,也应作出合理的说明。(5)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保护“学困生”可贵的问题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而思考的前提是疑问。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疑好问、好问勤思、不断探索的良好习惯;只有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讨论和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独立、主动的学习者。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