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课程。艺术的根本性原则,就是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老师必须联系实际,将语文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将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老师必须将教材知识作为理论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感受语文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识字到说话,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拥有文化底蕴,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就要对语文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多贴近生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用的语文知识,并将这些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上,这样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要重视基础
地基不打牢,建筑就不可能稳固。同样,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要想将语文融入到生活当中也是天方夜谭。因此,老师想要将语文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对字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将文章中优美的字词和语句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二、小学语文要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的聚集地,在生活之中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让他们从小就具有一双洞察生活的“火眼金睛”,发现语文知识点运用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往往决定着学习的最终效果。要想让语文教育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必须将语文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能带动人的意识倾向,让人愿意主动从事某项活动。老师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不能死搬教条,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只会让学生厌倦语文,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记录生活中的语文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当发现不认识的字词时可以主动记录下来,并通过字典等学习工具对这些字词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这个小本子记录看到的精彩语句,并在以后的作文中将这些精美语句应用到其中,从而增添文章的美感。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个本子,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也可以慢慢培养出学生们遣词造句的能力,长此以往,语文成绩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的最好方式。但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作业是抵触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贪玩心理很重,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这些心理以及正常思维活动,多出一些有关生活实际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到语文知识。譬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在做完后,让学生写一篇做家务的文章,并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的辛劳,使他们能够更关心和体谅父母,并且,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作业方式,学生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三、老师的工作
(一)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不能强硬改变他们的性格,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所授的课程。因此,老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之外与学生做朋友,让自己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生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让他们阅读世界名著,这样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余时间。因此,在对课外书的选择上,老师要格外注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读简单的带拼音的童话故事,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认识生词,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要鼓励学生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篇目,使之对教材中的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要让学生在逐渐接触世界文学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老师之间要相互探讨,优化教学模式
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课本中的知识不能“下定论”,要尊重孩子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不完整的。老师要在学生有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一个老师的力量是弱小的,因此,老师之间应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氛围,不要吝啬自己的教学资源。年轻教师要多向前辈讨教教学经验,不能一味地按照教学理论授课,忽视了班级的实际情况。只有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老师们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要让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源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迎春.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之初探[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2).
[2]李瑞芬.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6).
[3]孙胜兰.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1(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识字到说话,都与语文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拥有文化底蕴,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就要对语文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老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要让学生多贴近生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有用的语文知识,并将这些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上,这样不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要重视基础
地基不打牢,建筑就不可能稳固。同样,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要想将语文融入到生活当中也是天方夜谭。因此,老师想要将语文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对字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将文章中优美的字词和语句都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
二、小学语文要生活化
生活是知识的聚集地,在生活之中到处都有语文的影子。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让他们从小就具有一双洞察生活的“火眼金睛”,发现语文知识点运用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往往决定着学习的最终效果。要想让语文教育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必须将语文融入到实际生活当中。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能带动人的意识倾向,让人愿意主动从事某项活动。老师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不能死搬教条,脱离生活实际,否则,只会让学生厌倦语文,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记录生活中的语文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当发现不认识的字词时可以主动记录下来,并通过字典等学习工具对这些字词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这个小本子记录看到的精彩语句,并在以后的作文中将这些精美语句应用到其中,从而增添文章的美感。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同样也需要这样一个本子,让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也可以慢慢培养出学生们遣词造句的能力,长此以往,语文成绩也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的最好方式。但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作业是抵触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贪玩心理很重,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因此,老师要把握住学生的这些心理以及正常思维活动,多出一些有关生活实际的语文作业,让学生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到语文知识。譬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在做完后,让学生写一篇做家务的文章,并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的辛劳,使他们能够更关心和体谅父母,并且,通过这种生活化的作业方式,学生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以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三、老师的工作
(一)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不能强硬改变他们的性格,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所授的课程。因此,老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之外与学生做朋友,让自己能够了解学生的基本生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
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可能让他们阅读世界名著,这样不仅没有任何作用,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课余时间。因此,在对课外书的选择上,老师要格外注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读简单的带拼音的童话故事,这样不仅能帮助他们认识生词,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要鼓励学生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篇目,使之对教材中的作者生平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要让学生在逐渐接触世界文学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老师之间要相互探讨,优化教学模式
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课本中的知识不能“下定论”,要尊重孩子自己的理解,哪怕是不完整的。老师要在学生有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一个老师的力量是弱小的,因此,老师之间应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氛围,不要吝啬自己的教学资源。年轻教师要多向前辈讨教教学经验,不能一味地按照教学理论授课,忽视了班级的实际情况。只有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老师们才能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要让语文教学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与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源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沈迎春.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之初探[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1(2).
[2]李瑞芬.浅谈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6).
[3]孙胜兰.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版),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