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地理课;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A)—0022—0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初中地理课教学模式很多,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无时不在影响着教学。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这对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程标准将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主要包括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知识,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总论部分的知识宜采取“先学后教、诱思探究、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笔者以“天气和气候”一节为例, 谈谈对“先学后教、诱思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进入课程内容,集中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他们“愿意学”、“乐学”。 对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所以在一堂课开始时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在导入这一课时,应从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现象入手,用多媒体播放沙尘雹、暴雨、洪水等图片或录像,以此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习,探索内涵
1. 精选问题,引发求知欲
讲明“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本环节中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要摸清不同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习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②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自学指导(5分钟):
①阅读课文并填表。
②阅读课文,并观察图,思考卫星云图上白色、绿色、蓝色分别表示什么?
③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图册),阅读天气预报图。
2. 合作讨论,探究创新
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师生交流,答疑解惑
这一环节中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发挥好主导作用,又要放手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由于学生带着不同的疑问进行讨论,相互启发,思维多方面发散,会产生许多创新性设想。
教师讲解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高度,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要指导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以免学生走弯路。
“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要先让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来讲解,对学生不能讲解的内容,教师再来讲,教师讲解时要避免重复,学生讲解过的内容,教师就不宜再讲。
三、小结归纳,达标检测
根据自学指导进行小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A. 昆明四季如春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明天大风降温
D.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四、拓展延伸,升华知识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重组和升华的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活用”。
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变式思维等。例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当小播音员,模仿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播音,达到将所学知识“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问题的机会,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重组和升华。
〔中图分类号〕 G63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A)—0022—0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初中地理课教学模式很多,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思维方法,无时不在影响着教学。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地理课教学质量,这对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课程标准将7~9年级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 总的来说,初中地理主要包括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知识,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总论部分的知识宜采取“先学后教、诱思探究、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笔者以“天气和气候”一节为例, 谈谈对“先学后教、诱思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认识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的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迅速进入课程内容,集中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要他们“愿意学”、“乐学”。 对于一个班来讲,新课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所以在一堂课开始时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高潮,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部分。在导入这一课时,应从学生经常见到的天气现象入手,用多媒体播放沙尘雹、暴雨、洪水等图片或录像,以此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顺利引入新课。
二、指导学习,探索内涵
1. 精选问题,引发求知欲
讲明“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本环节中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教师要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在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调查,尤其要摸清不同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学习目标:
①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②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自学指导(5分钟):
①阅读课文并填表。
②阅读课文,并观察图,思考卫星云图上白色、绿色、蓝色分别表示什么?
③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图册),阅读天气预报图。
2. 合作讨论,探究创新
与小组内的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师生交流,答疑解惑
这一环节中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发挥好主导作用,又要放手让学生讨论,发表见解。由于学生带着不同的疑问进行讨论,相互启发,思维多方面发散,会产生许多创新性设想。
教师讲解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要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理论高度,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还要指导实践,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以免学生走弯路。
“后教”不是教师一言堂,要先让理解课文内容的学生来讲解,对学生不能讲解的内容,教师再来讲,教师讲解时要避免重复,学生讲解过的内容,教师就不宜再讲。
三、小结归纳,达标检测
根据自学指导进行小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下面几句话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
A. 昆明四季如春
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明天大风降温
D. 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四、拓展延伸,升华知识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基本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拓展、重组和升华的过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所学知识“活用”。
教师必须有计划地设计问题,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变式思维等。例如,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当小播音员,模仿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播音,达到将所学知识“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反思问题的机会,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重组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