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光耀一直被西方视为“中国通”,同时又被中国视为“了解西方的人”,对于这个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来说,中国确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李光耀一直被西方视为“中国通”,同时又被中国视为“了解西方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他就中国的任何问题发表的看法都会引起关注和争议,对于这个华人血统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来说,中国确实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国父李光耀 50年前,马来西亚刚刚从摆脱英国殖民宣布独立不久,新加坡是联邦的一个组成部分,柔佛海峡成为一道天然的分界线。 当时新加坡自治邦总理就是李光耀。他从伦敦经济学院、剑桥大学学习法律归来后,与华人留学生、工会领袖等成立人民行动党,出任第一任秘书长。之后人民行动党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
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 但是如李光耀所说,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马来西亚以马来人为主,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而新加坡人口主要是华人,为了争取平等的种族政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摩擦不断,在1964年新加坡两次爆发种族骚乱。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促使马来西亚放弃新加坡,李光耀成为建国总理。 独立一夜之间实现,建国却是并不轻松的任务。虽然新加坡曾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但随着英国衰落,新加坡需要独立生存,还要面临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众多移民的融合问题。 李光耀选择积极拥抱世界。独立一个多月后,新加坡就加入联合国,两年后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联合创立东盟,积极吸引投资,树立“花园城市”的国际形象,50年间人均GDP从500美元上升到超过5.5万美元;在国内政治上一方面赋予贪污调查局大量权力,另一方面推行高薪养廉,吸引人才进入政府,使得新加坡政府以高效廉洁而闻名天下。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中,新加坡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亚洲国家。倡导亚洲世纪 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之后出任内阁资政,加上与现任总理李显龙的父子关系,对新加坡有着持续的影响力,可谓退而不休。回顾自己的执政经验,李光耀格外强调亚洲价值观,对于21世纪的亚洲充满乐观情绪。究其根本,李光耀身处亚洲,视角与欧美等局外者不同,而且与中国有深厚的渊源。他是第四代华裔移民,曾祖父是广东客家人,清末下南洋赚够钱后荣归故里,曾祖母带着儿女留在了新加坡。 独特的背景和杰出的成就,让别国领导人乐于向他咨询对于世界的看法,而且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基辛格称他为“世界级领导人”;尼克松称他生不逢时,否则就是丘吉尔一样的伟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则称,他是“我遇到过最聪明的领导人”。 在李光耀看来,中国终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中国对此也抱有渴望,“中国希望世界接受中国,而不是成为西方的荣誉会员”,“中国人刚刚摸清了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如何在经济和技术上成为第一。他们不能失败。” 中国崛起也将为亚洲带来机遇,李光耀曾表示,单是日本就能在80年代带领亚洲四小龙起飞,当中国发展成有五六个日本实力的时代,将带来惊人的改变,新加坡可以搭上这列快车。推动汉语学习 基于新加坡非常依赖国际贸易、多种族多文化杂糅的背景,李光耀政府最终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但与此同时,他一直推动汉语普及。他曾在议会讲话中强调,新加坡人必须熟悉英语和汉语,曾推行华裔高中生汉语一定要及格才能升大学等政策;他还出版过一本书,专门讲述了自己数十年学习汉语、推广汉语的经验。 虽然出生在一个华裔家庭,但李光耀从小耳濡目染的是英语和马来语,直到将满6岁时,才被外婆送进私塾学中文,但由于听不懂讲师的福建口音,也不习惯使用毛笔写字,入学几周后,李光耀就转入新式学堂接受英式教育。 后来,在英国求学期间,英国人并不把他当作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而是看作中国人,他自此开始有了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开始学习汉语,在从政争取选民和推行经济政策时,更加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他的三个孩子都从两岁开始学汉语,之后被送进汉语学校,接受汉语教育超过10年。 李光耀在新加坡推动的汉语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是用普通话取代方言,第二个十年重点转为认识中国文化,第三个十年是强调轻松活泼,使汉语成为时尚的象征,吸引接受英文教育的新加坡华人。李光耀认为,经过30余年的汉语运动,双语背景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 李光耀一生都为新加坡有儒家文化背景而感到高兴。面对高歌猛进的高科技,他曾说,“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很好。我们崇尚节约、勤奋、孝顺和忠于家庭,最重要的是我们尊重学问和学习。”晚年的李光耀也表示,“我成长于三代同堂的家庭,这就不知不觉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儒家认为如果人人都争做‘君子’,那么社会就能实现良性运转。” 李光耀曾经向媒体这样解释自己的汉语情结:“做一个人,你一定要了解你的背景、你的根。对新加坡新一代的华人来说,说普通话,可以增加他们的竞争优势,我看这是给一个人自尊心。你没有自尊心,你就没有办法做事情。”见证改革开放 李光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访华超过30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能有机会与这五代中国领导人会面的外国领导人。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见来访的李光耀时,特别强调两国人才合作方面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有数万名中国各级干部到新加坡考察学习,在促进双边关系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中国与新加坡的独特交流方式之一。1976年,李光耀访华,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从1980年代起,中国干部开始通过官方渠道到新加坡培训,南洋理工是最早招收中国官员的学校,从1992年起开设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成为人们常说的“市长班”,至今受训的已经超过1万人,新加坡的经验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考。 用李光耀的说法,“他们是来看我们如何吸收西方的方式,并融入亚洲的环境。新加坡对中国的价值,包括对东南亚邻国的深入了解及密切联系,以及西方国家的运作知识”。两岸关系的推动者 台湾和新加坡同为“亚洲经济四小龙”,各方面联系非常紧密,李光耀访问台湾超过25次,与曾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李登辉私交很好,台湾其他政治人物如苏贞昌、谢长廷等人,也与李光耀有所来往,多次进行私人访问。 这使得李光耀在两岸关系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92年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新加坡时,提及两岸先谈经济的构想,经杨尚昆同意后,李光耀专程到台湾,将杨主席的话带给了李登辉,李登辉最后同意两岸对话,由两会会长辜振甫和汪道涵谈经济,地点在新加坡,大陆方面随后也同意了这一方案。 1993年4月27日,两岸高层人士在新加坡实现了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 李光耀一直认为,两岸统一会是最终结局。当被问到有民调显示台湾支持独立的人比要统一的人更多时,李光耀表示这影响不大,台湾命运由两岸现实力量及美国是否介入而定。“逐步和不可阻挡的经济整合将把这两个社会(台湾与大陆)连接在一起,”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观天下》中,李光耀写道,“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资料来源:新浪网、新京报网、财新网)
选举中成为立法议院第一大党。 但是如李光耀所说,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马来西亚以马来人为主,大多信仰伊斯兰教,而新加坡人口主要是华人,为了争取平等的种族政策,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摩擦不断,在1964年新加坡两次爆发种族骚乱。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促使马来西亚放弃新加坡,李光耀成为建国总理。 独立一夜之间实现,建国却是并不轻松的任务。虽然新加坡曾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地带,但随着英国衰落,新加坡需要独立生存,还要面临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等众多移民的融合问题。 李光耀选择积极拥抱世界。独立一个多月后,新加坡就加入联合国,两年后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联合创立东盟,积极吸引投资,树立“花园城市”的国际形象,50年间人均GDP从500美元上升到超过5.5万美元;在国内政治上一方面赋予贪污调查局大量权力,另一方面推行高薪养廉,吸引人才进入政府,使得新加坡政府以高效廉洁而闻名天下。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中,新加坡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亚洲国家。倡导亚洲世纪 1990年李光耀卸任总理,之后出任内阁资政,加上与现任总理李显龙的父子关系,对新加坡有着持续的影响力,可谓退而不休。回顾自己的执政经验,李光耀格外强调亚洲价值观,对于21世纪的亚洲充满乐观情绪。究其根本,李光耀身处亚洲,视角与欧美等局外者不同,而且与中国有深厚的渊源。他是第四代华裔移民,曾祖父是广东客家人,清末下南洋赚够钱后荣归故里,曾祖母带着儿女留在了新加坡。 独特的背景和杰出的成就,让别国领导人乐于向他咨询对于世界的看法,而且从不吝惜溢美之词。基辛格称他为“世界级领导人”;尼克松称他生不逢时,否则就是丘吉尔一样的伟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则称,他是“我遇到过最聪明的领导人”。 在李光耀看来,中国终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中国对此也抱有渴望,“中国希望世界接受中国,而不是成为西方的荣誉会员”,“中国人刚刚摸清了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如何在经济和技术上成为第一。他们不能失败。” 中国崛起也将为亚洲带来机遇,李光耀曾表示,单是日本就能在80年代带领亚洲四小龙起飞,当中国发展成有五六个日本实力的时代,将带来惊人的改变,新加坡可以搭上这列快车。推动汉语学习 基于新加坡非常依赖国际贸易、多种族多文化杂糅的背景,李光耀政府最终将英语定为官方语言。但与此同时,他一直推动汉语普及。他曾在议会讲话中强调,新加坡人必须熟悉英语和汉语,曾推行华裔高中生汉语一定要及格才能升大学等政策;他还出版过一本书,专门讲述了自己数十年学习汉语、推广汉语的经验。 虽然出生在一个华裔家庭,但李光耀从小耳濡目染的是英语和马来语,直到将满6岁时,才被外婆送进私塾学中文,但由于听不懂讲师的福建口音,也不习惯使用毛笔写字,入学几周后,李光耀就转入新式学堂接受英式教育。 后来,在英国求学期间,英国人并不把他当作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而是看作中国人,他自此开始有了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开始学习汉语,在从政争取选民和推行经济政策时,更加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他的三个孩子都从两岁开始学汉语,之后被送进汉语学校,接受汉语教育超过10年。 李光耀在新加坡推动的汉语运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是用普通话取代方言,第二个十年重点转为认识中国文化,第三个十年是强调轻松活泼,使汉语成为时尚的象征,吸引接受英文教育的新加坡华人。李光耀认为,经过30余年的汉语运动,双语背景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的竞争优势。 李光耀一生都为新加坡有儒家文化背景而感到高兴。面对高歌猛进的高科技,他曾说,“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的文化背景很好。我们崇尚节约、勤奋、孝顺和忠于家庭,最重要的是我们尊重学问和学习。”晚年的李光耀也表示,“我成长于三代同堂的家庭,这就不知不觉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儒家认为如果人人都争做‘君子’,那么社会就能实现良性运转。” 李光耀曾经向媒体这样解释自己的汉语情结:“做一个人,你一定要了解你的背景、你的根。对新加坡新一代的华人来说,说普通话,可以增加他们的竞争优势,我看这是给一个人自尊心。你没有自尊心,你就没有办法做事情。”见证改革开放 李光耀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访华超过30次,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李光耀是罕有的能有机会与这五代中国领导人会面的外国领导人。 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见来访的李光耀时,特别强调两国人才合作方面成效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有数万名中国各级干部到新加坡考察学习,在促进双边关系和中国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是中国与新加坡的独特交流方式之一。1976年,李光耀访华,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从1980年代起,中国干部开始通过官方渠道到新加坡培训,南洋理工是最早招收中国官员的学校,从1992年起开设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成为人们常说的“市长班”,至今受训的已经超过1万人,新加坡的经验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考。 用李光耀的说法,“他们是来看我们如何吸收西方的方式,并融入亚洲的环境。新加坡对中国的价值,包括对东南亚邻国的深入了解及密切联系,以及西方国家的运作知识”。两岸关系的推动者 台湾和新加坡同为“亚洲经济四小龙”,各方面联系非常紧密,李光耀访问台湾超过25次,与曾担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蒋经国、李登辉私交很好,台湾其他政治人物如苏贞昌、谢长廷等人,也与李光耀有所来往,多次进行私人访问。 这使得李光耀在两岸关系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92年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访问新加坡时,提及两岸先谈经济的构想,经杨尚昆同意后,李光耀专程到台湾,将杨主席的话带给了李登辉,李登辉最后同意两岸对话,由两会会长辜振甫和汪道涵谈经济,地点在新加坡,大陆方面随后也同意了这一方案。 1993年4月27日,两岸高层人士在新加坡实现了40多年来的首次握手。 李光耀一直认为,两岸统一会是最终结局。当被问到有民调显示台湾支持独立的人比要统一的人更多时,李光耀表示这影响不大,台湾命运由两岸现实力量及美国是否介入而定。“逐步和不可阻挡的经济整合将把这两个社会(台湾与大陆)连接在一起,”在2013年出版的《李光耀观天下》中,李光耀写道,“台湾与大陆的重新统一是时间的问题,这是任何国家无法阻挡的。”(资料来源:新浪网、新京报网、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