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在我国中学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 :中国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养水平提升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之一。在我国,作为核心素养总框架的重要构件,理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科学教育提出的重要概念,科学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有效落实是确保我国科学教育目标全面达成的有效途径。社会性科学议题因其有效地将科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成为促进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科学素养与理科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具有一致性,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所具备的要素使其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并达成上述目标。社会性科学议题呈现出的应用价值与发展潜力值得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给
其他文献
科学论证能力是国际教育评价项目的重要测评内容。随着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外已实现科学论证的计算机自动评分,并尝试结合实时反馈系统将科学论证自动评分用于改进课堂教学。本研究聚焦国际上关于科学论证自动评分的最新进展,以较为成熟的文字类科学论证作品的自动测评为研究对象,借助典型个案分析自动评分中的科学论证框架、自动评分的实现路径及保障测评工具精确性的方法。研究发现:1)自动测评一般使用图尔敏论证模型作为测评框架,并采用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的试题结构;2)科学论证分析框架具有操作简便、通用
以数学运算素养为主要视角,在剖析解析几何学科特点、分析学生认知基础的基础上,确定解析几何复习教学的目标,构建解析几何复习教学的思路与框架.
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是社会责任素养和科学素养的融合,包含生物学社会责任态度和生物学社会责任能力2个要素。为测评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应基于生物学社会责任情境,通过学生的生物学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加以推断。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社会角色特点,构建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素养测评框架。基于此框架,设计生物学社会责任测评任务时,需要突出生物学特性,注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的融合,紧密联系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内容。在进行情境设计和问题设计时要把握情境设计原则,遵守试题设计规范。测评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要依循路径策略,将基
素养导向的教育改革意在提升个体应对复杂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跨学科理解能力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测评成为学界无法回避的话题。通过分析跨学科教育研究相关文献,辨析多学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的概念,阐明跨学科理解的内涵及特征,梳理专家-新手模式、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式测评的理论基础。对测评跨学科理解能力的3种结果取向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并评析国外测评工具的质量。对我国开展跨学科理解能力测评提出基于真实情境创设测评内容、采取多元化测评方式、重视测评工具的质量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