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重点论述了儒家文化对企业管理者的道德素养、管理理念、管理作风、管理水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文章强调企业管理者要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思想,在企业现代管理过程中自觉地纳入儒家思想积极而核心的有利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并形成有效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 儒家文化思想 传承与弘扬 义利观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学家,而且应该是文化人。儒家文化对今天的现代企业管理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思想重在培养人的人格和提升人思想境界。比如日本管理人才教育就十分重视用儒家《大学》的道德修养的核心理念来培养企业管理干部。在日本的松下电器商业学院已把中国的儒家道德修养与现代企业管理熔为一炉,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学院把《大学》中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為学员研修的目标,把“明明德”阐释为竭尽全力使商业道德得以彰显;“亲民”,就是图谋发展创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善”,就成为了企业形象的最完美的一种境界。强调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入广泛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关键在于格物致知,研究事物的基本规律,提升自我的综合道德修养,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人格健康、勇于实践、富有理想、富有责任心、富有奉献精神的企业领导者,不断彰显着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将自己内心感悟而获得精神力量投入到公司方方面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将现代现代管理与儒家文化思想融合起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体系,研究如何使企业投入到一个永不停止的、追求发展,图谋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之中。
企业管理者还应将儒家的义利观纳入企业管理,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历来主张“以义统利,以信观仁”,即在“义”的指导下得“利”。尽管物质条件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前提,但是求“利”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要把握好原则。孔子曾经强调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句话就是论述个人利益的获得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儒家的义利观与现代的市场经济规律是互通的。儒家既肯定了个人对利的追求的正当性,同时又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提倡以义制利.要求个人在追求私利时,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反对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对企业文化思想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二十世纪中期日本的财经界管理学家涩泽荣一,曾创办或管理过500多家大企业,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他的专着《<论语>加算盘》,特别讨论了利和义的关系,他认为《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引领市场发挥公平的作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论购买原材料,出售商品或劳务、融资贷款、租用房子、聘用员工等等,都要坚持“利与义”的辩证统一。孟子在《梁惠王·尽心上》中也特别强调不能“竭泽而渔”,也就是强调自然资源(公共财富)的合理使用权。孟子的这种生态管理文化思想,也积极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弘扬儒家文化的思想,做到义与利的兼顾,取与舍的统一,对和谐社会,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者还应该传承与弘扬儒家的民本思想,突破在某些局限性,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集思广益,卓有成效地搞好企业管理。如儒家在春秋时代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民本思想,的确表述得细致严密,但民本思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春秋时期各国诸侯的推广力行,但能否实施却完全取决于各国君王的王权意识和个体行为,因而儒家“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在封建社会也不能够得以真正实现。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以中国的历史为参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广泛听取员工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仅如此,还应该开拓眼界,广泛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现代文化,让企业自身在学习中在竞争中逐步地成长与壮大。比如中国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总结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时,用了一个生动的“三角模型”来说明:第一个角,是一个成功的管理实践,本身能够产生效益,这些管理实践具体表现为管理制度,流程或运营模式;第二个角,在管理实践当中,管理者采用可借鉴的科学方法,包括国内的还有国外的;第三个角,叫中国管理哲学,以一种哲学思想在支撑。从徐少春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来看,他也在强调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擅长学习与借鉴,容纳世界不同管理经验与人文精神,这样企业管理者将会带领企业职工一起积极进取,创造财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儒家文化思想在治国安邦、发展经济、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蕴含着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社会进步的智慧结晶,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都值得企业管理者不断学习、借鉴、继承和大力弘扬。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 潘承烈 虞祖尧的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2] 《2006-2008中国领导学研究》[M] 总主编:冯俊 于洪生主编 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3] 《儒学与后现代视域 ·中国与海外》[M] 黄卓越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出版
作者简介:姜葵(1956.11-),女,贵州省贵阳市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
关键词:企业管理者 儒家文化思想 传承与弘扬 义利观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不仅是现代企业管理学家,而且应该是文化人。儒家文化对今天的现代企业管理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思想重在培养人的人格和提升人思想境界。比如日本管理人才教育就十分重视用儒家《大学》的道德修养的核心理念来培养企业管理干部。在日本的松下电器商业学院已把中国的儒家道德修养与现代企业管理熔为一炉,对学员进行严格的教育。学院把《大学》中的“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作為学员研修的目标,把“明明德”阐释为竭尽全力使商业道德得以彰显;“亲民”,就是图谋发展创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善”,就成为了企业形象的最完美的一种境界。强调企业管理者进行深入广泛学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关键在于格物致知,研究事物的基本规律,提升自我的综合道德修养,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人格健康、勇于实践、富有理想、富有责任心、富有奉献精神的企业领导者,不断彰显着中国式的管理智慧,将自己内心感悟而获得精神力量投入到公司方方面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将现代现代管理与儒家文化思想融合起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体系,研究如何使企业投入到一个永不停止的、追求发展,图谋创新、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之中。
企业管理者还应将儒家的义利观纳入企业管理,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历来主张“以义统利,以信观仁”,即在“义”的指导下得“利”。尽管物质条件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前提,但是求“利”要通过正当的手段,要把握好原则。孔子曾经强调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句话就是论述个人利益的获得必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儒家的义利观与现代的市场经济规律是互通的。儒家既肯定了个人对利的追求的正当性,同时又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提倡以义制利.要求个人在追求私利时,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尊重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反对为谋取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对企业文化思想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二十世纪中期日本的财经界管理学家涩泽荣一,曾创办或管理过500多家大企业,被誉为“日本企业之父”、“日本金融之王”。他的专着《<论语>加算盘》,特别讨论了利和义的关系,他认为《论语》讲究忠、孝、仁、义,算盘则言商求利,二者并不矛盾,关键是要做到“见利思义”。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引领市场发挥公平的作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论购买原材料,出售商品或劳务、融资贷款、租用房子、聘用员工等等,都要坚持“利与义”的辩证统一。孟子在《梁惠王·尽心上》中也特别强调不能“竭泽而渔”,也就是强调自然资源(公共财富)的合理使用权。孟子的这种生态管理文化思想,也积极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弘扬儒家文化的思想,做到义与利的兼顾,取与舍的统一,对和谐社会,促进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管理者还应该传承与弘扬儒家的民本思想,突破在某些局限性,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集思广益,卓有成效地搞好企业管理。如儒家在春秋时代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民本思想,的确表述得细致严密,但民本思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春秋时期各国诸侯的推广力行,但能否实施却完全取决于各国君王的王权意识和个体行为,因而儒家“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在封建社会也不能够得以真正实现。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以中国的历史为参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广泛听取员工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做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不仅如此,还应该开拓眼界,广泛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现代文化,让企业自身在学习中在竞争中逐步地成长与壮大。比如中国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总结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时,用了一个生动的“三角模型”来说明:第一个角,是一个成功的管理实践,本身能够产生效益,这些管理实践具体表现为管理制度,流程或运营模式;第二个角,在管理实践当中,管理者采用可借鉴的科学方法,包括国内的还有国外的;第三个角,叫中国管理哲学,以一种哲学思想在支撑。从徐少春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来看,他也在强调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擅长学习与借鉴,容纳世界不同管理经验与人文精神,这样企业管理者将会带领企业职工一起积极进取,创造财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儒家文化思想在治国安邦、发展经济、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蕴含着能够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促进社会进步的智慧结晶,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都值得企业管理者不断学习、借鉴、继承和大力弘扬。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 潘承烈 虞祖尧的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
[2] 《2006-2008中国领导学研究》[M] 总主编:冯俊 于洪生主编 人民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3] 《儒学与后现代视域 ·中国与海外》[M] 黄卓越编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出版
作者简介:姜葵(1956.11-),女,贵州省贵阳市人,教授,学士,研究方向: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