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经过中考的筛选,刚进入职中的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学习习惯、纪律观念、学习热情等,与普高学生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进入职中后的学生不参加高考,没有了全国统一高考的压力,再加上职业中学教育看重专业课程,在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方面职业中学的学生要比普高的学生差很多。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职中的语文教师比之普高的教师更要多下点工夫。笔者以下就怎样上好一堂职中语文课提出几点建议:
一、 课前备课要充足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无论是上职中的语文课还是上普高的语文课,备好课都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
二、有激起兴趣的导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因素。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整体艺术的关键一步。
例如在教孙犁的《荷花淀》时,我首先问学生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学生兴致高昂地回答:“想!”然后我就开始绘声绘色地讲:“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知道了荷花淀的来历这么神奇优美,学生的精神立刻高度集中,他们很有一种想要追下去,看一下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的欲望了。所以那一节课他们都听得很认真。通过激趣导课,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因为中职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普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上中职的语文课时更要讲究提问的技巧。问的问题要有:
1.适宜性。适宜性是指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难度适宜,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果问题设计得太深,学生就会一头雾水,连问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加不用提要他们回答你的问题了。听不懂的话,就会让他们觉得很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就活跃不起来。
2.针对性。设问的针对性,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难点,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不多问。问得多了,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很罗嗦。
3.启发性。启发,即引导诱发,要求教师的设问能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四、联系中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因为中职生很多都是读完三年之后就会面临求职这一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可涉及一些他们求职时要用到的东西。比如我在讲第一单元的课文时,因为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是说好普通话,因此我就给学生讲了几个有关普通话很重要的例子。例如,我和他们说,现在那些大公司里很多高层都是讲普通话的,你要去人家那里求职,却不懂得和上司沟通,那你就要比别人吃亏了。学生听到这些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都很有兴趣地听,以后叫他们朗读的时候也变得积极多了。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学生的主体性起着决定作用,它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主体性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形成能力的强弱,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根本。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学习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丰富自己。如我在教学《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课时,首先叫学生仔细阅读文中的学习提示以及整篇课文,然后要他们小组讨论里面人物的对话,分析他们的性格,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分角色扮演里面的人物,最后再由老师给他们的表演评分,并适当说出他们的不足之处。结果那一节课几乎都是同学的活动,从而让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乐趣。这样,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建议,其实要上好一堂职中的语文课还要注意到很多的方面,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
一、 课前备课要充足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无论是上职中的语文课还是上普高的语文课,备好课都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
二、有激起兴趣的导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知识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因素。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整体艺术的关键一步。
例如在教孙犁的《荷花淀》时,我首先问学生想不想听老师讲故事,学生兴致高昂地回答:“想!”然后我就开始绘声绘色地讲:“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知道了荷花淀的来历这么神奇优美,学生的精神立刻高度集中,他们很有一种想要追下去,看一下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的欲望了。所以那一节课他们都听得很认真。通过激趣导课,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提问要有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因为中职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普高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上中职的语文课时更要讲究提问的技巧。问的问题要有:
1.适宜性。适宜性是指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难度适宜,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如果问题设计得太深,学生就会一头雾水,连问什么都不知道,就更加不用提要他们回答你的问题了。听不懂的话,就会让他们觉得很枯燥无味,课堂气氛就活跃不起来。
2.针对性。设问的针对性,是指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知识的重难点,该问的一定要问,不该问的不多问。问得多了,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很罗嗦。
3.启发性。启发,即引导诱发,要求教师的设问能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
四、联系中职教育自身的特点
因为中职生很多都是读完三年之后就会面临求职这一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可涉及一些他们求职时要用到的东西。比如我在讲第一单元的课文时,因为这个单元的学习要点是说好普通话,因此我就给学生讲了几个有关普通话很重要的例子。例如,我和他们说,现在那些大公司里很多高层都是讲普通话的,你要去人家那里求职,却不懂得和上司沟通,那你就要比别人吃亏了。学生听到这些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都很有兴趣地听,以后叫他们朗读的时候也变得积极多了。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中学生的主体性起着决定作用,它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主体性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形成能力的强弱,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根本。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愉悦的学习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丰富自己。如我在教学《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课时,首先叫学生仔细阅读文中的学习提示以及整篇课文,然后要他们小组讨论里面人物的对话,分析他们的性格,然后就让他们自己分角色扮演里面的人物,最后再由老师给他们的表演评分,并适当说出他们的不足之处。结果那一节课几乎都是同学的活动,从而让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体会到了学习中的乐趣。这样,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的建议,其实要上好一堂职中的语文课还要注意到很多的方面,这里我就不再多说了。